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啥时候出发?”
“现在!”我看了看时间,从炕上“嗖!”的一声,跳了下来!
“我…”大江正要开口说话,被我看了一眼,眼神立刻就虚了下来。
“本来我也想回发廊看看,正好顺路…”大江蔫头耷脑的说道:“古董市场里面人来人往的,又没什么危险!”
“也对!”我拍了一下大江:“一起去!”
“耶!”黄九如忙不迭的去洗脸,大江在屋里面抽筋一样,跳了一阵街舞以示庆祝。
我把短剑塞进了新买的挎包里面,我们三个人走出了门。
为了方便在县城里和家里来回往返,大江买了一辆摩托车。我们俩人挤在一辆摩托车上,黄九如没了座位,只好钻到我的挎包里。我们三个一路奔了市里。
到了市里,已经是中午时分。我们一头钻进了古董市场,在里面开始找那家经营古兵器的店铺。
黄九如就喜欢热闹,一进了市场,她立刻就变成了人形,在市场里四处乱窜,没一点老实样。
“哎!”黄九如指着一玻璃柜的三寸金莲绣花鞋朝我嚷道:“这鞋我穿过!”
“赌石!赌石!看见没?”没过一分钟,黄九如又拉着我的袖子:“你拿你那眼睛看看!啥石头能瞒过你?”
“你拉倒吧!”我拉着黄九如就走:“我这眼睛一用就犯病!还赌石呢!赌命呢那是!”
我拉着黄九如走了两步,猛然间想起来,连忙向着黄九如问道:“哎?妹子!倒是你!”
“我?我咋了?”黄九如眨巴着眼睛,一脸无辜的看着我。
“你前清出来的人儿,那可是吃过见过的人物。认识真古董不?”我兴奋的对黄九如说道:“捡个漏,咱也弄俩钱花花?”
“切!”黄九如一听我跟她说的是这个,顿时就是一脸的不屑:“啥都不懂!”
“啥叫捡漏知道不?”黄九如指着我鼻子对着我说道:“那得有人“丢”,你才能“捡”!
“就这世道,”黄九如说道:“全民玩古董的年月,假的都当真的收藏了,你还想捡漏?”
黄九如说完,看见我有点气馁,她压低了声音小声说道:“再说了,这满市场哪有真古董啊?都特么工艺品!”
“姑奶奶,你小点声!”我一听黄九如这么说,立刻就彻底打消了倒卖古董的念头,连忙伸手捂住了黄九如的嘴:
“在人家古董店门口这么说,你这相当于踢馆!你知道不?”我一拉黄九如:“赶紧走!”
就这样,我们满市场的找了一阵,终于找到了那位刘墨林的店铺。
一进店铺里面,我就发现这家店铺,跟平常的有些不一样。
跟那些卖手串和挂坠的店铺不同,古兵器这样的东西,显然关注的人比较少。所以铺子里很清静,一个顾客都没有。
我再向着四周一看,
霍!满满一屋子的寒锋利刃!
正文 第122章 :青铜削,春秋霜
第122章 :青铜削,春秋霜
一走进这家店铺的门,我就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了一声。
到底是卖兵器的,虽然这里面一件一件全都是古董,但是这些长刀短剑一件一件的挂在墙上、陈列在柜子里。自然而然的就使这间屋子里面,出现了一股肃杀之气。
只见这屋子里面的兵器,上面有的铜锈斑斓,有的寒光四射。偃月刀犹如船桨,峨眉刺好似筷子。从战国时期的青铜曲刃剑,到民国时期的军阀指挥刀。一件件的陈列在那里,好像都在诉说着自己当年在战场上的勇武和悲壮。
从它们面前一一走过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走过了一部战争史,路过了千年的江湖旧事。
这间店铺不大,大概也就三十几平米的样子。在店铺最里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上面用怀素狂草写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迹狂放挥洒,让人感觉到似乎有一股古朴厚重的历史感迎面而来。
在店铺的最里面,放着一张红木方桌,上面放着茶具。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正坐在桌子后面,用放大镜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桌子上的一件东西。
这个中年人我认识,就是电视上演的这家店的老板,古兵器鉴定收藏专家刘墨林。
因为刘老板看得正入神,我和大江九如我们三个人,都已经一路走到了他的面前,他都没有察觉。
我朝他的桌子上看了一眼,只见桌子上面铺着一张白毛巾,上面放着一把四寸长的青铜小刀。刘墨林拿着放大镜,目不转睛的在那儿看着,鼻子都要杵到桌子上了。
我朝着那把青铜小刀上面一看,只见这把刀有一个细细的把手,在把手的末端,带有一个系绳子用的扁环。刀身很奇怪的向着刀刃的方向弯曲着。
整把刀上生着斑斓的红斑绿锈,看来是青铜铸造的。
我朝着这把青铜小刀上看了一眼,不由得“扑哧!”的一声,笑了出来。
我面前的这位刘老板听见身边有人出声,连忙抬起头来。
他看了我一眼,不但没像一般的店铺掌柜的那样招呼顾客,反而诧异的向我问道:“你笑什么?”
我一看这位刘老板的脸上,非但没有商人的市侩圆熟,反而看起来有几分书卷气。我心道:看面相,这位刘专家,倒是不像是市面上那些所谓的那些“专家”一样,都是大忽悠。这位看起来,倒像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我想到这里,指着桌子上的那把青铜小刀笑着说道:“这东西虽然也是刀,但是好像应该归入文具一类吧?青铜削也算是兵器吗?”
