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石党(1648—1653年)
由于贵族和普通民众对高额赋税的不满,也由于对黎塞留时代王权急剧澎胀的不满,特别是由于马扎林继续坚持其前任的政策,引起贵族和民众更加的忿恨,三十年战争结束不久便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甚至在法国同西班牙作战时,叛乱仍在继续。
1648年7月12日,第一次投石党运动开始 巴黎国会写信给路易及其母后,提出要求,但遭到安妮和路易二世拒绝。
1648年7—12月,巴黎动荡不安
1649年1月8日,议会叛乱 马扎林被议会剥夺公民权,议会还命令没收王室土地。王室成员及马扎林此前已逃亡圣热尔曼。许多贵族参与了叛乱,其中有波旁和孔代王子。
1649年1—2月,孔代支持母后安妮 大孔代之所以反对巴黎议会,部分原因是与年轻兄弟波旁长久不和。大孔代率军攻陷了沙朗通要塞,将其夷为平地。当孔代和其他贵族逃亡西班牙以求得支持时,巴黎议会开始同王室讲和。
1649年3月11日,《吕埃和平条约》 议会解散了其军队并同朝廷讲和,马扎林被特赦,母后安妮也宣布大赦天下。
1649年8—12月,大孔代与马扎林发生摩擦 大孔代将军曾保证其手下能在取得胜利后在政治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和马扎林发生争吵,促使大孔代与前叛乱贵族进行谈判。
1650年1月18日,监禁大孔代 马扎林还监禁了其兄弟孔代,及其弟婿亨利公爵。
1650年2—4月,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开始 当贵族们在诺曼底、勃艮第和波尔多举行起义时,杜伦尼获得了投石党的军队指挥权,并同意与西班牙组成联军,从西班牙属尼德兰出发入侵法国。
1650年6—10月,在法国东北部毫无结果的机动作战 由于杜伦尼与西班牙相互猜疑,使得他们失去了向巴黎进军的良机。
1650年10月15日,香槟布朗之战 杜伦尼急于解除雷代耳富恩丢斯城之围。被舒瓦瑟尔元帅率领的皇家军队打败,这支军队受过良好的训练。杜伦尼率残部逃亡。
1651年2—9月,大赦天下与暂时和平 2月15日,由于大赦天下,亲王们被释出狱。杜伦尼重返巴黎,马扎林逃亡德国。
1651年9月,国内战争再次爆发 大孔代、孔代和其他贵族重新反叛,不久攻占波尔多,并将之设为其反叛的大本营。大孔代同西班牙人签署了联盟条约,杜伦尼则允诺保证王权的继续存在。但起义仍蔓延到全国各地,路易于11月重召马扎林回到巴黎。
1652年3—7月,卢瓦尔与塞纳之间的战斗 杜伦尼与孔代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毫无特色和难分难解的战斗。
1652年7月5日,圣安托万之战 一支新的王室军队被带回巴黎,同杜伦尼会师。他们设了一个圈套,称在路易与孔代之争中保持中立,从而诱使孔代退出了巴黎。经过一场激烈艰苦的作战,孔代已达崩溃的边缘。正在这时,感情易变的巴黎打开城门让孔代逃跑。不久他加入西班牙军队,他们在查理四世的率领下侵入法国的东北部边界地区,闻此,杜伦尼立即发兵北方。
1652—1653年,巴黎北部和东部的战事 杜伦尼利用智谋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投石党人”和洛林的联军,从而保护了首都巴黎。1652年10月21日,路易重返巴黎。1653年2月6日,马扎林也返回。虽然同西班牙的战争仍在继续,但“投石党”已成过去。
西班牙战争的继续
1653—1657年,孔代同杜伦尼作战 由于受前一个世纪作战样式的影响,任西班牙大元帅的孔代尽管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却不能将杜伦尼置于不利条件下进行作战。1654年8月25日,杜伦尼通过机动作战和围城战,在法国北部之阿腊斯取得了一次作战的胜利。1656年7月16日,杜伦尼在瓦朗谢纳被打败,尽管如此,杜伦尼的将才仍稍稍超过其对手,因为孔代由于受西班牙人们怀疑而不能得到有效的合作与支持。
