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陆部队得到了海军炮火的有力支援。由于意大利人没有料到盟军会在这样一个暴风雨天气里发起进攻,因此进攻达成了突然性。
1943年7月11—12日,轴心国反攻 阿尔曼雷德·古佐尼的意大利第六集团军被迫后退。然而德国部队却向杰拉和利卡塔附近登陆的美国部队发起了有力的反击,几乎将美国人赶回大海,但最后仍被击退。此外,盟军的空降攻击被恶劣的天气和盟国防空炮火的误伤所瓦解。
1943年7月15—23日,西西里岛西部畅通无阻 虽然德国人的抵抗将蒙哥马利阻止在卡塔尼亚以南地域,然而巴顿的集团军却风卷残云般地穿过西部,随后折而向东援助英国人。
1943年7月23日—8月17日,向墨西拿挺进 尽管德国人以旺盛的精力顽强抗击(由苏联战线的老军人汉斯·胡贝上将指挥),但盟军仍稳步向前推进,且又得到了在圣斯蒂法诺以东的北部海岸进行的几次小规模两栖登陆的配合,8月3日,意大利军队开始大规模撤出西西里,8月11日,德军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在8月17日盟军占领墨西拿海峡之前,共有10万名轴心国官兵、9800辆各种运输车和50辆坦克撤回大陆。
评论:美军共伤亡7319人,英军损失9353人,而轴心国部队却损失高达164000人,其中约32000名为德国人。此外,盟军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盟军的联合作战行动已能运用自如。虽然德国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且技术精湛,但意大利人却表现出了厌战情绪。盟军有16万人登陆,运送的舰船达3000艘。整个西西里岛的轴心国部队为35万人,其中德国人约占三分之一。盟军在登陆中得到了占绝对优势的空中支援,共有各类飞机3700余架,而轴心国一方仅有1600余架。随着西西里岛被攻克,地中海再次成为盟国的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线。
地图13 进攻西西里1943年7—8月
意大利
1943年7月24日,推翻墨索里尼 在西西里战役期间,厌战的意大利人推翻了墨索里尼的统治,他的继任者巴多格里奥元帅虽然通过官方宣布意大利仍继续同盟国为敌,但私下里却与盟国通过中间人在里斯本展开了秘密谈判。希特勒虽然不知真相但却表现出了怀疑,遂命令德军做好控制意大利和解除意军武装的准备,并开始向意大利北部集结部队以保护阿尔卑斯山脉的交通线。意大利南部德军总指挥凯塞林元帅,正确地估计到了盟军将很快入侵意大利,并且指出萨勒诺是最可能的登陆点。
1943年9月3日,同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该协定被秘密签署,从9月8日起生效。
1943年9月3日,第八集团军从卡拉布里亚登陆 英国部队在意大利靴(因意大利领土形状似靴,故名——编者注)的指尖上登陆,凯塞林在南部地区组织抵抗的同时,目光仍关注着萨勒诺地区。这时,他还没有意识到停战协定已签署。
1943年9月8日,停战协定公布 协定公布时间和盟军在萨勒诺的登陆行动是协调一致的。几乎在同一时间,意大利舰队从斯佩齐亚逃向马耳他接受盟军保护,但逃跑途中遭到了纳粹空军的重创。立即,精明的德国人就开始了解除所有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将其拘捕的行动。
1943年9月9日,萨勒诺登陆(代号“雪崩”) 由英国第十军和美国第六军组成的美国第五集团军,在马克·克拉克中将的指挥下,于黎明前在萨勒诺湾开始实施登陆,同以机动形式设防的精明的防御者遭遇。英军登陆点在塞莱河以北(将新月状的海岸线一分为二),美军则在河南侧。因德军进行厂有效的防御,虽然盟军得到舰炮的优势火力支援,但到夜幕降临时盟军仍只占领了四个狭窄且又不相连的滩头。入夜,凯塞林开始向这一地区调集一切可利用的预备力量。在向南约209公里处,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正在缓慢地巩固所夺占的雷焦卡拉布里亚半岛。与此同时,一师英军登陆占领了塔兰托。
