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攻势中,以色列军队被阿拉伯军团击败。
1948年11月30日,以色列…外约旦停火
1948年12月1日,外约旦和约旦河以西阿拉伯巴勒斯坦结成联盟 阿卜杜拉国王被宣布为阿拉伯巴勒斯坦国王,引起其他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愤慨。阿拉伯巴勒斯坦和外约旦联盟在安曼正式宜布成立,定名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北部的作战行动
1948年10月22—31日,以色列军队在加利利北部发动攻势 考克吉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成功地夺占了黎巴嫩边界以南的马纳拉(10月22日)。为实现摧毁阿拉伯解放军,保卫整个加利利北部地区的双重目标,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解放军发动了大规模攻势。起初以色列军队在塔尔希哈的攻势受挫,后由于在吉斯(10月28日)和萨萨(10月29日)的攻势获胜,阿拉伯解放军被击退至黎巴嫩境内。在占领塔尔希哈(10月30日)后,以色列军队扫清了阿拉伯人在胡拉谷地的抵抗,夺回马纳拉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的一块狭长地带。以色列军队遂停止进攻,巩固所占地区。
1948年11月30日,北部地区停火 以色列军队与叙利亚和黎巴嫩军队的指挥官达成了不稳定的局部停火协议。
第四阶段:11月21日—1月7日
1948年11月19日……12月7日,埃及军队发动攻势 尽管埃及军队的攻势未能解救费卢杰被围地区的部队,其在加沙以东和阿斯鲁耶占据的地区却大大扩展了。
1948年12月20日……1948年1月7日,以色列军队在西奈发动攻势 由于以色列周围地区实现了停火,以色列军队遂发动大规模攻势,以迫使埃及退出战争。以色列军队在一系列迂回机动作战中,包围了拉法赫(12月22日),相继占领了阿斯鲁耶(12月25日)和奥贾(12月27日)。同时一支部队向西转攻拉法赫,另一支在阿龙上校指挥下,从奥贾向南突人西奈;经过短暂的战斗,占领了阿布奥格拉(12月28日)。以色列军队接着向北转攻阿里什,占据机场和周围村庄,但埃及军队坚决的防御阻止了其在公路和铁路以东的攻势(12月29日)。以色列军队遂向东北转攻拉法赫。
1949年1月7日,以色列…埃及停火 由于以色列军队准备进攻拉法赫,埃及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安排停火,很快得到批准(参见第二十一章→国际维持和平战争→联合国→公元1949年1月7日,阿以停战)。
1949年1……7月,停战谈判 在联合国调解人拉尔夫·本奇博士的主持下,双方在罗得岛举行谈判。以色列相继与埃及(2月24日)、黎巴嫩(3月23日)、约旦(4月3日)和叙利亚(7月20日)签署了停火协议。双方没有达成和平协议,小范围的零星冲突仍断断续续地时有发生。
1956年战争(苏伊士或西奈战争;1956年10月29日—11月6日)
背景
1956年7月4……26日,以色列边界地区局势紧张 沿以色列—约旦和以色列—加沙的边界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致使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出访中东,试图恢复停火。
1956年7月18日,美国取消许诺给埃及阿斯旺水坝项目提供的援助 在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拉·纳赛尔宣布埃及将接受美国和英国对该项目的援助后不久,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即宣布了美国的这一决定。此举激怒了埃及总统。美国的援助一向以受援国的经济自立为条件,而且美国拒绝向埃及提供援助也基本上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然而,以下政治上的考虑无疑也起了作用:美国对埃及与苏联等共产党集团国家的关系日益友好大为不满;美国国内存在着亲以色列情绪。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为报复美国在阿斯旺水坝项目上的背信弃义行为,纳赛尔宣布运河的收入将用于大坝的建设。英国和法国将此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秘密计划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8月3日)。
