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伯来民族简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165年,犹大玛喀比在欢呼胜利的庆祝声中进入耶路撒冷,庄严地进行清洁圣殿的盛礼,按摩西律法的定例,以未经雕凿的石头,砌筑新圣坛,整修圣殿,制作新香坛、圣桌等。他们选定三年前安条克四世亵渎圣殿的基斯流月(Chisley 《尼希记米》1:1,相当公历11月)二十五日作为纪念日来举行为期八天的献殿节。众民俯伏在地,顶礼膜拜,赞美感激上帝给他们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以后犹太人把每年基斯流月二十五日的连续八天作为庆祝圣殿重新奉献的快乐庆祝的节期。新约《约翰福音》10:22记:“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这里的修殿节即献殿节(Feast of Dedication),它即起源于玛喀比时代起义的胜利与重修圣殿。

    安条克四世在征途中穿越美索不达米亚,曾企图抢劫埃利麦斯神庙珍藏的亚历山大帝遗留的金盾牌、盔甲和武器,但遭到抵抗而未得逞。回到巴比伦后,获知吕西亚及其军队又大败于犹大玛喀比手下,不禁大惊失色,目瞪口呆。以后他就长期卧病不起,公元前163年,这个迫害犹太人的魔王死去。

    安条克五世(元前163~162年)继承父亲安条克四世的王位,在吕西亚的辅佐下,曾与犹大玛喀比的起义军有一次激烈的战斗。安条克五世拥有步兵、骑兵外,还有32头经过特殊训练的大象,每头大象周围簇拥披青铜盔甲的武士和武装的骑兵,大象背上用特殊挽具固定着一个带护甲的木台,上面是驭手和武士。这场特殊的战斗打得异常猛烈,犹大马喀比的四弟以利亚撒阿弗伦看见一头特别高大、身上披挂王室甲胄的大象,安条克五世骑在象身上,以利亚撒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左右冲刺,因够不着刺杀安条克五世,于是钻进大象肚子底下,由下到上以利刃将大象刺死,大象颓然仆下,以利亚撒躲闪不及,竟被压死于大象之下,英勇牺牲。但安条克五世终不能攻占犹大玛喀比坚固的防御据点,又因缺少粮食,遂与犹大玛喀比签订和约后撤离。元前162年,安条克五世和吕西亚被叛变的武士捕杀。底米丢一世(Demetrius 公元前162~150年)篡夺王位。

    底米丢一世于元前161年派遣尼迦拿(Nicanor)将军率大军进攻耶路撒冷,扬言如犹大玛喀比不立即投降,将焚毁圣殿。犹大玛喀比在迎战前祷告上帝帮助,祈求上帝犹如希西家王时,差遣天使击杀亚述西拿基立王的围城军队十八万五千人一样。这一年的亚达月十三日,两军战斗开始,尼迦拿军队溃败,尼迦拿被杀于战场,犹大玛喀比缴获大量战利品,并且砍下尼迦拿的头和右臂。因为尼迦拿曾趾高气扬,昂头、挥臂要杀灭犹大玛喀比的起义勇士,现在他的头和右臂被砍下,拿到耶路撒冷悬挂示众。犹太人胜利的亚达月十三日,以后也被定为是庆祝胜利的节日,称为尼迦拿日或极乐日。

    据旧约《以斯帖记》,犹太人在波斯王亚哈随鲁(即薛西斯一世,元前485~465)年间,王后以斯帖不避艰险拯救犹太民族免于遭受灭族屠杀的灾难,以后成为一个庆祝的节日,称为“普珥节”,意为“抽签”(见《以斯帖记》9:19,哈曼抽签决定杀灭犹太人的日子)。普珥节的日子是每年亚达月十四、十五日,由于尼迦拿日和普珥节相挨一起,所以后来就归并入普珥节。今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仍保持这个历史上欢乐的节日,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狂欢节,孩子们化装嬉戏,燃放爆竹,互赠糖果礼物;成人大摆筵席,开怀痛饮,甚至醉得不省人事。“不省人事”的希伯来语读作“罗雅达”(Lo Yada),“普珥节”今日另一名称变为“罗雅达”节了。

