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9—1988年,北方内战 尽管政府军拥有苏联援助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并有苏联、古巴和东德的军事顾问指挥,但在提格雷省和厄立特里亚省,对游击队还是束手无策,战争打了几十年(大约从1962年开始),双方相持不下。
1988—1989年,厄立特里亚和提格雷的形势发生逆转 政府军在厄立特里亚和提格尔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但均遭惨败。许多政府军的部队向游击队投降了,大批的武器装备落人游击队之手。西索马里解放阵线首次对政府军构成了严重威胁,游击队开始掌握了主动权。
1989年5月,未遂军事政变 在门格斯图总统出国期间,持不同政见的军官企图发动一场反政府军事政变。经过在亚的斯亚贝巴和阿斯马拉附近的几天激烈战斗之后,叛军被击败了。12名高级军官被处死(1990年5月)。
1989年秋……1991年春,游击队取胜 厄立特里亚和提格尔反政府游击队向政府军发动进攻,政府军被迫全线退守。游击队在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遭到了游击队的围攻,战斗已打到距亚的斯亚贝巴仅100公里的地方(1990年末)。
1991年5月,政府垮台 门格斯图总统出逃国外(5月21日),几天后,游击队占领了亚的斯亚贝巴并建立了新政府(5月28日)。
塞舌尔群岛
1976年6月28日,塞舌尔群岛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1977年6月5日,政变 弗朗斯·阿尔贝雷内成立了新的社会主义政府,同苏联建立了友好关系,苏联同意向塞舌尔群岛提供海军装备。
1978年4月29日,政变阴谋被揭露 忠于弗朗斯·阿尔贝雷内总统的军官们揭露了一起阴谋推翻现总统、用原总统雅姆曼·卡姆取代雷内的政变阴谋。
1981年11月25日,政变失败 一群在刚果的加丹加的叛乱老兵和雇佣兵(扎伊尔,1961—1976年),由“疯狂的迈克”霍尔出钱支持,在一名士兵领导下,企图用武力推翻雷内总统政权,但失败了。当时,霍尔和他的那群匪徒假扮成橄榄球队员来到塞舌尔群岛。但当海关人员发现了其中一人随身携带着的冲锋枪时,双方发生了枪战。经过20个小时的战斗,其中的五名匪徒被抓获,一名被打死。霍尔和其他的43名匪徒乘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逃跑,降落到南非。这些匪徒在南非受到了审讯,但只受轻微的处罚。因此可以推测,南非政府支持了这次行动。
1982年8月18—19日,军事政变 一起军队发动的政变在坦桑尼亚军队的支援下被镇压了。
索马里
1975年7月6日,索马里允许苏联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美国国会的一个调查团得出结论说,苏联在索马里的伯贝拉建有一个海军加油基地和一个武器库(苏联否定此项说法)。
1976年4月5日,苏联向索马里派遣军事顾问 据外国观察家们透露,苏联在索马里派驻有2000名军事顾问和600名古巴人。
1977年1—6月,介入欧加登冲突西 雅德·巴雷总统支持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省的索马里人进行叛乱(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东非→埃塞俄比亚)。
1977—1978年,与埃塞俄比亚发生欧加登战争(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东非→埃塞俄比亚)
1978年4月9日,军队镇压了一起军事政变 忠于索马里总统西雅德·巴雷的部队镇压了由持不同政见军官们发起的此次军事政变。他们指责总统应对欧加登战败负责。
1980年8月21日,美国与索马里达成军事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索马里同意美国使用位于印度洋海岸摩加迪沙以及亚丁湾伯贝拉的海、空军基地。为此,索马里将在一年内从美国获取价值25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1981年),以及在以后的数年还可以获得其他援助。
