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冈比亚
1965年2月18日,冈比亚独立 冈比亚的独立得到前世界殖民强国英国的认可。冈比亚将其政府由自治地位变为英联邦内的一个共和国(1970年4月)。冈比亚虽得到独立,但在内政外交上仍唯英国马首是瞻。
加纳
1948—1956年,反殖民主义的运动
1957年3月6日,加纳独立 起初享有自治地位的加纳成为英联邦内一个共和国。1960年7月1日克瓦米·恩克鲁玛当选总统。
1966年2月24日,军事政变 在恩克鲁玛访问中国期间,武装部队夺取了政权。政变领导人是约瑟夫·安克拉中校(不久成为将军)。
1966年3—4月,几内亚的入侵威胁 几内亚总统赛古·杜尔在欢迎恩克鲁玛总统(3月10日)后,威胁要使用武力恢复他这位老朋友的权力。但面对加纳和象牙海岸进行的动员,他退却了。
1972年1月13日,军事政变 正在伦敦接受治疗的卡菲·布西亚总理被军官们废黜。军人们在库图·阿昌庞上校的领导下,镇压了一次政变行动(1月15日)。
几内亚
1958年10月2日,几内亚独立 在赛古·杜尔总理的领导下,几内亚拒绝参与法国制定的使其前非洲殖民地逐步独立的计划,并宣布独立。杜尔成为总统。1966年3—4月,对象牙海岸和加纳的战争威胁(参见上文)
1970年11月22—24日,葡萄牙支持的入侵企图 持不同政见的几内亚人在一些葡萄牙人的支持下,企图从海上入侵,但被击退。葡萄牙支持暴动者,是为了报复杜尔对葡属几内亚暴动分子的支持,葡萄牙的行为受到了联合国的指责。
几内亚—比绍
1962—1974年,反葡萄牙暴动 葡属几内亚暴动是非洲民族主义者反对葡萄牙统治的行动中最成功的。到葡萄牙发生政变(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葡萄牙→发生政变)时,暴动组织(几内亚非洲独立党和民族独立解放阵线)已占领了至少50%的农村地区。
1974年7月27日,几内亚…比绍独立 葡属几内亚成为葡萄牙持不同政见的非洲殖民地中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象牙海岸(1985年后改为科特迪瓦)
1950—1960年,零星的反葡萄牙骚乱
1960年8月7日,象牙海岸独立 在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总统的领导下实行了两年自治后,法国同意其独立。
1966年3……4月,几内亚的战争威胁 为了恢复恩克鲁玛的总统职位(参见上文),几内亚总统赛古·杜尔威胁要入侵加纳。他计划通过象牙海岸进军。博瓦尼总统拒绝允许通行并动员了军队。杜尔总统只好作罢。
利比里亚
1963年2月5日,未遂军事政变
马里(苏丹共和国)
1959年1月17日,马里联邦成立 前法属苏丹共和国,1958年决定接受法国的帮助,通过循序渐进的自治实现独立。这一地区与塞内加尔结成一个新联邦。
1960年6月20日,苏丹共和国独立 尽管内部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同塞内加尔的联邦继续维持。
1960年8月20日,苏丹共和国退出了与塞内加尔的联邦 新国家正式采用马里共和国(9月22日)为国名。
1968年11月19日,军事政变 莫迪博·凯塔总统的社会主义政府被穆萨·特拉奥雷中尉领导的一个军人集团推翻。特拉奥雷成为总统(12月6日)。
1971年4月7日,未遂军事政变
毛里塔尼亚
1957年2月15日,将毛里塔尼亚并入摩洛哥的行动失败 尽管摩洛哥政府不承认,所谓的摩洛哥解放军却以摩洛哥为基地活动,袭扰毛里塔尼亚,并企图煽动叛乱,将毛里塔尼亚并入声称对其拥有主权的摩洛哥。这一努力没有成功,被法国军队镇压。
1960年11月28日,毛里塔尼亚独立 独立得到法国的认可。
1962年4月1日,叛军试图从摩洛哥入侵 叛军被赶了出去,其使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重新统一的企图再次破灭。
尼日尔
1960年8月3日,尼日尔独立 独立得到前殖民强国法国的同意。
1961—1974年,地方性骚乱 70年代初期的蔓延全国的饥荒加剧了骚乱。
尼日利亚
