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惧怕瑞典人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扩张,沙皇拒绝了瑞典提出的结盟共同反对波兰的请求,转而与波兰和丹麦结盟,共同反对瑞典。这次战争是第一次北方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
1656年,俄国人在北方的进攻 俄国军队向芬兰湾进军,在涅瓦河口附近,他们攻占了坚固要塞施吕瑟尔堡和欣善兹。
1656年7—8月,里加之战 沙皇阿列克塞从波洛茨克出发,向德维纳河下游进军,攻占了迪纳堡(其守军全部被杀),随即占领了科肯胡瑟要塞。不久,又包围了里加,该城仅有小部守军,由马格努斯·德鲁加尔迪指挥。不久,波兰守军的援军抵达,德鲁加尔迪发起反攻,打败许多掘壕安营的俄国人。俄国人损失惨重,计有8000人被杀,14000人受伤和被俘。阿列克塞后撤,并遭到波兰人的着力追杀。
1657年,瑞典反攻 瑞典人摧毁并劫掠了卡累利阿,与此同时,瑞典军队通过陆路从芬兰进军到里加,以加强里加的防御。
1658年,俄国人再次发起反攻 一支俄国小部队攻克扬堡并包围纳尔瓦,但不久便被瑞典人赶出波罗的海与芬兰湾。瑞典人重新占领了其先前丢失的城镇。1658年,《三年休战条约》阿列克塞承认战败,并乞和,以便同波兰重新开战。这样瑞典对沿波罗的海海岸的城镇仍然拥有主权,芬兰湾也归瑞典所有。
俄国与波兰的战争(1658—1666年)
俄国与波兰的尼米扎休战条约已期满(参见上文)。莫斯科重新开始了对波兰的战争。
1658—1659年,入侵立陶宛 沙皇皇子乔治·多尔戈鲁基突然进攻在沃尔基的波兰贵族文岑蒂·格齐维斯基,并俘获之,随即攻占维尔诺。该城被大火烧毁。1659年,乔万斯基皇子攻占格罗德和诺夫哥罗德,并包围拉齐维米要塞。
1658—1659年,入侵乌克兰 开始,由特鲁别茨率领的15万人俄国军队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在1659年的科诺托普之战中,他被波兰贵族约翰·维霍斯基的军队打败了。特鲁别茨有3万人被杀。
1660年,立陶宛战事 俄国人最初取得了主动权,但不久,摆脱与瑞典作战的波兰人便严厉打击了俄国人。波兰贵族施蒂芬·恰尔涅茨基和保罗·萨皮哈打败了多尔戈鲁基与乔万斯基,并迫使他们撤至波洛茨克和斯摩棱斯克。波兰人不仅解放了立陶宛,而且还入侵维帖布斯克、波洛茨克和勒基地区。
1660年,乌克兰战事 俄国将军舍列梅捷夫率6万训练与装备良好的军队进攻勒武韦,但在1660年的卢巴尔之战中,他被波兰贵族恰尔涅茨基和乔治·卢溥米尔斯基统率的2万名波兰人打败,波兰人还得到2万名鞑靼人的支援。另一支4万人的俄国与哥萨克联军在赫米尼茨基的统领下,企图与舍列梅捷夫会师,在同卢溥米尔斯基交战中被打败。随即,赫米尼茨基转而宣誓效忠波兰国王。
1661—1667年,波兰掌握主动权 其间,边界冲突时有发生。
1664年,哥萨克突然入侵波斯(参见第十四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哥萨克闪击马赞达兰省)
1667年,《安德公索沃条约》 依约,以第聂伯河为分界线,将乌克兰分割,分别属波兰与俄国。基辅虽然位于波兰一方的河南岸,但仍割让给莫斯科两年之久(此后,它再也没有归还波兰)。斯摩棱斯克也割与俄国。
土耳其战争开始(1667—1700年)
1667—1678年,与土耳其的摩擦 由于俄国获得北乌克兰,从而使其与土耳其的占领地接壤,不久,双方的摩擦开始。
1676—1682年,费奥多尔三世的统治(他是阿列克塞之子)
