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引尸经-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农民在把这个“阴兵鬼符”拿到手里后,很快的就被一群鬼给要了回去。
  之所以我说是要了回去,是因为那些鬼当时喊的是“还来”而不是“给我”,那就说明这东西,原本就是人家的!


正文 第420章 :山似波涛、群峰如怒


第420章 :山似波涛、群峰如怒
  这么说来,阿远失踪的事件从时间上来算,一共有三个时间节点。
  一个是1928年的长苗儿会盗墓内讧事件,一个是四十年前的1977年的阴兵鬼符事件,第三就是在现在的古墓考古发掘事件。
  这三件事情之中,又因为卢四旺和阿远(卢庭远)的血统,还有阿远手里的这张画上面的“阴兵鬼符”,证明这三者之间,是有着联系的。
  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不管是民国时代还是40年前的事,我们都已经尽量将事实还原。调查这两件事已经极尽了我们的所能。所以应该不会再有什么进展了。
  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接着查下去,势必就要从考古发掘现场开始。
  我把若雪叫到一边,让她去那个老馆长办公室,提出我们要去考古现场参观考古工作队一起工作,在现场进行调查的要求。
  然后,在若雪出去的空隙里,我给记者刘江打了个电话。
  根据我的分析,这件事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事,终归这个刘江,他只是恰逢其会而已。
  他只要离开和阿远同租的那处房子就成了,后面的事应该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然后,我又让刘江通知一下阿远的家属。毕竟人已经失踪了,他们家属也许还不知道,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下的。
  在这之后,很快刘小光就被老馆长叫到办公室,落实若雪我们一行人去考古现场的接待事宜。
  这几件事都办完了以后,我们辞别了老馆长和刘小光,大家一行人这才走出了博物馆。
  常如山一上车就恢复了他原本的样子,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小伙子,他们常家的血统不错,这小子长得也蛮帅。
  常如冰的弟弟今天劳苦功高,我一看他朝我笑嘻嘻的。还没等他开口,我伸手就是两瓶红妆丹塞了过去。
  然后,常如冰掏出了她那一套七把“白莲刀阵”短刀,也塞到了她弟弟的怀里。
  “谢谢叶哥!”常如山笑着谢过了我。
  然后,他看着手里的一套白莲刀阵,吃惊说道:“老姐,这不是你的护身法宝吗?我平时连摸一下你都不让,怎么就给我了?”
  “你姐我现在用不上这个了”,只见常如冰笑道:“送给你了。”
  我心里明白,实际上常如冰现在有龙血刺和二十四番花信风,连祭炼这两件法宝的时间都不够。原本的白莲刀阵档次差的太多,人常姐已经瞧不上了。
  常如山跟我们一块儿回了家,连认认我们家的家门,顺带着留他在家里吃了个饭。
  这小伙子虽然也是500多年的妖精,但是性格跳脱、好玩好闹。要不然当初也不至于混到土匪窝里,当土匪玩儿了那么多年。
  这下子家里面没外人,常如山和胡小妖都像是家人一样。我们吃饭的时候再谈起话来的时候,也不用像今天在博物馆一样遮遮掩掩。
  于是我就一个劲儿向常如山打听,他当年在土匪窝里面的新鲜见闻。
  常如山说得绘声绘色,大家就把这当成新奇有趣的故事来听,一屋子人其乐融融,每个人都喝得晕陶陶的。
  等到第二天我起来的时候,常如山已经走了。我们大家也收拾了一下,准备去牤牛屯考古队发掘现场。
  小狐狸朝着我各种撒娇,也非要去不可,可是我思前想后,到底还是没敢答应。
  这小丫头,别看她在我这替我收拾屋子做饭,弄得跟个小女佣似的。但实际上,它可是附近两三百里,势力最大的狐族族长的女儿,这姑娘要是出了个一差二错,我可担待不起!
  结果把这小狐狸弄得非常失望,连给我做早餐的时候都是撅着嘴端上来的。
  我们大伙开着车,很快就来到了距市区80多公里的牤牛屯考古发掘现场。
  等我一下车以后,赫然发现前面是一辆很眼熟的越野车,也刚好慢慢停了下来。
  从这辆车上,穿着警服、英姿飒爽的若雪姐姐下了车。
  等到我下车走过去,还没等我开口,就见若雪向我笑着说道:
  “阿远的家里报案了,这件失踪人口的案子,局里分配给了我来办理。咱们俩在现场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咱们互不干扰。”
  “我可不是冲着你来的哦!”临了儿,若雪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她这么说,心里就是一酸。
  在博物馆里面,若雪为了在发蜡男的面前帮我,她这么一个要强的人,结果连那种话都说了。
  然后这次,她又大老远的奔着我来到了这个荒郊野外的地方。
  你说,我怎么对得住人家?
  “什么叫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笑着说道:“大老远的都到这儿来了,咱们就一起干呗?”
  “呸!”若雪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你啥时候能正经点儿啊?”
  “阿远的事情,我手里有新线索。”只见若雪笑着笑声对我说着,从她的身上一股幽香随着晨风吹了过来。
  “回头你来找我,我就告诉你!”若雪扔下这句话,就笑着抢先走了。
  我让若雪先进去,我则是在外面看了看附近的地势。
  在我们的南面大约十公里远的地方,有一排奇峰耸立,就像一堵墙一样挡在了南面。
  山上怪石如墙而立,既像是一排牙齿,又像是剑龙后背上的骨板。山石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在这排山峰背阴的那一面,有一处小小的村落,这就是牤牛屯了。
  而在我的脚下和身后,则是一片犹如怒涛一般的群峰。
  这些山的海拔都不是很高,而且山势并不陡峭,基本上全是丘陵。
  可是当我向北看去,这样的山峰层层叠叠不计其数,让人感觉就像是身处在无尽的海浪之中一样。
  在这些山上一片片地生长着马尾松林,随着山风呼啸,带来了一片连绵不绝的松涛声,还有松林中特有的松脂气味。
  而那个疑似燕国贵族的古墓,就处于这群峰之中。
  当我往南看的时候,我们来的时候走的那条公路,就从牤牛屯的东侧绕过来,在我们面前横穿而过,然后又向西边拐去,正好走了一个巨大的s形。
  从这个考古工地到南面最近的公路上,直线距离只有五公里,但是盘山的土路绕了足有十五公里才开到这儿。
  要说从我的感觉上来看,这地方山风疾劲,一片群峰看上去各个相同、别无二致,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藏风聚水的风水宝地。
  怎么这个战国墓,会选在这儿了呢?我疑惑不解的想道。


