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缺陷。
插图004 法式75毫米火炮和美国炮兵
奥匈陆军是模仿德国的,但其总参谋部水平低劣,并存在语言障碍,大约75%的军官出身于日耳曼民族,仅有25%的土兵能听懂他们的语言,这是一个缺陷。而影响其战斗力最大的障碍是许多不满的斯拉夫族人集团,士气低落,不忠于或很少忠于哈布斯堡君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同情俄国。
俄军的优势在于易于管理、吃苦耐劳和视死如归的巨大人力资源,但装备和弹药严重不足。在高层指挥上,除了在8月3日突然升至总司令的尼古拉大公和少数人之外,大都是漫不经心和庸碌无能之辈,其总参谋部亦同样糟糕。
插图005 德国机关枪
与欧洲大陆的陆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正规军,它由服役七年的志愿兵组成。由高质量的职业军官指挥,部队在士气、训练和稳定沉着方面是好的,其士兵个人的射击技术和火力训练是优秀的。英国远征军有15万人,编为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支援性部队,这支部队在开始的交战中所要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其能力。在正规军之后,是由志愿民兵组成的本土军,训练和装备都不足。
所有这些参加大战的军队均带着与普法战争相差无几的战术灌输,虽然他们装备了新的和改进了的武器。尽管有了日俄战争的榜样,但机关枪致命的威力并没有被高度认识,1个营装备两挺机枪是通常情况。然而德军进行了充分的防御、进攻和攻击防御阵地的训练,而且他们还拥有在1905年制定的完美的战略计划。
双方的计划和战前准备
德国的备战——“施利芬计划”
德国开始执行的是经过修改的战略计划。原计划由阿尔弗雷德伯爵、冯·施利芬将军制定,他曾于1891—1906年任德军总参谋长。其计划用于对法国和俄国两线作战:在东线,以最低限度的兵力阻止动员较慢的俄军;西线,则以全部德军兵力消灭最危险的敌人法军。
施利芬在其计划被采纳之后不久,便于1906年退休了。他正确地推断,宣战之后法军将会立即实施进攻,它不会侵入中立的低地国家和瑞士领土,因此其一般将在贝尔福和色当之间集结,目的是夺取阿尔萨斯和德国的洛林。施利芬计划德军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实施佯攻,然后撤退,并进一步诱使法军在该地区实施主要进攻。与此同时,德军野战部队的主力,35个半军编成5个军团,以蒂永维尔—梅斯筑垒防御地区为轴,取道比利时和荷兰实施大规模迂回运动,迂回大军的外侧正好通过巴黎的西面,以此包围整个法军。然后,迂回的德军对法军的左翼侧后实施卷击,与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军的筑垒防御相配合,消灭法军或将之赶入瑞士和战俘营。
同时,在东普鲁士,面对俄军的推进,较少的德军将慢慢地向后退却。当德军被迫撤至维斯图拉之时,施利芬期望法军已被打败。然后通过德国发达的铁路将德军主力输送到东部,并通过另一次闪击战消灭俄军。
如果按设想的那样去实施,也许该计划在几个星期内就已结束了战争。然而施利芬的继任者赫尔穆特·冯·毛奇将军(普法战争英雄的侄儿),开始拙劣地修改它。他的第一处修改是限制德军破坏荷兰的中立。因此德军实施迂回运动的5个军团中最北翼的2个军团(亦是最强的)不得不拥挤与缓慢地通过比利时列日隘道。毛奇不情愿放弃任何德国领土,因此他对德军预期的在法国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之前的撤退行动加以限制。为了类似的原因他还计划抽调更多的兵力去东普鲁士,德军将在边界附近地区实施防御,而不是施利芬设想的通过迟滞性交战缓慢地撤向维斯图拉。结果,按照修改的计划,德军仅将60%的德国野战机动部队投入右翼实施对法军的打击,而不是施利芬计划的90%。德军右翼的部队总数达150万人;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军的左翼将达到50万多人,大约有20万人防守东普士,另有20万人部署在德国剩余的东部边界一线。
法国的备战——“十七号计划”
确如施利芬所预料的那样,法军计划沿东部边界集结,并立即实施通过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进攻。这一思想本质上同于1911年制定的“十七号计划”。新的法军总司令V.米歇尔将军认为,任何德军的侵入将来自比利时方向,而不是通过阿尔萨斯—洛林难以通行的地区,他建议对作战计划作一彻底的调整。他规划法军将无视比利时的中立,抢在德军之前进入比利时。假使米歇尔的计划被接受,对立两军的主要进攻将会迎面相遇。但是他的计划遭到反对,米歇尔辞职,J.J.C.霞飞将军接替了他。一个打了折扣并两头兼顾的“十七号计划”被采纳。法军的主力将立即实施两路进攻,分别通过蒂永维尔—梅斯地区的北部和南部,攻入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与此同时,两个法军军团准备转向于西面,以防德军果真破坏比利时中立。
霞飞过分依赖于俄军在东线与德军交战的能力,他还过分依赖和英国远征军的密切配合,并期望英国远征军加强法军的左翼。此外他还将赌注押在意大利放弃三国同盟之上,这一点他赢了。而最为首要的是他和法军总参谋部大大地低估了德军可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法军认为德军现役部队不足以从默兹河以西实施进攻,他们亦不相信德军的预备役部队不经进一步的训练即会被使用。实际上,德军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可立即使用于第一线作战。因此德军实实在在而出其意料地在即将进行的战斗中,对130万人的法军形成了3:2的数量优势。
