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旃陀罗笈多·孔雀创立的高度组织性的军事管理体制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有一个高效的秘密业务机关和海上事务处理机关。其舰队主要在印度河和恒河作战,可能也沿着印度的海岸线作战。
印度历史、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领导艺术》(《政治指南》)一书,很可能写于孔雀王朝时期,其作者是旃陀罗笈多·孔雀的亲密朋友和主要行政助手考蒂尔雅。这本手册也很可能是一个世纪以后、或更晚些时候的无名作者,假借考蒂尔雅的名义所写。但无论能力出众、权倾一时的考蒂尔雅是否是这本书的真实作者。它确实反映了旃陀罗笈多·孔雀和考蒂尔雅的思想,非常清楚地描写了公元前3世纪及后来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实质上《领导艺术》一书是对印度早期的政府观念、法律和战争详尽无遗的论述和总结。这本书可以同麦克希尔的作品相比,而且它的军事格言与同一时代的孙子的早期思想非常一致。《领导艺术》的军事部分包括军队组成、保障系统功能、业务机关任务等方面内容的论述,以及野战、攻城和筑城防御的原则,外加一些战术和战略格言。
地图07 阿育王统治时期的孔雀王朝(约公元前250年)
到公元前4世纪,常备军已转入正规,国家税收的主要部分是用来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然而,当进行大规模,交战时统治者往往感到还有必要继续扩充他们的军队。兵员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被称为“征兵行会”的组织。“征兵行会”的成员来自于各行各业,平时按照士兵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训练,战时可作为民兵迅速实施动员。除了这些短期服役的士兵外,还有一些军事行会的成员主要是在战争中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向不同的印度国王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报酬。这种军事组织在欧洲的中世纪还可以看到。统治者看来对“征兵行会”的所作所为有所怀疑,已经知道他们利用为军队提供战时服务的时机牟取暴利。
很明显,当时印度已经认识到训练和纪律的重要性。他们懂得理论,但是要把这些军事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似乎非常困难。
有很多相同的有关大象和战车的传说。这两种战争工具,一个不是很可靠,另一个又难以驾驭。事实上,合格的、训练有素的步兵和骑兵在海达斯佩斯河之战中就已经出现。尽管战车的重要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是在这以后仍然在战争中使用了长达1000年之久。印度的指挥战车通常比较大,由4匹马拉,可以乘载4—6个人。
尽管存在着受了伤的大象伤害自己部队的危险,而且对己方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对敌人的危害,但是大象在印度还是一直作为战争工具使用,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孔雀王朝时期,一头大象通常搭载3—4个人,包括骑手。大象的主要武器是它的鼻子,印度人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有效地使用大象,例如,他们把它应用于围攻城镇的作战中。另一种情况,他们在通过河流和壕沟时,常常把大象作为一座“桥”使用,让大象在水中或沟中排成一排,步兵从象背上走过去。
从《领导艺术》一书中我们得知,孔雀军队使用有壕沟防御的营地,尽管只有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才挖掘这种壕沟。这种营地显然是考蒂尔雅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御、军事准备和警戒。
大夏和安息(公元前323—前200年)
公元前323—前311年,马其顿衰落 亚历山大的古老帝国的东部省份,名义上由他的继承者佩尔狄卡斯、安提帕特、欧米尼斯和安提柯统治(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迪亚多奇战争)。事实上,这些地区已经脱离了中心省份和民族领导人的控制。与此同时,西徐亚人也开始从亚洲中部向这一地区迁移。
公元前321—前302年,被塞琉西再次征服 塞琉西赶走了西徐亚人,再次占领了帝国的东部省份。
公元前255年,奥迪陀多斯反叛 奥迪陀多斯是大夏的塞琉西总督,他背叛了安条克二世,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他吞并了索格提埃并且在东向印度扩张,在西向安息扩张。
公元前250年,阿萨息斯在安息 这个西徐亚民族的领袖被奥迪陀多斯赶到了西边的安息地区,公元前249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
公元前239—前238年,塞琉西受挫 塞琉西二世企图入侵大夏和安息地区,迪奥陀多斯和阿萨息斯二世(公元前247—前212年)联合起来进行抵抗。塞琉西在取得了初期作战胜利以后,正想扩大战果。但是,他的兄弟安条克·希拉克斯在小亚细亚发动叛乱,使他不得不放弃了这次侵略行动(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安提柯的马其顿、塞琉西的波斯和托勒密的埃及)。
公元前230年,欧西德莫斯崛起 这个希腊马其顿人推翻并杀死了奥迪陀多斯,自任大夏国王。
公元前209—前208年,安条克三世入侵 公元前212—前171年,他在安息击败了阿萨息斯三世。阿萨息斯向欧西德莫斯求救,但安条克于公元前208年,在哈里河畔战斗中,又击败了大夏—安息联军。阿萨息斯同安条克媾和,承认塞琉西的宗主权。
公元前208—前206年,安条克三世同欧西德克斯的战争 尽管安条克赢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他无法征服大夏凶悍的巴克特里亚民族和索地阿纳族。最终,他同欧西德莫斯达成协议,同意大夏保留王国,同时欧西德莫斯承认塞琉西的宗主权。
东亚
中国(公元前400—前200年)
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 这一时期的开始阶段有七个强国,它们分别是:魏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和秦国。在这些国家中,魏国是最强的,而秦国是一个位于西北部地区黄河流域的小国,位置偏僻,势力最弱。
