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13年,德干高原之副王尼扎姆·乌尔·穆尔克 在德里的斗争期间,阿萨夫·贾(亦通称秦·基立奇汗)悄悄地使自己被任命为莫卧儿在德干省领地的副阿达尔,即总督,其称号为尼扎姆·乌尔—穆尔克。他是土耳其人,曾是奥朗则布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未袭扰自治的马拉地人,重新恢复了莫卧儿对德干高原中部和东部稳固的控制。
1719—1748年,穆罕默德沙作为莫卧儿皇帝在位 尼扎姆·乌尔—穆尔克和马拉地人支持他获取了王位。1720年,尼扎姆成为维齐尔即宰相,但仍为德干省总督。
1720—1724年,派施华巴基·饶·巴特统治马拉地人 马拉地联盟侵蚀莫卧儿帝国领土,继续向北和向东扩张。
1721年,法国在马埃建立基地
1724—1748年,尼扎姆·乌尔·穆尔克统治海得拉巴 由于莫卧儿帝国明显地濒临崩溃,尼扎姆·乌尔·穆尔克于1722年离开德里,在其德干总督领地建立了独立的海得拉巴王国。他任命多斯特·阿里为卡那提克省的那巴布即总督。
1737年,德里之战 巴吉·罗和马拉地人在德里之外击败穆罕默德沙的帝国军队。皇帝求和,将马尔瓦让与马拉地人。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还攻占了古吉拉特、奥里萨和班德尔汉。
1739年,纳狄尔沙入侵(参见第十五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侵入印度) 这次入侵加速了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1739年,巴吉·罗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巴塞因
1740年,孟加拉脱离莫卧儿帝国独立
1740—1761年,派施华巴拉基·巴吉·罗·巴特统治马拉地人
1741年,约瑟夫·杜布雷侯爵被任命为法属印度总督 他曾任金德讷格尔总督;这时他移到本地治里。
1743年,多斯特·阿里卒 尼扎姆拒绝了多斯特·阿里的女婿昌达·萨希布的要求,任命安华尔为卡那提克省的新那巴布(印度莫卧儿帝国时代的地方行政长官)。
第一次卡那提克战争(1744—1748年)
这次战争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一部分。欧洲发生了战争的消息传到印度后,杜布雷在法国和英国的两个东印度公司之间寻求中立。
1745年,英国舰队到达 柯蒂斯·巴内特准将扫除了附近海面的法国舰船。杜布雷急忙派人去请毛里求斯总督、能干的法国海军上将拉包顿奈斯伯爵前来增援。
1746年6月,拉包顿奈斯到达 他的舰队有8艘主力舰,装载了1200名法国援兵,到达本地治里。
1746年9月2—10日,围攻马德拉斯 杜布雷包围了英国主要的基地,而拉包顿奈斯则从海上封锁它。马德拉斯在短暂抵抗后投降。
1746年9月21日,马德拉斯之战 那巴布安华尔与英国人结盟,率领一支大军到达马德拉斯附近。法国守兵从被围的城内出击,很容易地击溃了那巴布的乌合之众。
1746年11月3日,圣汤姆之战 由230名欧洲人和730名印度土兵组成的一个法国支队,在马德拉斯附近攻击并击溃了有1万兵力的那巴布部队。
1746年11月—1748年4月,围攻圣乔治要塞 法国人企图夺取马德拉斯附近的这一英国基地,围攻达18个月之久,未能成功。由于海军上将爱德华·波斯卡温率一支新的英国强力舰队到达,杜布雷最后不得不撤围。
1747年,艾哈迈德沙第一次入侵印度 阿富汗人在非决定性的锡尔金之战中,被莫卧儿—拉吉普特的一支混合军队所阻挡,被迫退回阿富汗(参见第十五章→南亚→阿富汗)。
1748年8—10月,围攻本地治里 波斯卡温企图夺取本地治里,未果,杜布雷成功地守卫了该城。由于季风将至,其舰队被迫撤退。
1748年,《亚琛条约》(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荷兰的最后战役) 该年年底和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印度。法国以新斯科舍的路易斯堡为交换条件,把马德拉斯归还给英国。