俄国的计划
俄军要求立即、同时对德国和奥地利实施进攻,而不顾其缓慢的动员在三个月内不能完成的事实。战争爆发以后,沙皇新任命的俄军司令尼古拉大公受到来自法军最高统帅层的压力与哄诱,加速其动员并实施仓猝的进攻。结果在东普鲁士导致惨败,但俄国对加利西亚不成熟的进攻由于奥地利军的愚蠢和无能而侥幸取得部分的胜利。
奥地利的计划——“R计划”
雄心勃勃的奥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康拉德·冯·赫岑道夫将军制定了两个计划:“B计划”是仅同塞尔维亚作战,“R计划”是同时与塞尔维亚和俄国作战。他选择了前者,但在兵力集结开始后不久他又改变了想法。结果当其命令进军塞尔维亚和进军加利西亚与俄军交战时,其6个军团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投入使用。即使他开始就选择了“R计
划”,奥军是否有足够的兵力优势能同时实施两线进攻也是值得怀疑的。
地图02 中欧军队集结及部署(1914年7月)
海上的形势
英国海军控制着大海,它拥有28艘无畏战舰和战斗巡洋舰(德国仅18艘)。最重要的是英国海军已作好战斗准备,这一点多亏了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和海军第一军务大臣巴腾贝格亲王路易斯的远见卓识。德国海军亦具有相当高的战备水平,但一直受基地及战舰数量不足的困扰。俄国、法国和奥地利海军只有有限的力量,仅能起很小的作用。
1914年8月海上力量之比较
舰艇种类英国德国
总数领海舰艇大舰队①总数领海舰艇公害舰队
无畏战舰(现代战列舰)②20(20)(20)13(13)(13)
战斗巡洋舰③8(4)(4)5(4)(4)
老式巡洋舰②40(38)(10)22(22)(10)
巡洋舰④102(48)(21)41(32)(17)
驱逐舰301(270)(50)144(144)(80)
潜艇78(65)(9)30(30)(24)⑤
①大舰队所属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数字是大约的,而且在战争的初期变化也相当大。
②无畏战列舰是装备大口径火炮的现代化战舰,远远优于老式战列舰(见正丈叙述),英国有2艘以上无畏战舰已完工,但还没有完成战斗准备,有15艘正在制造之中(包括3艘是为他国建造的):德国有3艘以上无畏战舰已完工,但也没有作好战斗准备,另有4艘在建造中。
③战斗巡洋舰装备有与无畏战舰类似的重型火炮,但装甲较薄、速度较快:英国和德国各有1艘已完工,但还没有作好战斗准备。英国还有1艘、德国还有2艘尚在建造中。
④包括老式装甲巡洋舰和较小较快装备较好的轻型巡洋舰。
⑤关于英国、德国正在服役所有舰艇的数字记录因资料不完整而有些矛盾,这一图表中的圆括号里的数字只是约数。
1914年的空中力量
在大战之始,空中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军用飞机逐渐由执行侦察而发展为承担战斗任务。轻于空气的飞艇,特别是德国的齐柏林硬式飞艇在大战之始就被用于侦察和轰炸。被拴住的气球在大战之始时也被用于炮兵观察。
插图006 德国齐柏林飞艇
1914年的作战行动
西线
初始之战
1914年8月3—20日,入侵比利时 一支约3万人经特别训练的德军第二军团特遣部队在O.冯·埃米希将军的率领下,在阿登高原和荷兰边界之间越过比利时边界,进入当时欧洲最强大的要塞之一——列日要塞防卫范围内狭窄的通道。8月5—6日,德军发动夜间战斗,一举突破由12个堡垒构成的外围防线。在随后进行的激烈战斗中,德军E.F.鲁登道夫少将和比军司令G.M.勒曼将军表现不凡。德军以42厘米口径的火炮(当时所使用的最重型的火炮)有组织地逐渐摧毁钢筋混凝土制成并配备装甲炮塔的列日要塞防御体系。8月16日,列日要塞投降。A.冯·克卢克将军率德军第一军团,K.冯·比洛将军率德军第二军团,涌入列日通道并跨过默兹河。8月18—19日,紧急机动而至的比军野战部队被打退至蒂尔蒙以北。8月20日,布鲁塞尔被德军占领。8月12—16日,沿默兹河实施了一系列小的交战,随后,由阿尔贝特国王亲自指挥的比军退至安特卫普要塞。
1914年8月14—25日,法国边境交战 德军与英法联军几乎在同时实施了四次战斗。
1914年8月14—22日,洛林之战 8月8日,保罗·波将军率领法军右翼的阿尔萨斯军团先遣部队,向阿尔萨斯的梅斯进军。8月14—18日,A.杜贝尔将军率法军第一军团,N.德·卡斯塔尔瑙将军率法军第二军团,在梅斯东南实施大规模的进攻。在预定的撤退之后,巴伐利亚的鲁普雷希特亲王率德军第六军团,J.冯·希林根将军率德军第七军团,转而实施猛烈的围攻性反击。法军被击退至南锡的筑垒高地,在那里勉强阻止了德军的进攻。F.福煦将军指挥的法军第二十军,在保卫南锡的这场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地图03 法国边境交战以及德军向马恩河的推进(1914年8月14日—9月5日)
1914年8月20—25日,阿登高原之战 P.鲁菲将军率领的法军第三军团,F.D.L.德·卡里率领的法军第四军团,与符腾堡亲王阿尔布雷率领的德军第四军团、威廉王储率领的德军第五军团交锋,德军两个军团构成了“施利芬计划”机动的转轴点。经过四天激烈的战斗,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法军被击退并遭受重大损失,不得不退至默兹河之西,其右翼位于凡尔登要塞,在那里法军重整旗鼓。
1914年8月22—23日,桑布尔河之战 在北面,德军第一、二军团,以及M·冯·豪森将军率领的第三军团向西和西南方向横扫,按照“十七号计划”的应急方案,霞飞命令C.朗雷扎克将军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