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35年,立陶宛人的叛乱 尽管有条顿骑士的支持,叛乱还是被奥莱尼斯基领导的一支波兰军队平息。
1444年,拉迪斯拉斯卒 他在与土耳其人进行的瓦尔纳之战中战败并被杀(参见第十二章→东欧→匈牙利→瓦尔纳之战)。
1447—1492年,卡什米尔四世(拉迪斯拉斯之弟)在位
1454—1466年,与条顿骑士团的战争 波兰人支持普鲁士人的叛乱。几次不连贯的战役之后,卡什米尔赢得了普茨克之战(1462年9月17日)的决定性胜利。战争以签订《第二次托伦和约》而告终。该条约通过割让波美拉尼亚省和维斯图拉河河口周围地区,使波兰获得了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条顿骑士团在保有普鲁士的同时,承认波兰的宗主国地位。
1471—1478年,与匈牙利的战争 这次战争起因于推举卡什米尔之拉迪斯拉斯为波希米亚国王,反对匈牙利的马蒂亚斯担任波希米亚国王的要求[参见①第十二章→东欧→波希米亚→拉迪斯拉斯二世(波兰的卡什米尔之子)在位;②第十二章→东欧→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温尤斯(匈雅提之子)在位]。
1478—1493年,与匈牙利的半战争 这是继马蒂亚斯挑起边境冲突,鼓励条顿骑士团背叛波兰,煽动鞑靼人劫掠立陶宛之后发生的。
1475—1476年,土耳其人入侵摩尔达维亚 这次入侵被摩尔达维亚大公斯捷平所击退,摩尔达维亚是波兰的附庸。
1484—1485年,出征摩尔达维亚 土耳其人的又一次入侵,使得卡什米尔率军帮助斯捷平驱逐土耳其人。卡什米尔即将率领一支2万人的军队渡过普鲁特河进入土耳其领土时,正忙于埃及境内战争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巴西尔二世签订了停战协定(参见第十二章→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奥斯曼帝国→与摩尔达维亚境内的波兰人的非决定性战斗)。
1487—1491年,与钦察汗国的战争 在奥斯曼苏丹的敦促下,当时只剩下一小块领土的钦察汗国向波兰-立陶宛发起进攻。这一进攻需要完全穿过莫斯科—罗斯的领土,并横断莫斯科与维亚特加和喀山正在进行的战争的交通线。但是,莫斯科大公伊凡最初却怂恿汗国的进攻,因为这样肯定会削弱莫斯科的主要敌人中的一个。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和土耳其人同时进攻波兰一立陶宛人在乌克兰南部的边境警戒部队,伊凡也向立陶宛东部边境发起袭击。虽然鞑靼人一个时期曾攻达卢布林,但大多数作战行动发生于波尔达维亚和加利西亚。战争以波兰人在波尔达维亚的扎斯拉夫尔赢得决定性的胜利(1491年)而告终。钦察汗国濒临崩溃。
1492—1501年,约翰·阿尔贝特(卡什米尔之子)在位 他通过削弱城市大贵族的权力增强了君主的权力。
1497—1498年,在摩尔达维亚与土耳其人再次发生战争 斯捷平挑动土耳其人攻打被赶出摩尔达维亚的波兰人。土耳其军队攻人波兰腹地(参见第十二章→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奥斯曼帝国→与摩尔达维亚境内的波兰人的非决定性战斗)。波兰人和土耳其人双双承认摩尔达维亚的独立(1499年)。
俄罗斯
在这一世纪中,莫斯科诸大公为从宗主国钦察汗国的鞑靼人统治下获得越来越多的独立进行了斗争;同时,他们又忙于同喀山汗国和波兰一立陶宛的一系列持续不断的边境战争。这一世纪结束前夕,伊凡三世(大帝)摆脱了鞑靼的统治。主要事件有:
1389—1425年,莫斯科的巴西尔一世在位 他兼并了尼尼—诺夫哥罗德,并几乎一直从事于与鞑靼人和立陶宛人的持续不断的战争。
1425—1462年,巴西尔二世在位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混乱和与敌对王子尤里和舍米亚卡的内战。
