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2年8月18—19日,坦桑尼亚干涉塞舌尔群岛(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东非→塞舌尔群岛)
中非
布隆迪
1976年11月1日,政变 让—巴蒂斯特·巴加扎中校领导发动了一起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布隆迪总统米歇尔·米康比罗政府。
1988年8—9月,民族冲突 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与人口占少数但居统治地位的图西族之间发生了一起规模不大的暴力冲突之后,图西族控制的军队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打死、打伤数以干计的胡图族平民,致使5万多名胡图族人逃往邻国。在国际社会的抗议下,政府被迫答应进行改革,并鼓励难民返回家园(1989年下半年)。
卢旺达
1990年9月30日……10月5日,卢旺达爱国阵线的入侵 一支由5000—10000名流亡在乌干达的图西族人组成的部队,在弗雷德·鲁维吉纳少将领导下入侵卢旺达,企图推翻胡图族政府,恢复图西族政权(9月30日)。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向比利时求援,要求提供紧急军事援助(10月3日)。卢旺达在300名法国军队、500名比利时军人和500名扎伊尔军人的支持下击退此次入侵。利马纳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10月8日),此后又宣布停火并允许流亡分子回国(10月18日)。
中非帝国(中非共和国)
1976年12月4日,宣布成立中非帝国 中非共和国总统让—贝德尔·博卡萨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正式将中非共和国改名中非帝国,并宣布自己为博卡萨一世皇帝。
1979年1月20—21日,镇压学生骚乱 政府命令大学生必须穿着国家统一制服,结果引起学生骚乱和在首都班吉市内大肆抢劫的罪恶行径。邻国孔伊尔派部队帮助镇压了这次骚乱。
1979年9月20日,政变 原总统大卫达科在法国的支持下发动了一起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博卡萨皇帝,并将国名重新改为中非共和国。
1981年9月21日,政变 陆军总参谋长安德烈·罗林古将军发动了一起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达科总统,并宣布自己担任总统。
乍得
1975年4月13—15日,政变 内尔奥·金格将军成功地发动了一起政变,推翻并打死了政府第一任总统恩加尔·塔汤·博尔贝,并任命原武装力量总司令费利克斯·马卢姆将军为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15日)。
1975年9月27日,马卢姆命令法国军队撤出乍得 马卢姆总统命令法国军队撤出乍得,因为在此之前,法国一直在与希森·哈布雷领导的穆斯林抵抗组织弗罗林纳特进行谈判,要求释放被他们扣押为人质的法国侨民。
1975年10月13日……10月27日,法国撤军 法国开始从乍得撤军,从而结束了法国在乍得78年的军事存在。
1976年4月13日,阴谋政变 乍得政府挫败了一起弗罗林纳特游击队企图支持马卢姆的政变。
1976—1977年,利比亚干涉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向乍得北部的弗罗林纳特抵抗组织提供援助并要求将乍得北部约9583平方公里的地土划归利比亚(1976年9月9日)。
1977年7月18日,法国提供军事支援 应乍得政府的请求,法国的军用运输机将乍得的部队空运到乍得北部的前线,并向乍得派遣了军事顾问。
1978年2月1日—2月24日,抵抗组织取胜 弗罗林纳特抵抗组织发动进攻,一举占领了80%的乍得领土(2月7日)。马卢姆总统同意停火(2月20日),然后与利比亚、尼日尔和苏丹领导人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问题(2月24日)。但弗罗林纳特抵抗组织违反停火协议,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4月15日)。
1978年4月26日……6月6日,法国进行军事干涉 应乍得总统马卢姆的请求,法国向乍得派遣约500名外籍军团士兵,以政府的名义,在1500名政府军的配合下击退了抵抗组织的进攻(6月6日)。随后,驻乍得的法国外籍军团的人数迅速增加到2500人。
1978年8月29日,哈布雷任命总理 当抵抗组织首领哈布雷宣布,他的部队与弗罗林纳特组织脱离后,马卢姆总统任命他为乍得政府总理。
1979年2月12—17日,阴谋政变 哈布雷总理企图发动一起政变,推翻马卢姆总统,但被政府军在法国军队的支援下镇压了。哈布雷逃往北部,在那里进行抵抗运动。
1979年3月16—23日,民族联合政府成立 为平息内战,乍得政府与哈布雷领导的弗罗林纳特抵抗组织和古库尼·韦戴领导的弗罗林纳特抵抗组织进行谈判,达成了协议,同意组成三方民族联合政府(3月16日)。协议规定,所有的法国军队必须撒出乍得。韦戴担任政府首脑(3月23日)。
1979年4月20日,挫败利比亚的入侵 利比亚打着支持乍得北部抵抗组织的旗号,派部队入侵乍得。乍得政府在法国军队的支援下击退了利比亚军队的入侵。法国开始逐步撤军。
1980年1月18日,刚果派部队进行维和行动 在非洲统一组织的支持下,刚果向乍得派遣部队,进行维和行动。
1980年3月22日……12月16日,再度发生叛乱 韦戴取代马卢姆担任总统后,在首都恩贾梅纳爆发战斗。韦戴总统在利比亚军队的支持下(应韦戴总统的请求),平息此次叛乱。哈布雷逃往喀麦隆。
1981年1月7日,卡扎菲宣布利比亚与乍得统一 卡扎菲宣布利比亚与乍得统一。乍得随即被大约6000名利比亚军队占领了。
1981年10月31日,与利比亚达成协议,利比亚从乍得撤军 韦戴要求利比亚从乍得撤军,得到了非洲统一组织的支持。卡扎菲勉强同意撤军。非洲统一组织派出维和部队进驻乍得(12月17日)。
1982年3月21日……6月8日,内战再起 利比亚撤军后,哈布雷再度发动叛乱并推翻了韦戴政府(6月8日)。
1983年6……7月,韦戴再次发动内战 原总统韦戴在利比亚军队的支持下,占领了乍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1983年7月30日,政府军发动反攻 当韦戴叛乱组织的部队占领了法亚—拉若之后,哈布雷指挥政府军发动反攻,收复了这片沙漠绿洲。
1983年8月3—10日,利比亚出兵干涉 在利比亚的苏制飞机猛烈轰炸的支援下,韦戴又重新占领了法亚—拉若。