1749年,艾哈迈德沙第二次入侵印度 这是一次劫掠,也是力量的复兴,但使他相信他能征服旁遮普和克什米尔。
第二次卡那提克战争(1749—1754年)
尽管法国和英国签订了正式的和约,其两个东印度公司仍通过卷入印度的冲突而继续进行战争。1748年尼扎姆·乌尔·穆尔克死后,昌达·萨希布即开始阴谋夺取卡那提克省的那巴布之职,并受到杜布雷的支持。同时,尼扎姆·乌尔·穆尔克的孙子莫查法尔·姜以莫卧儿不称职的新皇帝的救令为依据,继任海得拉巴的尼扎姆,而其父亲纳西尔·姜已自动继任尼扎姆之位。杜布雷亦支持莫查法尔·姜。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杰出的托马斯·桑德尔斯领导下,支持两个有正式职位者:一个是新尼扎姆纳西尔·姜;另一个是卡那提克省的那巴布安华尔。
1749年,安布尔之战 昌达、莫查法尔和法国人的联合军队在查理·德·布西侯爵指挥下,击败了并杀死了安华尔。昌饮被官布为卡那提克省的那巴布,杜布雷则是实际的统治者。然而,穆罕默德·阿里要求成为安华尔的继任者。他据守着提齐罗波里,他在那里获得了英国人的承认和支持。
1749—1750年,纳西尔·姜在卡那提克省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纳西尔·姜侵入卡那提克省,纳西尔·姜企图恢复海得拉巴对该省的控制。但他只是获得了部分成功。
1750年12月,纳西尔·姜被刺身亡 也许莫查法尔应对其父亲的死负责,反正他父亲一死他就攫取了新尼扎姆的权力。杜布雷宣布莫查法尔为德干省总督。他为报答起见,又任命杜布雷为总督,统治德干东部从克里希拉河到柯莫角的一切前莫卧儿帝国土地。而其条件则为杜布雷把德·布西所指挥的小型精良陆军,供新尼扎姆使用(至于1750年后的作战行动,参见第十六章→南亚→印度)。
东亚和中亚
中国
这一时期,中国清朝的势力、声望和影响都达到了顶峰。康熙大帝在位的后期,巩固了其统治,强化了对西藏的统治。他的孙子乾隆继续对中国周边的地区进行扩张,到该世纪中叶他已成为忽必烈以后中国最强有力的君主。
1662—1722年,康熙在位(参见第十四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康熙帝的统治)
1700年,清军进驻西藏 由于康熙关切厄鲁特蒙古之准噶尔部在西藏日益增长的影响,遂派军队进驻西藏和部分边界地区。
1705年,清政府册封了新的达赖喇嘛
1716—1718年,准噶尔部干涉西藏 准噶尔军6000人在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率领下侵入西藏,参与仍在持续的达赖喇嘛继位争端。他们攻占了拉萨,囚禁了达赖喇嘛。清军前来平叛,但于1718年因遭伏击而被击溃。
1720年,清朝强化藏政 康熙帝再次派兵遣将,从甘肃和四川分两路入藏,粉碎了准噶尔部,逐出其残部。同时,另一支清军进入准噶尔地区,收复乌鲁木齐和吐鲁番。这是蒙古军队广泛使用火枪射击的第—战争;然而,在装备更优良的清军面前,蒙军的火枪射击术难以奏效。康熙软封了新的更受欢迎的达赖决喇嘛,并令清军一部留驻拉萨。
1721年,台湾发生起义 起义由朱一贵领导,很快被清政府镇压。
1723—1735年,康熙之子雍正在位 中国是和平的,但沿中亚各部落的西部边界有很大的冲突。
1727年,《恰克图条约》 同俄国签订的这一条约划分了边界,调整了贸易和其他关系。
1727—1728年,西藏阿尔布巴叛乱 15000人的清军恢复了秩序。达赖喇嘛被放逐7年。清朝增加了守军。
1729—1735年,对准噶尔部的战役 由于准噶尔部继续反对清朝在西藏的政策,并在西部边界大肆劫掠,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惩罚性的远征。起初,主要由于管理不善,清军并不很成功。经1732年重新组织后,准噶尔部被彻底击败。
1736—1795年,离宗乾隆在位 清朝的势力和声望达次到顶峰。
1747—1749年,平定大小金川 清军以艰苦的、非定性的游击战争平定了大小金川的纷乱。
内亚
