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劳色斯被其助手阿尔勒克图谋杀,不久君士坦西阿平息了这次叛乱。
294—296年,埃及动乱 一个叫做阿恰尔勒的篡权者,在亚历山大城称帝,控制了埃及的北部地区。戴克里先亲自率军平叛,经过八个月的围攻,296年占领了亚历山大城,并处决了阿恰尔勒。然而,埃及的南部地区,或称上埃及地区,由于一个“蛮族”波勒麦斯人的入侵,仍然处于动乱状态。波勒麦斯人可能发源于纳比亚南部地区,他们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不断对上埃及地区进行袭扰。戴克里先帮助上埃及军队和纳比亚军队击退了这些掳掠者,并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
295—297年,平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 毛里塔尼亚的沿海地区,遭到来自内陆沙漠地区和山区的一些“蛮族”的蹂躏和劫掠。马克西米安率军进到非洲西北部地区,将这些入侵者赶回到他们在沙漠和山区的要塞。然后他分步骤、有组织地开始对山区进行整顿。他首先占领了这些“蛮族”人的要塞区,而后把他们迁出这一地区,安顿他们到帝国的另一地区居住。
298年,阿勒曼尼人入侵高卢 这支庞大“蛮族”军队刚刚进入高卢境内,立即遭到君士坦西阿的抗击。在林哥尼斯(今朗格勒)地区和维恩多尼萨(今瑞士的温迪施)地区,君士坦西阿将他们彻底击败。
295—297年,波斯战争(参见第六章→西南亚→波斯萨珊王朝→波斯同罗马战争)
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 随着罗马帝国的组织、法律、法规在内部各省区的建立和健全,其内部基本保持稳定,在边境地区也消除了外敌的威胁,戴克里先决定退位,按照他原来的设想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他说服了有点不愿离开王位的马克西米安同他一起退休。戴克里先生命的最后八年时间,是作为一个绅士农场主在亚得里亚海达尔马堤亚海岸的萨洛纳(今斯普利特附近,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度过的。在这段时期的生活中,他充分认识到,他的有规则地交接政权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罗马军事体制(300年)
罗马早期的力量和辉煌,来自于良好的军事体制,这种体制无论在技能方面还是在效率方面,都是任何外敌不能比拟的。罗马帝国军事体制的一些具体内容,在公元开始后的头三个半世纪内,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变化是正常的和革命性的,另一些则是由于内部压力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受对手的影响。罗马军事体制的优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按照实际需要,不断地探讨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也是罗马帝国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重视传统,但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使传统的东西能不断地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从大约公元前50年起,一直到300年,罗马军事体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个事实即反映出在这一时期军事技术没有什么发展,同时也说明了罗马共和国时期所采用的军事体制确实是完美无缺的,它使战争艺术和作战科学完全适应了军事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
奥古斯都的军事政策
奥古斯都奠定了军事政策的基础。这个基础是稳固的,以致于其继承者难以有新的改变和发展。这个政策最基本的观点是:帝国的安全既取决于军事上的优势和军事体制的合理,也取决于经济基础。罗马帝国已经变得十分庞大,由一个人或一个行政系统来管理已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军队只用来防守边境和维护国内的稳定。奥古斯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军队的规模,以减轻帝国的经济负担。通过提高部队的组织性和士兵的作战技能,一支小型高效的军队能够完成基本的防御任务。30万人的军队是不多的,从它的规模和在帝国大约5000万人口中占的比例来看,以及考虑到边境四周大量的好战敌人的存在,这支军队是不算大的,同时也能完成防御任务,因此它是合理的。
奥古斯都所认识的军队的经济方面,我们现在通常称为“经济效能”。其继承者几乎没有例外地坚持了这一原则。即使在帝国的边境看起来已面临着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坚信,罗马的军事力量能够战胜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没有必要大规模地扩建军队。随着外部威胁的增大,军队的规模也随着相应地增大。但是在4世纪中叶,军队的规模与这以前或以后任何一个时期相比,都达到了最低水平。
奥古斯都为了把帝国的安全与经济的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曾按照“经济效能”的合理比例关系制定了军事方针。在他的领导下,除保留1万名罗马近卫军负责维护国内安全外,军队的25个军团全部分散部署在边境上,为此他修筑一套优质道路网,使军队在遭到外来威胁时能够从一个地区迅速机动到另一个地区。
奥古斯都军团
奥古斯都标准的军团有6000人,由传统的10个支队组成。似乎第一个支队和第十个支队各有1000人,其余8个支队各有5U0人。这样编组的原因我们不是很清楚,也可能更普遍的编组形式是每个支队均为600人。指挥官多于恺撒时期。奥古斯都有25个这样的军团,全部部署在帝国的边境地区。
