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9—1990年,安哥拉不稳定的和平 在几个非洲国家的支持下,安哥拉交战双方在扎伊尔的金沙萨举行和平谈判(1989年7月),但此后游击队和桑托斯总统几度破坏和平协议。在美国和苏联的努力下,和平谈判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0年5—12月)。争取安哥拉独立民族联盟在华盛顿和平会议上宣布同意停火(12月14日)。
1989年1月……1991年7月,古巴从安哥拉撤军 鉴于安哥拉正在逐步实现和平和正在纳米比亚进行独立谈判,古巴决定撤走它在安哥拉的5万名军队。古巴军队将在1991年7月完全撒出安哥拉。
贝宁人民共和国(达荷美)
1975年1月21日,未遂政变 政府军挫败了一起由劳动部长领导发动的政变。
1975年10月18日,未遂政变 政府的安全部队揭露并挫败了一起阴谋推翻贝宁人民共和国总统的政变。
1977年1月16日,未遂政变
布基纳法索(上沃尔特)
1980年11月25日,政变 赛耶塞尔多上校发动政变推翻并取代了桑勒·拉米扎纳总统。
1982年11月17日,政变 反对派领导人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果少将率领土兵推翻了赛耶塞尔多总统。
1983年8月5日,政变 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果总统被前总理托马斯·桑卡拉推翻。
1985年12月,与马里发生边界冲突 冲突起源于有争议的、矿产丰富的阿加车地带,这也是1974—1975年两国冲突的策源地。经过五天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两国将问题提交给海牙国际法庭。国际法庭判决,将这部分有争议的地区一分两半,两个国家各占一半。这一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1988年)。
1987年10月15日,桑卡拉在政变中倒台 民族革命委员会成员布莱兹·坎普勒上尉领导政变,推翻并杀死了桑卡拉总统,成立了三人执政政府——由布莱兹·坎普勒领导,其他两名成员是民族革命委员会成员让—巴蒂斯特·林加利上尉和人民阵线成员亨利·让果上尉。
1989年9……12月,未遂政变 坎普勒总统的两位合作者——让—巴蒂斯特·林加利和亨利·让果因被指控在9月14日阴谋发动政变,结果被判处死刑。此后,政府宣布又发现并挫败了另外一起政变(12月26日)。
喀麦隆
1976年11月16日,与加蓬发生边界冲突(参见上文)
1984年4月,军事政变未遂 持不同政见的军官企图发动一起军事政变,推翻保罗·比亚总统。忠于总统的武装部队挫败了这起阴谋。
刚果人民共和国(刚果布拉柴维尔)
1978年8月14日,未遂政变 政府军挫败了一起阴谋推翻乔基姆·约姆比·奥庞戈军人总统的政变。
1990年5月22日,政治骚乱 反对派领袖约瑟夫的尸体被发现后,在利伯维尔和根迪尔港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游行。法国驻加蓬的部队(1个海军陆战团)掩护撤出了当地的法国侨民。6月初重新恢复了秩序。
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1990年5月14—16日,军队叛乱 约1000名陆军士兵在阿比让发动叛乱,要求提高工资(5月14日)。两天后,空军的几百名士兵占领了机场。但当政府作出让步后,大部分士兵返回了营房(5月16—17日)。
加蓬共和国
1976年11月17日,与喀麦隆发生边界冲突 喀麦隆用火箭攻击了边界上加蓬的一个警察哨所。此后,加蓬关闭了两国边界。
1978年6月6日—1979年8月14日,向扎伊尔派驻维和部队 这个弱小贫穷的国家想通过此举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
冈比亚
1981年7月30日,未遂政变 准军事警察部队和武装平民发动政变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冈比亚政府向塞内加尔求助,后来此次不成熟的政变在塞内加尔出兵干涉下被镇压了。
加纳
1975年12月23日,政变
