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第七轻型步兵师和第五机械化步兵师。他们迅速占领了巴拿马首都和城郊地区,肃清了一些零星、但比较顽强的抵抗。美军伤亡243人,其中有23人阵亡,220人受伤。巴拿马军的伤亡人数至少达500人,平民的伤亡人数还要多。诺列加逃到天主教堂避难,数天之后,向美军投降(1990年1月3日)。美国入侵巴拿马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强烈批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强烈谴责了美国的入侵行动,美国、法国和英国投了反对 票。
地图05 “正义事业”作战行动
1990年7月8日,与希腊达成新的基地协议 美国同意关闭雅典附近的两个美军基地,但美军要求继续保留克里特岛苏扎湾的海、空军设施。希腊也保证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
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6日,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科的反应
加拿大
1975年5月9日,续签《北美防空条约》 《北美防空条约》最初签订于1958年,现在又续签。条约修改后,加拿大将首次独立承担本国的防务。
1977年7月,宣布武装力量扩军和现代化计划 按该计划,从1978年开始,加拿大武装力量将在5年内从过去的4700人扩大到78000人,其年度预算军费开支也将在原基础上每年增加1亿美元。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也将全面实现现代化,加拿大将使用德国的“豹”式坦克取代现装备的英制“百人队长”式坦克,并将购买20艘新型驱逐舰替代现装备的老式舰只。
1981年3月11日,《北美防空条约》延长5年(参见上文)
1987年,《国防白皮书》 随着军费的增长和政府对北极地区的安全日益关心,加拿大国防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保证加拿大驻西德拉尔地区的第四机械化旅群在战时能够扩编为1个师,加拿大取消了对挪威承担的防务义务。1989—1990年欧洲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使加拿大将其驻欧洲的部队从当时的8000人减至1991年底的1400人(1990年9月21日宣布)。加拿大还宣布调整其部队的编制,将当时的九营制师改为五营制特遣部队旅。
1990年7—8月,魁北克发生莫霍克族人暴动 由于政府计划强占莫霍克族的神圣领地(蒙特利尔以西60公里)建一个高尔夫球场,并冻结了当地的所有财产,引起了莫霍克族人的愤怒。魁北克省警察与莫霍克族武装人员发生冲突,一名警察被打死(7月11日)。政府使用武力引起了其他省的莫霍克族人的反抗,他们组织起来支持奥卡的武装分子,卡那维克的莫霍克族预备役部队封锁了连接蒙特利尔与圣劳伦斯河南岸的莫西尔大桥。魁北克省向联邦政府请求支援(8月8日),联邦政府派陆军部队包围了奥卡的莫霍克族人的阵地和莫西尔大桥(8月9—23日)。谈判失败后,布拉萨总统命令军队解除暴动分子的武装(8月27日)。大约30名奥卡的莫霍克族人以及一些武装分子退到附近的一个预备役部队的医院,企图继续顽抗,但后来也向联邦军队投降了(9月26日)。
1990年8—10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反应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600多名加拿大人滞留在科威特。加拿大政府派遣2艘驱逐舰和数艘供应船到波斯湾参加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的海上封锁(8月24日),随后又从德国抽调了一个CF—18战斗机中队(18架CF—18战斗机)到沙特阿拉伯(10月)。
拉丁美洲
美洲国家组织
1976年10月6日,解决洪都拉斯…萨尔瓦多边界争端 两国的代表签订了14条解决领土争端的协议,提交美洲国家组织解决(参见第二十二章→拉丁美洲→中美洲→洪都拉斯)。