正文 第421章 :无故消失的人


第421章 :无故消失的人
  “你看风水的那两下子,可以休矣。”只听黄九如在旁边笑着对我说道:“那跟你泡妞的段位,可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就是!装什么会看风水的大尾巴狼?”常如冰也在一旁帮腔。
  我这一下子被她俩打击的体无完肤,只好苦笑着带队进入了工地。
  我是故意落下了一点时间,让若雪和考古队单独见面。
  现在若雪是官方身份,和昨天不一样。要是和我们一起进去,难免会被当成和我们一伙的。到时候再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
  考古队的生活区是两排一共八九座帐篷,都是部队里用的那种十个人住的班用军绿色帐篷。
  两排帐篷中间有一条过道,过道上原本的草地,已经被压成了一条土路。在帐篷另一边的大型发电机发出了持续的嗡嗡声,起重机和一些工程设备也停放在那里。
  在帐篷上都贴着名牌,都是办公室,员工宿舍之类的。考古队的人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场地上还有一些穿着随便的农民工。
  我一进来这生活区,考古队的人立刻就迎了出来。
  在这中间,为首的就是考古队的领导了,我们的熟人副队长刘小光立刻上前,笑着给我们一一介绍。
  这里的一把手,考古队队长叫做王君和,是一个长得挺魁梧的四十六七岁的中年人。
  这个王君和说话声音洪亮,脸上的胡子挺重,满脸一厘米多长的黑胡子茬儿,让他颇有些海盗船长的气势。
  在刘小光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这位王队长的礼貌很周到,但是言语间却带着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感。
  八成他心里觉得,我们的到来就是给他添乱的。
  “叶先生”,王君和握了握我的手以后向我说道:“正好我们马上就要开个会,这个现场的头头脑脑都会到场。正好您和魏警官都跟他们认识一下。”
  “您要想跟谁约谈的话,我在会上跟他们提一下,让他们尽量配合您的工作。”
  我立刻笑着道谢,这位王君和一看就是在博物馆属于那种技术过硬,靠着本事上来的干部。像这样的人一般都有股子傲气,这也是难免的。
  于是我们一行人先去了会议室,很快的,王君和说的工地里面的大小头目也都到了。
  我看着一共也没几个人,等他们都坐定以后,副队长刘晓光一个个的给我介绍。
  工地里的土木工程师叫陆野,是一个33岁的年轻人,长相挺普通的一个人。
  介绍到他的时候,他朝着我笑道:“我就管他们挖基坑、放坡的时候不塌方就成。其余的什么事都不归我管。”
  我看他进来以后行动随意,颇有一种置身事外的逍遥派的感觉。
  然后是安保组长姜平,是一个精干的小个子中年人。这个人看起来目光犀利,颇有威势。估计是干安保干的时间长了养成的气质。
  他进来以后没怎么看我,也不知道是刻意想和我保持距离,还是没把我们这些新来的人放在心上。
  然后是本地劳务组长赵明,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看起来很是精于世故,一进屋来就挨个撒烟。不过我看他的样子,对谁都是不卑不亢,没有一点儿谄媚之色。倒像是个心里有数的人。
  会议开始以后,队长王军和第一件事儿就介绍了我跟若雪这两个人,说是调查人员失踪案件来的,让大家积极配合工作。然后就说开了他们考古发掘的事。
  我在旁边也听了听,据他所说,看来这个墓还真不小。
  这座春秋时代的古墓,他的准确位置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了,是一个南北长15米,东西宽20米的大型古墓。
  墓室的深度在土层以下大约十米的位置。从大小来判断,估计是公侯一类贵族的墓。
  他们现在已经使用钻机钻透了墓室上盖的石板,在下面发现了密封的白膏泥。这种形制非常符合战国墓葬的特点,所以这个发现让他们都很振奋。
  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地下水的水位比较低,所以不像南方的战国墓,发现十左右九座是塌陷的,其中更是百分之百都在水里泡着。
  所以在东北,基本上出土的器物都很完整,甚至一些织物和壁画一类的东西也能够很好的保存。所以这座墓要是成功开掘的话,收获之丰富是可以想象的。
  现在他们的工作是精确测定墓室的轮廓,还有清理墓室外围的文物,为下一步的挖掘做准备。
  毕竟他们的工作不像是摸金倒斗,挖一个洞进去就成了。
  这样的墓,他们通常都是要来一个大揭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