1978年7月5日,政变 加纳国家元首伊格内修斯·库图阿·昌庞上将被其副总统福莱德·阿库弗中将推翻。1979年5月15日,未遂政变中尉杰里·罗林斯发动政变未遂,结果被判监禁。
1979年6月4日,政变 罗林斯被反叛分子营救出狱后,领导发动了政变,成功地推翻了阿库弗将军政府。新的文人政府建立。
1981年72月37日,政变 罗林斯宣称新的文人政府腐败、无能,因而接管了政府。
几内亚
1979年4月17日,向利比里亚派遣部队(参见下文)
1980年1月18日,向乍得派遣维和部队
几内亚—比绍
1975年3月30日,政变
1980年11月14日,政变 总理若昂贝·尔纳多·维埃拉不满总统路易斯·德阿尔梅达的统治,遂发动政变推翻了总统路易斯·德阿尔梅达并取而代之。
利比里亚
1979年4月14—15日,物价上涨引起骚乱 政府提出提高大米的出售价格,引起子市民的抗议示威,在首都发生了骚乱。在几内亚派出的200名军队干涉下,恢复了秩序。
1980年4月12日,政变 塞内加尔的塞缪尔·K.多伊领导利比里亚军队的士兵推翻了总统威廉·R.托尔博特。他保证将肃清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士兵处决了托尔博特和原政府的其他27名官员。士兵们在蒙罗维亚大肆掠夺和狂欢了数日。
1989年12月,未遂政变 忠于总统的部队挫败丁一起阴谋总统的军事政变。之后,数百名难民逃往象牙海岸。
1990年1月,内战 民族爱国阵线游击队以几内亚为基地,在查尔斯·泰勒的领导下,攻入利比里亚,企图推翻多伊总统。泰勒原是多伊政府的财政部长,他的行动的确严重威胁着已是摇摇欲坠的多伊政府。随着民族爱国阵线部队不断向前推进,引起了国内部落间的冲突:多伊的科兰族与对立的吉奥族和马诺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1990年6月4日,美国海军特遣舰队抵达利比里亚 美国一支搭载着2000名海军陆战队的特遣舰队抵达蒙罗维亚,保护美国公民撒出蒙罗维亚。
1990年7月2日,蒙罗维亚发生战斗 多伊的部队控制了城区的外围,总统官邸遭到围攻。当民族爱国阵线领导人普林斯·约米尔·约翰逊宣布脱离泰勒独立,自已成立组织时(7月6日),蒙罗维亚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了。政府军在蒙罗维亚的路德教会杀死了600多名吉奥族人和马诺族难民(7月30日),激起了一场民族反抗运动。
1990年8月5……8日,西方公民开始撤出 由于约翰逊威胁说要抓西方公民作人质(8月4日),所以美海军陆战队在三天内撤走驻蒙罗维亚大使馆的125名美国工作人员和美国公民。与此同时,约翰逊还扣押了22名平民作人质(8月6日),但第二天又将他们释放了。
1990年8月24日,国际社会干涉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派出了3000人的部队,抵达蒙罗维亚,以帮助恢复秩序和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这场冲突。这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监察部队由尼日利亚、加纳、冈比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派部队组成,由加纳将军阿努尔·奎努指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监察部队已控制了蒙罗维亚的大部分城区,但还有零星战斗发生(8月25日——9月2日)。
1990年9月9……10日,多伊被抓获并被处死 当多伊来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监察部队司令部询问有关事宜时,约翰逊的部队拦截并抓获了多伊(9月9日),随即将其处死(9月10日)。
1990年9月……11月28日,战斗继续进行 多伊死后,利比里亚国内务派别之间的战斗仍在继续进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监察部队、约翰逊的部队、泰勒的部队,还有忠于原总统的原国防部长大卫·尼勃雷准将领导的部队,这几支部队展开了混战。最后,西非国家共同体强迫交战各方必须接受停火并在马里的巴马科进行谈判(11月26—28日)。但是各方之间的冲突未能实现政治解决,许多利比里亚人在饥饿中挣扎,而且内战随时还有可能爆发(1991年初)。
