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匈奴战马
阴山等地的岩画中出现的牵马图和骑马图表明在5000年左右,北方草原民族已顺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正是由于对马驯化的成功,带来了草原划时代的变革,使草原经济逐渐由畜牧转变为游牧,点燃了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火炬。由于马的乘骑,彻底改变了草原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尤其是马的迅捷和灵活,给草原民族的军事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和优势,也赋予了骑马民族战斗的人生,马成为草原民族生死与共的朋友。
外贝加尔、蒙古和内蒙古地区发掘的上千座匈奴墓葬显示,用马头陪葬是匈奴民族的重要习俗,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匈奴民族竞争力的源泉。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和平时期它更多是作为交通工具,战争时期,它就成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蒙古马虽不十分高大,但体能充沛,耐力持久,行动迅速,非常适应高原环境,因此,蒙古马作为草原战马更较其他马种占有优势。这些优良的战马再配上先进的御马工具——马笼头和便于乘骑的马鞍,大大增强了匈奴军队的战斗能力。《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种“尽为甲骑”, 表明战马是匈奴军事的重要组成元素。“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充分显示了匈奴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匈奴兵器、头饰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刀、剑、矛、斧、等。
匈奴的弓多木质,上有华丽的装饰构件。由于木头容易腐朽,目前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匈奴弓,大多是一些残留的弓饰件,具体形制无法得知。但根据弓腐朽后残留的痕迹看,其长可达1。3米。
匈奴箭镞形制多样,有铜、铁和骨三种质地,其中包括著名的发信号用的匈奴鸣镝。目前虽然还没有发现可确认的匈奴鸣镝,但我们可从稍晚的契丹族鸣镝得到启发。其他的作为兵器的匈奴箭镞出土数量众多,尤其是在外贝加尔南部、蒙古北部和中部地区出土的箭镞特征鲜明,散发着慑人的力量。看着它们至今依然锐利的前锋,再假以弩机或剽悍的神射手弯弓发射时的威力,人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们巨大的杀伤力和穿梭于刀光剑影中生命的脆弱。
匈奴刀剑多以铁制成,还有少量的铜刀。刀大多安装有木柄,分直背弧刃、弧背直刃、直背直刃等几种形制,刀鞘带有装饰物。匈奴短剑多发现于鄂尔多斯地区,具有较明显的鄂尔多斯式短剑的风格,双刃,柄末端常装饰有动物纹饰,有的为铃首或环首。长剑一般长1米左右,双刃,有的有柄,有的无柄,多锈蚀严重,难见其原来面目。匈奴墓葬中出土的斧、矛和戈应是对中原兵器的引进和借鉴。这些匈奴短兵器在辽阔的帝国疆域内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匈奴族特点,与其他民族的兵器有较明显的区别。
综观匈奴的兵器,可以看出具有鲜明匈奴特色的为弓矢和长剑,刀子和短剑多是在继承鄂尔多斯式青铜器遗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另外,对中原优良兵器的吸收和引进无疑大大提高了匈奴兵器的杀伤能力。
内蒙古出土的匈奴妇女头饰,非常华丽。头上饰有云形金片、包金贝壳和水晶珠等。每一件饰物上都有小孔,以便缝或系在头巾上。耳坠很大,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是长方形金牌,下部是包金玉坠和金串珠。颈部还有用水晶珠和玛瑙珠制成的大项链。从这些头饰可以看出,匈奴族的手工艺水平较高。
匈奴盔甲
在需要近身搏斗的冷兵器时代,士兵装备的坚实与否会极大地影响着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匈奴人深谙此道,非常重视士兵的保护,他们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庞大的匈奴骑兵。
出土的匈奴头盔继承了北方草原的传统,与北京昌平西周白浮木椁墓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南山根出土的东胡族青铜头盔形制相仿,匈奴的头盔仍为青铜质地,素面无沿,盔顶有方钮,两侧护耳下方有系穿带子的小洞,两面开口,佩戴可不分前后。从其形制看,我们可以了解匈奴头盔的系戴方式,同时也可体会到这样的头部防护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对士兵所起到的良好保护作用。匈奴铠甲比起头盔来更少见,高勒毛都M32出土的匈奴甲残片青铜制成,呈鱼鳞状密布,显得非常坚实。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利用匈奴青铜甲片复原了一件匈奴铠甲,尺寸约为65×50㎝,分前后两片,由众多的圆形青铜甲片组合而成。甲片之间原应用皮条连系,但皮条已腐朽,因此只剩下甲片。
