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梭时空之1278-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各地都有分号的大型米商。在太原城中,不管当家做主的是谁,这渠家不开口,事情你还真办不了。蒙古人来了也是如此,当初蒙古人还想动粗,可惜渠家人早有准备,各房的少爷小姐早就被分散到各地,留在渠家的只有一些老头老太太,蒙古人只能将他们抓走了事。可惜三天之后,蒙古人又乖乖的将他们送了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三天,太原所有商品价格涨了足足十倍!

  老百姓是怕你蒙古人,所以当个顺民也没什么大不了,全家人活下来就行。可物价这么高,老百姓怎么活,竟然活不了那就跟你蒙古人拼了吧。蒙古人也纳了闷了,这物价怎么说涨就涨,而后在有心人的提醒下他们才明白过来。没办法,只能乖乖将渠家一群老头子们都放了出来。从此之后,太原人算是看明白了,这太原城的老大不是什么达鲁花赤之类的,而是这渠家,于是渠家就愈加兴盛了。

  这天,渠家祠堂中慢慢的坐了不下几十人,这里面不光有渠家血亲,还有各地的掌柜以及各家代表,坐在上首的便是渠家的老太爷渠仁,再往下就是他的两个兄弟,渠忠,渠义。看到人来齐了,渠仁喝了口热茶,润了润嗓子,轻轻咳嗽了一下。祠堂中顿时鸦雀无声。渠仁心中得意,这太原城,能有这般威风的还有谁,就算是蒙古人也不如他。

  “诸位,今日我们要商量的事情可是大事,渠某再说一遍,如果谁家不参与,我渠家绝不勉强。但是谁要是将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就休怪渠某不顾同乡之谊了。”

  渠仁话音一落,祠堂中就像是开了锅,一个个的向着渠家表着忠心。

  “渠老爷,我赵家决心跟您走了,请您老放心。”

  “我阳曲各家,听从渠老爷的吩咐。”

  “渠前辈,银川各地的老爷们也谨遵您的命令。”

  渠仁哈哈一笑:“诸位莫要这般客气,既然没有不同意见,我就说说这次咱们的具体计划。首先是从六天后太原,朔州,欣州,银川等地,只要是华夏贼所属地界,所有商品涨价五成,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三心二意,擅自降价,不要怪老夫联合其他各家将你驱逐出这次计划。那华夏社如果要用强,各位已经将各家各户的血亲送走了,咱们这些老家伙就跟华夏贼好好的斗一斗。诸位,可千万不要害怕,如果华夏贼的各项条陈施行了,你们这些商家一年要缴多少税赋,地主又要交多少田赋。再说了那些穷鬼都跑去领取每户的土地了,怕是各位连耕种之人都凑不齐了。”

  渠仁心中充满了骄傲,渠家这些年来在太原周边甚至更南方设置了众多快马驿站和信鸽点,一条消息几天之内便可传到千里之外。渠家之所以生意越做越大,与这套消息传递系统有很大的关系。这次进行罢市,同样也要用到这套系统。

  渠仁说完,底下的人当然没有意见。于是开始具体商议起罢市的细则来,直到天亮一帮人才各自散去。一个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即将胜利的喜悦,可惜他们没有注意,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双或者几双眼睛正在观察着他们。随后一串串电波将各种情报汇集,出现在华夏社的情报委员会内。

  六天后一早,银川城中一处刚刚改建一半的新房内,一男一女两个大人,还有两个小孩,同样也是一男一女,正在吃着饭。

  “爹,大哥参加了华夏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咱们。”小女孩一边吃着早食一边跟成年男子说着。

  “大哥将来一定能做大将军,将来我也要做大将军。”小男擦着鼻涕,认真的说道。

  “还大将军呢,这鼻涕都快到碗里了,来,乖,娘给你擦一擦。”成年女人哭笑不得,给自己的宝贝儿子擦了擦鼻子。

  “孩他娘,我上工的粮食都给换成钱了,家里的粮食没了。吃完你去米店买点粮食,我还去城墙那帮工,下午回来修咱家院子,晚上华夏社的先生还要教咱们识字。将来认全了,还有粮食送嘞。”

  “成,这华夏社真是活菩萨,免费给治病,去修城墙还给粮饷,家里房子也给赊账修。要不然家里哪有钱去买粮阿,对了孩他爹,八四托什么银行给家里寄了饷银,你去上工的时候看看这是咋回事。”

  “恩,我听华夏社的老爷说了,只要拿着给咱家登记的小本本去银行就成。还有不要叫八四了,要叫孙卫国,这可是华夏社大将军给咱儿起的名字。”

  这一家四口就是原来的孙八四,现在的孙卫国的父母弟妹。华夏社入城后登记后,每家每户都去做了体检,也发放了福利,日子一天天的也好了起来。可是天不遂人愿,百姓们刚过上几天好日子,有些人就看不过去了,一场风波即将席卷整个华夏社。


第一零七节罢市2


  当孙卫国的父亲上工之后,孙母将两个孩子送去华夏社新开办的男女学堂,便自行去了街市,想去米店买点粮食。正走着,对面走来一个妇女,孙母一看,是街坊海大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向笑着脸的海大娘此刻苦着脸。。

  “海大娘怎么了,怎么苦着脸,是不是你家那几个小子又给你添事了。”

  “唉,孙家妹子,家里那那几个混小子现在都在工地上帮工,倒是让我省心了很多。这工地上劳力重,今天想去买点粮食和肉食给几个混小子补一补,谁知道这一夜,米价肉价涨了五成。”

  “阿?这米涨了?”

