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雷、英国的韦维尔、德国的曼施泰因、莫德尔、龙德施泰特和凯塞林这些杰出的集团军群司令们高明,同时也不比美国的巴顿和德国的隆美尔这两位战术名家更优秀。
由于资料所限,要想对苏军将领作出一一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肯定存在着军事素质优秀的某位将帅——或者将帅群体——是他们率领着苏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其中,又尤以朱可夫最为杰出。
在海军方面,无论是战区司令尼米兹还是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都是美国海军优秀军官群体中最杰出的人物,英国皇家海军的坎宁安元帅和拉姆齐元帅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在空战方面,美国的阿诺德是第一位有机会验证大规模远程战略轰炸理论的人物,该理论在数十年前由空军先驱特伦查德、杜黑及米切尔提出。虽然直到毁灭性的原子武器出现之前,战略轰炸的作用仍无定论,但阿诺德的远程战略轰炸效果仍令人吃惊。战术技术水平无与伦比的德国空军却对远程战略轰炸未作具体的设想,从而使英国和美国空军的哈里斯和斯帕茨抢得先机。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曾指挥不列颠之战取得胜利的道丁,以及特德和美国的坎尼。特德和坎尼的指挥才能不仅仅表现在独立的空战中,在后来对陆海军提供后勤支援方面也同样表现出了杰出的能力。
战略
很显然,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考虑左右着国家总体战略的制定,关于这点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表现出来的,在战前的局部战争中就已端倪毕现。“总体战”原理在一战中已初步证实其价值(参见第十九章→军事概况→战略),并在1939—1945年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战争方式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只是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而已。日本,为了攫取进行战争的战略资源,倾其全力向南方资源区侵略扩张,结果酿成大错。希特勒将占领苏联的油田作为其行动的首要目标,同样是一个灾难性的大失误'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42年) →东线战况'。盟军方面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当英伦三岛危若累卵之时,丘吉尔却作出了与轴心国争夺地中海控制权的决定(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法兰西之战→地中海地区的作战行动),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它日后成了拯救盟国的重要因素。丘吉尔之所以沉溺于进攻轴心国的“软腹部”,是为了在政治上抑制苏联人对东欧的统治。这一点导致了英美计划者之间长期的争吵。不过后勤问题确实令人担忧。这一问题有待于讨论,可能将引起长时间的争执。从相反的角度来看,美国这种只考虑如何立即赢得战争而不考虑长远政治目标的战略思想,也许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
罗斯福关于“无条件投降”的宣言,大大拖延了对德战争的结束时间。在1945年2月28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艾森豪威尔对此评价道:这项政策将德国最高统帅部置于在绞刑架和刺刀丛二者之间选择的境地。显然,这种估计是正确的。
这一时期的战争是各种类型战争的预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其中投入人力、物力和后勤规模最大、战场最广阔的一次演练。空军作为一支战斗力量取得了与陆军、海军平等的地位。早在西班牙内战中,德、意和苏联就将其作为空军作战理论的实验场。杜黑关于空军能够独立决定战局的理论通过围攻马德里的实战,证明难以成立,尽管这种理论在对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落后国家时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西班牙首都的平民战胜了轰炸造成的恐怖心理,最后还是由地面部队沿着埃布鲁河发动的一次机动攻击占领了该城。
这一时期证明,无论是永久要塞还是野战要塞,其价值仅仅是作为部队机动的跳板。同样,围攻除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之外,也效果甚微。
在1941年末至1942年初,日本人在太平洋上以辉煌的开端拉开了进攻的序幕,给美英的军事计划者上了最重要的一课。美国人认为菲律宾将是日本发起侵略的首选目标,因此,其防御计划是先在吕宋岛组织坚固防御,而后以太平洋舰队发起决定性的反攻。珍珠港舰队的覆灭打乱了美国整个战略计划,迫使其在混乱的交战中立即对作战计划作出切实可行的调整。英国人认为日本将首先进攻新加坡,因为这里既是皇家海军短程舰只必不可少的后勤补给基地,又是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防御战中进行成功海战的依托点。然而,日本人却沿着马来亚半岛南下,攻击要塞靠近陆地的末设防一侧。结果,新加坡像被刺破的气球一般轻易陷落。
上述两个事件都是军事计划者们依赖水晶球般的假想这一不幸的癖好去制定计划而造成的悲剧性范例,他们一厢情愿的假定“敌人可能的企图”,而不是去细察“敌人可能采取的最坏行动”。诚如腓特烈大帝所言:经过苦战而败北不为耻,但若被敌人攻个措手不及却是不可原谅的。
陆军武器、作战思想和战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中,技术上出现了惊人的发明和改进。例如无线电引信、“锥形装药”、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火箭(销声匿迹了一个世纪,又重登战争舞台)的发明以及伴随出现的火炮瞄准和控制方面的改良等。机动军用器材、快速坦克、自行防坦克火炮和其他越野车辆的广泛改进,结合在一起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强了机动作战的能力。随着技术的这种进步,广泛机动的快速先遣部队和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胡蒂瓦”战术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横扫千军之势。这种扫荡可绕过坚固支撑点,将难啃的骨头留给后续部队去解决。同时,这种战术必须首先组成纵深梯次防御地带,即“环形筑垒阵地”,这种阵地本身就构成了快速反击的出发点。