1956年8月16—30日,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边界地区发生新的武装冲突 边界地区不断发生的新的武装冲突的性质日益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担心爆发新的中东战争。
1956年10月5日,安理会开始辩论苏伊士运河问题 英法提议恢复对运河的某些国际管制措施,得到大多数成员国的赞成,但遭到苏联的否决。
1956年10月15日,约旦向联合国安理会指控以色列入侵 这是约旦—以色列边界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事件,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结果。
1956年10月24日,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达成秘密协议 三方在塞夫尔达成了在对埃及采取的军事行动中秘密协作的最后协议。
各方的战争计划
以色列计划
10个旅(6个步兵旅,1个空降旅和3个装甲旅)隶属于阿萨夫·辛霍尼上校的南方军区;另外6个旅作为预备队配置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南方军区的部队分成4个特遣大队,每个大队负责一个相应的地面作战方向。代号为“卡达希”行动的西奈战役的目标是:通过夺占苏伊士运河东部的高地对该运河形成军事威胁;在埃及军队中制造混乱,并促使其瓦解。这些目标与英法军队计划从北部对苏伊士运河采取的行动有直接关系。
埃及计划
英法公开在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大量集结兵力,促使纳赛尔将约一半西奈驻军撤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运河区。留在西奈的是2个步兵师,外加各式部队,共计3万人,由东部军区司令阿里·阿密尔少将指挥。西奈的部队大多数部署在由拉法赫、阿布奥格拉和阿里什组成的东北部三角地区的固定防御阵地内。
英法计划
埃及对苏伊土运河实行国有化后,英国将军休·斯托克韦尔爵士受命制定一个由英法联合远征军夺占苏伊士运河的作战计划。为避免产生帝国主义侵略之嫌,英法两国与以色列进行秘密谈判,探讨英法计划的入侵再次引发中东战争的可能性。修改后的英法计划要求以色列对苏伊士运河形成威胁,为英法干涉提供借口。英法两国政府届时将要求以色列和埃及从运河后撒约16公里,而当(预计的)埃及拒绝时,英法联军将夺占运河。代号为“枪兵”的这次行动,由英国上将查尔斯·凯特利爵士指挥,法国海军中将皮埃尔·巴尔若为副手;斯托克韦尔上将指挥地面部队,法国上将安德烈·博弗尔为他的副手;丹尼斯·巴尼特空军中将指挥空军,丹尼斯·邓福德—斯莱特海军上将指挥海军。由于需要和以色列协调,致使计划采取的行动由9月而推迟到12月初。
作战行动
1956年10月29日,第一天 阿里尔·沙龙上校指挥的第二O二伞兵旅第一营在米特拉山隘的东入口处附近实施空降,而该旅其他部队则越过边界并占领了孔蒂拉。该旅继续向萨马德推进。在埃拉特附近,纳吉布的边界阵地被阿弗拉罕·约菲上校指挥的第九步兵旅占领,该旅准备沿内陆向沙姆沙伊赫攻进。埃及军队总司令哈基姆·阿密尔上将命令1个步兵旅和1个装甲师大部越过运河,增援西奈守军。
1956年10月30日,第二天 米特拉山隘附近的以色列军队伞兵营击退了埃及军队的地面和空中进攻。沙龙旅的主力占领了萨马德并在午夜前与伞兵营取得联络。在萨马德北部以远地区,耶胡达·沃拉赫上校指挥的以色列军队中央特遣大队(相当于1个师)占领了塞卜哈和库赛马,接着开始攻击阿布奥格拉地区埃及军队坚固的防御阵地。埃及军队第四装甲师越过运河,进抵吉夫加法和鲁德萨利姆附近。