1657年,法国与英国结盟 此前,法国与英国正分别同西班牙人作战,克伦威尔同马扎林签署条约,他们联合进攻海岸重镇格拉沃利讷、敦刻尔克和莫迪克。法国人同意将敦刻尔克割让于英国。
1657年秋,莫迪克陷落
1658年5—6月,围攻敦刻尔克 尽管西班牙人掘开堤防,企图阻止法军的进攻,但杜伦尼仍以极快的速度从莫迪克推进到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守军共3000人,杜伦尼连同由英国威廉·洛克哈特爵士率领的3000人准备共同向敦刻尔克发起进攻。正在这时,英国舰队赶到,从而使杜伦尼的攻城部队达21000人。西班牙属尼德兰总督胡安爵士在伊普雷网罗了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部队,由他自己和孔代任指挥,该部队由6000名骑兵、8000名步兵及2000名由约克公爵詹姆斯率领的英国拥护詹姆二世复位的人组成。后来英国部队又由詹姆斯二世和查理二世统领。
1658年6月7—13日,向敦刻尔克进军 约翰勋爵和孔代移军至迪讷附近的营地。迪讷在敦刻尔克的东北,是介于海滩与牧场之间的一块陆地。
迪讷战役(1658年6月14日)
杜伦尼决定通过突然袭击来掌握战役主动权。13日下午,他留6000人继续围攻敦刻尔克,之后率9000名骑兵和6000名步兵来到战场,天黑之前,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
第二天清晨,正好在潮汐来临之前,杜伦尼将其军队分两线部署,同时组成一个预备队,向迪讷穿插行进。其战斗序列为:英国步兵置于左侧,骑兵则分别被部署于其两翼,骑兵之一部在海滩,另一部在位于迪讷陆地边缘的牧场。由于杜伦尼推进缓慢,使得西班牙军队得以充分准备。但缓慢进攻是杜伦尼的一个策略,因为他的计划是建立在潮汐变化之上的。
西班牙步兵成一线部署,其右侧紧靠海滩。另有一支骑兵分遣队在其左翼,大部骑兵则作为预备队。由于担心已到海边的英国舰队炮火的攻击,在海滩上没有部署任何部队。西班牙的右翼由胡安勋爵指挥,左翼则由孔代指挥。胡安没有接受孔代的劝告,而是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以至于将其炮兵远远地丢在后面。
英国人在其舰队火炮的支援下,首先向西班牙之右翼步兵发起进攻。不久,西班牙骑兵预备队企图支援其步兵作战,但被法国之左翼骑兵打败,法国左翼骑兵由雅克侯爵统帅。在中央,法国步兵缓慢地压迫西班牙军队后撤。在西班牙军队之左翼,孔代率其骑兵攻克雷基侯爵,但由于杜伦尼率其骑兵及时地从其左侧包抄而至,孔代的进攻失败。杜伦尼充分利用海滩潮汐变化的策略,使他得以实现了利用骑兵包围卷击西班牙靠陆地一侧部队的计划,从而表明了他具有根据战场的特点,采用合适的作战形式的艺术。此战从上午8时一直打到中午,以杜伦尼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杜伦尼仅损失400人,而西班牙军队有1000人被杀,5000人被俘,西班牙军队实际被歼灭。直至夜幕降临,杜伦尼才停止了追击。随即,敦刻尔克也投降并割让给了克伦威尔。此后,敦刻尔克一直在英国人手中,直至1662年查理二世将其卖给路易十四为止。
1659年11月7日,《比利牛斯和约》 迪讷战役之后,双方开始谈判,由于法国在军事上的日益强大,西班牙人不得不同意其全部条件并签字。在该条约中,西班牙割让了佛兰德之大部和部分边界地区。从此,西班牙帝国越来越被削弱,而法国王室则日益巩固和稳定。同时,路易十四迎娶西班牙菲利普四世之女玛丽亚为妻。几年后,孔代请和,路易十四宽恕了他。
路易十四亲政时期(1661—1700年)*
*其执政时期的最后15年(1700—1715年)的情况在下一章介绍。