1678—1681年,第一次俄土战争 由于对《茹拉维纳条约》(参见第十四章→东欧→波兰→波兰→土耳其战争)的不满,哥萨克贵族多罗申科向俄国求援,以反对波兰与土耳其。与此同时,穆罕默德四世宣称对乌克兰拥有主权。他派卡拉·穆斯塔发率领庞大型军队驱逐乌克兰之波兰人与俄罗斯人。战事主要在波兰属乌克兰进行,此前,该地区在波兰与土耳其战争中已惨遭蹂躏(参见同上)。俄国与哥萨克联军在罗莫达诺夫斯基的率领下,未经什么激战,便撤离了该地区。随即,土耳其人攻占并摧毁了乌克兰的一些要塞和城镇。
1681年1月8日,《拉迪岑条约》 土耳其放弃了其对乌克兰的主权要求,依条约,位于布格尔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居民仍归波兰。而哥萨克在乌克兰全境拥有特权。
1682—1689年,彼得一世与伊凡四世共同执政 伊凡四世为费奥多尔三世之弟,他与其同父异母兄弟共同统治俄国,直至1689年死去。
1689—1725年,彼得一世大帝的统治 他首先为打通其海洋出入口而斗争,并从黑海下手。
1695—1700年,为争夺亚速同土耳其的战争 在彼得一世亲自指挥下,俄国人发起首次进攻,他们抵达伏尔加河的亚速维亚和顿河,但被击溃,损失十分惨重。由于俄国没有海军,他们不能封锁土耳其通向要塞的供应线。
1695—1696年,彼得创建海军 彼得在沃罗涅日附近创建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并于春季派遣这支舰队去往顿河下游的亚速。
1696年7月28日,攻克亚速 此时,俄国军队已增至75000人,他们一部从陆地,另一部从顿河向亚速进军。经陆上与海上力量的联合作战,攻克亚速,并击溃了土耳其海军,封锁了其从海上接近亚速的通道。
评论:俄国虽然占领了位于亚速海岸的亚速,但俄国仍然被土耳其牢固地封锁着。俄国并没有解决出入黑海的问题。之所以选择亚速作为战略目标,只能解释为他们缺乏进攻克里木的方法。进攻亚速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与后米亚速对俄国的重要性相比,似乎并不相称。
1698年,莫斯科叛乱 1697—1698年,彼得大帝隐姓埋名游历西欧,之后,返回俄国以平息叛乱,并改革其政府和国家。
1700年,同土耳其的休战条约 从此,同土耳其休战30年之久。
匈牙利
在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匈牙利是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帝国争斗的主要战场,这些争斗持续不断又零零散散。由于哈布斯堡王朝卷入三十年战争及欧洲中部与西部的冲突中,使他们没有能抓住和利用土耳其的实力正逐步衰落的机会。17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特兰西瓦尼亚在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封地,实际上却已独立,因此,他在两个帝国及波兰之间挑拨离间,以便从中谋利。到该世纪末,由于土耳其的再次复兴,土耳其得以重新征服特兰西瓦尼亚,并横行于哈布斯堡属匈牙利,这次征服的顶峰是围攻维也纳。在波兰的约翰·索比斯基的干涉下,土耳其人被赶出维也纳,土耳其加速了衰落。到本世纪末,匈牙利之大部几乎全部被哈布斯堡王朝征服。
特兰西瓦尼亚的兴起与衰落(1593—1662年)
1593—1606年,长期战争(参见第十三章→东欧→匈牙利和波希来亚→长期战争)
1599—1601年,争夺特兰西瓦尼亚 开始,“勇敢的”迈克尔·佛耶佛德和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短暂地统治这一国家。1601年,发生马扎尔人叛乱,迈克尔被驱逐出特兰瓦西尼亚。但随即,在哈布斯堡将军乔治·巴斯塔的帮助下,他赢得了戈罗斯兰之战的胜利,从而又恢复了短暂的统治。此后不久,巴斯塔又谋害了迈克尔,并开始了恐怖的统治。此举引发了斯蒂芬·博奇考伊的起义,并促使其与土耳其结盟(参见同上)。