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独立 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共和国。不久,主要由于地区部落各自为政,互相猜疑,国内呈现紧张局势。
1966年1月16日,军事政变 阿布巴卡尔·塔法瓦·巴勒瓦总理的政府被持不同政见的一批军官推翻。巴勒瓦被杀:经过军官之间的权力争斗,军队司令约翰逊·阿吉伊—伊龙西将军掌握了政权并建立了临时联合军政府。
1966年7月29日,军事政变 多数来自北部豪萨部落的一群叛乱军官,绑架并杀了国家元首阿吉伊—伊龙西将军。在与地区努力有联系的军官中又发生另外一场复杂的权力斗争。雅库布·戈翁上校为首的北区军官掌握了政权。该国的流血斗争不断发生,牺牲者大多属于勤劳的东南部伊博族人,大多数是基督徒。他们已在其他地区的政府和商业部门中获得了垂涎已久的职位。多数伊博族幸存者从北部穆斯林地区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居住地。
1967年5月30日,比夫拉脱离尼日利亚 比夫拉位于尼日利亚东南部,主要居住着伊博族人。这里农业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以石油为主。在精明强干的陆军中校丘卡维梅卡·沃杜梅古·奥朱古的领导下,比夫拉宣布脱离尼日利亚独立。奥朱古成为比夫拉共和国的总统。
内战
1967年6月7日—1970年1月12日,尼日利亚…比夫拉内战 戈翁上校的联邦政府拒绝接受比夫拉脱离尼日利亚,并派兵前去征服叛乱地区。联邦部队(约12000人)最初企图攻入比夫拉,但被击退。比夫拉军队仓促补充兵力,侵人中西部地区,并占领了首府贝尼亚(1967年8月9日)。
1967年9月—1968年5月,联邦军队入侵 比夫拉由于在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的质量上都占有巨大优势,扩充后的联邦军队逐渐占据了比夫拉几乎一半地区,但在保卫比夫拉首府乌穆阿希亚的防线受阻。在伦敦(5月)和坎帕拉(6月)进行的尝试性和谈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1968年9月,尼日利亚再次发动攻势 联邦军队占领了阿巴(9月4日)和奥韦里(9月16日)。比夫拉再次加强防御,阻止了入侵部队的攻势。比夫拉丧失了出海口,但通过一条连接西班牙殖民地费尔南多波的脆弱空中运输线,仍与外界保持联系。
1969年2—3月,比夫拉反攻 在一次出奇不意的反攻中,比夫拉军队向南挺进,企图打通一个海港。他们进抵阿巴郊外时受阻(3月3日)。接着战争陷入僵局,期间尼日利亚飞机反复轰炸比夫拉军事目标和平民聚居区。
1969年6—12月,尼日利亚发动最后攻势 在一次缓慢但很坚决的进攻中,实力强大、装备精良的尼日利亚军(约18万人)击溃了陷入绝境的比夫拉军。
1970年1月12日,比夫拉投降 最后一次有组织的防御彻底崩溃。奥朱古上校乘飞机逃到象牙海岸寻求避难。比夫拉的人口在叛乱开始时约为1200万人,战争中近200万人死亡(许多是儿童),他们大多死于饥荒。比夫拉战前是非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时已是一片荒芜。
塞内加尔
1959年1月17日,塞内加尔和苏丹组成马里联邦 这些1958年由法国批准实行自治的殖民地区结成一个联邦共和国。
1960年6月20日,法国同意塞内加尔独立 仍然保持与苏丹共和国的联邦。
1960年6月20日,马里联邦解体 苏丹共和国采用马里为国名(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西非→马里),塞内加尔仍享有独立地位。
1962年12月17日,未遂军事政变 政变者试图推翻政府,但旋即被殖压下去。
塞拉利昂
1955—1960年,反殖民主义运动
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独立 在英联邦内获得自治地位。
1967年3月23日,军事政变 查尔斯·布莱克少校和安德鲁·贾克森—史密斯少校领导的一个军事政务会未经流血便掌握了政权。
1968年1月25日,军事政变 军人夺取了政权
