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主教职位,而芬兰后来只有一个。
芬兰
瑞典继续在芬兰的西南海岸进行基督教化和殖民化,这一过程从8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约1157年,瑞典十字军远侵芬兰 国王埃里克三世发起了十字军远侵,以抑制并改变芬兰的异教徒。陪伴他的是一个名叫亨利的英格兰主教,后来这名主教被谋害,成为芬兰的圣徒。
约1172年,发布训令 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训令,鼓动瑞典人迫使芬兰人屈服并成为基督徒。
法国
这两个世纪是休·卡佩继承者不断扩大王权和领地的时期(参见第九章→西欧→→法国)。当英格兰的亨利同阿基坦的埃莉诺(法国路易七世的前妻)结婚之后,他不仅掌握了法国北部和西北部诺曼人的统治权,而且成为整个法国西南部的封建领主。接着他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这样,法国的王权甚至连王国的存在都受到威胁。但路易七世和他的儿子,以及继承人菲利普·奥古斯塔斯鼓动亨利之子反叛以从中捞取好处,从而防止英格兰国王控制整个法兰西。在12世纪的最后20年,菲利普·奥古斯塔斯开始取得军事和外交上的胜利,使他成为无可争辩的霸主。
1031—1060年,亨利执政 他挫败了他的兄弟罗伯特的叛乱(1032年),而后他陷入了同香槟的布洛斯公爵及法国北方其他大的封建采邑贵族的战争。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诺曼底公爵罗伯特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
1035年,威廉一世就任 诺曼底公爵由于其身世不合法律,许多诺曼贵族反抗他(1035—1047年)。在法国国王亨利一世的协助下,威廉取得了卡昂附近瓦勒德迪讷战斗的胜利,叛乱被镇压。两年以后,威廉与亨利发生了战争,诺曼人击退了法国的入侵(1049),1035—1058年,他们又爆发了持久的、难分胜负的战争。
1060—1108年,菲利普一世执政 1079年他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征服者威廉。
1108—1137年,路易六世执政 他分别在1109—1112年和1116—1120年,两次与英格兰的亨利一世交战,均不分胜负。1124年,他击退了主要由亨利五世发动的入侵,并通过牺牲上层贵族的权势逐步扩大了封建王朝的权力。
1137—1180年,路易七世执政 他倡导并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远侵(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二次十字军东侵)。在位期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是他取消与埃莉诺的婚姻,而她后来又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结婚。结果,法国王朝政权的势力与声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1150—1223年,菲利普二世奥古斯塔斯执政 在菲利普二世奥古塔斯掌权的早期,他抑制了北方和东北部大地主们的势力(1180—1186年)。为了削弱法国安茹王朝的权力,他同英格兰亨利二世叛逆的儿子勾结(1187—1190年)。除了在第三次十字军东侵期间双方(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短暂的结盟外,菲利普二世奥古塔斯几乎一直同英格兰的理查德一世处于战争状态(参见第十章→西欧→黑斯廷斯战役→早期的诺曼王朝)。到了这一世纪末期,他才得以重新开始建立和提高法国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声望。
德国
11世纪早期,在三个杰出的皇帝的统治下,帝国的力量和声望逐渐提高。接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冲突震撼着日耳曼帝国。尽管12世纪后期在腓特烈一世的统治下帝国的声望有所恢复,但皇帝(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力明显削弱。然而,通过牺牲邻近的斯拉夫民族,他们不断向东扩张,仍然显示了日耳曼民族内在的进取精神和生命力。
德国的内乱很大程度起源于皇帝与罗马教皇在精神和世俗事物上长期的争执。教会的改革运动使11世纪许多有进取精神的罗马教皇(以格列高利七世为杰出代表),坚持任命大主教的制度和铲除贪污和贿赂等特权。这些贪污和贿赂行为很大程度上应归罪于德国皇权对教士团的控制。德国贵族利用各方争执不下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权力,以削弱皇权,而罗马教皇也利用日耳曼民族在内政上面临的困难追求自己的私利。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了实现控制罗马教皇职位的目的,日耳曼皇帝(以亨利四世和腓特烈最为闻名)对意大利进行了多次军事远征。
11世纪初期,斯韦比亚的霍亨斯陶芬家族与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韦尔弗家族为争夺皇位继承权问题,展开了一场艰苦的争斗。引发的内战与同时存在的教会一王朝争执纠缠在一起。因为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产业靠近维林根,所以这场内战开始以韦尔弗和维林根的财产而闻名。
1002—1024年,亨利二世执政 早些时候,他与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最终打败并废黜了国王(1002—1014年在位)。在他与波兰的博莱斯拉夫作战中很少取胜。博莱斯拉夫从日耳曼人手中夺取了卢寒舍和西里西亚(1003—1017年),他派佛兰德公爵鲍德温镇压了一次叛乱(1006—1007年)。
1024—1039年,康拉德二世执政 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华横溢的军人和行政大官,面对狂妄不羁的日耳曼贵族及意大利贵族,他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力。1030年,在匈牙利人圣徒史蒂芬一世带领下的一次蓄意已久的入侵中,他被击败。1031年,他打败了波兰人,并且暂时地收复了日耳曼的卢塞舍。
