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要懂得边缘区工作是各种斗争方式的扮演舞台。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
方式,合法与非法,流血与和平,政治与经济,妥协与革命,诸种方法均要
采用,才能进行斗争。
3.要懂得边缘区工作是长期处在炮火连天的前线,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
争轮番交替,而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4.边缘区工作流动性、变动性非常之大。七进七出,三翻四复,是其常
有的状态。一切工作要掌握其变动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概括的结语:边缘区工作是抗战中国
的全国性斗争的一幅缩影;其决定关键,在于我们的政策是否运用得适当。
第二,要懂得必要的妥协和运用两面派,承认两面派或主动去组织两面
派是承认暂时妥协的策略正确的具体表示。华中的两面派先我军而存在。敌
寇侵入,国民党逃跑,当地士绅、会门首领即懂得以两面方式去应付敌寇,
顽方更运用得纯熟,我军以后也跟着学会了。两面派分几种:第一种反革命
的两面派,是帮助敌伪服务而向我敷衍的;第二种是革命的两面派,是向敌
寇应付,而替我军服务的;第三种是应付各方面而替他们自己保全产业和权
利的,这种便不止两面,而是敌、顽、我三方面应付的三面派。我们的经验,
初期是去争取许多替我服务的两面派,以后感觉不够而进到派同志去充当两
面派,这样使敌我接壤地带有了缓冲地带出现,对于长期斗争之坚持有极大
的作用。顽方最初派部队投敌当伪军以掩护其敌后力量,以后我军进入华中,
顽失败乃转而不反日,而靠敌伪掩护,以专力对我,顽县长与伪县长合署办
公。当我军进入,顽军不支时则退入敌伪据点埋伏,或从敌据点逃脱。顽方
大后方接济挂伪军番号,替其源源接济等,顽方做得很巧妙。我军鉴于顽方
策略的进步,也在边缘区学他的办法,于是在敌伪方面,在顽内部均安上我
们的人,形成形式与内容极其复杂的矛盾。我们能以顽方姿态去运用伪方阻
止敌寇的侵扰,同时又可以用伪方姿态去了解顽方的情形。对许多土顽固的
歼灭,均得力于伪方内线之援助。运用两面和三面派问题,实质上是掌握形
式与内容的矛盾、单面与多面的矛盾的问题。两面派的入选最适宜是帮会首
领人物。
第三,要懂得镇压反水分子的巧妙办法。我们派人组织两面派,派人进
入敌伪营垒,有时也会弄假成真,转而叛我。镇压此辈一股利用敌寇对中国
人的疑忌心理,送假信,假造情报,均可借刀除患。我之敌伪内线叛变了,
我两面派变成忠实替敌伪服务的人,我可另组新的内线去对付他,或从敌伪
上层制造疑惧去压服他,或派人狙击,镇压一、二个反水分子可以慑服一切。
对党外两面派分子不能要求过高,宜尊重他本身利益,帮他策划最后安全。
第四,敌伪军内线工作、两面派工作均不能用假投降办法。凡从根据地
去的人,敌方均不信任。苏中曾派一个小部队去假投降,企图保持某边区的
据点,结果全部缴械,损枪折将。敌方相信国民党部队可以伪化争取,中共
部队则不然。因此两面派工作应从敌占区的党做起,这里要以敌占区工作援
助边缘区工作。
第五,边缘区工作,条件不成熟不宜企图去变成中心区。边缘区分几种:
第一种是我政权占优势的;第二种是敌政权占优势的;第三种是敌、顽、我
三种政权并存的;第四种是三不管的地区。以上诸种形式,华中均先经过同
情区的方式,逐渐变成我政权占先的地区。同情区是经过联庄会或会门等地
方性的小型封建政权,先取得其同情,容我工作人员驻脚,再以便衣武装队、
短枪队前往,逐渐改变人心,提高斗争方式,而达到我军力量之逐渐抬头,
而剪除敌对势力。
(十)国民党地区工作与点线工作情形
1.国民党地区工作
华中局管理下的大后方的党计有刘英、龙跃的浙江省委,曾镜冰的福建
省委,皖南特委与赣北特委。
皖南事变前归东南分局指导,在浙江发展党员二万人,在福建闽北崇安、
邵武老苏区保持了阵地。在福州以东(北)宁德、福鼎沿海一带发展小型的
抗日游击队,并下海活动。国民党尚不知是我党武装。敌寇在福建始终不大
举入侵,故该队发展亦难。
浙江党在抗战初期利用黄绍竑的进步形势和黄、CC 许绍隶[42]的矛盾,
取得包括全浙江各县的发展是有成绩的。其错误在用大力于城市和文化教
育,未在农村和国民兵团去找自己的根基。项英的浙江计划、天目山计划给
浙江党以盲目期待。项英也不叫他们去遵照中央指示如何应付突然事变,如
何不怕武装斗争、预作武装斗争的准备,而是要他们准备“箪食壶浆以迎王
师”。这样在皖变之后便显得十分狼狈而零乱。饶漱石同志皖变突围道经刘
英处,告以归山掌握武装为主,对大发展的二万个党员宜注意各级领导机关
的内奸,地方党要采取隐蔽方式,要懂得收容部队应付国民党的进攻。虽然
苦告刘英从丽水把省委搬回平阳老游击区,但刘英仍未在政治上思想上接受
饶的意见,故不久又跑到温州城下来进行统战工作,遭内奸告密,刘英逮捕。
此时国民党大宣传:三个月可全部破获浙江党而刘英确为坚强,在狱中与国
