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编入自己的军队。
1756—1757年,围攻白古 在将剩余的默恩人军队赶入该城后,阿劳昂帕亚不断削弱防御者,最后攻占了该城。这和随后而来的大屠杀结束了默恩人在缅甸的民族存在,尽管当阿劳昂帕亚外出对曼尼普尔进行惩罚性镇压时(参见下文),1758年有一次不成功的起义。
1759年,占领内格雷斯 阿劳昂帕亚消灭了少量英国和默恩人守军的大部。
1760年,侵入暹罗 阿劳昂帕亚前去围攻首都阿渝陀耶。在指挥其围攻的炮兵射击时,他因一门火炮爆炸而受了重伤。不是因此缘故,就是因虐疾流行,围攻解除了,军队退到缅甸,暹罗人的袭击使他们遭受了一些损失,国王死于途中。
1764年,侵入曼尼普尔 阿劳昂帕亚的第二个儿子辛比乌伸(1763—1776年)将曼尼普尔大部人口掳掠为奴。
1764—1767年,侵入暹罗 其高潮是占领阿渝陀耶。这次作战实施得比较得力,胜利主要归功于有才干的缅甸将军马哈·那拉哈,他在阿渝陀耶就要投降时死去了。
1765—1769年,中国反击 被缅甸的边界侵袭激怒了的中国人以大军反击缅甸。他们攻占了从八莫往南到腊戌、往西几乎到伊洛瓦底江的新光的东缅甸大部。然而,缅甸人拒绝接受失败。他们据守着一些战略上设置于丛林中的修有工事的围栅,避免同中国大军进行公开的战斗,积极不断地袭击中国人的交通线,很快将中国军队分割成几部分,使其在中、北缅甸被孤立起来。由于伤亡惨重,且缅甸人躲在丛林中又抓不着,疾病和饥饿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因此中国人要求签订停战协议。缅甸将军马哈·提哈苏拉认识到,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中国有消耗不尽的人力供给,于是同意与中国人达成协议。中国人撤退了。
1768—1776年,在暹罗的失败 被中国人的反击已搞得精疲力竭,在暹罗又不能执行有效和一贯的政策,因而缅甸人被普亚·塔克辛从暹罗逐出(参见下文)。
1770年,侵入曼尼普尔 马哈·提哈苏拉和其他缅甸统治者把国王的思想从对暹罗人和中国人有勇无谋的作战中转变过来,同时如果他们背叛他又害怕被处决,因此他们转而将军队同一个小的敌人作战。
1775—1776年,同暹罗的战争(参见下文)
1782—1819年,阿劳昂帕亚最小的儿子波道帕亚在位 他在同其他几个竞争者进行激烈的斗争后获得了王位。
1784—1785年,征服若开
1785—1792年,同暹罗新的战争 1785—1786年缅甸人的入侵从总体上说是不成功的,也许主要是由于国王完全不能胜任其领导。然而,在时断时续的边界战争后缅甸确实兼并了土瓦和丹那沙林地区。
暹罗
1760年,阿劳昂帕亚的入侵(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侵入暹罗)
1764年,缅甸侵入南暹罗 普亚·塔克辛将军最后在佩查布里阻止了入侵,但这只是在逞罗的马来半岛各省大部被占领之后。
1764—1767年,缅甸侵入中暹罗 阿渝陀耶被占领和摧毁(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侵入暹罗)。然而,普亚·塔克辛率少数部队冲出了缅甸人的围攻线,向南逃去以集中一支新的军队。
1767—1768年,缅甸人被逐出 中暹罗普亚·塔克辛登上王位。然而,国家处于骚动之中,还有两个要求者争夺王权;同时缅甸人正计划着再次入侵,同越南在柬埔寨又酝酿着不和,柬埔寨长期以来处于暹罗人的保护之下。
1769年,在清迈被击退 普亚·塔克辛未能从缅甸手中夺回这一地区,然而,他得以击败其两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巩固了他对全国的统治。
1770—1773年,在柬埔寨的作战行动 战争中的不定因素波动很大。最后暹罗人击败了越南支持的傀儡统治者,重新完全控制了柬埔寨。