1943年9月10—14日,滩头争夺战 虽然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能在其占领的滩头正面杀出一条生路,但他们却不能使其滩头在塞莱河河口处巩固在一起。由于德军的炮瞄观察站设在可俯瞰滩头的小山上,故炮击效果十分明显。9月12日,凯塞林集6个师的大部向盟军滩头中央处发起猛烈反扑。美军在火炮和舰炮的支持下拚死抗击,才于次日阻止了德军向海滩的突破。盟军的处境极其险恶。因没有足够的兵力上陆阻止德国人,故只好将第八十二空降师的3个营投到滩头以支持濒临崩溃的立足点。几乎北非所有的盟军空中力量、舰载机和舰炮都投入了近距离支援滩头的战斗之中。亚历山大命令仍在50公里开外的蒙哥马利加速向前推进,但一个独立的德国战斗群却以娴熟的阻击行动使他在山区小心谨慎的推进停顿下来。
1943年9月15—18日,巩固滩头 随着大批盟国援军匆忙上陆,加上优势的舰炮和空中火力支援,终于挡住了德军的反扑。9月16日,蒙哥马利的巡逻兵同滩头东南部的部队会师。在这种情况下,凯塞林开始有条不紊地同盟军脱离接触,随后向北撤退。
评论:此役盟军损失15 000人;德军损失约8000人。凯塞林的预见力、指挥技巧及善于掌握主动的能力和德军的战斗力是此役最突出的特征。
1943年9月18日—10月8日,巩固意大利南部 第五和第八集团军都奋勇向前推进。在亚干宁山脉以西,第五集团军于10月2日占领那不勒斯并继续挺进,直到10月8日被涨起的沃尔图诺河水所阻隔,因为所有的桥梁均被德军炸毁。在东部,第八集团军于9月27日攻占福贾和它的大型空军基地,前出到亚得里亚海岸的泰尔莫利,并于10月3日经苦战占领该市。法国军队在当地抵抗运动成员的协助下,于9月11日至10月4日间攻占了科西嘉岛。
地图14 进攻意大利
1943年10月12日—11月14日,沃尔图诺河之战 第五集团军的两个军强渡沃尔图诺河后,冒着意大利连绵的秋雨,沿着山区令人生厌的小道,一步步地向前推进。10月22日,第八集团军经过休整后也开始向北出击,逼近特里尼奥河。凯塞林已经选择了“加艾里奥诺河—桑格罗河防线”来阻挡距军的前进。他娴熟的指挥技术和部队顽强的迟滞行动保证了德军有足够的时间巩固其新防线。精疲力竭的盟军发现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劲对手。11月15日,亚历山大命部队停止攻击,转入休整。
1943年11月20日—12月31日,“冬季防线”战役 亚历山大的第十五集团军群恢复了向罗马的挺进,这时凯塞林已建立起了一条纵深约16公里的难以逾越的防御地带。该防线起点位于加埃塔湾的加里利亚诺河河口,然后沿着加里利亚诺河窄细的支流拉皮多河延伸,接着从桑格罗河以北的丘陵穿过,直捣亚得里亚海岸。这条防线由海因里希,S.冯·黑廷霍夫指挥的德第十集团军据守。在靠近地中海的一边,重峦叠嶂一直延伸到利里峡谷的人口。这其间卡西诺山为支撑点,山上有著名的贝尼迪克泰恩修道院。进入这段防区的是盟军第五集团军。尽管遇到了强烈抵抗,他们仍在崎岖的山峦间,冒着雨雪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年终时一场暴风雨使战线沉寂了,这时盟军停止在拉皮河东南约8公里处。由于盟军第五和第八集团军采取交替进攻方式,从而使德国军队可以将兵力迅速集中到一处。
地图15 意大利
1943年12月,盟军调整指挥机构 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双双离开北非前往西欧指挥“霸王”行动。由英国上将威尔逊爵士接替地中海战区的最高指挥权。同时第八集团军由奥利弗·利斯将军继任。此外,一些久经沙场的部队也被撤出战斗以用于西欧登陆。第六军也为准备另一次两栖登陆行动撤离了意大利战场。与此同时,一些新锐力量——包括印度、法国、意大利和新西兰的部队——正加入到操持多种语言的第十五集团军群之中。
爱琴海