俄国和清朝两个帝国继续扩张,进入内亚。当时对它们的扩张极为有利的是,蒙古和土耳其的部落相互之间仍在进行无休止的痛苦争斗,在这一过程中削弱了自己和它们的邻国,结果它们对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殖民扩张不能进行真正持久的抵抗。
1714—1717年,俄国远征基发(花刺子模) 彼得大帝派军远征,企图使基发接受保护国的地位。然而,伏击并歼灭了俄国远征军。
1720年,中国远征准噶尔部(参见上文) 
1722年,《阿斯特拉罕和约》 俄国的彼得与上年纪的基发人卡尔梅克汗阿育卡会谈,后者保证卡尔梅克人继续臣服俄国。
1727年,《恰克图条约》 系俄国与中国签订(参见上文)。
1729—1735年,中国在准噶尔的作战行动(参见上文)
1730—1731年,哈萨克接受俄国的宗主权 俄国因此控制了这一部落——哈萨克人的聚居地(基发和博卡拉曾宣称拥有该地区)。
1738年,波斯征服巴尔克(参见第十五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侵入阿富汗)
1740年,波斯征服基发和博卡拉(参见第十五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征服博卡拉和基发)
1741年,发现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是由在俄国服役的丹麦航海家维特斯·白令发现的。
1747年,基发重新获得独立 这是纳狄尔沙的帝国崩溃的结果(参见第十五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波斯的无政府状态)。
日本
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继续闭关锁国,实际上断绝了与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而内部的和平统治着该王国。
东南亚
缅甸
这是缅甸虚弱和衰落的时期。内部动荡不安,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弱小邻国(曼尼普尔和若开)的劫掠,使这个国家惨遭蹂躏。没有能够处理好这些难题的领袖出现。
1714—1749年,曼尼普尔人的劫掠 曼尼普尔的拉贾加利布·纽瓦兹率骑兵频频劫掠上缅甸,毁坏了这个在国家。最明显的是1738年,曼尼普尔人横扫阿瓦的大门,随意抢掠。
1740—1752年,默恩人起义 下缅甸的默恩人即塔拉英人,看出阿瓦诸王软弱无能,即举行起义,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他们攻占了统治者家族发源地东吁,并经常袭击上缅甸——远至阿瓦城下。最后,国王宾尼亚·达拉领导下,他们开始系统地征服上缅甸。这一征服以1752年占领阿瓦,并推翻了东吁王朝而告结束(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默恩人叛乱)。
暹罗(泰国)
暹罗这一时期是稳定的。有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及一场大的内战,还有那种司空见惯的边界摩擦,这种摩擦实际上在东南亚是连续不断的。然而,比较而言,这是一个平静的时期。
1717年,入侵柬埔寨(参见第十五章→东南亚→柬埔寨→暹罗人入侵) 尽管暹罗军损失二分之一,远征终获成功。
1733—1758年,国王博罗莫哥在位 他是前国王泰斯拉的弟弟,在位之初,与其侄子、已故国王的儿子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获得成功。他无情地进行报复,杀死了他所有的主要敌人。此后他明智施政,且治国有方。
老挝
18世纪伊始,老挝即为暴力和内战所摇撼,这很快就使这个王国一分为二,变成琅勃拉邦(又泽銮佛)和万象两个敌对的王国。尽管战事不断,但并无引人注目的事件。
越南
这是越南郑氏和阮氏两个家族内部休战的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