1988年夏,北部发生骚乱 索马里北部的部族,主要是伊萨勃索马里人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并在农村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游击队活动。
1988—1990年,叛乱活动在蔓延 尽管政府采取了严厉的镇压,但索马里国民运动组织的游击队还是在索马里北部和中部站住了脚。
1990年12月27日—1991年1月29日,索马里革命 尽管巴雷总统不断进行镇压,但游击队在农村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并在摩加迪沙举行暴动(12月27……28日)。战斗在全国展开,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到1991年1月14日,已达到1500人。尽管政府军起初在兵力上占优势,但后来游击队逐渐占居上风。巴雷总统逃离了首都(1991年1月27日),摩加迪沙停止了战斗。新的临时政府成立(1991年2月初)。
吉布提(法属索马里兰)
1975……1977年,法属索马里兰(阿法尔与伊萨)发生骚乱 由于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和伊萨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叛乱,再加之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两国的敌对活动造成了索马里兰内部骚乱,骚乱引发法国、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三国在边界地区的冲突。
1977年6月27日,吉布提宣布独立 索马里兰宣布独立,改名为吉布提。它与邻国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关系比较紧张。
苏丹
1975年9月5日,阴谋政变失败 忠于总统加法尔·尼迈里的军队镇压了一起反叛军官阴谋推翻政府的政变。叛军曾一度占领了电台并宣布已推翻现政府。
1976年7月2……3日,政变失败 一批反叛士兵企图雄翻尼迈里政府,但被忠于政府的军队镇压了。
1976年7月13—19日,与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签订军事条约(参见第二十二章→中东→埃及→《埃及…—苏丹—沙特阿拉伯合作条约》签字)
1977—1978年,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边境冲突 由于苏丹支持厄立特里亚分裂主义分子,因而在边境地区有时发生一些小规模的边界冲突。
1977年2月2……6日,击败分裂主义分子 在苏丹南部一些空军的部队企图分裂国家,被政府军队镇压了。
1977年2月27—28日,苏丹与埃及和叙利亚一起加入联合指挥部(参见第二十二章→中东→埃及→叙利亚…埃及建立联合政治指挥部)
1977—1984年,南部叛乱还在继续 尽管早些时候已经达成了协议,但南部持不同政见的基督教徒和其他异教徒还在继续进行抵抗。
1983年5月15—16日,镇压军队暴动 当地政府军挫败了一起暴动。这起暴动是由苏丹军队中对现政府不满的现役士兵和土官发动的。
1983年9月,南部发生叛乱 在伊斯兰兄弟会的压力下,苏丹总统尼迈里进行变法,将本国的宪法与伊斯兰的教旨相统一并将南部地区划分为三个区。约翰·加伦德上校联合了反政府游击队的部队,担任苏丹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83—1985年,游击战争 政府只控制了南方的一些大城市,广大的农村却由游击队控制着。
1985年4月6日,政变 尼迈里总统出访开罗,返回途中在美国停留,这期间,军队的高级将领——国防部长拉赫曼·西瓦莱·艾尔达哈卜将军宣布推翻尼迈里总统,建立了新政府。南方的游击战争结束了。
1986—1991年,游击战争再起 苏丹人民解放军由于反对新政府执行穆斯林教旨,再度发动游击战争。长期的饥荒不仅限制了军事行动,同时也使平民陷入灾难之中。在南方的北部地区,政府支持下的穆斯林民兵不断袭扰邻近的基督教和异教部落。据报道,政府还指使穆斯林民兵对他们进行征讨、施暴和屠杀。