1775—1776年,同缅甸新的战争 1775年,普亚·塔克辛重新征服清迈。然后他在1776年击退了缅甸人的入侵企图。
1778年,侵入老挝 暹罗人攻占万象,万象承认暹罗的保护。
1780—1782年,干涉越南 干涉随着普亚·塔克辛的死而结束(参见下文)。
1782年,普亚·塔克辛卒 他变疯后,在一次起义中被杀。查克利将军夺取王位,即国王拉马一世(1782—1809年)。他建立了近代城市曼谷作为其新首都。
1785—1792年,同缅甸时断时续的战争(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缅甸→同暹罗新的战争)。
越南
1755—1760年,在柬埔寨的扩张 高棉人由于其暹罗盟友忙于同缅甸的斗争,因而抵抗越南侵略者时孤立无助。
1769—1773年,同暹罗争夺柬埔寨的斗争 在最初的成功之后,越南人被逐出(参见第十六章→东南亚→暹罗→在柬埔寨的作战行动)。
1773—1801年,内战 在这场长期复杂的内战中,亭家族消失了,短暂地出现了西宋家族。该家族的原安最后胜利,1802年在首都顺化就帝位,帝号是嘉龙。在这一斗争中,原安得到暹罗大量的帮助,结果暹罗人对柬埔寨的控制加强了。暹罗的影响成为越南的一个政治问题。
柬埔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暹罗和越南冲突的野心来说,柬埔寨实质上只是一个被踢来踢去的足球。
老挝
分成銮巴邦和万象两个侯国的老挝,是缅甸和暹罗大斗争中的一个小卒子。由于阿劳昂帕业及其继任者的胜利,起初是缅甸占优势,但到18世纪末,尽管东南部一些地区处于越南人的强大影响之下,但老挝的两个侯国总体上是为暹罗人所控制。
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
18世纪后半期,马来亚或印度尼西亚缺乏有意义的军事行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在继续,除英国在婆罗洲有较大影响,荷兰人巩固了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据点;同时,英国人1771年在马来亚的槟榔屿建立了一个据点,以对荷兰人在半岛强有力的地位进行挑战。
法国在第一次联盟战争期间于1795年征服荷兰(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法国革命战争→第一次联盟战争),给了英国人打破荷兰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垄断的机会。应逃亡的荷兰政府的“请求”,英国占领了科罗尼角(荷兰在非洲顶端重要的基地,控制通向印度洋的西南通道)、锡兰(主要的中间基地)、荷兰在印度和苏门答腊西海岸的所有据点、香料群岛和马六甲。英国作了庄严的许诺,要在和约制定后,把这些地区归还给合法的荷兰政府。
东亚和中亚
中国
1736—1795年,高宗乾隆在位 在这位精明能干、精力充沛的皇帝的统治下,清朝帝国达到最大版图,其势力达到顶点,尤其帝国对中亚的控制加紧了。
1750年,平定西藏叛乱 1750年西藏叛乱。乾隆派了一支军队,平定了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
1755—1757年,蒙古人在伊犁河谷叛乱 叛乱立即被兆惠将军镇压,他借此机会加强了中国对蒙古西部的全面控制。
地图08 清朝帝国(乾隆统治下之最大版图,1795年)
1758—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兆惠这时转向西南,再次加强中国对塔里木盆地及周围地区的控制。天山南北二路(今新疆)皆平。
1774—1797年,起义连绵 乾隆帝在位的后期为这些小的起义所烦扰,虽然很快都被镇压,但预示着乾隆王朝势力总体上的削弱。这些起义发生在山东(1774年)、甘肃(1781—1784年)、台湾(1786—1787年)、湖南和贵州(1795—1797年)。
