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63年6月8日,阿梅西亚尔之战 此战中,桑乔·德·比塔·费洛尔打败了唐·胡安。
1663年6月17日,蒙特斯克拉拉之战 这是安东尼娅·德·玛丽亚拉瓦取道西班牙时的作战。
1664—1665年,葡萄牙成功的作战 断断续续的战斗。
1665年6月,比亚—维索萨之战 在这场八小时的异常惨烈的肉搏战中,玛丽亚拉瓦与雄堡打败了卡拉西亚公爵,从而破灭了西班牙重新征服葡萄牙的企图。
1668年2月13日,同西班牙议和 通过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中间调停,西班牙最终承认了葡萄牙的独立地位。
东欧
波兰
对于波兰而言,这是一个持续不断战争的世纪,在17世纪的前叶,波兰处于攻势,而下半叶则处于守势。这些使人精疲力竭的战争是波兰在18世纪衰落的原因。
在西欧,当步兵已成为主要兵种时,波兰的主要兵种仍是骑兵。波兰的骑兵们就是装备着长矛,挥舞着笨重的刀剑,打败了许多配有步兵长矛的方阵。波兰的重骑兵穿戴在西方已弃置不用的盔甲。在同飘移不定的鞑靼人作战中,波兰骑兵的骑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几排相连接的马车组成的营帐被波兰人广泛用作野战要塞。
争夺立沃尼亚的第一次波兰—瑞典战争(1600—1611年)
1600年,瑞典入侵爱沙尼亚 瑞典军队由瑟德曼公爵指挥(他是西吉斯蒙德的叔父,后来又由查理四世指挥),入侵并占领了爱沙尼亚(除里加以外)和立沃尼亚大部(今拉脱维亚)。
1601年,波兰反攻 波兰人成功地坚守了里加,并重新征服立沃尼亚之大部。此后的一系列战役中,波兰军事指挥官扬·卡罗·乔德凯维奇分别在多尔帕特、雷瓦尔和魏森施泰因取得了胜利。
1604年9月27日,基尔克霍尔姆之战 新登基的瑞典国王查理四世,率领新征募的一支14000人的部队,在爱沙尼亚登陆,并向里加进军。此时,乔德凯维奇率领8000人的部队沿瑞典的进军路线紧紧追击这支瑞典军队。乔德凯维奇的部队有三分之二由骑兵组成。经过激战,瑞典国王差点被俘,其部队有9000人被杀。
1604—1611年,时打时停的时期 1611年,查理四世死后,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
1605—1609年,波兰介入俄国事务(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动乱年代”)
1609—1618年,波兰—俄国战争(参见同上)
波兰—土耳其战争(1614—1621年)
这次战争是由波兰人一手挑起的。首先,波兰的哥萨克袭击了土耳其沿黑海海岸西部和南部的港口;其次,波兰人又支持发生于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叛乱(他们代表罗马尼亚)。作为报复,土耳其与鞑靼人袭击并蹂躏了波兰的乌克兰,而1614—1618年,波兰正深深陷入俄国事务。
1620年9月20日,雅西之战 波兰指挥官斯坦尼斯拉斯·佐尔奇威斯基率领一支1万人的军队,迎战更加强大的土耳其与鞑靼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从而促使奥斯曼苏丹奥斯曼二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从君士坦丁堡北部向南进军,此时佐尔奇威斯基便开始后撤。
1620年12月,塞科拉之战 此战中,佐尔奇威斯基及其9000人的部队在摩尔达维亚被全歼。
1621年秋,霍京之战 由波兰指挥官乔德凯维奇和斯坦尼斯拉斯·卢搏米尔斯基率领的46000人的波兰军队,在德涅斯特河同由奥斯曼苏丹的10万名土耳其士兵对阵,波兰军队取得了较好的战绩。此后,双方签署了停战和约,但哥萨克袭击土耳其以及鞑靼人袭击波兰人的军事行动从未停止过。