马扎林在其统治达18年之久后死去,路易十四开始了他自己的统治时期,其统治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黎塞留、马扎林和自己的经验。他不想让任何人分享他的权力,他曾说过“国家即联”的话。整个国家也理所当然地以他为中心了。为了维持庞大的常备军,路易十四的财政总监科尔贝尔不得不想方设法以保证稳固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人。为了同荷兰竞争,科尔贝尔提出了扩展海外殖民地的政策,以便推动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由于军队参与了这场经济战争,从而使得海外殖民地的公司成为国王的代理。科尔贝尔还创造了一支新型海军以保护其殖民地,同时,沃邦还修建了许多要塞以作为海军基地,这些要塞分别在立托夫斯克、敦刻尔克、勒阿弗尔、罗什福尔和土伦。1661年,科尔贝尔仅仅拥有20艘舰只,1671年,法国海军己有196艘舰只,而到了1677年,共有270艘舰只。由于路弗伊斯和沃邦的努力,法国陆军也得以重建(参见第十四章→军事概况→军事体制及理论→后勤支援)。
重建陆军、创建海军以及增加财政收入的所有措施及行动,都是路易十四想提高其声望和扩充其领土的雄心所促成的。路易十四的国防大臣路弗伊斯是一位机会主义者,他极力煽动路易到海上征战。而比较实际的科尔贝尔对海外远征不满,从而造成两人的长期不和。路弗伊斯则反过来指责科尔贝尔的经济计划是失败的。
1664—1666年,同巴巴里海盗的作战 由于海盗经常袭击马赛的商船,路易派遣一个海军小分队去炮击在阿尔及利亚的吉结利,接下来又攻击阿尔及尔人。不久,法国同阿尔及尔总督达成协议,攻击才停止。
1666年,同英格兰人的战争 根据1662年路易签署的协议,路易有责任帮助联合省,从而在联合省同英国人发生第二次战争时,法国人参加了反英格兰的战争(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
争夺西属尼德兰的战争(1667—1668年)
1665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死去,他是路易的岳父。因此,路易借机要求继承遗产,并要求西班牙将南尼德兰割让给法国,但是西班牙拒绝了。查理二世成了国王(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1667年5月24日,入侵尼德兰 杜伦尼率军迅速占领了佛兰德一部和埃诺。
1668年1月,三方联盟 联合省、英国和瑞典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法国的入侵。
1668年2月,入侵法兰施—孔特 经过14天的征战,孔代全部占领了该地区。
1668年3—4月,三方联盟乞和 路易答应参加和谈。
1668年5月2日,《亚琛条约》 签署根据该条约,法兰施—孔特归还给西班牙。但法国仍然在西班牙和尼德兰边界地区留下了许多要塞,在佛兰德也同样有一些据点。一些遗留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对荷兰的战争(1672—1678年)
在准备对荷战争时,法国进行一系列外交活动,以孤立荷兰。1670年5月22日,法国同英国的查理二世签订秘密的《多佛尔条约》,从而使其退出反法联盟(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1672年,法国又同瑞典订立了相似的条约,不久也同科隆和明斯特订了内容相似的条约。
1672年3月,宣战 在路易十四的亲自率领下,法军共13万大军向默兹河下游进军,一路上攻打荷兰在梅瑟特里特的要塞,并在杜塞尔多夫建立了前进基地。路易十四军队装备精良,齐装满员。正在扩充壮大的法国海军也通过支持英国舰队参战。此时,荷兰拥有130艘舰船,但其陆军在1671年仅有27000人左右,且装备低劣、指挥不力。当1672年2月战争危险日益明显增大时,奥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