朝鲜和日本
在这两个孤立的东亚王国,这都是一个相当和平和繁荣的时期。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军事行动。
北美洲
法国和印第安战争(1754—1763年)
1754年2—7月,内塞西提要塞战役 由于对法国的势力从加拿大越来越深入俄亥俄河流域感到震惊,弗吉尼亚的副总督罗伯特·丁威迪派乔治·华盛顿中校率弗吉尼亚民兵的一个支队,要在阿勒格尼河和蒙农格拉河的汇合处(今匹茨堡)建立一个要塞。当发现法国人已在这一地点建立了杜奎森要塞后,华盛顿就在大草地(今宾夕法尼亚的尤宁顿附近)建立了内塞西提要塞。在这里他遭到法国人的攻击。经积极抵抗后,他被迫在7月3日向数量占优势的法国人投降。他被允许带着战争的荣誉开走。
1755年,4月14日,爱德华·布拉多克少将到达弗吉尼亚 这位新的美洲总司令带来了2个英国团。他同各地总督举行会议,制定了一个计划,拟以4支独立的远征军攻击法国人。布拉多克自己率1400名正规军和450名殖民者前去攻击杜奎森要塞,并建立英国对俄亥俄盆地的控制。
1755年6月,法国援军到达 一支法国舰队经过海军上将爱德华·博斯科恩的封锁区溜进了圣劳伦斯河。
1755年6月,远征芬迪湾 有少数英国正规军伴随的一支地方军,在罗伯特·蒙克顿上校和约翰·温斯洛上校率领下,从波士顿起航,进入芬迪湾,6月19日占领了圣约翰要塞和博斯茹尔要塞。到6月30日,整个芬迪地区很快落在英国人手中。10月,法属阿卡迪亚人被残酷地放逐。
1755年7月9日,蒙农格拉河之战 当布拉多克的军队逼近杜奎森要塞时,他遭到900名法国和印第安人突袭并被击溃。他自己及其军队的一半多被杀死。作为志愿者随伴远征军的华盛顿帮助领导残余人员回到弗吉尼亚。欧洲战争那种僵硬的线式队形败给了荒野战斗这种逃避的个人主义。
1755年8—9月,远征王冠点 一支由3500名地方军和300名印第安人组成的军队,在威廉·约翰逊(在印第安部落中有广泛影响的平民,被委任为准将)率领下,从阿尔巴尼向王冠点进军。由2000名法国正规军、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一支混合军队,在路德维格·A.迭斯考男爵率领下,同时溯里奇留河而上,去防御王冠点。两支军队在乔治湖的头上相遇。
1755年9月8日,乔治湖之战 迭斯考被击败并被俘。被民兵的不满所烦扰的约翰逊,建立了威廉·亨利要塞而使自己得到满足;他在那里留下一支小的守军,让其余的军队解散回家。法国人在提康德罗加修筑了战壕。
1755年8—9月,对尼亚加拉要塞的远征 已代替布拉多克任指挥的马萨诸塞总督威廉·谢利,率1500人沿莫霍克河谷而上,来到奥斯威戈。在那里谢利觉得要对付法国援军任务艰巨,遂回到阿尔巴尼。
1755—1756年,皇家美洲军的建立 在布拉多克失败的刺激下,英国作战部采取步骤,以适应荒野战争所提出的战术要求。1755年批准建立4个营的轻步兵团。皇家美洲军(今国王的皇家来复枪军)——实际由德国的美洲定居者和从国外征募的德国人均等的两部分组成——1756年在纽约的总督岛开始轻步兵训练。许多军官是有财产的士兵。
1756年,七年战争在欧洲开始(参见第十六章→欧洲主要战争→七年战争→欧洲陆上的作战行动)
1756年5月11日,路易·约瑟夫·德·蒙卡姆侯爵到达 法国在加拿大所有军队的新指挥官带来了援兵。
1756年7月23日,劳登伯爵约翰·坎贝尔将军到达 他被派来北美担任指挥。
1756年,蒙卡姆采取攻势 他渡过安大略湖,占领奥斯威戈,摧毁了这个居民点。返回蒙特利尔后,他最后率有5000名正规军和民兵的军队驻扎在提康德罗加。劳登在阿尔巴尼和乔治湖之间有1万人,但未采取攻势。
1756—1757年,宿营过冬 双方的正规军都撤退了,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