民党进行英勇的斗争,使国民党阴谋变幻想。一九四二年秋浙赣路战争之际,
国民党慌乱撤退,刘英同志被枪毙于永康省府附近[43]。刘英同志的英勇坚
定可为模范,长留令名于浙江人民的心目中。
刘英同志被捕,国民党一面大举搜山,进攻平阳、泰顺、南雁荡山北我
老游击区;一面利用叛徒在浙省各地进行疯狂追索。我老游击区无数次击退
了国方进攻,而城市里的党则陆续遭受破坏或冲散。宁绍特委则与我浙东部
队会合找到了归宿;金华特委一部分同志在金华附近拿起武装进行自卫。其
余如处属、温属、衙属及浙西各地,既不懂拿武装上山,又无秘密工作经验,
故遭受了极大失败,抗战初期的蓬勃发展成了春梦。
曾镜冰在崇安武夷山中下山后,撤退归山比较快,现仍与国民党武装相
持。过去皖南军部送了一个电台去,通了一次报,即保不住而弄坏了。皖变
后我军被俘干部押在上饶、铅山,许多越狱同志到曾处,由曾资送到华中局,
说那一带群众很好,国民党搜山很凶,他们最困难的是经费问题,现武装有
数百人。
赣北鄱阳、彭泽、都昌一带为方志敏部老游击阵地之一,抗战后一部加
入新四军,一部留山保持,其领袖田英同志则往来景德镇、都昌之间作统战
工作,后被特工暗杀。此后当地党即完全上山拿起武装进行了不断斗争。一
九四二年他们策动了川军一营拖枪上山入伙,这样一来从内部一胀,经费困
难,给养无着,目标太大,敌进日甚,不得已拖过长江靠第五师。事实上这
样一来全部新旧人员、马匹都过了江,现留第五师鄂东区或到第七师,而都、
鄱、彭的游击历史遂告结束了。
皖南特委皖变后保持一些组织,与皖变上山打埋伏的将士结合在黄山山
脉,太平、青阳、泾县、旌德等县交界保留了三百余人,分五个山头坚持,
一部参加了生产,且与第七师经常有指导关系。这一带是能长期坚持的。
以上是国民党地区、老游击区的党的情形。具体经验是,东南局项英时
期他们总计发展到五万人,均把中心放在城市和文化教育界知识青年身上,
而现在只留下不到二千人,均是依靠拿武装靠山地而保存起来。从大革命失
败后,苏维埃运动失败后,抗战中的转折——皖变惨变后,三个不同时期均
得出真理:靠武装靠山者则存;靠城市不拿枪者则失败,甚至灭亡。
皖变后这一带党又打游击,到今天实际斗争环境又教育他们可长期保留
无虞,我们要浙东部队设法予以各种接济。这一批同志们正处在黎明之前的
黑暗的时期,最忌讳是把破晓时期估计得太短。
2.上海党的情形:
敌占区的点线工作可举上海党为一个例子。上海党是一九四三年春中央
命令撤退才归华中局管。刘晓、潘汉年[44]到根据地后,他们的工作尚未作
具体总结。上海党抗战以来,在恢复上海党的组织上,在宣传扩大影响上,
在情报工作上,在输送工人和干部、文化人到新四军上(约二千人),在农
村组织游击队上(亦有几个游击部队加入叶飞部),均有些成绩,但严格检
查起来,实际上的可能甚大,他们努力所达到的限度仍是很小的。一面由于
他们在东南分局指导之下一贯是坚持上海大城市的暴动主义,这里与项英的
伟大江南战略联系着的,而对农村工作的帮助是很小的。据省委同志谈,抗
战初上海难民十几万,如动员加入新四军,至少可达五万工人,但他们要保
留所谓“党在上海的无产阶级基础”,不愿送其人新四军而说服他们到日厂
去服务,这是一。第二,他们虽然提出生产化职业化的口号,而实际做投机
生意,省委一面累资数百万,一面又向华中局要钱,怪不资助他,大概他们
要留着作为大暴动的基
金。同时几年来的安全最后依靠潘汉年与李士群的统战关系,才不致陷
落敌手。一般说他们并未能将党的地下工作的经验提高一步乃是实在的。
自然我们一面不能抹煞上海党重建以来曾做过一些工作,一面我们尚未
彻底检讨。但上面的说法是与刘长胜、刘宁一[45]诸同志谈话中一致的意见,
可供中央参考。
四、华中工作现状和今后任务
(一)华中地区面积、人口(略)
(二)华中党的数量(略)
(三)华中部队人员、武器的统计(略)
(四)一九四二年华中全军的财政收支
……十四万武装部队,十万以上半脱离生产和不脱离生产的民兵,十八
万党员,四万党政民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统治着三千万人口,控制了三十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每年费用四十万万元(法币)左右,这就是我党在华中
六年来血战的收获。
(五)华中人民对我党的认识和反映
……我党在各阶层,皆拥有坚强的政治影响。这是我党政策的极大成功。
(六)华中今后的工作任务(略)
五、结束语
(一)在华中六年的工作结果,使我党在华中敌后广大农村中确立了普
遍的巩固的军政优势。由零星分散的小块地区逐渐衔接几个大片,由零星的
武装建立大的集团部队,经过了反顽、反“扫荡”、反“清乡”的艰苦锻炼,
一般维持着向前发展的形势,对华中的
具体环境我党是有了适应的和推动的能力,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具体
领导和政策正确的结果。敌方在华中全局掌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