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引尸经-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我跟他们约定好了一会儿在古玩城见面,于是就带着全家,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在路上,我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跟黄九如她们两个几个讲了一遍,赵明趁机把脸上的易容撤了,正式变身成为阿越。
  一提到卢陵的事,黄九如她们听说原来是他搞的鬼,一个个恨的都是牙根痒痒。
  说实话,卢陵这个对手实在是有够难缠,每次只要有什么事跟他扯上关系,必定是险象环生,分外的棘手。
  不过阿越的形象,也让大家惊讶了一阵。


正文 第637章 :石笔无人识,画中请紫姑


第637章 :石笔无人识,画中请紫姑
  我事先已经答应了阿越“法不传六耳”,所以对他和天工门的事也就一个字都没提。
  我只是说这小子是一个世外高人的儿子,离家出走跑到了这里。假扮赵明什么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罢了。
  我还说,因为现在我们两个相交莫逆,阿越觉得不好意思再瞒我,所以就恢复了真正的身份。常姐她们当然也就信了。
  胡小妖看了看阿越的新脸蛋,然后撅着嘴摇了摇头说道:“这小子比原来的样子差远了…原来带点沧桑劲儿的时候,还觉得挺顺眼的。”
  说实话,阿越现在的样子一点不差,反而是时下里女孩最喜欢的花样男孩的样子,和什么晗的长得很像。两眼睛含情脉脉的时候,堪称是少女杀手。
  只是没奈何,我家的这几个女孩最小的都一百七八十岁了。(这话说起来好别扭!)所以对他的相貌很是不以为然。
  阿越也觉得很受挫折,这小子郁闷的说道:“你这是什么眼光?我可是很受女孩子欢迎的!”
  “拉倒吧你!你那脸上都能刮下奶油来!”常姐笑着说道:“看着都腻得慌!”
  我们这一路开着玩笑,很快的车子就开进了古玩城的停车场。
  还是像昨天一样,那几个当事人都在现场。那个惹祸精朱家卫当然也在。
  朱家卫一看见我就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上来就面带歉疚的向我说道:“你看!没想到给你惹了这么大的麻烦!这真是…”
  “不算麻烦!”我立刻笑着对他说道:“你是一片好心,想给我弄点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是为民除害,正好把那几个鬼给收了。所以这里面的功德,其实也有你一份儿。”
  “你就别不好意思了!”这时候,梅观林大哥也在一旁对着朱家卫说道:“抓鬼治病什么的,那是小叶子的本职工作。我先前说什么来的?他肯定不会怪你的!”
  当着他们这几个人,我自然没办法昨天山洞里面的事再讲一遍。于是就把收了魌头瓶里面七鬼的事情说了,听得这些人一个劲儿的惊叹。
  末了,该干正事儿了。
  我这次过来,一是看看他们几个人有没有什么事,昨天的阴气有没有沾染到这些人的身上。
  另一件事,就是那个“遂心锦绣”里面取出来的那只石笔的事了。我就希望在场这些文物专家里面,说不定有谁会认识这个东西。
  可是,等我拿出了那只黑黝黝的石笔以后,大家却全都皱起了眉头。
  只有一个人若有所思的看着这只石笔,半天都没言语一声。
  “梅大哥”我看梅观林在那沉思了半晌,忍不住向他问道:“您有什么印象没有?”
  只见梅观林茫然的抬头看了看我,然后郁闷的说道:“我横竖就觉得我好像看见过这个东西,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了!”
  “啊!那就好!”我惊喜的说道:“慢慢想,别着急!”
  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梅观林会觉得这东西眼熟。
  在场的这几个专家里面,刘墨林是古兵器专家,他可以排除在外。
  除了他以外,赵海南学识最为渊博,对于历史掌故、民间传说了如指掌。还有朱家卫,他的主业是玩杂项的,对于各种偏门的东西知道得最多。
  我原本以为,他们两个是最有可能认识这个石笔的人,可是没想到却让梅大哥首先给认出来了!
  这时候,满屋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生怕打扰了梅大哥的思考。一时之间,屋子里面静悄悄的。
  过了半晌,只见梅大哥苦恼的挠了挠头,郁闷的说道:“就像话到了嘴边儿似的,我就觉得是随口就能说出来的东西,可是咋就想不起来了呢?”
  “慢慢来!慢慢来!”我立刻安慰梅大哥道:“你年纪大了,脑力衰退是正常的事…”
  “滚犊子!”梅观林还不到四十,又哪里能说到脑力衰退这样的话?
  他一听之下就知道我是在故意逗他,让他放轻松,但他还是笑着怼了我一句。
  “梅哥是专门研究佛教造像的,要说他认识的东西……”这时候,半晌没说话的朱家卫若有所思的开口说道:“应该不是什么造像题材的东西,就是什么宗教仪式上面用的吧…”
  “啊!”他这句话还没说完,就立刻被梅观林发出的一声大喝吓了一大跳!
  “我想起来了!”只见梅观林大声的喊道:“我知道这是啥了!”
  刚才显然是朱家卫的这句话忽然启发了梅观林,让他突然一下子想起来了!
  我一听之下,立刻就是欢欣鼓舞。可是没想到,梅观林忽然间扭头就向着自己的柜子那边走去。
  只见他打开了自己收藏古董的铁柜,在里面的一堆卷轴和古画之间翻找了起来。
  “这…你这是干啥?”我诧异的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梅大哥。
  只见梅观林从一堆书画卷轴中抽出了一幅,然后走到了桌前,在桌子上将这幅卷轴徐徐打开。
  我朝着那上面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幅画。
  这幅画的颜色素淡清丽,用的是工笔画法,上面画的是一副厅堂里面的景象。
  在这个厅堂里面有这几个女眷,都是清朝妇人的打扮。这几个女子全都围在一张方桌的前面。
  在方桌的边上,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女人。
  这两个女子各自伸出了一只手,在她们两个人伸出去的手上,共同端着一个藤编的小筐。
  这个小筐离桌子大概只有半尺高,是筐口朝下扣着的。在小筐下方的桌面上还放着一个方盘,里面是黄色的看不清楚什么东西。画得好像是米,又好像是沙子。
  只见上面的题跋上写道: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 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这是啥意思?”我纳闷的向着梅观林问道。
  梅观林没说话,而是朝我递过一个放大镜。指着画上的一个地方让我好好看看。
  我接过放大镜,朝着梅观林指给我的那个位置一看,立刻就是全身一震!
  只见那幅画上面,在那个小盆下方,正有一根黑黝黝的笔,尖端朝下立在了那个方盘上!
  我立刻抬起头来,看向了梅观林!
  只见他笑着说道::“这幅画的名字,叫做《请紫姑神》…这都不重要!”
  “关键的是她们在画上干的这件事,这个活动叫做“扶乩”。
  “你拿来的这个石笔,原本就是扶乩专用的——乩笔!”