1943年9月12日—11月16日,佐泽卡尼索斯群岛的作战行动 英国人于9月12日分别在科斯岛、萨莫斯岛和莱罗斯岛的登陆行动激起了德国人迅速的反击攻势。10月3—4日,一支德国空降部队攻占科斯岛。接着,英国人被迫撤出萨莫斯岛。11月12—16日,莱罗斯岛也被德军一次空降和两栖登陆的协同攻击占领。如果没有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其他地方的作战行动相支持,仅靠英国的资源是不足以维持在爱琴海域继续行动的。
东线战况(1943年)
1943年1—2月,苏军继续推进 苏联南部的所有德国部队都处境危险。在哈尔科夫东面,匈牙利和意大利的卫星国集团军正处于崩溃之中;在斯大林格勒,德国第六集团军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在罗斯托夫前面的顿河河谷,A集团军群下属的第一装甲集团军正面临着被苏军切断退路的危险,该集团军目前正从高加索油田回撤,战线薄弱且又过分延伸。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经过殊死拚搏,在弹尽粮绝之下终向无情推进的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屈服。希特勒的顽固使他付出了丧失30万人的代价。保卢斯和93000名幸存官兵投降。2月1日,德第一装甲集团军撤至罗斯托夫东面的顿河岸边,同曼施泰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会合在一起。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余部——第十七集团军——在亚速海和黑海岸边的新罗西斯克之间建立了一条防线。
1943年2月2—20日,苏军跨过顿涅茨河 苏联装甲部队越过哈尔科夫,抵达第聂伯河弯曲部。与此同时,游击队在德军后方大肆骚扰。
1943年2月18日—3月20日,曼施泰因反攻 曼施泰因以娴熟的技巧指挥着预备队和回撤下来的部队将苏军的攻势慢慢瓦解之后,随即发起了反击,将苏军击退,并于3月14日重占哈尔科夫,恢复原有防线。在遥远的北部,随着双方成功的进攻和反击交替进行,防线来回摇摆不定;在南翼,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守住了它的前哨阵地。随之而来的春天融化了冻土,泥泞阻止了双方大规模的部队调动。
地图16 苏德战场,1942—1943年
评论:伟大的苏联冬季攻势给轴心国力量以沉重的打击。苏军恢复了1942年丧失的大部分国土。德军估计损失在百万人以上。苏联声称:缴获或摧毁德军飞机5000架、坦克9000辆、火炮2万门,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摩托车辆、火车车皮和车头。苏军的损失同德国人相当。希特勒错误的战略指导和对后勤因素的缺乏了解是德军这次失利的首要原因。此外,因党卫军在占领区的暴行所激起的大规模游击队破坏活动,给在军事指挥上已经进步的苏军领导人以极大的帮助。在这场会战中,最杰出的军事表演当数曼施泰因近乎奇迹般地阻止苏联人的攻势之举。这时,苏德双方的力量之比为7:1。更令人惊奇的是,曼施泰因随后以劣势兵力向七倍于己的强敌发起了反击,并取得了胜利。这是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成就之一。1943年3—6月,恢复和加强时期 此时,德军已丧失了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就连希特勒也承认这一点。苏军现在至少拥有四倍的优势。到这时为止,美国向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计有飞机3000架、坦克2400辆以及汽车8万辆。
1943年7月5—16日,库尔斯克之战 曼斯泰因计划同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联手向库尔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