第二次波兰—瑞典战争(1617—1629年)
由于波兰同时卷入同土耳其与莫斯科的战争,古斯塔夫抓住这次机会,重新开始了征服波罗的海东海岸地区的作战。
1617年,古斯塔夫在立沃尼亚取得胜利 他攻克了立沃尼亚沿波罗的海的几个港口,并迫使波兰指挥官克日什托夫·拉德基维尔签署停战条约,停战期直到1620年为止。
1621年,古斯塔夫入侵爱沙尼亚 瑞典军队共计12000人,并得到了4000名爱沙尼亚人的增援。他们于9月15日包围并攻克了立沃尼亚的政治与经济中心里加。
1622—1625年,休战期 拉德基维尔再次被迫停战。
1625年,古斯塔夫占领立沃尼亚 在里加登陆后,古斯塔夫在几乎未遇抵抗的情况下全部占领立沃尼亚和库尔兰。
1626年,瑞典入侵普鲁士 古斯塔夫率15000人在皮劳(波兰的封地)登陆,并迅速全部占领了普鲁士北部地区,从而对波兰出入波罗的海的入口构成威胁。只有但泽(格但斯克)拒绝了瑞典国王要求其投降的请求。
1626—1627年,波兰反攻 在指挥官亚历山大·科尼埃科波尔斯基的率领下,波军企图重新打开维斯瓦隘口,并打破对但泽的封锁。科尼埃科波尔斯基攻克了坚固的普次克港,但没有割断瑞典人同皮劳的交通线。他又截击了为古斯塔夫在德国征召的一支军队,有4万德国人被俘。
1627年5月,古斯塔夫从瑞典返回 他带回一支援军,其部队人数已达14000人,并同科尼埃科波尔基的9000人的部队作战。在特切夫之战中,他打败了科尼埃科波尔斯基,但古斯塔夫也受了伤。瑞典骑兵第一次能够同波兰骑兵进行了对等的作战。西吉斯蒙德三世也组建了一支私人小舰队,对瑞典舰队进行骚扰,但瑞典依然占有海上的主动权。
1628年,瑞典的进军 古斯塔夫伤愈后,其军队已增至32000人,他率部迫使科尼埃科波尔斯基向南后撤。波兰人开展了游击战,到本年冬,古斯塔夫撤至普鲁士。
1629年,德意志帝国支援 帝国皇帝派西吉斯蒙德三世率7000部队,以阻止古斯塔夫从普鲁士向德国进军参加三十年战争的计划。科尼埃科波尔斯基立即开始进攻,并突然袭击了古斯塔夫及其进军途中的一支骑兵分遣队。
1629年,什图姆之战 瑞典骑兵的作战一塌糊涂,古斯塔夫两次受伤,他从此再也不能穿盔甲了。但瑞典依然牢固地占领着波罗的海沿岸。
1629年,《阿尔特马尔克停战条约》 这个条约之所以得以签署,是因为波兰急于求和,古期塔夫则希望抽身去参加三十年战争。波兰失去了立沃尼亚北部的德维纳河。瑞典被获准可使用普鲁士的除柯尼斯堡、但泽和普次克以外所有港口达六年。维斯杜拉下游的港口(马林堡、什图姆和格洛瓦)则临时由勃兰登堡选帝侯管理。
1632—1634年,俄国—波兰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瑞典与波兰间的战争)
1632—1648年,拉迪斯拉斯四世的统治
1634—1653年,与瑞典“不流血的战争” 利用瑞典卷入三十年战争的机会(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三十年战争→瑞典时期),拉迪斯拉斯在维斯杜拉下游集结24000人的部队,从而构成对在普鲁士港口的瑞典人的威胁。在承认波兰对波罗的海东海岸拥有主权的前提下,波兰开始同瑞典谈判。由此导致了《什图姆斯多夫和约》的签署,依约双方将休战26年,并将普鲁士全部归还波兰;立沃尼亚的德沃纳河南部地区的大部也归波兰。
1648—1668年,约翰二世卡西米尔的统治
乌克兰哥萨克起义(1648—1654年)
起义者由波格丹·喀米尼茨基领导。由于双方作战均十分残酷,致使乌克兰惨遭破坏,人口急剧下降。喀米尼茨基不仅征召哥萨克,而且还集结了许多乌克兰农民。他还同克里姆可汗结成联盟并得到鞑靼军队的帮助。
1648年,哥萨克取得的胜利 这些胜利是在佐尔特—沃迪及科尔孙之战中取得的。
1649年,皮拉瓦斯之战 此战中,波兰的36000人的军队被哥萨克打败。
1648—1649年,波兰处于防御态势 波兰军队分别于1648年和1649年据守其战略要塞勒武韦、扎莫希奇和拉巴拉日,以抵御哥萨克的进攻。
