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握和瞄准的滑膛枪火力。在约翰·摩尔爵士和阿瑟·韦尔斯利爵士(后来惠灵顿公爵)的领导下,英军常常趋向于采取防守战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他们通常将部队编成纵深只有两列的横队,隐蔽在山脊的后面,利用这种地形条件作为部队的掩护。当发起进攻的法国纵阵靠近时,英军横队便从隐蔽的山脊后面发射出具有毁灭性力量的火力。英国的轻步兵特别是装有来复枪的轻步兵,由于使用次口径枪弹,使之射速加快,火力加强。当其使用普通枪弹时,他们还可以独立瞄准射击。所有这些使用既能独立作战又可以密集的队形作战,实际上代表了未来全能步兵的特征。
轻步兵所使用的滑膛枪是一种特殊型号的滑膛枪,它比著名的“明火枪”等基本步兵兵器更轻、更短、更便于瞄准,命中率更高。正规营用的是明火枪。英国人认为(也许是错误地认为)它比欧洲大陆国家所用的枪威力更大更可靠。但它的刺刀很长且成三角形,当其被固定后,要想精确射击就十分困难了。士官不携带滑膛枪,每人配发一把刀和一个长矛或者一个戟。这只是用于发命令信号和作为集合的标志。
尽管法军作战体制早已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但英国军队仍然保留着纵深两列横队的形式,因为横队比纵队更能发挥士兵兵器的火力。无疑这是惠灵顿取得胜利的一部分原因。但另一方面他的胜利也是他采取了自己的战术的结果。
惠灵顿决定采用三种办法来战胜法军的战术:一是在战斗打响前不暴露自己的横队位置;二是要防止法国军队用部队袭扰自己的横队;三是保护好自己部队的侧翼。第一种方法往往是在可能时将自己步兵部署在山后反斜面,第二种方法是建立轻装部队,而第三种办法则是运用天然障碍和巧妙地使用骑兵。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英国军队缺少马匹,所以惠灵顿极其重视对付法国军队的骑兵。英国步兵坚固的横队和精确的射击一般都能击退法国骑兵的冲锋。有一次英国步兵横队硬是顶着法国骑兵向前推进,结果把他们赶出战场。当英军组成步兵方队时就更难被敌人攻破了。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英国的1个轻装师编成了5个方队,在法军4个骑兵旅的进攻下撤退了3公里,仅有35人伤亡。
骑兵战术
以长矛和马匹为主要武器的骑兵依然是突击兵种。在这一时期,介于“重”与“轻”之间的骑兵师既可用于骚扰,也可用于突击,使之成为日益显著的力量。所谓“重骑兵”指披盔带甲,骑高头大马的骑兵;而“轻骑兵”则是种敏捷灵活的骑兵,他们骑的马也相对较小。
拿破仑的骑兵中也有骑兵炮队,他们常常以很大的规模和紧凑的密集队形突然向敌人的骑兵和步兵发起进攻,威力十分强大。他们常常在敌人的步兵被自己密集的炮火或步兵的进攻打散了的情况下猛扑上去。法国骑兵袭击溃退中的步兵效果特别大,但对于尚能集结成方队的饱满的步兵往往威胁性不大。由于指挥员十分出众,加上其迅猛的冲击,法国骑兵通常比欧洲最好的骑兵还要出色。法国骑兵正是利用这种有力的追击,以自己最小的伤亡赢得了胜利。此外,拿破仑还有效地利用骑兵进行侦察和掩护。
拿破仑战争初期,在精明强干的将领指挥下法国骑兵以锐不可当的冲锋压倒了欧洲其他国家最强大的骑兵。后来,由于岁月流逝,骑兵遭到不断的伤亡,拿破仑感到再也难以保持骑兵部队较高的作战水平了。与此同时,他的敌人则仿效法国骑兵的编队、战术和作战方法,努力加强其组织体制和训练,因而不断改进了他们的骑兵素质。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战役中,惠灵顿的骑兵作用很小。但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骑兵在阻止法国步兵的进攻和向拿破仑的保皇部队发起总攻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炮兵战术与技术
法国炮兵军官琼·巴普蒂斯特·瓦奎特·格里比尤伏尔创建了一种杰出的野战炮兵体制,法国大革命军队正是继承了原来君主时代的这样一种炮兵体制。格里比尤伏尔通过缩短炮管的长度,减轻炮管和炮架的重量,使法国炮具备了很强的机动性。此外,又给炮车架装上了铁制轴杆和结实的大直径车轮,因此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行进。由于造出了更加精密的正球体和直径精确的炮弹,因此保证了炮的射程和精确性,并减少了炮的装药量,结果又进一步减轻了炮管的重量。预制好的弹药筒代替了过去的弹药和弹筒分开的状况,提高了炮弹发射的速率。炮的牵引马分成了双行而不是过去的单行。这样6—8匹马足以牵引一门12磅炮弹的炮,而8磅、4磅炮弹的炮和新式6英寸榴弹炮等只需4—6匹马就够了。
但拿破仑企图再增加炮兵的机动性的愿望依然十分遥远。像腓特烈大帝一样,拿破仑通过缩短炮管长和使用炮尾装药以减少炸药量,并最终得以减少整炮重量。同较早的普鲁土火炮系统一样,法国系统(像1803年的系统)也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它们射程短,打击力不强。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在战争中收缴的大量奥地利和普鲁士的优良6磅炮,被法军使用。
拿破仑把炮兵作为最主要的作战工具,并注意充分发挥它的机动性。他最喜欢用的作战技术之一是大规模的炮队作战。由于战争的大量需要,部队质量的降低,因此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后期这种炮战得到了特别的重用。韦格拉姆战役便是运用这种作战技术的典型战例。当时法国集中了数量优势的炮兵,支援战场上的主攻部队,摧毁了敌人一段防线,为步兵前进打开了缺口。