刘墨林听见我说的话,看了我一眼,在他的眼里明显带出了一丝诧异的神色。
看来,我这个年龄段能认识这件东西,还叫出了它的名字来,让他觉得有点惊奇。
只见刘墨林也“呵呵”一声笑了出来。他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孩子他们学校老师拿来的,说是家里的传家宝。听说我是干这个的,就拿过来让我帮他看看。这位老弟你说的没错,这青铜削根本就是文具,和兵器一点不沾边。”
刘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抬手让我们几个人坐下,他自己则是拿着茶壶给我们几个人倒茶。
我一转过脸,就见黄九如眉飞色舞的朝着我点着头,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在说:没想到连这你也认识,你还真有一套!
我不由得在心里苦笑了一下,其实我认识这件青铜削,还真是纯属偶然。
这件青铜小刀,学名就叫做“削”。 就像我说的,它其实并不是一件兵器,而是一件文具。
这件东西,主要是在春秋秦汉时期用得比较多。那时候的文人写字的时候,多用竹简和木简。这种“削” 就是用来在写出错字的时候,拿来刮削竹简,清理上面的字迹用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橡皮擦。
所以这东西的刀刃,才会有一个向内弯侧弯曲的弧度。它虽然看起来像是一把刀,但是和现在的拆信刀一样,确实是属于文具一类的东西没错。
我之所以能够认识它,是因为我在《血引尸经》上面,曾经看见过这种青铜削的图样。
《血引尸经》上说,这种青铜削上面的铜锈,是一味药材。名字叫做“春秋霜”。
书上的原文写的是:“春秋霜,为铜削面上生根入骨之锈。盖因铜削一错不容。乃世间至为刚正之物。是以春秋霜一味,可扶正祛邪,充盈正气,专治惊厥妄语等症。”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这种叫做“春秋霜”的药,就是青铜削上面的“生根入骨”锈。
因为“削”这种东西,是一点错误都容不下的,只要文章上面有一点错处,都要用它来削去。所以它是天下最为刚正不阿的东西。所以上面的锈,可以用来治疗惊吓所导致的休克、还有胡言乱语等病症。
就因为我看过这张图,所以才碰巧认识了这个青铜削。没想到我就随口就这么一说,倒是让这位刘墨林对我刮目相看了一回。
等我坐下端起了茶杯之后,我赶忙对着这位刘先生说明了一下。我其实对古董和兵器都是一窍不通,认识这把青铜削是纯属巧合。
我跟刘先生说我是中医世家,还顺便把春秋霜的事跟他说了一下。
其实我是很少跟别人这么坦率的,只不过今天我是为了求教问题来的。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下,我最好还是诚恳一点。不懂装懂、或者是装自己是专家,在这个时候实在是大忌。
刘墨林听我讲了春秋霜的功效,也不由得感叹了一声。说中华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就随便一个小小的门类,都够让人钻研一生的了。还说我学到的这套中医理论实在是别开生面,很有独到之处。
等我们聊了几句之后,还没等刘墨林发问,我赶紧向他道出了我的来意。说是有一件兵器请他鉴定一下,不知道他方便不方便。
“那有什么不方便的!”刘墨林听我这么一说之后,立刻笑了起来:“能欣赏到古兵器,对我来说,比吃涮羊肉还高兴呢”!
正文 第123章 :礼剑战剑,如朕亲临
第123章 :礼剑战剑,如朕亲临
“那有什么不方便的!”刘墨林听我这么一说之后。立刻笑了起来:“能欣赏到古兵器,对我来说,比吃涮羊肉还高兴呢!”
说着,刘墨林收起了毛巾上面的青铜削,示意我把东西放桌上。我明白这是古董行的规矩,东西不能直接过手。
我连忙掏出了我的那把匕首,把它放到桌子上的毛巾上。
只见刘墨林,先是看了一眼匕首的外观,然后他拿起那把匕首,看向它的另一面。
当他看到匕首上面“代天巡狩”那四个字之后,他明显就是吃了一惊!
他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从我坐的那个地方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的心里边,不由得有点想笑。这位刘墨林可能作为一个学者非常的出色,但是它并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古董商人。
他还没搞懂我的来意,就帮我看东西,这是一件事。
而另一件事就是,他在看我这件东西的时候,丝毫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
这我万一要是个古董贩子,一会要把这东西卖给他。看他这时候脸上惊讶的表情,我还不得把出手的价位,再翻个两番?
所以,从这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这位刘墨林先生的性子坦率直爽,完全是一个学者型的人物。
刘墨林在忙着看东西,而我在忙着看他。说实话,我这就是跟着我姥爷跑江湖的时候,作下的毛病。
对我来说,刘墨林待会儿说出来的鉴定结果,我信还是不信,先取决于我对这个人的感观。这个人有没有真本事是一回事,一会儿他肯不肯对我说实话,又是另一回事。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据我对刘墨林的观察,这个人一会儿说出来的结果,我觉得倒十有八九分是可信的。
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这位刘墨林先生,有点儿不对劲儿了!
只见他把我这把匕首拿在手里,反过来调过去的,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只见他抄起了放大镜,一边看,嘴里一边念叨着什么,他的脸都快贴在刀刃上了!
看了半晌以后,刘墨林征得了我的同意,用一根钢针在匕首上面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轻轻点了几下,测试了一下它的硬度。
在这之后,就见刘墨林靠在他的椅子上,仰首向天闭着眼睛。皱着眉头一个人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