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50年,葡萄牙失去马斯喀特 这一基地由奥曼的伊马姆攻克。
1651年,英国人在孟加拉 他们在胡格利建立了一个驿站。1681年,他们又决定加固其防御工事,以应付莫卧儿的威胁。
1656—1658年,锡兰与世隔离 荷兰人取得对葡萄牙人的胜利之后,康提王国认为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随即,他们撤至多山的锡兰内陆,而将沿海地区让给了荷兰人。
1666年,法国来到印度 他们比其对手英国与荷兰较晚参予印度洋地区的商贸活动,但他们却建立了许多贸易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在胡格利附近位于恒河三角洲的昌德纳戈尔,它于1670年建立;另一个是1673年建立在圣乔治堡附近科罗德尔海岸的本地治里。
1667年,孟买岛的建立 英国人在孟买岛建立了一个港口和一个商贸点。
1686年,在孟加拉的战争 在胡格利的英国人同孟加拉莫卧儿执政者屡屡冲突,从而促使英国人在恒河下游建立了威廉堡要塞(位于今加尔各答)。
东亚和中亚内亚
内亚
17世纪初,中亚主要由三大游牧民族组成,这就是突厥人、蒙古与鞑靼人、吐蕃人。突厥人中最重要的两支为:突厥斯坦南部及中部的乌兹别克人和突厥斯坦北部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统治着土库曼部族,他们世代居住在里海与咸海之间荒漠地区,而塔吉克人则生活在兴都库什山脉北部的高地。在蒙古部落中最重要的有喀尔喀人,他们生活在戈壁滩北部;卡尔梅克人居于蒙古西部及阿尔泰山区;吉尔吉斯人则生活在天山山脉的峡谷地区。
在这个世纪,沙皇俄国从西部,中国从东部开始了向中亚扩张的进程。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下一个世纪,并彻底消磨了好战的中亚人传统的独立意识和热情。此时,在历史上一直是征服者的突厥人和蒙古人,却成了被征服者。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他们好战的癖性有任何衰减,而是由于战争的艺术和手段发生了革命,而游牧民族没能跟上这一革命的步伐。其原因可能是其经济资源不允许其生产或购买滑膛枪和火炮,从而使其骑兵难以抵御先进的滑膛枪与火炮的进攻。
我们将从三条线索来记述中亚的战事,他们是:乌兹别克、蒙古、以及俄罗斯的扩张。中国的扩张则在中国条目中记述。
乌兹别克
1599年,布哈拉的独立 在阿什塔里卡尼德的领导下,布哈拉摆脱了腐朽的沙伊巴尼德王朝的统治。布哈拉仍然成为乌兹别克的主要力量。但布哈拉的统领仍然得同基发可汗(沙伊巴尼德之继承者)共同统治南突厥斯坦。
1608—1646年,布哈拉的伊曼·库利的统治 布哈拉的乌兹别克人偶尔进袭波斯的属地呼罗珊及阿富汗。布哈拉的乌兹别克人还发起零星的军事行动,企图征服吉尔吉斯,但他们的图谋总是被吉尔吉斯的靠山的蒙古部落打败。
1630—1634年,征服坎大哈 布哈拉从波斯人手中夺坎大哈(参见第十四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萨菲沙的统治(阿拔斯之孙)),但1638年,乌兹别克人被莫卧儿的沙·杰罕皇帝赶走(参见第十四章→南亚→北印度→再次从波斯及乌兹别克手中夺回坎大哈)。
1688年,波斯人征服基发 作为波斯沙之封地,基发汗国重获自主权。
蒙古
本世纪,蒙古的部落之间,某个部落之中,以及同其邻居中国、鞑靼及俄国发生了数不胜数的战争,在此只能对这些杂乱的战争,作一概括的总结。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蒙古还统治着西藏。
1623—1633年,后金征服蒙古中部(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后金进军受挫) 鄂尔多斯的蒙古人实质上已被汉族人同化。
1636年,西卡尔梅克人的迁移 他们从吉尔吉斯及哈萨克打开道路,并穿越了恩巴河,随后定居于横贯伏尔加的大平原,并袭击河两岸的俄国人居民区。1646年他们屈从于俄国人,但仍由其自己的可汗自主统治。卡尔梅克成为俄国优良轻骑兵的供应地,随后,俄国就将这些骑兵用于同克里木鞑靼及中亚的作战。