1983年8月9—13日,法国出兵干涉 约1000名法国空降部队开进恩贾梅纳,然后向北——向乍得中部的萨拉拉兰阿拉达推进,双方对峙,但未交火。
1983年8月?了日,停火 乍得交战双方同意由法国安排停火。
1984年9月,法国与利比亚进行谈判,协商撒军问题 法国和利比亚均同意同时进行撤军。法国军队于1984年初撤出,但利比亚军队仍留在乍得—利比亚边界上的奥祖地带。
1986年2……3月,利比亚再度入侵 利比亚驻守在奥祖地带的部队向乍得南部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但被乍得军队(在法国军队的支援下)击退了。
1987年3月,乍得取胜 装备有先进的“米兰”和“陶”式反坦克导弹的乍得军队,采取“打完就跑”的战术,向奥祖地带的利比亚军队发动进攻,重创利比亚军队,缴获了利比亚军队大批火炮、坦克、防空武器、汽车和一些飞机。此后,经过一些边界上的小规模战斗,双方同意停火(9月)。
1989年4月,阴谋政变 忠于总统的警卫部队挫败了一起推翻哈布雷的政变。政变领导人哈桑·贾穆斯被打死,另一位领导人、原国防部长伊德里西·德贝逃往苏丹,在那里断断续续地进行一些袭扰活动。尽管此次政变未遂,但却致使曾一度把哈布雷推上台的北部部落联盟解体。
1990年4月,抵抗组织发动袭击 流亡在苏丹的原国防部长德贝领导的抵抗力量在苏丹…乍得边界地区进行一系列的袭扰活动。
1990年11月10日—12月4日,哈布雷被推翻 德贝领导的人民救助运动组织的部队向乍得发动进攻并占领了阿贝歇(11月29日)。法国部队未施加任何干涉。总统哈布雷逃往喀麦隆(12月1日)。德贝占领恩贾梅约,封闭了议会,并自封总统(12月2—4日)。这一举动引起了西方舆论界的关注:德贝保证建立多党制民主政治。由于考虑到他与利比亚的关系,美国紧急向尼日利亚进行空运,支持在乍得的利比亚流亡分子(12月6日)。
扎伊尔
1989年2—3月,学生骚乱 学生在军事基地附近发现了一具学生的尸体,从而导致了学生骚乱。有传说,政府安全部队打死了数十名学生,但政府发布的新闻却说,只打死了一名学生。为防止学生进一步进行抗议活动,政府封锁了这几所大学(2月15日—3月15日)。
西非
安哥拉
1975年1月15日,《阿沃尔协议》 安哥拉的几个反对派组织在葡萄牙的阿沃尔举行会议,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领导人阿戈什·蒂纽内托博士、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霍尔登·奥尔沃罗和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领导人乔纳斯·萨维比,同意组成联合政府。尽管如此,三派在整个春季和夏季还在继续交战,停战协议实际上并未生效。
1975年3—4月,苏联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 苏联向内托的组织运送了大批的武器装备。古巴也向内托的组织派遣了数百名军事顾问。
1975年8月9日,联合政府解散 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和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退出联合政府,只剩下内托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执政。内战再度加剧。
1975年8月14日,南非出兵干涉 为击溃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的部队,南非共和国国防部长博塔向安哥拉南部派遣了一支特遣装甲部队。南非军队两度击败了古巴的军队。
1975年12月12日,14号桥之战 尽管古巴军队在人数上多于南非军队,但却被南非军队打得溃不成军。那时,古巴在安哥拉驻有7500名战斗部队。
1976年2月8日,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部队被击溃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的部队在古巴军队的支援下击溃了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部队,并占领了他们的主要据点万博。霍尔登,奥尔沃罗及其同党逃往邻国赞比亚。
1976年4月30日,南非从安哥拉撤军 南非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达成协议,同意保护南非在安哥拉的利益,南非从安哥拉撤军。这是对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的一次重大打击。
1976年6—8月,古巴发动进攻 古巴军队向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发动了一场诸兵种联合进攻,试图一举击溃安哥拉政治力量中的这支主要反对派组织(6月3日)。古巴军队将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的部队驱出安哥拉中部,将他们赶到了安哥拉东南部的一个偏远的地区。
1976年9—11月,古巴再度发动进攻 为了肃清安哥拉的抵抗力量,大约15000名古巴战斗部队向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在安哥拉南部的据点发动进攻。他们在取得有限胜利后撤退。
1976—1990年,争取安哥拉独立 民族联盟的游击战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和其古巴盟军被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的游击战搞得焦头烂额。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成功地袭击了他们的补给线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的营地。他们在安哥拉南部得到了南非的支持(1975—1982年;1983—1984年;参见第1543页)。到80年代初,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的部队已控制了占安哥拉三分之一的南部地区并曾几度切断了本格拉—扎伊尔铁路。尽管如此,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在古巴的支持下)与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胜负难分,进入相持阶段。
1989—1990年,安哥拉不稳定的和平 在几个非洲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