1447年和1451年,鞑靼入侵 两次入侵均失败,尽管第二次入侵抵达莫斯科城墙。
1456年,莫斯科—诺夫哥罗德战争 巴西尔在鲁萨之战中的胜利,加快了诺夫哥罗德的衰落和莫斯科的兴起。
1462—1505年,伊凡三世在位 他是俄罗斯民族的第一位君主。他打败并在不久后征服了诺夫哥罗德(1471—1478年),后来兼并了特维尔(1485年)。与立陶宛、维亚特加和喀山汗国的敌对行动贯穿于其统治的始终。由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唯一的侄女佐薇为妻,他为自己和后来的俄罗斯君主获得了名义上拜占庭皇帝继承人的权力。
1478—1489年,与立陶宛的战争 双方频繁地进行袭击,时有非决定性的大的作战行动。伊凡得到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支持。
1480年,独立于鞑靼人之外 伊凡拒绝交纳贡赋,他不久打退了旨在重建其君主权力的钦察汗国军队。伊凡从大汗国(钦察汗国)与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敌对中获利。
1492—1503年,与立陶宛的时断时续的战争 伊凡得到克里米亚鞑靼可汗蒙哥里·吉拉衣的支持,大获全胜。
1495年,与丹麦的汉斯一世结盟 伊凡与汉斯联合反对瑞典,并在不久后入侵瑞典的芬兰。
1495年6—12月,俄罗斯对芬兰的入侵 一支俄罗斯军队侵入芬兰东南部(6月),并在不久后围攻边境要塞维堡(维普里)(9月)。瑞典摄政王斯滕·斯蒂勒率1万士兵增援维堡,但俄罗斯人在他快要到达时撤退(1495年12月)。
1486年4—9月,在芬兰的进一步行动 另一支俄罗斯军队侵入芬兰(4月),并在撤退之前到达波的尼亚湾。与此同时,斯滕·斯蒂勒进攻、夺占并洗劫了伊凡哥罗德(9月?)。
1497年,和平 在丹麦与瑞典和解的同时,瑞典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个为期六年的和平条约。
匈牙利
继拜占庭帝国之后,匈牙利成为基督教世界阻挡穆斯林土耳其人上涨浪潮的防波堤。尽管他们的国王不断地分心于中欧和东欧其他地区的封建权利与王朝投机,但匈牙利人却把土耳其人打得裹足不前。这主要归功于两位伟大的战士:匈牙利的民族英雄亚诺什·匈雅提与其子―成为匈牙利国王统治近三分之一世纪的马蒂亚斯·科尔温尤斯。
1387—1437年,卢森堡的西吉斯蒙德在位 他也是日耳曼皇帝和波希米亚国王。尽管分心于他在日耳曼的责任和斗争,以及镇压波希米亚胡斯教徒的长期行动,西吉斯蒙德还是精神饱满地致力于反对土耳其威胁,捍卫匈牙利和整个基督教世界,这一点他比其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领悟得更深刻。但是,他未能阻止土耳其人对大部分塞尔维亚的征服,他也没有平息匈牙利波斯尼亚省、瓦拉几亚省和摩尔达维亚省境内的叛乱。这些挫折和达尔马提亚弃与威尼斯、西吉斯蒙德长期离开其国家的结果。
1437—1439年,哈布斯堡的阿尔贝特在位 一位能干的勇士。他的短期统治内充满着与匈牙利贵族越来越多的麻烦以及波兰、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继承权的纠纷(参见第十二章一东欧→波希米亚→奥地利阿尔贝特的统治)。
1437年,亚诺什·匈雅提的出现 特兰西瓦尼亚贵族。他曾于西吉斯蒙德在中欧进行的战争和与土耳其人进行的战争中效力其麾下。在众多胜利的初始,他把土耳其人赶出了塞门德里亚(斯梅代雷沃)。
1439—1440年,匈牙利内战 拉迪斯拉斯一世'波兰的拉迪斯拉斯三世;参见第十二章一东欧一波兰一拉迪斯拉斯三世(雅盖尔洛之子)在位'获胜,主要是由于得到了匈雅提的支持。
1440—1444年,拉迪斯拉斯在位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匈雅提对土耳其人的诸胜利战役(1441—1443年)。他赢得了塞门德里亚之战(1441年)、赫曼施塔特之战(1442年)和铁门之战(1442年)的胜利。在土耳其人的欧洲,他夺取了尼什和索菲亚,最后——与国王拉迪斯拉斯一起——在同穆拉德二世苏丹进行的斯内姆(或库斯提尼察)之战(1443年)中赢得了大胜利。土耳其政权在巴尔干被暂时摧垮。穆拉德接受了为期10年的休战(1443年)。