1039—1056年,亨利三世执政 他通过征服别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帝国的扩张。1041年他打败波希米亚的布雷蒂斯拉夫;他同他的封侯佛兰德的鲍德温五世以及洛林的戈弗雷多次发生冲突,镇压了他们联合进行的严重叛乱(1047年)。他在匈牙利人安德鲁一世率领的反复多次的入侵中被打败(1049—1052年)。
1056—1106年,亨利四世(六岁)执政 当他长大成人后,亨利不得不尽一切努力去恢复在软弱的摄政期间失去的中央权力,在1073—1075年镇压了一次撒克逊人的严重暴乱。他与罗马教皇之间的斗争(1073—1077年)损害了他的政权,严重削弱了他的帝国。这次斗争的真正胜利者是主教,即后来的罗马教皇,而亨利自己在卡诺萨最终也被废黜。
1077—1106年,德国内战 叛逆的贵族选举斯韦比亚的鲁道夫代替亨利。虽然皇帝很快击败并杀死了鲁道夫(1080年),但叛乱仍在进行。亨利最后又战胜了另一个对手——卢森堡的赫尔曼(1086—1088年)。叛乱时有发生,直到他统治结束。
1081—1085年,1090—1095年,亨利远征意大利 他短时间地占领了罗马(1083年),但教皇格列高利躲到诺曼公爵罗柏特·吉斯卡尔处(意大利南部)避难,后者于1084年收复了罗马。
1093—1106年,亨利之子叛乱 亨利(亨利五世)与康拉德联合日耳曼和意大利的叛乱者打败并俘虏皇帝。1105年皇帝从监禁中逃脱,但当他正重新组织军队时死去。
1106—1125年,亨利五世执政 皇帝与罗马教皇之间的政治—宗教—军事斗争仍在继续。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充满了内外战争和冲突。亨利成功地进行了波希米亚战役(1067—1110年),但在1108年匈牙利和波兰入侵时被打败;在1110—1111年远征意大利时迫使罗马教皇暂时妥协;1112—1115年,他在对付洛林人和其他日耳曼地区的一系列叛乱时只取得了部分成功;1120—1124年,他多次在荷兰发动战争,有成功也有失败。1124年,他在法国入侵时被路易六世打败(参见第十章→西欧→法国→路易六世执政)。
1125—1137年,洛塞尔二世执政 他战胜了竞争对手斯瓦比亚的霍亨斯陶芬公爵腓特烈,被德国贵族选为国王。竞选最后酿成了内战(1125—1135年),导致了韦尔弗与魏布林格的斗争。打败霍亨斯陶芬公爵后,洛塞尔率领人马对西西里的罗杰二世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远征(1136—1137年)。
1138…—1152年,康拉德三世执政(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代) 在萨克森公爵“自豪的亨利”及其儿子“狮子”亨利手下的韦尔弗发动了叛乱。“狮子”亨利(1142—1180年)建立了一个真正独立的王国,他向东进攻斯拉夫人扩张他的领地,同时又成功地废黜了皇帝。康拉德与其侄子腓特烈一起,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侵,因与鲍德温三世意见不合,第二次十字军东侵旋即结束(1146…—1148年;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二次十军东侵)。
1152—1190年,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执政 他是霍亨斯陶芬时期最伟大的人物。零星的反对“狮子”亨利的战争仍在继续,但最终打败并废除了韦尔弗公爵(1182年)。他在对波兰、波希米亚及匈牙利(在他边行意大利作战的间隙)的各决战役都取得了胜利(1156—1173年)
1154—1186年,腓特烈第六次远征意大利 在帝国王室与罗马教皇的战争中腓特烈只是偶尔取得胜利,虽然他在第二次远征时(1166—1168年)占领了罗马,但由于他的军队里出现了鼠疫,致使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迫使他退出意大利。第五次远征(1174—1177年)在莱尼亚诺战役(1176年5月29日)  中出现了灾难性的结局,当时他的军队只由骑兵组成,并且匆忙地与数量庞大的敌步兵和骑兵交战。顽强的意大利长枪上兵击退了腓特烈的进攻;隆巴德的骑兵接着包围并击溃了日耳曼人(这次战役有时被错误地引用为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范例,胜利应归因于步兵和骑兵的密切协同)。
1189—1190年,第三次十字军东侵 腓特烈在西里西亚被淹死(1190年;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十字军东侵→第三次十字军东侵)。
1190—1197年,亨利六世执政 在年龄虽老、但仍精力充沛的“狮子”亨利的统治下,韦尔弗又一次爆发了叛乱,但在1190年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皇帝于1191—1193年,在意大利南部对西西里的坦克雷德发动战争,但没决出胜负,接着他回来征服了西西里,并被加冕为王(1194—1195年)。后来他在一次平叛时死于意大利南部(1197年)。皇帝的意外去世引起了德国的混乱,两个互为竞争对手的候选人(斯瓦比亚的鲁道夫和撒克森的奥托)与亨利的小儿子腓特烈二世展开了竞争。
意大利北方的海上强国
热那亚
11世纪初期,热那亚这个若干世纪以来曾遭穆斯林海盗蹂躏的王国,已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海上城市王国变得富裕和强大起来。热那亚人与比萨人联合起来用他们的战舰结束了穆斯林在地中海北部的霸权地位。他们组成一个联合舰队把穆斯林强盗莫加赫德赶出撒丁岛,从而使这一过程达到了高潮(1005—1016年)。这两个国家还联手对北非的穆斯林城市发动了几次侵略行动。他们一起攻占了马哈迪亚(1087年),使热那亚人与比萨人牢固地控制了地中海西部。热那亚随着国力和财富日益丰盈,到了12世纪初期,开始在地中海北部和科西嘉及撒丁群岛上向比萨人耀武扬威(1118—1132年),这一冲突使双方开始疏远,但两个城市国家间的战争只限于地方性的局部摩擦。1195年热那亚人在占领博尼费西奥之后获得了岛上的第一次实际的落脚点。
比萨
尽管不断受到热那亚人的挑战,比萨仍是这个时期意大利西部占主导地位的海上力量。击败卢卡之后(1003年),比萨又遭受穆斯林最后一次针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