1989年6月30日,军事政变 萨迪克尔·迈赫迪政府被陆军军官推翻。在此之前,他们曾给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总统作出让步——接受苏丹人民解放军的和平协议。
1990年3……9月,挫败了三起阴谋政变企图 政府的警卫部队挫败了两起军官准备发动的政变(3—4月)和一起士官的政变企图(9月)。
1990年8月,南方叛军占领了边境上的几座城市 加兰德领导苏丹人民解放军部队占领了拉斯乌鲁(在与扎伊尔接壤的边境上)和基特马德赫(在与埃塞俄比亚接壤的边境上)。
乌干达
1976年7月4日,以色列…恩德培营救人质行动
1977—1978,与坦桑尼亚关系紧张(参见第二十二章→中东→以色列→代号“乔那森”的恩德培机场营救行动)
1978年10月30日……11月27日,乌干达入侵坦桑尼亚 乌干达军队入侵坦桑尼亚西北部纵深约32公里,坦桑尼亚军队发动反攻(11月11日)。乌干达军队撤退(11月27日)。
1979年1……6月,坦桑尼亚的入侵坦桑尼亚军队 入侵乌干达,支持乌干达流亡分子推翻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派部队支持阿明总统,但坦桑尼亚军队击退利比亚和乌干达的军队。坦桑尼亚成立新的临时政府(4月11—13日)。坦桑尼亚军队占领了坎帕拉,与此同时,肃清了其他企图继续顽抗的抵抗组织(4月18日一6月3日)。坦桑尼亚的军队在乌干达继续驻守了两年。
1980年5月11日,军事政变 大卫·奥伊特·奥乔克准将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乌干达文人政府总统戈弗雷·比奈萨,建立了军人执政团。驻乌干达的坦桑尼亚部队对此未进行任何干涉。执政团恢复了各政治党派,继而放弃了对政府的控制(9月'7日)。
1980年10月7……15日,阿明的支持者入侵乌干达 忠于原总统阿明的叛乱分子从扎伊尔和苏丹进入乌干达,占领了阿鲁亚和科博科。但在坦桑尼亚军队赶来之前,他们撒出了乌于达。
1981年,国内叛乱和游击战争 全国大选后(1980年12月10—11日),国内爆发了反对密尔顿·奥博特总统的叛乱和游击战争。
1981年6月30日,坦桑尼亚撤军 坦桑尼亚军队完成了为期两年的维和使命,宣布撤出乌干达。乌干达总统密尔顿·奥博特反对坦桑尼亚撤军,因为当时乌干达境内的游击队活动还很猖獗。
1985年7月27……29日,密尔顿·奥博特被赶下台 巴西利奥·奥拉腊·奥凯洛准将领导叛军推翻了密尔顿·奥博特总统。密尔顿·奥博特总统被迫逃往肯尼亚,巴西利奥·奥拉腊·奥凯洛准将中止了现行宪法并任命蒂托·奥凯洛中将担任总统(7月29日)。
1985年12月17日,政府与民族抵抗军达成协议 乌干达新上任的总统铁托·奥凯洛中将与穆塞维尼领导下的反政府游击队——民族抵抗军——达成协议。
1986年1月15……29日,民族抵抗军推翻奥凯洛 由于奥凯洛总统不能有效地控制军队,所以穆塞维尼决定发动进攻。民族抵抗军从其在乌干达西南部的基地开始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占领丁坎帕拉(1月26日)和金贾(1月27日)。穆塞韦尼出任总统(1月29日)。
1986……1991年,小规模抵抗活动还在继续 在乌干达西部和北部,小规模的抵抗活动还在继续。有很多报道说,民族抵抗军和游击队均进行了大规模的惨无人道的屠杀。
1989年1月3—6日,阿明企图返回乌干达 原总统阿明流亡到扎伊尔,使用的是一张假身份证,显然是企图秘密潜回乌干达。扎伊尔拒绝引渡阿明并将其送到了沙特阿拉伯。
坦桑尼亚
1977……1978年,与乌干达的关系开始紧张 乌干达总统阿明一再指责坦桑尼亚企图入侵乌干达。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坚决否认。
1978年10月30日—11月27日,乌干达入侵坦桑尼亚(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东非→乌干达)
1979年1—6月,坦桑尼亚入侵乌干达(参见同上)
1979……1981年,坦桑尼亚派部队在乌干达进行维和(参见同上)
1982年8月18—19日,坦桑尼亚干涉塞舌尔群岛(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东非→塞舌尔群岛)
中非
布隆迪
1976年11月1日,政变 让—巴蒂斯特·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