马里
1985年12月,与布基纳法索发生边界冲突(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西非→布基纳法索)
毛里塔尼亚
1975年12月10日,毛里塔尼亚占领南撒哈拉 北撒哈拉约占当年西班牙殖民地的三分之二,当摩洛哥部队攻占该地区时,毛里塔尼亚出兵占领了南撒哈拉。但他们立即遭到了正在寻求撒哈拉独立的当地游击队的进攻。三方为争夺撒哈拉的控制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毛里塔尼亚与摩洛哥联合打击当地的游击队。
1978年7月10日,政变 陆军参谋长穆斯塔法·乌尔德·萨利克在一起未流血的政变中,推翻了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总统。萨利克开始与游击队进行谈判,决定在撒哈拉停火。第二年,签订了停火协议,毛里塔尼亚军队全部撤出撒哈拉(1979年8月5日)。
1980年1月4日,政变 毛里塔尼亚总理穆罕默德·库奥纳·乌尔德·每达拉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穆罕默德·马赫穆德·乌尔德·路里总统。路里接替萨利克担任总统,执政期仅为六个月(1979年6月4日)。
1981年3月16日,未遂政变 毛里塔尼亚的军人流亡分子阴谋发动政变,但被军事政府挫败了。毛里塔尼亚政府指责摩洛哥支持了这起未遂政变,因为摩洛哥反对毛里塔尼亚从撒哈拉撤军。
1989年4—8月,与塞内加尔发生边界冲突 在与塞内加尔发生一场短暂的贸易战(1月)之后,毛里塔尼亚的边境警察又打死了塞内加尔的两名农民(4月9日),两国发生边界暴力冲突。双边不断发生摩擦,暴力冲突不断,至少造成300人死亡和30万名难民(4—8月)。毛里塔尼亚与塞内加尔断绝了外交关系(8月)。此后,两国虽然停止了暴力冲突,但遗留的问题一直到1991年仍未解决。
尼日尔
1976年3月15日,政变
1983年10月6日,未遂政变 忠于赛义尼·孔切总统的部队轻而易举地挫败了一起政变。
1989年5月,与图阿累格分裂主义分子发生冲突 图阿累格游牧民族在尼日尔北部的奇银塔巴拉丹附近与政府军部队发生冲突(5月初)。当局报道说有6个士兵和31个图阿累格人死于冲突,但据国际新闻报道,政府军在报复行动中至少打死数百名图阿累格人(6—8月)。毛里塔尼亚政府邀请国际大赦组织对此进行调查(9月)。
尼日利亚
1975年7月29日,政变 雅库勃·戈翁将军在一起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穆里塔·拉鲁法·穆罕默德准将取而代之,成为总统。
1976年2月13日,未遂政变,总统被杀 政府军挫败了一起军事政变。但叛乱分子暗杀了尼日利亚国家总统穆里塔·拉鲁法·穆罕默德上将。奥卢塞贡·奥参爵中将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3年12月31日,政变 穆罕默德·布哈里准将发动一起军事政变,推翻丁谢胡·沙格利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文人统治。
1985年8月27日,政变 易卜拉欣·巴班吉达少将发动政变,推翻了布哈利将军。这是尼日利亚20年内发生的第六次政变。
1989年5月,大规模骚乱 政府残暴的措施导致了大规模骚乱(同年5月下旬)。政府进行了大规模逮捕,并将六所大学关闭了一年之久。
1990年4月22日,未遂政变 对现政府不满的军官们在吉迪思·奥尔卡少校的领导下,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巴班吉达将军。忠于巴班吉达将军的军队挫败了此次政变并恢复了秩序。奥尔卡少校和其他42名同谋犯审讯后被判处死刑(7月27日)。此次政变的导火线,是在内阁大改组中(1989年12月29日)解除了基督教德多姆卡特·雅赫·巴利中将的职务。此举导致了人们担心武装力量可能“穆斯林化”。
塞内加尔
1981年7月30日,支持冈比亚 塞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