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毅军事文选-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家。我们政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搞好科学研究,为了治病,而不是为政治 
学习而学习。医生学马列主义,不学开刀,至多只能成为一个蹩脚的马列主 
义专家;应该在医学方面放异彩。总政、总参必须根据中央六分之五专业活 
动时间的规定,重新考虑。 
    科学研究是极其复杂的精神生产,不是容易的。往往十年、八年,甚至 
孜孜一生,也不一定有成就。科学研究的成果,不是变戏法,一下子可以得 
到,须有耐心,有的科学家终生研究,没有成果,但还是令人钦佩的。也许 
一、二十年,一代、二代、三代才能有成果,这就需要极高度的自我牺牲的 
精神,甚至要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即使多少年没有成果,但这种精神 
还是好的。在科学研究中,不容许有浅薄的人;浅薄是与科学研究不相容的。 
    科学研究与实际联系,不要机械唯物论,认为非要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不 
可;也要有间接的联系,即理论研究,这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些科学研 
究,可能目前并无好处,但将来会大有好处。一个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公 
式,对目前治理黄河没有好处,但也许在若干年后,就有了重大的意义。所 
以理论研究不能取消。但主要的研究题目,应放在解决实际问题——在目前 
来讲,主要就是关于农业合作化四十条。 
    上海一个研究机关研究一种蓖麻蚕,不用桑叶,到处可以养。 
    目前无用,但如成功,将来全国都可以穿绸子,功用很大。同时还试验 
了无性生殖,获得成功,这又大大的打破了成规和传统看法,这个实验室只 
有几个人、一间房子,很简单,但这研究却已有了世界意义。所以对待科学, 
不要戴近视眼镜,要戴望远镜。搞不起来,不要改变脸色;对失败者应给以 
鼓励。不要小人见识,要落落大方,这是领导风度问题。过去,科学家没有 
成就,就受到轻视;今天我们新社会不应这样,要改变过来。对失败的,我 
们应同情,不应加以批驳。一千次失败,一千零一次就可能成功了。有的需 

要限期完成,解决目前问题.但目光也要放得远一些,对目前没有什么意义 
的,也要花一些成本。 
    我今天讲的话,主要是对共产党员讲的,批评多了一些,有的话可能是 
过分的,也可能不合事实,但基本的意思是可以考虑的。希望大家批评。 
    注释 

          [1]农业合作化四十条,指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公布的《一 

      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修正稿》。陈毅曾参与修订工作。 

          [2]科学方面又作了十二年的规划,指《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 

      景规划纲要(草案)》。陈毅作为兼管科学院的常务副总理,在制订此科学规划的 

      初期曾参与主持工作。 

          [3]“五毒”,指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经济情报五 

      种违法行为。 

                             后勤工作者应该是经济学专家① 
                             (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后勤领导同志要我在你们的会议上发言,我是个转业军人,军 
      队工作参加的很少,发个言。 
      军队后勤工作是什么性质?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是经济工作。后 
  勤工作者是经济工作者,后勤工作者应该是经济学专家,是军队经济专家, 
  是政治、军事、经济专家。我就是用这个语言来表达我的意思。资产阶级讲 
  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一讲经济就与政治联系起来,二 
  讲政治就与经济联系起来,没有什么单纯的经济,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也 
  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基础就反 
  映什么样的上层建筑,调转来政治又指导经济,改造经济。所以军队的后勤 
  工作者,是军队政治经济学家,不但要学政治、学经济,还要学军队这一部 
  分,要学特殊的军队政治经济这一部分。所以把它看成很简单的事务工作, 
  很简单的后勤事务工作,很简单的后勤行政工作,很简单的一个后勤补给工 
  作,是把军队的政治经济工作庸俗化,思想不高。思想不高就看不远,见地 
  不明,展望不远,结果工作就抓不起来,就容易犯本位主义的毛病,犯事务 
  主义的毛病,就不能抬起头来工作,这点你们是不是可以议议。要提高,军 
  队后勤工作的风格要高,要有共产主义的风格,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干。我先 
  讲了美国七百多亿的预算,有四百多亿用在军事预算上,国家是不能持久的。 
  不管美国多富,多么有本事,七百多亿预算有四百多亿军费,是不能持久的。 
  我们的预算好办事,建国以来军费预算一般是减的趋势,经济建设、工业建 
  设、文化建设是增长的,国家是有发展的,很有希望,所以在政治上是强国。 
  去年军委扩大会议[1]上我就说,彭总、黄克诚同志代表军队在讨论国家预算 
  上他们总是不替军队争经费,这点我很佩服,我是投他们的票的。一九五四 
  年我离开军队,五三年管一管南京军区的工作,四九、五○、五一年我还管 
  军队,那时我也在他们领导之下,是支持他们这个的。减一亿就减一亿,减 
  两亿就减两亿,减五亿也可以,过去万里长征你都能过,现在还不能过?就 
  是要把工业强大起来,农业发展,文化发展,军队就如虎添翼,就飞起来了。 
  经济很落后,文化很落后,你军队也很落后,军队再强你也是弱。军队领导 
  同志在国家预算上不去争这个东西,是完全正确的。因此说是政治经济学家。 
  后勤工作者是军队政治经济工作者,就是有这么点钱,也能够过,就是这点 
  钱,紧紧还过得很好,这就看本事。大会出给你们的题目就是这个。钱不多, 
  装备要逐步改善,工程要逐步改善,生活要搞好,这就是大跃进。调转来说, 
  就是在国家预算中挤,也像美国一样,七百亿美元四百亿是军费,国家不能 
  过。我们全民皆兵,但是不要钱,这就是强国。 
      注释: 