插图001 德国88毫米高炮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人认真研究了打破僵局的方法和手段,这种僵局曾经使他们在1918年的攻势归于失败。他们得出结论:坦克可以提供维持连续突击的力量,而自行火炮和空中支援则提供所需要的火力,以代替由于坦克和其他攻击部队的快速运动而无法跟进的常规火炮。当需要补给和增援时,将由履带式车辆和越野汽车担当,以确保装甲铁拳的进攻速度,避免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胶着状态。由于有了以上的研究成果,当大战爆发时,德国的坦克战理论远远走到了其他国家的前面。此外,他们在坦克的设计和构造方面也较其他国家领先一步,并将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尽管英、美、苏三国奋起直追,但终未能超越德国人。在反坦克武器方面,德国人也处于领先地位。几乎是在偶然的机会,德国人发现其高速的88毫米高射炮用以反坦克非常有效。事实上,那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火炮,在平地或起伏地形上亦可用于常规的火炮支援,在那种地形上,低伸的弹道不构成障碍。埃尔温·隆美尔将军在北非沙漠中使用88毫米炮的效果最好,他积极调遣88毫米炮与装甲兵一同前进,形成威胁性极大的火力基地,基地周围的坦克迅速向前机动,使英军惊恐万状。

插图002 装备于非洲军团的德国坦克
德国陆军在纠正其在1918年攻势中不足之处的同时,海军却没有将加里波利战役作为一次陆海协同失败的两栖登陆战加以认真的研究。英、苏、日三国却加紧时间对登陆战中所需的武器、技术和装备进行着认真的开发和研制。虽然研制工作是在各自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三国几乎同时设计出了能够将部队送至滩头,并可迅速登岸的平底登陆船(不知这种船的发明过程中是否受到了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影响)。在大战进行中,英美人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很快造出诸如坦克登陆舰和步兵登陆舰一类的跨洋舰只。这种舰只可运载进攻部队越过海洋,直接送到预定登陆的敌方滩头。
虽然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但美国陆军在加强炮兵火力方面仍取得了自古斯塔夫·阿道夫时代以来最为重大的发展,关于这点意义十分重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查尔斯·P.萨默罗尔在战场上即兴阐述了集火射击的思想和技术,两次大战之间,美国野战炮兵学校发展了这一思想。实验发现,单一的射击指挥所能够在宽阔的阵地上迅速而准确地指挥许多炮兵连或许多炮兵营的火力进行转移,因而炮兵火力效果增强了许多倍。火力集体转移的能力和对单一目标的多炮同时弹着集火射击技术,形成了瓦解土气的强大摧毁力。在二战期间,美国在战场上的火力优势确非其他国家可比。
海军武器、作战思想和战术
轰炸机和鱼雷机对水面舰只的攻击极为有效,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在欧洲水域和太平洋上明显表现出来。人们很快明白,不论双方水面舰只实力如何,有了空中优势,自然也就有了海上优势。引入注目的中途岛海战事实表明,上述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战争早期就明显看出,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飞机,不仅是海军水面部队的支援者,而且实际上是首要的海上攻击分队。航空母舰提供武器歼灭敌水面部队,这是明显的火力延伸,这样航空母舰很快就取代了战列舰作为主战舰的地位,此刻正是具有各式大炮的超级“无畏”号级军舰的火力顶峰时期。一些人人生畏的战舰,如德国“俾斯麦”号和日本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及“武藏”号,正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确切地说,从战列舰拥有的海上支配地位向航空母舰和舰载机转移,始于日本航空母舰攻击珍珠港。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前,海上大规模的争夺战往往是在空中用舰载机轰炸和发射鱼雷获胜的,除防空袭外,双方舰只既不照面也不交火。

插图003 美国坦克登陆艇在执行任务
美国军舰“声望”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在太平洋战争之初被击沉表明,水面舰艇无力对抗猛烈准确的陆基或舰载飞机的空中突击。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有一些海战是以水面舰艇的炮火决定胜负的。普拉特河战役'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39年) →海战'和科曼多尔群岛战斗(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所罗门群岛水域→北太平洋作战行动)就是著名的例子。而苏里高海峡战斗本身,就是一场水上机动和火力的竞赛。它是大规模的莱特湾海战的一部分(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西南太平洋战区→重返菲律宾群岛),在这场海战中,舰载机发挥了主要作用。

插图004 美国“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
潜艇已成为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商船。德国的大西洋潜艇战几乎总是对纳粹有利。在太平洋,日本人从来没有透彻地领悟潜艇的战略价值,更忽视反潜手段的运用,结果,美国潜艇战扼杀了日本的海运商船。从这场对抗中,看出了一个合理的前提,即进行潜艇战,无论是攻或防,像当时的所有军事行动一样,都要求官兵具有高度的专业水平和远见卓识。结果,尽管日本拥有二战爆发时最先进的“长矛”鱼雷,但由于它水下战略失误,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插图005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在吕宋岛战斗之初,第一次企图利用潜艇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