  孙母也没心思跟海大娘聊了,赶紧往米店走。刚走到银川老字号米店渠家米店,店内的伙计就拿出一个木牌挂在了店外。虽然不识字,可孙母知道这是表示店内已经没有粮食的意思。惊慌失措之下,孙母跟随着人群一起往米店冲去。米店的伙计早就见怪不怪了,将木板关上,管他外面吵的天翻地覆。

  “掌柜的,咱们这么做怕是不妥阿。店内分明米粮充足,近日虽有兵灾但无人祸,米价如何能涨这么多。银川城中大部分的百姓可都指望着咱们米店卖粮呢。”

  银川渠家米店中,一个记账的老先生对自己的掌柜说道。这胖胖的掌柜,面露不愉之色,不情愿的说了一句。

  “这是我渠家之事,你记好你的账就行了。若再闲言碎语就请钱先生请吧。”说完,胖掌柜冷哼一声离开了。

  这钱先生暗叹一声,听着屋外沸腾的人群,脸上阴晴不定,终是下定了决定,跟伙计说了一声,拿了一袋米,自从后门离开了。这老先生刚走,刚刚已经离开的胖掌柜的突然出现在角落中,不屑的笑了声。这人呐,还是自私的,这不,刚刚还满口的全城百姓,等到自己受到威胁了,还不是先顾着自己。

  可惜胖掌柜的没发现,从后门出去的钱先生等出了巷子,回头看了看没有人,将如今银川城中最珍贵的粮食直接扔到了一边,飞快的向旧府衙也就是华夏社在银川城中的府衙跑去。钱先生即使什么风雨没见过,他知道,若是刚刚他不假装放弃,还拿了一袋米粮,怕是这渠家米铺便是自己的葬身之处了。这一路上,钱先生看见各家店铺纷纷挂上关张的牌子,额头冷汗不断,脚步更是加快了几分。

  不知道跑了多久,终于到了府衙,钱先生上气不接下气的在门口喘着粗气,府衙门口的警察看到这个情景,估计他是有什么急事,赶紧上前将他架着送往府衙内歇息。

  “你们不要管我,赶紧让我见大老爷,十万火急。”这钱先生缓上了一口气,顾不得休息,对着警察说道。这几个警察看他表情不似作伪,其中一人赶紧往府衙内部跑去,另外几人继续架着他往里走。走到之前的大堂,现在的政务大厅,刚刚跑进来的警察领着一个人走出来,钱先生估计这就是华夏社的老爷了,赶紧挣脱警察的搀扶,施了一礼,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大老爷,渠家米铺与城中各家店铺纷纷涨价惜售关张罢市,怕是有大祸事了。贵社入城之后,对民秋毫无犯,各项善政也是惠及百姓,老夫几十年未见如此。今日拼着差事不要了,也要将这事抖落出来。”

  刚刚走出来的便是银川城的行政委员会会长白守拙,他刚从大同行政委员会会长调职而来,之前总社已经将这次的经济战争的情况发来了通报,白守拙正在召集人手安排和计划物资供应情况。可这银川城不是小城,这具体事项繁杂,银川财政局官员还未曾配置齐全。总社要是要求他酌情提拔和选拨适合的官员,待此事平息,这些官员再去大同培训调任。

  他正与手下人商议此事,就听到门前的守卫说有人来报告情况,十万火急,这才出来。听到钱先生这么说,白守拙心中一紧,看来对方已经出招了。再看看这位头发凌乱,衣着不整的老先生,心中一暖。想起张准曾经说的话,你对百姓好,百姓才会支持你。白守拙上前一步将钱先生扶了起来。

  “这位老先生莫急。不知道老先生先前在何处供事?”

  “老夫姓钱,名守诚,在渠家米铺做记账先生,已有十余年了。”

  白守拙点点头,不过也没有一下子放心,而是继续问他。

  “老先生既然在渠家米铺供事,想来全城百姓饿着也饿不到你,为何要将渠家此事报与我等。”

  钱守诚脸色一整,大声说道:“老夫在渠家米铺十数年,所记账务一毫不差,是为私义。昔日渠家亦有涨价之举,可或为兵灾,或为人祸,少许几例也是与蒙古人相争。贵社入城后,一无压迫之举,二无剥削之策,这渠家依然意陷全城百姓于水火,我若不来,便是有违大义。两义相违,只能保大义舍小义,反之与禽兽何异。”

  白守拙听完面色也是一整,郑重的向钱守诚施了一礼。这钱守诚虽是读书人,可哪里见过官老爷给自己施礼的,慌忙躲到一边。白守拙见他惊慌,也不强迫,开口说道。

  “钱先生,我是这银川城的行政会长和政务监察部部长,白守拙。先生所说之事,我们早已知晓。如今总社调拨的大批物资,已然准备齐全。只是这商贾计算之事,确实非我等擅长。先生既然已在渠家供事年久,想必城中情况也是十分了解。我代表华夏社邀请先生为我华夏社银川府行政委员会的财政局局长,帮助我等筹谋此次物资供应之事。”

  钱守诚这次来也只是为了全城百姓的生存而来,哪里晓得还有此番造化。虽然不知道这财政局是干什么的,但听名字应该也是账本计算之事。回想自己的一生,西夏时家中也曾出过些许小吏,等到自己出生家中亲族辛苦供自己读书,自己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可惜天不由人,除去蒙元太X宗时期举办过一次科举,而后竟然没有再有举行科举,科举之路已然断绝。为了家小,自己只能去那商贾处,从计算之事。没想到老了老了,自己竟然一步登天,在一府之中某得了职位,真是天不绝人。只是不知道这财政局局长是个什么职位,钱守城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

  “多谢白会长举荐,只是,只是不知道这财政局局长是几品官。”钱守城憋了半天,还是将心中疑问说出。

  白守拙不以为意,虽然钱守城的目的是为了全城百姓,可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将个人的私欲就看轻他。

  “钱先生,这财政局乃是我华夏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