综上所述,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优良的战马,矫健的骑士,坚固的盔甲,加上锋利无比的兵器,勾勒出了匈奴军队的威武风姿,用“兵利马疾”形容匈奴军队,当是最恰当的概括。《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这说明匈奴军队有良好的激励措施。此外,匈奴墓葬出土物表明,匈奴人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对比其先进的文明加以吸收和引进也是使其不断强大的一个因素。所有这些构成了草原第一帝国的军事基础,为匈奴族角逐草原霸主提供了坚强的军事保障。 匈奴大事年表
公元前 二一五年 秦始皇发兵三十万,使蒙恬北攻匈奴。
公元前 二一四年 蒙恬败匈奴,略河南地,设县四十四。增修民城, 西起临挑,东至辽东,御匈奴。
公元前 二零一年 九月,韩王信降匈奴。冒顿进兵太原,至晋阳。
公元前 二零零年 十月,刘邦击韩王信,信败走匈奴。曼丘臣等扶赵利为赵王。合韩王信及匈奴兵反击汉军。汉军被围于平城七日。十二月,匈奴攻代。
公元前 一九八年 冬,汉使人至匈奴结和亲。
公元前 一九七年 九月,代相陈豨结匈奴自立为代王,刘邦自攻之。
公元前 一九五年 三月,燕王卢绾亡入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
公元前 一九二年 汉以宗室女饰为公主,嫁匈奴。
公元前 一八二年 匈奴入狄道,攻阿阳。
公元前 一八一年 十二月,匈奴至狄道,略二千余人。
公元前 一七七年 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略上郡。
公元前 一七四年 春,冒顿致书汉文帝,约和。冒顿死,老上(稽粥)即“单于”位。汉文帝遣宗室女为公主至匈奴和。
公元前 一六九年 匈奴略狄道。
公元前 一六六年 冬,匈奴入汉朝那、彭阳,侯骑至甘泉宫,月余乃退。中行说降匈奴,劝稽粥勿爱汉物。
公元前 一六二年 匈奴连年扰汉边,云中、辽东最甚。汉文帝致书单子,匈奴亦使人报聘,又和亲。
公元前 一五八年 冬,匈奴入上郡、云中、月余始退。稽粥死,军臣即位。
公元前 一五六年 四月,汉与匈奴和亲。
公元前 一五五年 秋,汉与匈奴和亲。
公元前 一五四年 正月,汉七王与匈奴结兵造反,未遂。
公元前 一五二年 汉公主嫁匈奴。匈奴与汉通市。
公元前 一四八年 二月,匈奴兵迫燕地。
公无前 一四四年 六月,匈奴兵至雁门,入上郡,取汉苑马。
公元前 一四二年 三月,匈奴兵至雁门。
公元前 一三三年 六月,汉武帝使四将军,兵三十余万,诱击匈奴,无功。
公元前 一二九年 匈奴入上谷,汉使卫青等四将军各率万骑分道出击。青至龙城斩获。秋,匈奴入汉塞,韩安国屯渔阳。匈奴生擒李广。
公元前 一二八年 秋,匈奴入辽西、渔阳、雁门。卫青等击退之。
公元前 一二七年 匈奴入上谷、渔阳。卫青击退之于河南,逐匈奴 白羊王、楼烦王,取河南地,设朔方郡,筑朔方城。修秦时所筑塞。
公元前 一二六年 冬,军臣死,伊秩邪立,内战,太子于禅出降汉。匈奴入汉代郡。又入雁门。
公元前 一二五年 夏,匈奴入汉代郡、定襄、上郡。
公元前 一二四年 春,匈奴右贤王兵临汉朔方,汉以卫青等十余将往征。秋,匈奴入汉代郡。
公元前 一二三年 二月,汉卫青统六将军击匈奴。
公元前 一二二年 五月,匈奴入上谷。
公元前 一二一年 三月,霍去病击匈奴。夏,去病再击匈奴。匈奴入代、雁门。秋,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其众降汉。汉分徙匈奴前后降者子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外为五属国。
公元前 一二零年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
公元前 一一九年 春,汉大攻匈奴。匈奴漠南无王庭。
公元前 一一五年 汉于原浑邪王地设酒泉郡,休屠王地设武威郡。
公元前 一一四年 匈奴伊秩邪死,乌维立。
公元前 一一二年 西羌结匈奴攻汉安故,围抱罕。匈奴入五原。
公元前 一一一年 汉二将军率骑入匈奴二千里,无功。
公元前 一一零年 十月,汉武帝北巡、登单于台、向匈奴挑战,匈奴单于杀主张接见汉使者,拘汉使。
公元前 一零七年 秋,匈奴数扰汉边。
公元前 一零五年 乌维死;詹师庐即单于位。匈奴王庭益西北。匈奴境大雨雪。国中不安。
公元前 一零四年 汉筑受降城于塞外。
公元前 一零三年 汉二万骑侵匈奴,被歼,赵破奴被擒。匈奴入双边。
公元前 一零二年 詹师庐死,句犁湖即单于位。汉于五原塞外数百里至千里,筑城障。秋,匈奴入汉定襄、云中、酒泉、张掖等郡。
公元前 一零一年 汉使楼兰王侯伺匈奴。冬,匈奴尽归向所拘汉使,使人聘于汉。
公元前 一零零年 三月,汉使苏武送匈奴使之留在汉者。武以密谋匈奴事发,被拘。句犁湖死,且鞮侯立为单于。
公元前 九九年 五月,汉击匈奴于天山。军还,为匈奴所围,大败。李陵败降匈奴。汉以匈奴叛王介和王成娩将.楼兰兵击车师,为匈奴救兵所败。
公元前 九八年 秋,匈奴入雁门。
公元前 九七年 正月,汉分路击匈奴,无功。
公元前 九六年 且鞮侯死,狐鹿姑即单于位。
公元前 九一年 秋,匈奴入上谷,五原。
公元前 九零年 三月,汉李广利击匈奴,败降。匈奴介和王率六国兵攻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