1672年,土尔扈特的蒙古人的袭击 土尔扈特蒙古的阿尤卡汗袭击并穿越西伯利亚,之后又穿越乌拉尔和伏尔加河,并远达俄国的喀山。随后,同俄国人议和。由此,他们得以保持其领土及相对的和平环境直到本世纪末。
约1680—1688年,噶尔丹之准噶尔帝国的扩张 在噶尔丹汗(也称之为巴汗沙土汗)的领导下,准噶尔征服了喀什噶尔、亚尔坎及霍坚大部,此前,他们归顺吉尔吉斯,随后,他们还侵入哈萨克。噶尔丹人是卡尔梅克人的一个分支,他们世居巴尔喀什湖地区。
1688—1689年,噶尔丹进攻喀尔喀 由于受到噶尔丹之重压,喀尔喀蒙古人向清朝求援,清朝派兵帮助了他们。
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多伦诺尔会盟)
1690—1695年,噶尔丹骚扰喀尔喀人和中国人
1696年,昭莫多(乌兰巴托)之战(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同土耳斯坦在伊犁河谷的战争)
1697年,噶尔丹卒(参见同上)
俄国向中亚的扩张
早在16世纪末,乌拉尔东部的俄国就已开始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扩张,不过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仍然十分强大的卡尔梅克人发生冲突,这些人居住的地区即今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
1604年,托木斯克的建立 俄国人向东扩张远达叶尼塞河之中部。
1618年,俄国人到达叶尼塞河上游 他们建立了叶尼塞斯克要塞。
1628年,俄国人到达勒拿河中游要塞。
1630年,基廉斯克的建立
1632年,雅库茨克的建立
1639年,俄国人进至鄂霍次克海 这是俄国人在太平洋的第一个落脚点。
1641—1652年.征服布里亚特蒙古人 此举使俄国人得以控制环贝加尔湖海地区。
1643—1646年,穿越黑龙江河谷 在亚西里·波亚尔科夫(亦译为瓦西里波雅科夫——编者注)的率领下,一支俄国远征军从雅库茨克出发,并第一次同中国人接触。
1644年,俄国人在科雷马河口 这使他们得以进入北冰洋。
1648年,邵彼次克的建立
1651年,伊尔库茨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的建立
1651—1653年,占领黑龙江河谷 在叶罗基耶·哈巴罗夫率领下,俄国人在黑龙江河谷和达斡尔陆地建立了
1653—1685年,同中国的冲突 本来,满族人新祖居黑龙江河谷,俄国人对这一地区中国居民的迫害,激怒了中国人,随即中国偶尔自卫反击俄国人,使其处于险境。
1660年,满族人将俄国人赶出黑龙江河谷(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同俄国的冲突)
1683—1685年,同中国的战争 这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人把俄国人再次赶出黑龙江河谷。中国人又一次粉碎了俄国人的侵略美梦(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同俄国的冲突)。
1689年,《尼布楚条约》(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尼布楚条约》)
中国(1600—1700年)
1600—1615年,后金的兴起 努尔哈赤在其始兴地中国东北,建立了3—4堵高墙以为防御之用,同时他又对明朝的锦衣卫做了改革,使之成为基本的军事和行政单位,满族称之为“四旗”(后来又变为“八旗”)。满族贵族组成一个官员团体,并沿用传统的指挥形式,即用部族首领称之。1644年,后金的军队已有278个满族连(此建制为今建制类比,下同)。120个蒙古连和165个汉人连。每个连约由300人组成。
1618年,明与后金战争爆发 努尔哈赤控制了明朝在抚顺的一个要塞,随后打败了明朝前来报复的军队。明朝又从其盟友朝鲜征召2万人,以帮助其平息后金的反叛。
