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2年6月22—26日,以军发动最后一次进攻 以军对贝鲁特以东的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发动最后一次诸兵种协同进攻。战斗持续了四天。到6月25日,以色列军队已将叙利亚军队完全逐出贝鲁特郊区,控制了从贝鲁特到索法,贝鲁特以东一段长约16公里的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和公路南北两侧的大部分山脊。只有达赫耶尔贝德山脊将公路西段的以军与贝卡谷地北部的叙利亚军队分开。
1982年6月26日,新的停火协议 随着新的停火协议生效,主要的进攻行动均已停止。然而,以军仍继续对贝鲁特实施围困,以迫使巴解组织的部队和叙利亚军队撤出贝鲁特城。
1982年6月26日……9月3日,贝鲁特围城战 以军将巴解组织的部队和叙利亚军队围困在贝鲁特西区和西南区后,决定强迫巴解组织接受有利于以色列的停战条件——撤离贝鲁特,否则就攻城。为了尽量减少平民的伤亡,以军派飞机散发传单,警告平民沿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控制的海岸公路或是沿以军控制的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撤离该城(6月27日)。然后,以军对穆斯林控制的城区实施了海、空袭击和猛烈的炮击。以军要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缴戒投降并撤离贝鲁特城。就在以军对贝鲁特城进行围攻战时,美国特使菲利浦·哈比勃,在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帮助下穿梭于以色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黎巴嫩政府和叙利亚政府之间,进行多边谈判。以色列加紧对西部城区进行围困,使其断绝基本供应,不允许将食物和药品运送进被围困的西区(7月3日)。后来,以军开始放松限制(7月7日)。哈比勃得到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撤出贝鲁特城的允诺(8月6日)。以色列内阁同意了哈比勃的方案(8月19日),巴解组织和叙利亚军队两天后开始撤出。以色列待最后一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战土从贝鲁特城撒出后,解除了对该城的围困(9月3日)。
1982年8月21—28日,部署多国维和部队 在以色列、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同意下,一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法国、意大利派兵组成的、兵力约1200人的多国维和部队部署到了贝鲁特,以保障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安全地从被以色列军队围困的贝鲁特城撤出。
1982年9月16—18日,萨勃拉和沙迪拉难民营大屠杀 长枪党民兵在搜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战士时,在难民营屠杀了约400名男人、妇女和儿童。当时在难民营附近的以色列军队允许了长枪党民兵进入难民营地进行搜查。
1982年黎巴嫩战争(6月6日—9月3日):双方的兵力与损失情况
国别兵力阵亡受伤失踪与被俘损失坦克火炮飞机
以色列6500030512302402
巴解1800011002350510020
叙利亚450001350480022042092
巴解与叙利亚之和6300024507150532044092
1982年9月28日,组成卡汗调查委员会 以色列政府宣布,由以色列最高法院院长伊兹哈克·卡汗为主席,组成调查委员会,正式进行调查,以查明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政府总理贝京是否应对萨勃拉和沙迪拉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大屠杀负责。几个星期后,调查开始(10月16日),三个月后结束(1月16日)。
1983年2月8日,以色列对此次大屠杀的报告 卡汗调查委员会在对萨勃拉和沙迪拉难民营大屠杀进行了正式调查后,得出结论:长枪党民兵应对此次大屠杀负有完全直接的责任,而以色列官员对此次大屠杀也负有间接的责任。他们未对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因巴勒斯坦人曾暗杀黎巴嫩当选总统亚希尔·杰马耶勒(参见第二十二章→中东→黎巴嫩→当选总统杰马耶勒被暗杀),可能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报复的消息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国防部长沙龙对此事也负有间接的责任,对此事负有间接责任的还有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拉菲尔·伊坦中将、军事情报局局长耶霍沙·萨格少将和驻贝鲁特以军某师师长阿摩斯·亚龙准将。
1983年11月24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交换战俘 以色列同意用一年多以前在战争中俘获的4500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战俘,交换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战争中俘获的6名以色列战俘。
科威特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
1990年4月……7月,伊拉克对科威特施加压力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几个方面向科威特施压。首先,他想控制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以改善伊拉克阿卜杜拉水道进出波斯湾的出海口;其次,伊拉克想拒绝归还在两伊战争期间向科威特的贷款;第三,是关于对科威特北部有争议的油田的所有权问题;最后,他还想要欧佩克(石油翰出国组织)提高油价,以便筹集资金重建战后的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企图利用阿拉伯世界对西方、阿拉伯世界保守政府和缓慢的经济发展速度等等不满情绪。少数观察家相信,如果不满足萨达姆·侯赛因的要求,他会把进攻科威特的威胁付诸行动。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部队(其中一部分是靠直升机空运)入侵并占领了科威特。科威特埃米尔在战争的第一天得以逃脱。8月4日,伊拉克完全控制了科威特。美国、欧共体和日本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决定对伊拉克实施贸易制裁(8月3—4日)。伊拉克的入侵行径也受到苏联和阿拉伯联盟21个成员国中的14个国家的谴责(8月4日)。
1990年8月2……6日,联合国作出决议,美国作出反应 面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联合国安理会马上就作出了反应:通过了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并勒令其立即撒出科威特领土。布什总统命令美军开赴沙特阿拉伯(沙漠盾牌行动)以防止伊拉克对该国的入侵(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1号决议,要求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