    公元前161年底米丢一世纠合叙利亚大军两万和两千骑兵,步步进逼耶路撒冷,犹大玛喀比面对数倍的敌人仍拼力死战,他鼓励疲惫残余的起义战士说:“我永不让人说我是从战场逃跑的,让我们为犹大同胞英勇战死吧!不要在我们的荣耀里留下任何污点。”这场战斗从早晨一直厮杀到晚上,犹大玛喀比腹背受敌,最后英勇牺牲。约拿单和西门抢回兄弟的尸体,抬回葬于莫顶家乡的墓地。

    三、玛喀比王朝的独立时期

    犹大玛喀比英勇战死后,弟弟约拿单·亚腓斯(Jonathan Apphus)继任为领袖(元前161~143)。约拿单利用塞琉古王朝的内部矛盾,巧妙地进行多种斗争策略,保全犹太人取得的自由权利。如底米丢二世(元前145~139)争取上台,约拿单派出三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去支持他,以筑固底米丢二世的统治地位。近20年时间,约拿单是犹太人军事、政治和宗教的实际领袖。公元前143年,约拿单被塞琉古王朝派系斗争中另一派政治力量的阴谋家特利弗(Trypho)所诱捕,被作为人质。兄弟西门为求得约拿单获释,付给三十万银币和约拿单的两个儿子代替父亲作为人质,但特利弗违背诺言,约拿单仍被杀。西门把约拿单的尸体运到莫顶家乡安葬,并在父亲和兄弟们的坟上竖立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约拿单死后,西门·太西(Simon  Thassi)起来继任领袖(元前143~135),他仍充份利用塞琉古王朝的内部矛盾,争取到底米丢二世给予犹太人完全独立自由的权利。西门重建耶路撒冷城堡与塔楼,公元前142年二月二十三日,西门为耶路撒冷解除了外来威胁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并规定每年这一天都举行欢乐的庆祝。西门还任命儿子约翰·胡肯奴为全军元帅,加固耶路撒冷圣殿山的防御工事。西门治理期间,犹太地人民过安定和平的生活,遵行摩西的律法,清除社会邪恶。西门为圣殿提供崭新的器皿与设备,为百姓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创造了条件。

    从公元前168年,祭司马提亚掀起反抗安条克四世的宗教与政治的迫害,爆发了震动巴勒斯坦全地的玛喀比起义,经过长达历年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终于在元前143年,在西门治理时代,获得了摆脱塞琉古王朝统治的胜利。从公元前143年到公元前63年,罗马占领巴勒斯坦为止,这段时期是为玛喀比王朝的独立时期。

    四、约翰·胡肯奴三十年统治与希腊时期的结束

    西门·太西八年的统治是犹太和平安定的时期,西门不登位称王,名义仍是大祭司,但却集政治、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西门任命自己的女婿多利买任耶利哥总管,但却没有料到自己在日后却丧命于他的女婿手中。多利买野心勃勃,阴谋取西门权位而代之。公元前135年,西门和两个儿子视察耶利哥平原诸城,多利买装作殷勤,迎接岳父到一座特别建立的多克(Dok)小城堡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当酒酣耳热之际,多利买事先布置的伏兵冲出,一举杀死西门和两个儿子以及随从等人。多利买将其凶杀篡权的行为上报于安条克七世,并请求此国王的支持。安条克七世在塞琉古王朝中的争夺时期,未登位之前曾寻求西门的武力支援,以后登基后,反目与西门为仇,加重对犹太地的勒索要求,并发生过武装冲突。此次安条克七世任命的辛迪比乌斯(Cendebeus)将军被西门的儿子约翰·胡肯奴的军队所击败,被杀两千人而撤退回去。