1621年,攻陷沈阳 后金将明赶出辽盆地,并攻击沈阳,沈阳守军被诱出城与其交战。此时,可通过该城护城河人城的唯一一座小桥被内奸毁坏,致使出城军队大败,该城也随即投降。
1623年,后金进军受挫 由于明朝炮兵中有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提供的火炮,其火力当然是后金的长弓无法比拟的,因此,明朝辽东巡抚袁崇焕,在长城附近的宁远打败了努尔哈赤。随后,努尔哈赤转而西征,开始向蒙古扩张。
1624—1625年,荷兰侵略台湾 在台湾,荷兰人建立了几个殖民贸易点。
1626年,努尔哈赤卒 由其子皇太极继位,他迅速扩编其八旗军。
1627年2月,后金入侵朝鲜 满族军队跨过结冻的鸭绿江,并迫使原明朝之盟友朝鲜入侵中原。
1628年,后金人再次失利 在袁崇焕炮兵的打击下,后金企图入侵中国的努力再次失败。
1629—1634年,突袭中国北部 后金屡次从热河侵入中原,均被击溃。1632—1634年,后金还曾进袭山西省。此间,皇太极开始建立其高效的炮兵,以便向明朝军队进攻。
1633年,后金征服蒙古中部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局,应归于蒙古军队的大量士兵开小差,以逃避蒙古军队恶劣的生活条件。随后,蒙古军队被大规模吸收到八旗军队中。
1635—1644年,明朝的衰落 中国到处发生反叛和起义。
1636—1637年,侵略朝鲜 由于朝鲜没有上贡,也由于在满族同明朝作战中,朝鲜人十分勉强地参予反明作战。皇太极率14万军队进军朝鲜,朝鲜被迫在形式上脱离了与明朝的关系。
1636—1644年,巩固对黑龙江盆地的控制 经四次远征,皇太极牢固地控制了整个黑龙江地区。
1636年,清朝创建 皇太极在沈阳宣布帝国建立,皇太极号崇德。
1643年,皇太极卒 他的五岁儿子继位,改号顺治。实际上,其权力交与摄政王多尔衮,即皇太极之弟。
1643—1661年,顺治帝的统治 在顺治统治期,明朝一直坚守在南方。
1643—1646年,俄国人在黑龙江地区劫掠
1644年5月26日,明朝崩溃 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末叛将吴三桂加入清兵以帮助清朝推翻起义政权。在长城山海关的一次大战中,清朝打败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
1644—1645年,向长江流域扩张 明朝福王在南京建立新的政权,抵御入侵者。在扬州城郊,双方展开激战,七天后,多尔衮打败福王,随即,对战败者及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不久,经小规模战斗,南京陷落,福王逃走,渐被人遗忘。但明朝的其他几位皇室宗亲均自立为帝,对入侵者进行持续而零星的抵抗。
1645—1647年,征服福建 利用那些欲自立为明朝皇帝者之间的分歧,清军于1645—1646年征服福建,1647年又控制了广州。但在陕西、山西和四川,清军遇到了激烈的抵抗。
1648—1651年,桂王的战役 南明最后一任帝王桂王,成为反清复明力量聚合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能干的军人,并曾在短期内控制了中国南部的大部地区。多尔衮在迅速巩固了对长江流域地区的统治后,按部就班地征服了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桂王逃至西南部山区,并暂时控制了云南与贵州。
1651—1659年,征服西南 尽管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地形条件也不利,但清朝仍然控制了西南大部,不过,桂王朱由榔,曾逃入缅甸境内,但1662年4月被吴三桂俘获,杀害于昆明。
1652—1662年,清朝与郑成功的作战 郑成功同清朝及在中国的欧洲人进行持续不断的作战。1653年,他攻克厦门,1656年又占领舟山群岛,但在1659年攻打南京时,却没有成功。在1661—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