1444年,拉迪斯拉斯的十字军东侵 与威尼斯结盟后,拉迪斯拉斯撕毁休战协定,入侵保加利亚(7月)。威尼斯舰未能完成阻止穆拉德率军从亚洲返回欧洲的任务(参见第十二章→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十字军战争)。
1444年11月10日,瓦尔纳之战 匈牙利人被彻底击溃,拉迪斯拉斯被杀,匈雅提率匈牙利残军逃跑(参见第十二章→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十字军战争)。这一战役结束了最后一次真正的十字军东侵。
1444—1457年,拉迪斯拉斯五世(阿尔贝特之子)在位 这一时期一开始是由匈雅提摄政(直到1452年)。匈雅提入侵奥地利,迫使波希米亚国王拉迪斯拉斯的监护人——日耳曼皇帝腓特列三世,允许这位年轻的国王前往匈牙利(1446年),而这位恩将仇报且嫉能妒贤的国王在以后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总是设法对匈雅提抵抗土耳其人,捍卫匈牙利的努力进行阻挠。
1448年10月17日,第二次科索沃之战 率领25000名士兵的匈雅提在一场两天的战斗中,被率领10万名士兵的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打败。这次失败是由于瓦拉几亚的统治者丹和匈雅提的宿敌塞尔维亚的乔治·布兰科维奇王子的倒戈。匈雅提淋漓尽致地使用了装备火药枪的日耳曼和波希米亚雇佣步兵。他们与土耳其近卫弩手相对抗。双方的步兵在相距约约91米距离上的漫长火力交战中都使用栅栏防护自己。伤亡甚多:匈牙利军损失一半,土耳其人损失了三分之一。
1449年,入侵塞尔维亚 匈雅提率军惩罚布兰科维奇,获得胜利。
1445—1456年,土耳其的入侵 匈雅提派遣一支军队据守贝尔格莱德,同时在匈牙利征召了一支援军和内河舰队。
1456年7月14日,贝尔格莱德水战 匈雅提在多瑙河上打败土耳其舰队。
1456年7月21—22日,贝尔格莱德之战 匈雅提击溃围城的土耳其军队,迫使苏丹穆罕默德撤往君士坦丁堡。他在计划将战争引入土耳其时死去(8月11日)。拉迪斯拉斯次年死去。
1458—1490年,马蒂亚斯·科尔温尤斯(匈雅提之子)在位 他在中欧进行战争的时间多于其父战胜土耳其人的时间。他对土耳其进行了两次有限的入侵(1463年和1475年)。
1468—1478年,在波希米亚的战争(参见第十二章→东欧→波希米亚→又一次爆发的波希米亚内战)
1477—1485年,反对皇帝腓特列三世的战争(参见第十二章→西欧→德国→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对奥地利的袭击) 继围攻维也亚失败(1477年)后,马蒂亚斯最终夺取了该城(1485年),同时兼并了奥地利、施蒂里亚和卡林西亚。匈牙利这时控制了中欧和东南欧。
1490—1516年,拉迪斯拉斯六世(波希米亚的拉迪斯拉斯二世)在位 一位懦弱的统治者。匈牙利的实力急剧下降。
塞尔维亚
尽管本世纪初,塞尔维亚的统治者是土耳其苏丹的封臣,但在匈牙利的帮助下,塞尔维亚在本世纪中期重新获得了短期独立。之后再次被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再次完全臣服。
1389—1427年,斯捷平·拉扎雷维奇在位 作为土耳其的藩臣,他在安哥拉之战中与帖木儿进行过作战(1402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
1427—1456年,乔治·布兰科维奇(塞尔维亚暴君)在位 由于再次宣布独立,布兰科维奇被土耳其人赶出了要塞首都塞门德里亚(1439年)。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