    多利买刺杀西门和两个儿子之后,又秘密派人去刺杀西门另一个儿子约翰·胡肯奴,以根绝后患。但因走漏消息,派去的军士全部被约翰·胡肯奴所消灭。

    英勇善战的约翰·胡肯奴接替父亲西门掌握权力(John Hyrcanus公元前135~105年),他统治犹太地长达30年。在位期间,大力扩张领域,北侵撒玛利亚,东占河东地区,建设耶路撒冷,使之更雄伟美丽。在国内发行胡肯奴的铸币,作为玛喀比王朝独立的象征。胡肯奴统治期间,代表不同宗教派别集团的政治势力的纷争加剧,主要是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胡肯奴支持当权的宗教贵族撒都该派。这两派势力的冲突和斗争,大大削弱玛喀比王朝的内部力量,至终在以后罗马人入侵时,丧失了独立,结束了持续八十年的玛喀比王朝的生命。

这两派的斗争是持续反复的,先是约翰·胡肯奴死后,儿子亚里士多布鲁一世(Aristobulus I公元前105~104)继位,他继承父亲支持倾向希腊化的撒都该派。亚里士多布鲁一世在位只一年病死,他没有儿子,由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历山大·詹尼亚斯(Alexander Jannaeus公元前104~78年)继位,并同时娶这位死去的兄弟的妻子(即他的哥嫂)为妻。詹尼亚斯在位时,大力镇压法利赛派的反抗。詹尼亚斯公元前78年死去,这位曾先后嫁给两个兄弟的亚历山大拉·撒罗米(Alexandra  Salome公元前78~69年)竟上台当女王,时年已64岁,她成为犹太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王当政。亚历山大拉·撒罗米是一个法利赛派的热烈支持者,在这“第二女王”统治期间,成为法利赛派犹太教的黄金时代。亚历山大拉·撒罗米和第二个丈大生有两个儿子,分别名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前者为法利赛派,后者为撒都该派。公元前69年,女王亚历山大拉·撒罗米死,亚里士多布鲁二世夺取王位,胡肯奴二世逃至河东,借助外力攻打耶路撒冷。正在危急之际,在叙利亚境内的罗马将军庞培(Pompey)派兵南下,进行“调解”,实则借词占领,亚里士多布鲁二世献出大量财宝,耶路撒冷元前64年暂时解围。第二年春(元前63年),庞培来到,又借词亚里士多布鲁二世弟夺兄权,加以拘捕,连同两个儿子解往罗马。庞培将巴勒斯坦、叙利亚设为罗马行省。至此,玛喀比家族从马提亚开始掀起长达百年的独立战争宣告结束,希伯来民族的历史进入罗马时期。

第四节  希腊时期犹太人的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化

 

    公元前六世纪三十年代,犹太人在波斯统治时期里回归耶路撒冷,重新建造第二圣殿,恢复犹太教的发展。以后历经希腊时期异族的统治与磨难,玛喀比起义百年的斗争曾赢得数十年的独立时期。在这漫长的时期里,由于犹太人内部经济地位的分化和对各时期异族统治者不同的政治态度,犹太教内部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这些派别体现了人民内部政治与经济的社会分化。一般的划分,主要有下列四派:

    一、撒都该派(Sadducees):源起自所罗门工建造圣殿以后逐渐形成的祭司贵族集团。从历史渊源上讲,所罗门立撒督(Zadok)为祭司(《列上纪上》2:35),于是撒督子孙世世代代为祭司(《以内结书》44:15),后来称为撒都该派。这一派是由圣殿当权的祭司、贵族、富商等一批上层人士所组成,是犹太教中的元老当权派。此派主张只需尊奉摩西律法,不接受后来发展的“口传律法”,此派不信灵魂与复活,不信天使与鬼魔(《马太福音》22:23;《使徒行传》23:8)。玛喀比王朝独立时期,此派掌握并控制圣殿特权,到罗马时期又屈从罗马统治者。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摧毁。从此这一附依于圣殿为生的特权教派,逐渐销声匿迹,终于消灭无踪。新约圣经记载在公元70年之前,撒都该党人仍横行社会,飞扬跋扈,施洗约翰斥责他们是“毒蛇的种类”,耶稣告诫人们要警惕、防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