1956年10月30日,英法两国发出“最后通牒” 18点,英国和法国政府要求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将全部军队撤出运河,并同意英法军队暂时占领赛得港、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城,以保证运河的自由航行。预料埃及会拒绝这个最后通牒,英法入侵分遣舰队遂从马耳他向埃及开进。
1956年10月31日,第三天 沙龙伞兵旅的部队在实施大规模作战侦察行动中,在米特拉山隘遭到埃及军队伏击。为控制山隘两侧山洞中的阵地,双方展开长达一天的激战。在战斗最激烈时,双方展开了白刃战。天黑以后,山隘两侧的许多阵地被以色列军队占领,但埃及军队仍占据着该峡谷的大部分。在阿布奥格拉,埃及军队的部分防御被突破,但以色列军队的1个旅被击退,遭受严重损失。以色列军队中部特遣大队派出的装甲先头部队占领了哈斯纳赫、利布尼和哈马。
1956年10月31日,以色列海军获胜 埃及海军的易卜拉欣·阿瓦尔号驱逐舰炮轰海法的以色列海军和石油设施。在其后发生的海上追逐战中,该驱逐舰被以色列海军缴获,并被拖入海法港。
1956年10月31日,英法联军实施空袭 埃及所有重要空军基地都遭到轰炸。纳赛尔总统下令在西奈的所有部队分阶段撤出,以防英法联军预料中的入侵会切断他们的退路。
1956年11月1日,第四天 以色列军队对阿布奥格拉的再次进攻被击退后,以色列总司令部下令停止进一步攻击该据点。哈依姆·拉斯科夫上校指挥的北部特遣大队(相当于师的兵力)攻占了腊法,以色列军队装甲部队沿滨海公路向沙姆沙伊赫推进。到午夜时分,在西奈的所有埃及军队开始撤退(沙姆沙伊赫的守军除外,他们缺少运输车辆;也不包括加沙的部队,他们的退路已被以色列军队完全切断)。
1956年11月2日,第五天 第九步兵旅经过亚喀巴湾向沙姆沙伊赫推进。第二O二伞兵旅和第十二步兵旅各一部从米特拉山隘进抵苏伊士湾,也向北转攻沙姆沙伊赫。在阿布奥格拉防御的埃及军队全部撒出,但经吉夫加法退至距运河约16公里处时,遭到以色列军队的追击。哈依姆·巴列夫上校指挥的第二十七装甲旅占领了阿里什并奋力向鲁马奈推进。阿哈龙·多龙上校指挥的第十一步兵旅占领了加沙城在内的加沙地带北半部。未被以色列军队切断后路的埃及军队全部撤出了西奈。
1956年11月2日,埃及接受了联合国提出的与以色列停火的要求 英法联军继续猛烈轰炸埃及的机场和军事设施。
1956年11月3日,第六天 以色列军队第九旅继续沿曲折的路线向西奈沿岸推进。进抵苏伊士湾的以色列军队伞兵部队夺占了苏德尔角、泽内马和托尔等地的油田。第十一旅夺占了沃尤尼斯,完成了对加沙地带的占领。沙姆沙伊赫要塞司令劳夫·马法兹·扎基上校将其部队撤出内斯拉尼,实施坚守防御。
1956年11月3……4日,以色列对联合国的停火要求出尔反尔 以色列起初设想,到停火生效时会占领沙姆沙伊赫。然而,停止敌对行动则会降低英法干涉运河区的正当性。因此,在英法的压力下,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又对停火附加了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从而撤回了以色列接受停火的承诺。
1956年11月4日,第七天 以色列军队第九旅继续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缓慢地向沿岸推进,并越过了纳斯拉尼。在距沙姆沙伊赫约5公里处,遭遇埃及军队猛烈的火力阻击。
1956年11月5日,第八天 以色列军队在午夜对沙姆沙伊赫发起的首次攻击为埃及军队的雷场和掩护火力所阻。5时30分,在空中火力和迫击炮火力的支援下,以色列军队再次发动进攻。9时30分,沙姆沙伊赫守军投降。进抵苏伊士湾公路的以色列军队伞兵部队及时赶到,参加了对沙姆沙伊赫的最后攻击。
1956年11月5日,英法联军实施空降 8时20分,500名联军伞兵在塞得港附近的加密尔机场着陆,紧接着600多名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