1606年6月23日,《维也纳条约》 依约,卢多尔夫承认斯蒂芬·博奇考伊为特兰西瓦尼亚亲王。在哈布斯堡属匈牙利中,特兰西瓦尼亚(及其他)的新教徒的权利得以保证。
1606年11月11日,《西特瓦—托罗克条约》 该条约结束了“长期战争”。匈牙利的领土没有变动,但奥地利不再向苏丹进贡,特兰西瓦尼亚在名义上仍由奥斯曼帝国保护。
1606年12月29日,博奇考伊卒 他可能是被毒死的,此后开始了争夺权力的斗争。
1608—1613年,特兰西瓦尼亚之加布里埃尔·巴托里的统治(斯蒂芬之子;参见第十三章→东欧→波兰→斯蒂芬·巴托里执政) 他的统治异常残酷,最后他被推翻,并被谋杀。
1613—1629年,特兰西瓦尼亚之贝思兰·加博尔的统治 他是一位聪慧的亲王和勇敢有为的军人。
1618—1629年,特兰西瓦尼亚参加三十年战争 1619年,贝思兰经短暂地围困维也纳后,被赶出奥地利首都(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三十年战争→波希米亚时期),尽管如此,他还是于1620年征服了哈布斯堡属匈牙利的大部。1621年12月21日,在尼科尔斯堡条约中,哈布斯堡承认贝思兰为特兰西瓦尼亚亲王,并将大部哈布斯堡属匈牙利割让于他。随后即发生了一些毫无结局的作战。
1630—1648年,特兰西瓦尼亚之乔治·拉科吉一世的统治 他扩大了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增强了其实力,并使之独立。
1645年,重新同哈布斯堡王朝作战 乔治打败了哈布斯堡军队,1645年12月16日,双方签署《林茨条约》。依约,哈布斯堡保证其匈牙利属地的新教徒与
1648—1660年,特兰西瓦尼亚之乔治·拉科吉二世的统治 在土耳其与奥地利发生秘而不宣的边界战争中,站在其名义上的宗主国土耳其一边。
1657年,特兰西瓦尼亚入侵波兰 拉科吉利用波兰前在第一次北方战争中战败之机(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入侵波兰南部,希望能夺取波兰王位。此举未征得土耳其苏丹同意,从而激怒了他,而此时苏丹正觊觎乌克兰。苏丹派其封地克里米亚及鞑靼首领攻击拉科吉,以将其驱逐出波兰。拉科吉短暂占领华沙之后,被瑞典人抛弃,不得不后撤。7月31日,在撤退途中,其后卫部队在塔诺波尔的特朗包拉之战中被鞑靼人打败,特兰西瓦尼亚军队指挥官亚诺什·凯梅尼被俘。拉科吉仅带余部返回特兰西瓦尼亚。
1657—1662年,同土耳其的战争 土耳其的穆罕默德·科普若拉企图废黜拉科吉,但失败。1658年5月,在利帕之战中,拉科吉打败了科普若拉入侵军队。但不久,在奥斯曼及其封地克里米亚及糙靶人的联合攻击,拉科吉被从特兰西瓦尼亚赶至其在哈布斯堡属匈牙利的庄园。1658年11月,科普若拉宣布阿科什·包尔乔伊为特兰西瓦尼亚亲王。1659年,拉科吉又将包尔乔伊赶出其国家,不过接下来,他受到了土耳其人的沉重压力。因此,他请求哈布斯堡的帮助,作为交换条件,不得不割让其边界地区的一些省份。
1660年,弗尼兹之战 在阻止艾哈迈德·西迪入侵的作战中,拉科吉被布达之帕夏打败,并受致命的重伤。他死在瑙吉瓦劳德(奥拉迪亚),此时,该城已被土耳其人围攻。经过四个月的围困,瑙吉瓦劳德最终于8月27日被攻陷。而此时,奥地利军队仍然在其附近观望徘徊。
1661年,亚诺什·凯梅尼当选特兰西瓦尼亲王 他刚从天主教徒享有同等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克里木获释而归,尽管他得到了一支小型奥地利部队的些许帮助,但仍不能阻止土耳其人的入侵。
1662年1月22日,瑙吉瓦劳德之战 此战中,由穆罕拉科吉默德·屈奇克率领的土耳其人打败了凯梅尼,凯梅尼此被杀。土耳其恢复了对特兰西瓦尼亚的控制,并立米哈伊·阿帕菲为特兰西瓦尼亚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