1968年4月18日,军事政变 一群军士推翻了贾克森—史密斯上校的政权。他们召回流放中的约翰·班古拉上校领导一个新成立的政务会。该委员会拥立西亚卡·史蒂文斯为总理。
1968年11月21—25日,政府镇压暴动
1970年10月5日,未遂军事政变
1971年1月21日,未遂军事政变
1971年4月19日,塞拉利昂成为共和国 史蒂文斯总理担任总统,该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多哥
1960年4月27日,多哥独立 经过两年的自治后,法国同意其独立。
1963年1月13日,军事政变 在杀死西尔凡纽·奥林匹欧总统之后,由军人组成的一个军事政务会掌握了政权。
1967年1月13日,军事政变 陆军参谋长艾蒂安·埃亚德马中校未经流血推翻了尼古拉·格鲁尼茨基总统的政府。
1970年8月8日,未遂军事政变
上沃尔特
1960年8月5日,上沃尔特独立 经过两年自治后,法国同意其独立。
1966年1月3日,军事政变 陆军参谋长桑古尔·拉米扎纳中校在一场未经流血的政变中推翻了莫里斯·亚梅奥果总统的政府。桑古尔·拉米扎纳宣布自己为上沃尔特的国家元首。
南非
博茨瓦纳
1966年9月30日,博茨瓦纳独立 这块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尤其以盛产黄金、铀和钻石著称的前英属贝专纳(博茨瓦纳的旧称——译者注)殖民地仍留在英联邦内。
莱索托
1966年10月4日,莱索托独立 这块被南非联邦四面包围的前英属巴苏陀兰保护地仍留在英联邦内。
1970年1月30日,军事政变 在一次未流血而且显得很温和的行动中,首相乔纳坦酋长将国王莫舒二世软禁并掌握了国家政权。国王出走国外六个月后回国,在发誓不再参与政治后重登王位。
莫桑比克
1962—1974年,反葡萄牙起义 许多小规模分离主义运动统一在总部设在达累斯萨拉姆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旗帜下。尽管其他派别也成立了组织,但大多数反葡萄牙军队的游击战都是由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发动的。他们主要从设在坦桑尼亚和(在较小范围的)赞比亚的基地出击,得以控制了全国许多地区。
1974年9月7日,葡萄牙同意奠桑比克独立 葡萄牙政变(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葡萄牙→发生政变)后,葡萄牙新政府迅速转而同意非洲殖民地独立。葡萄牙人和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代表签订协议,双方实现了停火。随后莫桑比克正式独立(1975年6月25日)。
罗得西亚
1960年7—10月,南罗得西亚暴动
1965年11月11日,单方面宣布独立 由于担心英国的政策会倾向于把政权交给人口占大多数的黑人(540万人),英属南罗得西亚殖民地的白人居民(27万人)在伊恩·D·史密斯总理的领导下,宣布脱离英国独立。英国、美国和大多数非洲国家宣布对其进行经济制裁。
1968年5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对罗得西亚实行贸易禁运 在英国迫使罗得西亚保障黑人居民政治权利的多次和平努力失败后,联合国采取了这一行动。
1970年3月2日,罗得西亚宣布自己为共和国
1971—1974年,小规模叛乱 黑人反叛者以邻国,尤其是赞比亚为基地发动的袭击行动,虽不至于立即对罗得西亚政府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但也引起白人居民的恐慌和紧张。
南非共和国
1949—1962年,零星的种族起义 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杜班(1949年1月、1959年6月、1960年1月)、金伯利(1952年11月)和沙佩维尔(1960年3月)的起义,但都遭到政府警察和军队的无情镇压。
1949年7月13日,公然违抗联合国 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