1977年10月26日,调查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边界争端 美洲国家三人小组到达马那瓜调查由圣地尼斯塔反叛分子越过哥斯拉黎加边界发动进攻而引起的两国边界冲突(参见第二十二章→北美→美国)。
墨西哥
1979年1月26日,支持危地马拉镇压叛乱 墨西哥军队在恰帕斯支持危地马拉军队镇压了叛乱分子。
1982年2月21日,洛佩斯提出中美洲和平建议 为了反抗美国对中美洲地区的军事干涉,墨西哥总统乔斯·洛佩斯·波蒂略提出结束中美洲国家间冲突的和平建议。该建议号召:美国停止对尼加拉瓜进行军事干涉,裁减尼加拉瓜武装力量,尼加拉瓜与其中美洲邻国和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加勒比海地区
古巴
1975—1984年,海外武装干涉和输出革命 这一时期,加勒比海岛国古巴对数国进行了武装干涉,其中最突出的是1975—1984年对安哥拉的武装干涉,1978—1984年对南也门的武装干涉和1977—1984年对埃塞俄比亚的武装干涉。卡斯特罗政权还支持过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运动。
1983年10月25—30日,古巴军队在格林纳达被击败
1988年12月27日,古巴同意从安哥拉撤军 经过多边谈判,古巴同意分步骤从安哥拉撤军。撤军行动到1991年7月全部结束。在此之前,古巴在安哥拉的军队总人数最多时曾达到5万人。
格林纳达
1979年3月13日,政变 莫里斯·毕晓普通过政变掌握了政权,并开始在加勒比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该岛曾于1973年2月7日,经英国同意宣布独立。莫里斯·毕晓普与苏联和古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在该岛修建一座拥有约3公里长跑道的机场。据说,这座机场是供旅游所用,但也可以用于军事。古巴的部队和苏联顾问也来到该岛帮助修建这座机场。
1983年10月10—19日,政变 毕晓普的马克思主义的同僚们怀疑他可能放弃苏联,投靠美国,所以副总理贝纳德·科尔德发动政变推翻并逮捕了毕晓普,科尔德上台。毕晓普在他的支持者们的帮助下曾一度被释放,不久,他与他的许多支持者们被新政权杀害。该岛又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1983年10月23日,加勒比地区国家要求美国提供帮助 考虑到这个加勒比岛国处于混乱之中,再加之该岛国新政权所掌握的军队比其邻国的军队总和还要多,东加勒比地区国家(牙买加、多米尼加、特立尼达、巴巴多斯、多巴哥和伯利兹)正式请求美国出兵干涉格林纳达,以恢复那里的秩序。考虑到在该岛上的1000多名美国公民(大部分是美国医学院的学生)的安全,美国总统里根命令国防部派兵干涉。
1983年10月25—30日,入侵格林纳达 大约6000名美军部队(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别动队和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的部分部队组成)和加勒比海邻国部队(约500人)实施了匆忙计划的“暴怒”行动。当时在岛上的守军大约有1000名格林纳达军队和大约600名古巴的军事工程人员。美军采取两栖和空降方式从三个地点实施强登陆。美军未遭到格林纳达军队的顽强抵抗,却与古巴军队展开了激战。美军用60个小时占领了全岛。美军共有18人被杀,83人受伤;格林纳达和古巴的守军有36人被杀,66人受伤,655人被俘。
海地
1982年1月9……17日,挫败一场革命 一起企图推翻现总统让—克劳德·杜瓦利埃(福兰克斯·杜瓦利埃之子;参见第二十一章→中美洲→海地→海地局势混乱)的政变被挫败。
1986年2月7日,杜瓦利埃下台 “终身总统”让—克劳德·杜瓦利埃在抗议声中结束了28年的杜瓦利埃家族统治,逃往法国,开始了流亡生涯。海地军队总司令、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亨利·南菲中将取而代之成为总统。人们纷纷起来复仇,杀死了许多“魔鬼”——原杜瓦利埃总统的保安部队。后来,南菲总统在大选中落选,被莱斯利·马尼盖特取代(1988年1月),马尼盖特是一位学者。