              [1] 军委扩大会议,指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二十二日中央军委召开 

          的扩大会议。当时军委日常工作由彭德怀主持,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 




① 这是陈毅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录。 

                          忆三年游击战争 
                        (一九五九年二月) 


    从一九三四年九、十月间红军主力长征,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 
在这为时约有三年的期间,留在南方各苏区的红军部队和苏区人民一道,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这段斗争,通常叫做三年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是从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的。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由于当时的教条主义、“左”倾机 
会主义分子没有重视中央苏区实际斗争经验,机械搬运教条,拒绝了毛主席 
的正确方针,而遭致了惨痛的失败,最后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这个退出, 
是逃跑主义的,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而对于如何坚持苏区的斗争,更是没 
有准备。当时,虽然也留下了党的中央分局(项英[1] 同志负责),和中央 
政府的办事处(我任主任),但对整个苏区敌后斗争,在政治上、军事上、 
组织上都没有布置。一时,苏区处于紊乱状态。 
    这时,在苏区军民面前,摆开了一个新的形势:过去,中央苏区是个大 
块的根据地,堂堂之府,正正之区,和反动统治形成了大规模的政治对立。 
这种战争的对峙局面持续了七年,红军取得了四次战役的胜利,革命由低潮 
日益转入高潮。而今,这块辛勤缔造的苏区在教条主义者手里被断送了,苏 
区赖以生存的数万主力红军离家远征了,敌人大军压境,整个苏区被一片乌 
云笼罩着,一场大的风暴随时可以袭来。 
    在这样的情势下,苏区的斗争应该怎样进行呢?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敌人即将进入苏区,革命又落于低潮, 
苏区失败已成定局。失败就是失败,应该承认这个失败。承认失败还可以不 
失败或少失败些。承认失败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政治上坚强的表现。应当 
冷静地面对现实,认真地组织这次退却,迅速地,坚决地适应形势,抛弃旧 
有的一套,实行彻底的转变。在政治上,要准备迎接大风暴,进行艰苦的长 
期的敌后斗争;在军事上,要坚决分散,展开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在 
组织上,要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从正规战到游击战,从集中到 
分散,从统治到被统治,从公开活动到秘密隐藏,这样转变过来,退却下来, 
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给形势以若干影响,准备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 
潮。 
    这是唯一正确的出路。实行这个转变是艰苦的,但是必须的。只有彻底 
实行了这一转变,才能渡过这个风暴,转入胜利;不能实行这个转变,就要 
失败。 
    但是,对于面前的严重局势和转变的必要性,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的。 
“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仍然“阴魂不散”、“余孽犹存”,影响着一些同 
志的行动,继续葬送着中央苏区。 
    他们不能清醒地估计当时的政治形势,不敢承认失败,而把希望寄托在 
野战军转移之后的打胜仗上。他们认为主力一出动,在湘桂边连打几个大胜 
仗,敌人就会撤走,中央苏区就会恢复,轰轰烈烈的局面又会到来。当然, 
如果是在正确路线领导下的外线作战,胜利并不是不可能的,在一至四次反 
“围剿”战争中,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就连续取得了胜利,粉碎了敌人 
的“围剿”,保持并发展了苏区。但现在情势却起了根本的变化,五次反“围 
剿”在冒险主义、保守主义的错误指导下,和敌人打硬仗、拼消耗的结果, 

已使红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了。特别是转移时所表现的逃跑主义,坛坛罐罐 
什么都带上,五六万军队就带了两三万非战斗人员,丧失了军队的机动性; 
如果不彻底改变领导,要想打胜仗是很困难的。 
    由于不肯承认失败,把希望放在红军大捷上,他们便不肯从事这个适应 
形势的转变,甚至讥笑这种主张是“悲观失望”。当时,还留下了一个主力 
二十四师,另有八个独立团[2]。按正确的做法,这部分力量应该立即化整为 
零,分散到苏区几十个县去,作为游击战争的骨干,这样当可保存一批相当 
可观的力量。但他们主张把这些部队全部集中起来训练,准备打大仗。他们 
说:“我们主力一个师,再加上七个团,这十个团可以消灭敌人一个师。” 
而且还打算搞军事学校,搞兵工厂,搞正规军团……总之,还是迷恋着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