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99年8月,马森纳恢复主动 他在上莱茵河和罗呐河河谷崎岖的山间击败了查理的左翼。然后他向苏黎世进军,但8月14日被击退。两天后他在多庭根击退了奥军对其左翼的攻击。
1799年8—9月,联军的新计划 查理应通过西德意志北进,同约克公爵的俄英联军会合,从荷兰驱逐法军。苏沃洛夫率其俄军将从意大利北进至瑞士,将马森纳逐回法国。查理离开后,在瑞士留下不到4万联军,由亚历山大·M.科萨科夫将军指挥。苏沃洛夫还在意大利前进。当莱库尔布率12000人据守圣特哈尔德山口的时候,马森纳率4万人在中瑞士打击敌军。
1799年9月25日,第三次苏黎世之战 马森纳以33500人将科萨科夫的2万人逐出战场,使其伤亡8000人,损失100门炮,法军损失4000人。苏沃洛夫到达圣哥特哈尔德山脚后,发现自己出乎意料地被封锁。他以巨大的代价冲过山口,结果得知科萨科夫的灾难,于是又费了好大的劲翻过阿尔卑斯山中部的山脊回到莱茵河上的伊兰兹。轻浮不稳、动摇不定的沙皇保罗解除了他的指挥权,一个伟大的战士最后一场和最辉煌的战役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同时,在苏黎世的灾难,加上俄英联军在荷兰的失败,迫使查理放弃了向低地国家进军的计划。
评论:1799年的战役对双方来说一直是令人失望的。法军被赶出意大利,尽管他们经历几次代价很大的失败后还极力占据所控制的地盘。另一方面,痛失良机,这些机会很多年都不会再来了。俄国厌恶地退出联盟。
欧洲
英国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60—1820年,乔治三世在位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童→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1795—1797年,爱尔兰人一致起义 这些民族主义者在沃尔夫·托恩、纳拍·坦迪及其他人鼓动下,发动武装起义,争取从英国分离。他们期望法国的帮助,但落到实处的一点点帮助很微弱而且流产了(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这次起义被英国的杰拉尔德·雷克将军野蛮地镇压下去(1796—1797年)。
1797年4—8月,海军兵变(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1798年6月12日,维尼加尔山之战 爱尔兰人的起义之火重新燃起,一伙没有得力军事指挥的武装民众袭击并焚烧了韦克斯福德郡的恩尼斯科西,之后,他们在俯视该城的维尼加尔山上扎营。起义者被雷克的部队包围,经短暂的斗争后投降。对这次起义的镇压充满了暴力。
法国
1715—1774年,路易十五在位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74—1792年,路易十六在位
1778—1783年,法国介入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7—1779年))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传统上把这一天作为法国革命的开端。
178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
1795—1788年,查理三世在位
1761—1763年,西班牙参加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制定了入侵英国的盟国葡萄牙的计划。
1761—1762年,西班牙入侵葡萄牙 布拉干萨和阿尔梅达被西班牙军队攻占。葡萄牙军队在利珀的威廉指挥下重新组织起来,并得到约翰·伯戈因将军所率的英国军队的增援,从而击退了西班牙军队的入侵行动。
1779—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7—1779年))
1793—1795年,同法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1796—1799年,同英国的战争(参见同上)
萄萄牙
1761—1763年,同西班牙的战争(参见上文)
尼德兰
1780—1784年,荷兰—英国战争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参见第十六章→北美洲→美国独立战争→陆战(1779—1783年)〕的扩展。荷兰在西印度群岛和东印度群岛都丢失了几块属地。
1785—1787年.内战 内战发生于荷兰执政威廉五世和国务将军之间,系因亲法国的爱国党的出现而引起。1787年,威廉请来普鲁士部队恢复了他的权威。
1793—1795年,同法国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 荷兰被征服,成为巴塔维亚共和国。威廉五世逃到英国。
斯堪的纳维亚
瑞典
1751—1771年,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在位
1771—1792年,古斯塔夫三世在位 尽管可能引起争论,但可以说他是一位精明的统治者和战士。他也是瑞典最伟大的著作家之一。
1772年8月19日,王室政变 自1718年乌尔利卡·爱利奥诺拉在位以来(参见第十五章→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瑞典),瑞典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大部分权力被瑞典议会和王室会议分享。古斯塔夫以一系列精心计划的军事行动攫取了权利。他在位的其余时间被不断的内乱所困扰。这次政变也引起了丹麦和俄国的恐俱;它们打算发动战争,但慑于古斯塔夫的战争准备而作罢。
1788—1790年,同俄国和丹麦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同瑞典的战争) 丹麦几乎未发挥什么作用。
1792年3月29日,古斯塔夫被暗杀 这是一场贵族阴谋的顶点。
1792—1809年.古斯塔夫四世在位
丹麦和挪威