1988年6月19—20日,政变 南菲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并流放了马尼盖特总统。南菲上台。
1988年9月17日,政变 南菲在一起政变中被普罗斯帕·阿夫里尔中将推翻。
1988年9月……1990年3月,骚乱 时有发生阿夫里尔政府曾两度受到忠于参与毒品交易的高级军官的精锐部队发动的政变的威胁。受此影响,军队的数量被大大裁减了。
1990年3月12日,阿夫里尔辞职 不断的骚乱致使阿夫里尔被迫下台。临时政府不久就让权给由受人尊敬的罗马天主教神父让—伯特兰·阿里斯蒂德,他领导选举新政府(1990年12月16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90年7月27日……8月1日,挫败一起穆斯林叛乱 伊马姆·阿卜·贝克尔领导的贾马特穆斯林组织将总理阿瑟·A.M.鲁宾逊和54名其他人员扣为人质。但他们缺乏民众的支持,后向政府军投降。
中美洲
伯利兹
1981年9月21日,脱离英国,宣布独立 伯利兹尽管与危地马拉存在着边界纠纷,但伯利兹还是宣布独立了。由于存在着边界纠纷,伯利兹未能进入美洲国家组织,只是受《里约互不侵犯条约》的保护。同时,英国在伯利兹仍保留一支驻军(约1600人组成的1个加强营)。
哥斯达黎加
1977年10月14—17日,与尼加拉瓜发生边界纠纷 哥斯达黎加关闭了它与尼加拉瓜的边界。此后,尼加拉瓜国民警卫队在追击圣地尼斯塔反叛分子时越过边界,哥斯达黎加向边界地区派遣了武装警察部队。为此,两国均向美洲国家组织指控对方破坏了边界。此一争端后由美洲国家组织三人调查小组调停。
萨尔瓦多
1976年7月,与洪都拉斯发生边界冲突(参见第二十二章→中美洲→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发生边境冲突)
1979年1月20日……3月20日,暴力活动和游击队活动 增加对现政权不满的左翼分子发动骚乱,进而演变成一场暴动,结果使政府的土地改革计划宣告破产。美洲人权调查委员会对此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认为,萨尔瓦多政府蓄意打击其政敌,侵犯了人权。
1979年4—10月,暴力冲突继续发展 卡洛斯·罗梅罗总统下令镇压叛乱,但未能成功。美国怀疑尼加拉瓜新政府背后支持了此次叛乱,认为尼加拉瓜新政府正在执行一条非常危险的政策,他们企图通过背后支持叛乱,煽动革命,推翻中美洲各国的现政府。
1979年10月15日,政变 对现政府不满的军官们成功地发动了一起政变,推翻了罗梅罗总统。
1979年10月……1980年12月,暴力与动乱 新的临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国内局势,但失败了。临时政府越来越不得人心。临时政府宣布实行土地改革计划(2月11日),但遭到抵制(2月20日),然后又宣布了一项新计划(3月6日)。
1979年3月26日,大主教奥斯卡·罗梅罗被暗杀 坦率并深受人们爱戴的大主教奥斯卡·罗梅罗在与群众谈话时被一群歹徒暗杀了(1980年3月24日)。据估计,此次暗杀行动可能是左翼叛乱分子或右翼极端分子所为。
1980年5月2日,未遂政变 由前总统罗梅罗和对政府不满的军官发动的这次政变失败了。
1980年12月13日,杜阿尔特担任总统临时政府 任命较温和的基督教民主党人乔斯·拿破仑·杜阿尔特担任总统并监督其组织新政府。
1981—1991年,内战 尽管美国向萨尔瓦多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政和军事上的援助,但政府军仍未能肃清抵抗组织,因为该组织也通过尼加拉瓜从苏联和古巴得到了大量的援助。暴乱仍在全国蔓延。参加暴乱的不仅有当地的左翼游击队,还有自称为“敢死队”的右翼极端主义分子。这些人过去大多是萨尔瓦多武装力量的士兵,有军官专门负责指挥。在受害者中有7名是美国人、4名女传教士(198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