士兵需要服20年兵役,这有点例外。在兵源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大多数新兵都是老兵的后代。尽管奥古斯都禁止其士兵结婚,但他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他们组成家庭。在军团的营地内或其附近地区,总是居住着很多士兵的家庭。士兵的私生子和那些随军家属,到老兵被解雇时总会成为合法的家庭。部分老兵通常能够在他曾防守的边境地区获得一块土地,因此老兵的儿子更希望在他父亲的老部队服役。
军团的士气依靠纪律、严格的训练和集体团结精神来维持。集体团结精神对于维持军团的士气具有很大的作用,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是这个有着几百年传统、几乎是不可战胜的战斗集体中的一员。
同过去一样,训练和纪律是严厉、严格和有效的。训练水平和纪律的标准,在这一时期以及后来的时间里有些起伏波动,但与前一时期相比,毫无疑问是降低了。不过无论怎样,即使处于最低点时,其训练水平和纪律标准也高于其他水平,这是罗马的敌人所不能达到的,因而在罗马广大的边境地区保持了对敌人的优势。
帝国军队的辅助部队
为了支持部署在边境地区的25个军团,奥古斯都建立了一支规模与之相当的辅助部队,总共有大约15万人,包括弓箭手、投石兵、轻步兵和骑兵,他们大多是从帝国以外的未开化或半开化的“蛮族”部落中征募来的。
辅助部队士兵的报酬少于正规军团的士兵,他们的服役期为25年,服役期满后,自然就会成为罗马公民。有时,一名辅助部队的老兵在土地和薪金方面所得到的补偿,基本上与正规军团的士兵相同。
开始时允许辅助部队保留其部落组织和头领,除了个别的部队如弓箭手、轻步兵通常来自于帝国的东部地区以外,辅助部队通常从帝国以外的地区征募,并且在他们的常住地附近服役。后来发现这样很可能导致他们反叛和兵变,奥古斯都规定“蛮族”人辅助部队必须调离故乡去守卫别的边境地区,并按罗马的规定改造其部落组织,掺进其他部落的人来冲淡原部落的成分。
图拉真时期,为防止“蛮族”人辅助部队反叛,还采取了一些进一步的措施:在辅助部队中各个民族完全打乱原来的组织,实行混合编组;不再使用“蛮族”部落的头领来作辅助部队的指挥官。结果,民族的狂热被集体团结精神所取代。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促进辅助部队向正规部队方向发展,同军团的支队相差不多。这些常备军之间逐渐趋向一致,辅助部队也列入军队的编制序列。3—4世纪,辅助部队的永久化和正规化,使得由罗马化的“蛮族”组成的辅助部队与罗马正规军团之间的差别基本消失,辅助部队士兵的军饷也有所增加。
早在奥古斯都在位时期,罗马人为其所组织的“蛮族”人辅助部队进行编组,加以训练和提供装备,所有这些,有时反而被“蛮族”人用来反对罗马人。一些被遣散的辅助部队士兵和逃兵参加了“蛮族”人对罗马边境的袭击。“蛮族”人的军队在跟罗马军队作战中也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经验。他们不断改进作战方法,最后终于推翻罗马帝国。不过,罗马人毕竟在政治上比较成熟,社会结构又相当严密,加之许多卓越的罗马将领具有高超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因此罗马帝国还是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哈德良、马库斯·奥勒良和S.塞维鲁的变革
尽管奥古斯都与其继承者都奉行防御政策,但是在他死后的那个世纪里,帝国的领土有明显的增加。哈德良丧失了一些其前辈图拉真留下的部分东方殖民地,他开始认识到:帝国的领土太大了,以至于无法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军事控制。因此,帝国的扩张必须停止。他修改了奥古斯都的机动防御思想,而采取固守防御的政策,沿边境线实行定点坚固防御。但他并没有改变罗马军团固有的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的企图,他只是要求在边境地区构筑一些人工屏障物,同一些天然屏障如江河、山脉相互补充,以增强边境的防御能力。这增大了“蛮族”侵袭罗马的困难,使罗马军队的边境防御更为容易,再没有必要将部队从一个边境地区机动到另一个边境地区进行增援,也没有必要在边境内外进行大规模交战。
罗马在日耳曼地区构筑的石灰墙和哈德良在不列颠构筑的石墙都很高,顶部还插有木栅栏。这些防御设施并没有军队长期守备,因为军队缺乏足够的兵力来守备这些工事。但这些防御设施为罗马的边防巡逻队提供了防护和隐蔽的条件,并且增加了“蛮族”越过边境进行袭击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它们也是“蛮族”人袭击部队后逃跑的障碍,很多“蛮族”人对罗马的边境地区进行劫掠后,都在这些石墙下被罗马部队追上并斩杀。
哈德良增加了多瑙河和莱茵河沿岸的巡逻部队,这使得“蛮族”要想越过这两条大河侵入罗马领土更为困难。他还培养扩大了原有的在“蛮族”居住地的罗马情报网,使罗马军队能随时掌握在帝国周围的“蛮族”的军事动向。
马库斯·奥勒良具有很强的指挥才干,他将国家政策和军事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组织方面很少有变化。然而,他增加了2个军团的常备军,以及规模甚至更大的辅助部队。在他统治时期,罗马常备军的总数可能超过35万人。
S.塞维鲁增加了3个多军团,其中一个部署在意大利境内,第一次作为罗马帝国军队的机动后备队使用。在塞维鲁统治期间,军队的总兵力可能达到了40万人。塞维鲁还于分重视改善士兵的福利和生活条件,包括允许士兵结婚。他在指挥体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最重要的是分散边防部队的指挥权,减少军团指挥官反叛中央政权的能力和机会。他还改造了哈德良在不列颠北部地区设立的防御墙,将原来的木栅栏改造成约4。9米高、2。4米厚的砖石墙。
大约也是在这一时期,骑兵开始在罗马军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步兵部队的机动能力,以保证与骑兵一起实施快速、远距离的机动,轻装步兵应运而生。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
奥古斯都的行政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