1990年8月8日,伊拉克将科威特正式并入其版图 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1990年8月9日,美国军队开进沙特阿拉伯 在沙特阿拉伯完成第一期部署的部队包括由2300人组成的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的1个旅以及空军的FB—111战斗轰炸机和从迭戈加西亚起飞的B…52重型轰炸机。此后不久,埃及和摩洛哥的部队也相继到达了沙特阿拉伯(8月11日)。由此拉开了美军在沙特阿拉伯兵力部署的序幕。联合国的其他成员国也派去了自己的部队,但他们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1990年8月13……17日,伊拉克的“人质”政策 随着危机的加深,萨达姆·侯赛因宣布,在科威特和伊拉克的西方人将作为“客人”留在伊拉克,并警告说,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将作为“人质盾牌”被安置在伊拉克重要设施周围。
1990年8月22……23日,危机加剧 布什总统命令,立即动员5万名后备役军人加入美国现役武装部队。8月23日,伊拉克部队包围了8个国家驻科威特的使馆,原因是他们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将其并入伊拉克版图后仍未关闭。
1990年8月25日,联合国实施封锁 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对0票(也门和古巴投了弃权票)通过了第665号决议。决议责成美国和其盟国在波斯湾的舰只可以使用武力履行第661号决议,对伊拉克实施制裁。
1990年9月—1991年2月,伊拉克对科威特进行了大肆的掠夺 据从科威特逃出来的难民讲,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进行了大肆的掠夺。他们到处纵火、施暴。最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蓄意破坏科威特的油田,约有500多个油田遭到破坏,大火冲天,一直到战争结束了它们还在熊熊燃烧。在西方谴责和支持萨达姆行径的阿拉伯人各占一半——后者多是嫉妒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
1990年9月25日,联合国实行空中禁飞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0号决议,决定建立空中禁飞区。
199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伊拉克应对入侵并破坏科威特完全负责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4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应对入侵并破坏科威特负完全的责任。
1990年11月8日,美国继续向海湾地区增兵 美军在沙特阿拉伯及其附近的兵力总数已达到225000人,其中包括82空降师、24机械化步兵师、101空降(空中机动)师以及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部队。另外,布什总统宜布,还将向沙特阿拉伯增派20万部队,“以保证有充足的力量发动一场有效的进攻性军事行动”。
1990年11月18日,伊拉克的反应 萨达姆·侯赛因宣布将向巴士拉和科威特派遣并部署67万部队,以抗击联合国…美国不断部署的军队。另外,他还宣布,他将在年底释放所有被扣押的人质。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的最后通牒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678号决议,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与科威特政府合作”,如果伊拉克到1991年1月15日仍拒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的各项决议,“可以使用各种必要的手段”,使伊拉克军队立即、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
1990年11月30日—12月15日,释放被扣押的人质 伊拉克同意让所有的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和苏联人离开伊拉克和科威特。美国国务院报告说,约有500名美国人自愿留在科威特和伊拉克(12月11日)。美国关闭了它在科威特的使馆并撤走了剩下的5名人员(12月14日)。
1991年1月17日,战争开始 联合国第678号决议规定的最后期限已到(1991年1月15日午夜)。当地时间凌晨4点,联合国空军部队开始对伊拉克部队实施大规模的空袭,拉开了“沙漠风暴”的序幕。战争的第一天,美国、法国、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空军的飞机出动1200架次,其中有600多战斗架次,对伊拉克的工业设施、防空系统、机场、军事指挥与通信等目标实施了猛烈的空袭。
兵力对比
联合国联军部队
美军 6个航空母舰战斗群,2个海军陆战队师(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二师),第七集团军所属师(下辖第一骑兵师、第一和第三装甲师、第一和第二十四机械化步兵师、第八十二空降师和第一O一空降师)、第二和第三装甲骑兵团,其中地面部队约38万人,装备坦克约2200辆,武装直升机约500架,战区内有各种作战飞机1500架。
联军 地面部队约11万人,8个师;装备坦克1200辆,直升机150架,各种作战飞机350架。派部队组成联军的国家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叙利亚、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摩洛哥、捷克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尔和塞内加尔。另外,还有比利时和德国部署在土耳其的部队。负责指挥联军作战的是美军诺曼·施瓦茨科普夫上将。
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当时在科威特和伊拉克西南部署的兵力约55万人,组成约42个师,装备坦克4200辆、直升机150架、各种作战飞机550架。
1991年1月16日……2月22日,空战 联军空军的作战半径很大,可以任意攻击伊拉克的各种军事、运输和通信系统等目标。联军空军的精确制导弹药和“灵巧”弹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武器。这些精确制导武器准确无误地攻击,曾在西方大众传播媒介中得到了大肆宣传。到2月的第三个星期,伊拉克空军已经损失了40多架飞机,而联军只损失21架。其中伊拉克有30架飞机是在空战中被联军的飞机击落的,而联军飞机却无一被击落。联军空军共出动7万架次,其中有一半是深入伊拉克领空进行作战。伊拉克有140架飞机逃到伊朗,被伊朗扣留。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