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14年,西班牙恢复对圣多明各的统治
1822年,海地人重新征服圣多明各 布瓦耶赶走了西班牙人,并使整个岛屿置于统一的政府之下。
独立后的灾难(1825—1850年)
由于新的共和国内部及相互之间的斗争,拉丁美洲处于战争与革命之中。执政者也沉浮不定。
1825—1828年,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的战争 阿根廷帮助一起在乌拉圭对巴西人的反叛,从而介入同巴西的战争。1827年2月20日,在伊图萨因戈之战中,巴西军队被阿根廷—乌鲁瓜亚联军打败。巴西海军遂封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从而引起与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在英国人的调停下,双方和谈,并建立了独立的乌拉圭。
1827—1829年,秘鲁入侵 秘鲁总统阿塞·拉马尔实行扩张主义政策。1827年,秘鲁军队侵入玻利维亚,迫使苏克雷后退,此前,在玻利瓦尔离开后,苏克雷成为总统。1829年1月,秘鲁海军舰队攻占瓜亚基尔。但在厄瓜多尔避难的苏克雷及厄瓜多尔将军胡安·阿塞·弗洛雷斯率一部军队,在1829年2月27日的塔尔基之战中,打败了入侵的秘鲁军。第二天,瓜亚基尔收复。拉马尔向北方扩张的计划彻底失败。
1829年,西班牙入侵墨西哥 从古巴派来的西班牙远征军于8月18日控制坦皮科。圣安纳率部向入侵者进攻,入侵者于9月11日被迫投降。
1830年,厄瓜多尔独立 弗洛雷斯率部从哥伦比亚撤回,并成为厄瓜多尔首任总统。
1836—1839年,秘鲁—玻利维亚的联盟战争 1835年,经秘鲁总统路易斯·奥韦戈索的认可,玻利维亚总督的安德鲁斯·圣克鲁斯建立秘鲁—玻利维亚联盟。智利和阿根廷反对这一联盟。
1836年11月11日,智利宣战 1839年1月20日,在永盖之战中,由曼努埃尔·布尔内斯将军率领的智利军队决定性地打败了圣克鲁斯,从而打破了联盟。
1838—1839年,法国远征墨西哥 为满足墨西哥之法国人的要求,法国派远征军赴墨西哥。1838年4月16日,法国舰队封锁了墨西哥的大西洋海岸并占领了韦拉克鲁斯。1839年3月9日,当法国人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后,法军才撤走。
1839—1840年,中美洲联盟破裂 由于联盟内部的冲突持续不断,最终导致了联盟的解体,后来企图再次结盟,未成功。
1841年,秘鲁入侵玻利维亚 秘鲁总统奥古斯丁·加马拉,企图兼并玻利维亚部分地区。11月20日,在因加维之战中,秘鲁军队被阿塞·巴利维安总统率的玻利维亚军队打败,秘鲁总统被杀。
1844年,圣多明各独立 位于海地岛东部地区的倾向于西班牙人的居民们,成功的起义,将倾向于法国的海地共和国统治者赶走。
1843—1852年,阿根廷人侵入乌拉圭 阿根廷和乌拉圭内部卷入混战中,随后,遭巴西、法国和英国的入侵。阿根廷总督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想借乌拉圭内战之机吞并这一国家。他支持乌拉圭之曼努埃尔·奥里韦,后者在1843—1851年间一直对蒙特威迪奥的弗鲁克托索·里韦拉进行无效的围攻。朱塞佩·加里波第也是蒙特威迪奥守军之一员。为阻止罗萨斯的进攻,法国和英国占领乌拉圭部分领土,并于1845—1849年封锁普拉塔河。与此同时,阿根廷的胡斯托·阿塞·德·乌尔基萨起兵反对罗萨斯。巴西由于担心阿根廷兼并乌拉圭,支持乌尔基萨,后者还得到影法的支持。1852年2月3日的蒙特卡塞罗斯之战中,乌尔斯率一支由阿亨蒂那人、巴西人和乌拉圭人组成的军队打败了罗萨斯。后者逃往英国。
1846—1848年,美国—墨西哥战争 这次已讨论过的战争(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美国—墨西哥战争),确定了一条严格的政治分界线。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抬头,试图控制整个美洲,从而使北美之盎格鲁撒克逊人与所有南北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增加了并导。
澳大拉西亚*
*澳大拉西亚,是一个意义不甚确定的地理名词,其所包括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大洋洲,即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南太平洋岛屿。
澳大利亚
1804年,爱尔兰人起义者被送至澳大利亚 1788年,英国已在澳大利亚建立新南威尔土殖民地,以作为罪犯的流放地。这一殖民地由军事总督统治,通常由皇家海军军官担任,并由新南威尔士军团做警务工作。从英国国内招募的这支“古罗马近卫军”式的军团遂步扩大其“业务”,开始做地产买卖、垄断运至该殖民地的货物,甚至还作一些酒类生意。1798年,爱尔兰起义被镇压后,大批起义者及政治犯被遣送澳大利亚。起义者再次起而暴动,反抗当地统治者,遭到镇压后,被屠杀殆尽。
1806年,再次暴动 暴动被镇压后,新南威尔士军团的上校威廉·布来被任命为总督,以奖励其在平息暴动中的功劳。英国政府本期望他严格的军纪能使新南威尔士军团及罪犯均能安分守己。但事与愿违,他奇特的方法却引起了另一次暴动。
1808年1月26日,酒禁引发暴动 因总督布来专横,以庄士敦少校为首的新南威尔士军团部分军官起而暴动,将布来监禁,理由是他不称职,并等新总督的到来。英国政府谴责这次行动的同时,接受了这一事实。1809年,英政府派有能力的官员拉克林·麦夸里上校来澳任新总督,布来被遣送回国(成为海军少将)。麦夸里遂解散了新南威尔士军团。
新西兰
1843—1848年,第一次毛利战争 由于英国殖民者侵占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土地,新西兰土著毛利人奋起反抗,从而引发了这次英国殖民者与毛利人长达五年的游击战争,最终英国殖民者镇压了毛利人的反抗。
第十八章 职业军队的出现
(1850—1900年)
军事概况
多方面的技术发展使有时不太积极的军事专业人员扩大了眼界,提出了新的标准。普鲁士人H.冯·毛奇可以说是这一新的专业化的缩影,他是一位称职的,有时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军人,他指导和统帅而不是具体带领军队。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面对U.S.格兰特和罗伯特·E.李将军,其英名多少受到点冲击。格兰特和李将军具有军事天赋和时代意识,他们所展现的军事艺术使他们跻身于世界名将之列。