1649年,《兹博罗夫条约》 条约使波兰与哥萨克的战火暂熄。
1651年,战争再次爆发 7月1日,在欠雷什蒂什扎克之战中,由约翰·卡西米尔率领的3400人的波兰军队决定性地打败了哥萨克与鞑靼联军,联军兵力为20万人,由喀米尼茨基指挥。
1651年,《比亚瓦—吉尔考条约》 哥萨克请和,但喀米尼茨基率余部仍然继续战斗。
1654年,《佩雷拉什拉瓦勒条约》 依照条约的规定,哥萨克置乌克兰于沙皇阿列克塞的保护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条约的签署挑起了波兰与莫斯科间的战争。
1654—1656年,波兰与俄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瑞典与波兰间的战争)
1655—1660年,第一次北方战争 波兰在此次战争中同瑞典作战(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
1657年,特兰西瓦尼亚入侵(参见第十四章→东欧→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的兴起与衰落)
1658年,《哈吉克条约》 慑于在北方战争中结成联盟的俄国与波兰之威势,乌克兰摄政维霍斯基同波兰达成该条约。依约,乌克兰、波兰和立陶宛人民有平等的权力,并创建独立的乌克兰公国,其统治者经由波兰国王批准后,由波兰行政长官担任。同时,乌克兰派上议院和代表参加波兰议会。此举再次挑起波兰与俄国的战争,而此时,波兰正在忍受着瑞典人的屡屡入侵。
1658—1666年,波兰同俄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瑞典与波兰间的战争)
1668年.约翰·卡西米尔退位 继而为争夺王位发生了激烈斗争。
1669—1673年,迈克尔·维希涅维克基的统治 这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时期,坚决支持国王的党徒与王室的反对派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争斗。反对派的主要领导者是约翰·索比斯基。
波兰—土耳其战争(1671—1677年)
经长期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东欧→俄国→瑞典与波兰间的战争),乌克兰于1667年被沿第聂伯河瓜分给俄国与波兰。1668年,哥萨克首领彼得·多罗申科拒不接受波兰的统治转而接受土耳其为其宗主国。此举必然遭到波兰的镇压,同时,波兰人也已考虑到土耳其必然要求其割让乌克兰。土耳其提出要求后,尽管波兰没有备战,仍然拒绝了土耳其的要求。
1671年12月9日,穆罕默德四世苏丹宣战
1672年夏,入侵波兰 大维齐尔(指伊斯兰国家尤指以前奥斯曼帝国的首相)艾哈迈德率20万的大部队从南部入侵波兰,土耳其人、鞑靼人及哥萨克人联合包围了战略要地卡梅尼察。经12天的围困后,要塞被炸平,1100名守军在城堡废墟上直至战死。攻克卡梅尼察之后,土耳其人在未遇什么有效抵抗下占领了卢布林。
1672年10月,《布切克条约》 由于迈克尔不能将其土崩瓦解的王国重新联合起来,不得不将波多利亚割让于土耳其,并承认位于乌克兰西部的多罗申科的独立。波兰还同意每年向土耳其进贡。但该条约并未被波兰议会签署批准。
1672—1673年,索比斯基重整河山 在面临被土耳其灭绝种族的危险的情况下,索比斯基组建了一支4万人的部队,向土耳其人发起进攻。此前,索比斯基已因早期战胜过土耳其人而闻名。
1673年11月11日,第二次霍京之战 此战,索比斯基首先歼灭了一支3万人的土耳其部队。随之攻占霍京要塞,其他土耳其部队未经作战就撤出了波兰。开战前几天国王迈克尔已死。闻此,索比斯基未再发动进一步的进攻,而将其部队重新部署,以保卫边界地区。16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