英国炮兵装备也有了改善。其制式的双轮马车被较轻和更富机动性的单轮马车所替代,这一极其简单的结构变化,使英国的9磅重炮的机动性与法国4磅和6磅炮的机动性一样,拿破仑多年的理想在英国人手中得以实现。英国人的“弹片”壳对英国的所有火炮均有用,但却遭到法国人的痛恨。因为法国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与之相比。对于炮兵,惠灵顿是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加以使用的。那就是在关键性的时机,在慎重选择的地点,以少量单炮组成的形式来加以使用的。他把炮组全部部署在阵地的前沿,用来对步兵实施火力支援,这在攻防战术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比较小,但却十分重要。
军事体制
师与军建制之起源
18世纪的法国出现了步兵师。它是一级大规模的常备军战术和行政管理体制。1759年,达克·戴布罗格利在法国军队中又采用了一种师级规模的步兵和炮兵相混合的常备军作战体制。
1794年法国大革命的作战部长卡尔诺建立了由步兵、骑兵和炮兵三兵种组成的能够独立进行作战的师。到了1796年,在法国军队中这种作战体制已十分普遍。拿破仑·波拿巴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全部威力,并将它作为机动部队应用于运动战。所属士兵必须进行快速行军训练和反复磨炼,他还改革了后勤供应体制,使之能对快速机动的大小部队提供勤务支援。炮兵经过改进后能够在战场上跟上步兵和整个部队的机动速度,这就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
当法国将野战部队的规模扩大超过20万人的时候,便感到有必要将师合并成军,以简化部队的作战指挥。法国最早于1800年建立了军一级编制。当时摩洛将莱茵大军的11个师组建成4个军,从而使他的指挥控制范围更加集中了。1804年,拿破仑将这种常备兵体制运用于法国军队,并像以前的师那样来使用它。不过师一级部队仍然是他的主要战术单位,通常由步兵和炮兵组成,并委之以特定的作战任务。军一级部队也配属有骑兵,通常师里面也有,负责整个军的侦察任务。此外,拿破仑还单独组建过骑兵军和骑兵师。
拿破仑的步兵师由2—3个步兵旅和1个炮兵旅组成。每个步兵旅包含1至多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包含2—5个步兵连,每个炮兵旅包括1个或多个炮兵中队,每个炮兵中队配备有4—6门野炮和两门榴弹炮。
英国的军事体制
英国直到1807年才采用师的作战编制,而1809年伊比利亚半岛战役时惠灵顿的军队仍然是由独立旅组成的。
英国军队是一支由志愿军组成的部队,当然要比法国军队小,但是它的技术的训练搞得较好。
它的步兵在滑膛枪的性能和使用技术方面都胜过欧洲的其他国家,加之又采用了两列横队的编队体制,因此它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在伊比利亚半岛战役中(1809—1814年),惠灵顿的部队起初编为8个旅,每个旅由2—3个营组成,后因英军兵力有所增加,因此编成7个师,1个轻装师和1个独立骑兵师。虽然组成每个师的成分不同,但通常都有6000人的兵力。其中包括2个由英国士兵组成的旅(每个旅由3个步兵营组成),1个葡萄牙士兵组成的旅(每个旅通常包括5个营),第一师的不同在于,它的2个旅由本土防卫营组成,第三旅则由“皇家日耳曼海外军团”营组成,从而组成了一个由被放逐的德国人在英国服现役的师。每个骑兵师由不同数目的旅和团组成。轻装师一般部署在离阵地正面很远的距离,负责掩护整个部队作战。
惠灵顿作战编队更有意义和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他在部队周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散兵警戒网以对付法军散兵的袭击。按标准,英军每个旅配备有3个轻装来复枪连,而他又为每个旅增设了1个连,此外,通常在每个旅中有1个葡萄牙人组成的轻步营。后来,轻步兵师全部由英国和葡萄牙轻步兵营组成,其中有1—2个来复枪营。
后勤
拿破仑是位擅长物资计划和适时供应的天才。他所提出的随部队移动,仓库和发放物资供应点也随动的后勤计划体制,证明十分有效,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是此前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他的师级部队常常驻扎在城镇和乡村,那里的老百姓必须为军队提供食品。每个士兵自身携带4天的食物定量,部队后面的补给队也负责运载4天的食物。这8天的食物定量只能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动用;在可能情况下,每天的食物均通过向当地老百姓征用或索要的办法获取。军需物资贮存在军队的主要基地和中转仓库,中转仓库是跟着部队向前移动的。
通过这种深谋远虑的后勤供应体制,法军进军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其最有名的事例是1805年的约800公里急行军,这次行军从法国北部海岸出发穿越西欧最终到达乌尔姆、维也纳和奥斯特里茨。行军中,法军近20万人,以每天保持约19—24公里的平均速度,一直持续达5个星期之久。这是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以持续的最快速度长距离行军的首例。这种后勤补给体制一直是令人十分满意的。但到了1812年俄罗斯战役时,由于俄国的道路很差,农村又很贫困,加入俄罗斯游击队的积极抵抗,使这种后勤体制完全失败了。
军事理论与军事战略
拿破仑
自成吉思汗以来,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在意大利和埃及进行的早期战役中,最先表现出了跟成吉思汗一脉相承但又是崭新的军事思想。在他的驾驭下,这种军事思想直接支配了19世纪头十年中所发生的战争。而它的巨大影响则延续得更加久远。尽管拿破仑的敌人力求一丝不苟地仿效他的军事体制,但是,他们从来也没有完全弄懂拿破仑从事巨大军事变革的思想基础。甚至在1814年,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