正文 第638章 :不战不和亦不守,万顷烟波一旦收


第638章 :不战不和亦不守,万顷烟波一旦收
  让梅观林大哥这么一说,属于我们这边的人,一起“哦!”了一声。而我那几个玩古董的哥哥们,却还是一个个的摸不着头脑。
  这个时候,就看出术业有专攻来了,毕竟我们这边的人都是跟神职人员挨着点边儿的。
  就在这时,常如冰掏出了那张纸来,就是我画的像鬼画符一样的那一幅“双人呕吐图”。
  “要是这么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常姐看着这幅画喃喃的说道:“难怪我看着有点儿眼熟!原来是扶乩!”
  “看着眼熟,不早说!”我气愤的看了常姐一眼:“原来你是见过扶乩的!那你居然连乩笔都不认识?”
  “我看过扶乩是一回事,”只见常姐毫不客气的朝我说道:“那时候我都是附在乩笔上面,又不是站在旁边,我怎么知道乩笔长什么样?”
  “啊!”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忍不住惊叹了一声。
  原来常姐之前扮演的,是那个请来的“神”的角色。是在乩笔上的那个视角上参加的扶乩活动!难怪她不认识乩笔!
  到时候,我身边的那几个学者哥哥一个个看着常姐,脸上全是惊叹的表情,那个朱家卫更是一脸的惊愕!
  他还不知道我们的底细,更没想到原来我身边的那个娇滴滴的大姐,居然还是一位仙家!
  要说这扶乩是怎么回事?那说来话就长了。
  扶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活动,又叫扶鸾、降笔、请仙。实际上是一种占卜的手段。
  在扶乩的时候,需要有两个人一起扶着一个架子,如果没有专门的架子的话,用树枝、簸箕或者是小筐都可以。在那个架子上面插着一支笔,笔尖是竖直朝下的。
  而在笔尖的下面就是一个沙盘,两个人推动这个架子或者是簸箕,那支笔就会在沙盘上留下字迹。这些字迹由旁边的人抄写下来,这些写下来的内容就是神仙带给凡人的启示了。
  伏击这个活动在古代流传甚广,现代做的人却很少。不过由它引申出来的占卜之术却是花样繁多。
  包括现代的请笔仙、请碟仙、请筷仙等等,其实都是扶乩这种占卜术的变种,它们仍以各种方式在民间不断的流传。
  在古代,下至村民农妇的小打小闹,上至国家气运的占卜,很多都是用扶乩来完成的,历史上的很多皇帝也都是这项活动的资深爱好者。
  刚才我说的还是相对简单一些,事实上,如果是正式的扶乩,那么里面的讲究还是很多的。
  由于扶乩又叫做“扶鸾”,所以那两个手持乩笔的人又叫做正鸾副鸾。
  另外,还需要有两个解读沙盘上字体的人,这两人叫做唱生。
  此外,还要有两个负责记录的人。这六个人合在一起叫做“三才六部”,而这些文字经过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整理出来以后,才会变成神仙的指示。
  实际上,我对这些东西多少还是明白一点的,如果在扶乩的时候,在这之前你要请谁下来,一般都会事先有个明确的说法。
  如果要是帝王将相,讲究个天人交感,那么一般的地仙之流是不敢上来当“乩仙”的。
  不过要是民间请仙,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通常都是央求过路神仙,随便哪位来指点一下迷津都可以。这样的话,请来的是谁都是很有可能的。
  常姐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而扶乩这项活动从唐代一直到清末,全都是非常盛行。她很有可能有的时候恰逢其会,也曾经给扶乩的人指点过一二来的。
  我一边理清思路,一边把扶乩的事慢慢的讲给那几位不明白的人听,很快的大家也都听懂了。
  “不就是个大型的请笔仙吗?”这时候,就见朱家卫在旁边嘟囔着说道:“原来这个石笔是用来干这个的,今天可是涨了姿势了!”
  “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几次和扶乩有关的事件。”这时候我旁边的阿越开口向着大伙说道:
  “在清朝的时候,当时的名臣叶名琛就非常相信这个东西,结果在他当广东巡抚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叶名琛亲自扶乩,据说是吕洞宾上来当了乩仙以后,写下了一句,“十五日后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