虽然格兰特和李将军都没能完全实现其努力,但他们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来应付工业革命给战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方面,超过了他们同时代的任何人。实施和支持战争的技术手段的变化,第一次表明那种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全民武装”的战争思想,已被“全国战争”的战争思想所取代。战争双方举国的经济力量都完全纳入了彼此的战争努力之中。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美国内战是第一次真正的现代战争,也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次“总体”战。
这是一个殖民扩张和列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期,战争肆虐于除了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外的世界各地。英帝国本着一己之私,施展巧妙的外交手段,不断地在列强间达成平衡,有效地抑制了许许多多小的冲突像前后时期那样演变为国际性的战火。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得以以“不列颠和平”的美誉载人史册。
战争理论
拿破仑·波拿巴的作战模式仍然占据大西洋两岸的军事理论界。在美国,D.H.马汉仍在宣扬和倡导着拿破仑的作战思想;与其他任何一个因素相较,正是马汉的传授,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内战南北两方统帅们的战略和战术思想。
在欧洲,曾经被深深误解的著名的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部的种子已经被腓特烈大帝所培植,在其生长的早期,还得到沙恩霍斯特和克劳塞维茨的培育,然而是毛奇的组织才能使其在19世纪下半叶变成了参天大树,他大大发展了总参谋部,提高其层次和效率。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将学院式理论研究和事无巨细的细节计划结合起来,再灌输以符合逻辑的战争思想,这正是取得令世人震撼的对奥地利和法国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总参谋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普鲁士以世界上头号陆上军事大国闻名于世。而普鲁士和德意志得以将这种地位持续到本世纪末,则应主要归功于毛奇伟大的继任者A.冯·施利芬。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了古代和现代的作战,这使他确信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的作战理论。他发展了一种简单而灵活的与法国和俄国实施两线作战的战略思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所谓的“施利芬计划”在其缺乏才能的继任者手中,变成了僵死的教条。
在这一时期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中,法国军官C.J.J.J.阿登特·迪·庇克的著作,对发展现代战斗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阿登特·迪·庇克上校主要研究了人类行为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他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阵亡,终年49岁。他的名作——《战斗研究》(死后出版)对带领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整一代将领,特别是斐迪南·福煦元帅有深刻的影响。
到19世纪结束,一位美国海军将领作为这个时代主要的军事理论家开始闻名于世。A.T.马汉对海上力量的组成要素进行了清晰而符合逻辑的分析,并由此变成了海上作战理论方面的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他论述了海上力量与国家政策和战略之间的关系,他的理论得到各国同行,以及各国军人、政客和领导人的重视和尊重。有趣的是,他的著作首先得到欧洲人的欣赏和尊重,然后才得到自己国人的完全理解。
技术的冲击
蒸汽动力已成为国家战略需要考虑的紧要问题。蒸汽动力对海洋事务的冲击促使了马汉军事著作的产生,并使之对海洋国家产生影响。就这些国家而言,加煤站地点变得不仅是殖民扩张方向和扩张程度的限制性因素,而且可能成为直接的决定因素。西班牙—美国战争中,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由于缺乏加煤站,海军上将乔治·杜威靠现场购买英国运煤船上的煤炭,他的舰船中队才从香港开到了马尼拉。美国军舰“俄勒冈”号从旧金山绕过合恩角到达古巴海域,与那里的舰队会师。这次长途巡航约13000海里,最终促使美国去占领巴拿马地区,并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铁路成为美国内战南北双方的后勤武器,一个更好的例子是后来普鲁士总参谋部在普法战争的准备过程中广泛利用了铁路。
另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发展是电报和海底电缆(电报)的发明,它对战略和战术都有影响。电报在军事上首先用于克里米亚战争,它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并存地影响到战争的各个方面。海底电缆和电报能确保战场指挥官和其政府之间的快速通信,但同时亦给那些不上前线的政客、纸上谈兵者提供了干涉战场行动的机会;另外,快速通信使战场记者的新闻电讯可以出现在每天的报纸上。由于将军事行动计划和机动情况暴露于众,从而给军事行动的安全性带来新的威胁。在美国内战中,这对南北双方来说都是最具危害性的事情。但是战场新闻电讯通过颂扬普通士兵战斗生活的艰辛,提高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社会地位,其结果导致军人社会福利的改善和士气斗志的增强。
在战术范围内,战地电报亦增强了其他信号通信手段诸如信号旗语和日光反射信号器的效果。它能确保战地总部和下级司令部之间的接触,并能越过敌方占领的区域与己方独立行动的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