公元前354—前353年,魏赵战争 魏国军队进攻赵国,赵向齐国求救。齐派大将田忌为帅,孙膑(《孙膑兵法》的作者)为军师率军进入魏国,直接威胁魏国的首都。魏国军队的统帅是孙膑的同学及对手庞涓,当他得知齐军威胁到本国的首都时,立即从赵撤兵回救首都。接受了孙膑的建议,齐国军队在魏国军队的必经之路上,选择有利地形埋伏,对其实施突袭。魏国军队全军覆灭,庞涓侥幸逃脱。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 孙膑率领1万精兵埋伏,魏国军队进入包围圈,几乎被全歼。
公元前350年,秦国崛起 这是商鞅政治和军事改革的结果。商鞅(生于卫国,后求仕于魏)是从魏国流亡到秦国的。
公元前342—前341年,魏韩战争 从桂陵之战的惨败中恢复过来以后,魏国侵入了它的邻国韩国,并攻取了其首都。像12年前的赵国一样,韩国也向齐国求救。也和以前一样,齐国又派军队进入魏国,直接威胁其首都。孙膑还是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孙膑仍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于马陵伏击,大败魏国军队,庞涓因羞愤交加而自杀(参见下文)。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入侵韩国的魏国军队被迫回军急救自己的首都,这时孙膑再次设伏于马陵,消灭了敌人。孙膑使用的这种攻其必救、包围伏击的战术,在中国称之为“围魏救赵”,毛泽东对这种战术有很高的评价,在实践中也多次应用。
公元前334—前286年,楚国扩张 楚国首先吞并了越国,然后沿着海岸线发展,又击败了宋国(今安徽地区),公元前286年宋国为齐国所灭。楚国统治着从巫峡到东海的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330—前316年,秦国扩张 这一时期,通过对位于今四川省的蜀和巴的征服,秦国在北方和西方巩固它的统治。秦于公元前316年在长江流域的西部地区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并且对楚形成了直接威胁。公元前320年,中国出现骑兵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战争中就已经开始使用骑兵。赵武灵王向北方的游牧民族学习组建了骑兵。这不但使作战的兵种发生了变化,而且引起了服装的改革。传统上,中原人一般都穿长衫,而现在像北方民族一样,改穿短衫,使得行动起来更为方便。
公元前315—前223年,秦楚斗争 秦国逐渐占据上风,最后秦王政击败并吞并了楚国(参见下文)。
公元前280年,秦攻赵 在秦楚之间进行激烈对抗的同时,攻赵,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以西)。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在今山西的高平地区,经过一场凶猛、激烈、残酷的战斗,秦军打败了赵军。
公元前249年,周朝覆灭 周朝的最后时期,其权力被秦王赵政(一般称为赢政)夺取。
公元前247—前210年,秦王政统治期 赢政是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更可能是秦国宰相吕不韦的儿子)。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统一了中国。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军事家。其军队的支柱是强大的秦骑兵,在同匈奴和大月氏的战争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公元前228—前221年同楚国的最后斗争期间,秦逐步吞并了其他五个残余的、相互独立的诸侯小国: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前210年,秦始皇统治期 吞并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后,政在中国建立了秦朝,并自封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秦朝在历史上是短命的,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China”(中国)这一名称即源于秦朝的朝代名“Ch'1n”(秦)。作为一个在中国延续了长达2100年之久的封建体制的计划者和组织者,秦始皇把他卓越的才能,全部贡献于军政体制的创立上。在很多方面这个体制可以同波斯卡鲁斯和大流士创造的体制相提并论,诸如双方的军事体制和良好的交通道路网都极为相似。在打败了胡人(后来在欧洲被称为匈奴)以后,他沿着领土的东北边境线建了一条长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各个诸侯国还是独立的时候,北方的一些国家就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各自建了一些城墙以防匈奴。秦始皇尽一切努力,把这些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统一的长达3000公里的长城。后来,各王朝又不断加以扩建补修,使长城的长度达到了目前的6000公里。秦始皇解散了所有封建诸侯国的军队,将武器销毁,留下的部分武器由国家统一保管。他的严酷无情的独裁统治是高效的,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怨恨。
公元前221—前214年,中国扩张 秦始皇在长江以南建立了众多强大的军事远征部队,统一了后来称之为福建、广东、广西和东京(即今越南北部城市)等地区。他还侵占了北高丽。这些作战大都是在他的大将蒙恬和尉唯、赵佗的直接指挥下实施的。
公元前210—前207年,胡亥统治期 胡亥是秦始皇一个软弱无能的儿子,他上台后不久,就被宫廷阴谋、六国的复辟以及大规模的民众反抗搞得焦头烂额。
公元前207—前202年,无政府状态 胡亥被杀死。能力出众、力量雄厚的楚国后裔将军项羽和农民起义领袖刘邦,联合起来推翻了秦王朝。后来,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刘邦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期间,北高丽脱离了汉朝的控制。
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 被尊称为高祖的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他统治的早期,其地位是不牢固的,因为内有秦朝残余势力的反抗,外有来自匈奴的袭扰。匈奴曾打败了月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