这是丹麦军事兴趣或活动相当少的一个时期。丹麦作为俄国的盟国参加对瑞典的战争(参见①第十六章→欧洲→斯堪的纳维亚→瑞典;②第十六章→欧洲→俄国→同瑞典的战争),但只是名义上的。
德国
奥地利和匈牙利
哈布斯堡家族继续戴着两顶皇冠:一顶是神圣罗马(或德国)帝国的,一顶是他们世袭的多瑙河领地,通称为奥地利帝国的。奥地利作为一个主要的参加者继续卷入西欧和中欧所有主要的战争,它也在巴尔干地区进行频繁的战争,多数是对土耳其的。
1740—1780年,玛丽亚·特利萨在位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
1765—1790年,约瑟夫二世(作为神圣罗马皇帝)在位 他同他的母亲争夺对哈布斯堡领地的控制,但直到后者之死他的影响仍极为有限。
172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第一次瓜分波兰)
1785年,特兰西瓦尼亚的起义 罗马尼亚农民起义,杀死许多匈牙利贵族。起义被无情地镇压。
同土耳其的战争(1787—1791年)
1787年,奥地利同俄国结盟
1788年,奥地利的失败 约瑟夫亲自领导军队,但在特兰西瓦尼亚和塞尔维亚的行动中完全没有成功。
1789年,占领贝尔格莱德 在击退了土耳其对波斯尼亚的侵略后,奥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1790年,和平谈判 普鲁士干涉的威胁,俄国因对瑞典战争而对奥地利合作的有所削弱,奥属尼德兰的叛乱(参见下文)以及遍及帝国的纷乱,导致约瑟夫及其继任者利奥波德二世在7—9月向土耳其求和并谈判停战。
1789—1790年,布拉班特叛乱 帝国侵犯早已拥有公民权的奥属尼德兰,导致亨利·范·德·努特领导的武装叛乱。叛乱虽被镇压,但却达到了其目的。约瑟夫恢复了以前的政治制度和特权。
1790—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在位
1791年8月4日,《锡斯托瓦和约》 奥地利将贝尔格莱德还给土耳其,换取了波斯尼亚北部的一块狭长土地。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这些战争对奥地利是灾难性的。
1792—1835年,弗朗西斯二世在位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波兰→第三次瓜分波兰)
普鲁士
通过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胜利,腓特烈大帝使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个主要强国及奥地利的竟争对手。
1756—1763年,七年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一七年战争) 腓特烈和普鲁士的势力和声望大增。
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参见下文)
1777—1779年,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 马克西米连三世选帝侯死后,奥地利和普鲁士选出了不同的继任候选人,遂导致危机。1778年7月,腓特烈实行动员,并进入波希米亚。一支奥地利军队前去抵挡,双方相持一年有余,没有发生战斗。这场不流血的冲突(因士兵常吃马铃薯也称之为“马铃薯战争”)以1779年5月13日的《特申和约》而结束。
1786—1797年,腓特烈·威廉二世在位
1790年,准备干涉奥土战争 当奥地利同土耳其讲和时(参见第十六章→欧洲→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腓特烈感到满意。
1792—1800年,法国革命战争(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参见下文)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参见下文)
1797—1840年.腓特烈·威廉三世在位
波兰
1768—1776年,内战和俄国的入侵 一些波兰贵族(“巴尔同盟”)组织了一个武装运动,保卫国家,反抗俄国的宗教和政治侵略。尽管法国将军迪穆里耶被法国派来指挥这些意见不同者,但运动还是失败了。这主要是由于俄国支持亲俄政府所致。
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 奥地利嫉妒俄国对土耳其的成功,腓特烈大帝为阻止奥地利参加战争,巧妙地安排普、奥、俄瓜分波兰。游击战继续遍及波兰。
1792年,俄国侵入波兰 波兰国会制定的新宪法,加强了软弱的波兰君主的地位,这引起俄国的侵略。普鲁士也立即侵入,以阻止俄国的征服。
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 俄、普牺牲波兰,讨价还价。
1794年,民族起义 波兰举行民族大起义,反抗俄、普的统治。萨丢斯·科修斯古具有民主思想,曾赴北美参加美国独立,他领导了这次受到人民普遍欢迎的起义。
1794年4月3日,巴克拉维斯之战 科修斯古率4000人的部队和22000名装备着镰刀和叉子的农民,击败了一支5000人的俄国部队。经几天的巷战之后,俄国守军于4月17日被赶出华沙。
1794年4—8月,俄、普入侵 联军分路进入这个不幸的国家,在几次激烈的遭遇战后,科修斯古的军队被包围于华沙。包围者一部是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有25000人和179门炮;另一部为俄国的福森将军,有65000人和74门炮,另一支11000人的俄军占领了穿过首都的维斯瓦拉河右岸。
1794年8月26日—9月6日,防卫华沙 波兰军35000人,有200门炮,在连续抵抗了两次攻击后,围攻被解除。然而,战场上的波兰军队之间却缺乏凝聚力。
1794年10月10日,马西约维斯之战 科修斯占只有7000人,因其一个师未能支援他,结果被福森的16000俄军粉碎。科修斯古受重伤被俘。整个起义宣告彻底失败。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 古老的波兰民族消失了;俄国在中欧有了一个永久的据点。
俄国
1741—1762年,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