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3章 共为大同
“贤弟,你这属下、真乃虎狼之师也!想必万历年间的戚家军也不过如此吧!能练出如此悍勇之士,贤弟想必也是个将才,大明能出你这等人物,真是天佑我大明啊!”张年震惊过后便对着赵明恭维道。他虽然是靠着张家的关系才谋到了这偏头关守御千户的差事,但是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于行伍之事、也不是一无所知,从刚才的那些士卒的表现来看,赵明能斩获这七千多颗的鞑子首级绝对不是偶然,想到此处,张年按捺下了之前才生出的那丝贪婪!
赵明明闻言哈哈一笑道:“哈哈。。。!张兄谬赞了!这只不过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他之前也是有意为之,在见到王清明李泉二人时他便暗暗的对着二人使了一个眼色,二人会意,才有了刚才的那一幕。赵明在和张年的交谈之中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了张年的一丝贪婪,所以他有必要再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以此告诉张年,自己可不是一头随便就可以宰杀的肥羊。
赵明和张年在一众亲兵和家丁的簇拥下很快就去到了校场,校场上,李泉和王清明已经命令亲兵营的士卒将那些原本托在马匹背上的鞑子首级取了一小部分下来。
由于现在还是崇祯元年的十一月份,正值冬天,天气寒冷。那些鞑子首级也没有出现腐烂的迹象,赵明也不需要命人处理,张年仔细的查看了一小部分后,他终于安心了。
这些都是真鞑子首级,他之前还担心赵明等人会砍一些汉儿百姓的首级混在其中充数,不过他查看了一番后,发现都是鞑子的首级,没有那种明军惯用的滥竽充数后,他已经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了,他现在真的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立刻飞到府邸修书给大同张家的长辈,让他们走通巡抚、献上鞑子首级,好让他自己也从中分一杯羹,往上面的位置挪一挪。
“贤弟,为兄已经查验完了,现在为兄就回府邸修书一封,你放心、这偏头关的守御千户绝对是你的,现在你要接管就接管吧!为兄也不多说了,之前派出去求援的人、为兄已经命人追回!你就安心的待在这偏头关吧!”
“如此就有劳张兄了!”赵明闻言,脸上当即就露出了笑容,现在这张年已经承认了自己占有这偏头关了,想必也不会再搞什么小动作了,有了他的命令,那些个百户总旗的自己收编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阻碍了,自己倒是省了不少事。
“贤弟,事不宜迟,为兄这就回去修书,告辞了!”张年郑重的对着赵明一抱拳道。
“告辞!”赵明也是抱拳还礼道。
看着张年慢慢走远后,赵明有些感慨的对着王清明道:“计划了这么久,咱们总算是成功了第一步了!”赵明还在草原上行军时他就和王清明计划过,怎么进入偏头关,并以此为依仗,再用自己手上的鞑子首级和山西的那些个地方官做交易。还好他还记得袁崇焕会在今年,向刚刚消灭了阉党、正要大展拳脚、重振大明江山的崇祯皇帝献上了五年平辽的计策,于是他就起了冒充袁崇焕挥下的关宁军的想法,众人以此骗开偏头关的城门,然后再发难将整个关城控制住,控制关城后就以鞑子的首级来收买偏头关的守御千户,让他帮忙牵线搭桥,引荐上面的那些官员。
“是啊!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恭喜明哥儿了,这偏头关从今以后恐怕就要姓赵了。”王清明也是颇为感慨的道,毕竟他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的,当时他独自一人登上城头,若是稍有不慎、被守军看穿他们的身份的话,他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吧!
“真是多亏了梅直兄了,若是没有你,某还真不知道怎么进入这关城。”说完赵明又接着问道:“梅直兄,某没记错的话,你和那大同张家有过节吧!想必你也了解这大同张家吧!来和某说说这张家,看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和他们合作一下!”
在王清明听见大同张家这四个字时他不由的攥紧了双拳,面上露出一股难掩的恨意,不过这两个多月的经历已经让他沉着了不少,面上的表情也慢慢的缓了下来,平静的道:“回明哥儿,这张家梅直的确了解,那年梅直去大同参加会试,因得罪了张家子弟,以至于考卷被换,名落孙山,又因为张家的人在我的户籍上做了文章,从此科举无望,这才回乡接替了父亲的军职,成了赵老总旗的部下。”
赵明闻言,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梅直,你放心,终有一天,我赵明会为你讨回公道,为这千千万万个被压榨的汉儿百姓讨回公道。”
王清明闻言,笑了笑道:“梅直也已经看开了,若不是那次科举失意,我又怎么会遇到明哥儿这样胸怀天下的人呢!我相信明哥儿一定能建立一个你那天晚上对三才所说的孔圣人的大同世界!”
说完王清明便念道:“无兵戈、无饿殍,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孤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路不拾遗。”
“什么?你怎么知道我对三才说过这话!”赵见王清明念出了刚进入草原那晚他对李三才说过的那番话,不由的惊讶的道,他记得那个时候王清明他们可都是睡着了的。
“不只是我,大家都知道,那一晚,明哥儿你出去之后,大家都醒了,都听见了,我们都愿意追随你,建立一个像你说的那样的世界,没有压迫、没有饥荒、没有杀戮,在那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双手、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官老爷,也没有地主,那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律法之下,无论是谁,只要是犯了罪,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赵明听完王清明的话,他也陷入了沉静之中,在他的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现在他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自己的那些个兄弟也在默默的为了他的这个理想而努力,这些人虽然都是一些思想僵化,见识有限的军户,但是在他们的心中也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都有自己的坚持。
第64章 无题
“梅直兄,某还是那句话!绝不有负跟着某的兄弟!既然兄弟们相信某,某就一定会带着你们打出那样的一个世界来,汉唐荣光不再,夷狄卷土重来,我辈唯有奋斗不息!战斗不止!”
“梅直,还是来说说这大同张家吧!”赵明不想再多说,忙转移话题道。
王清明还在揣摩赵明最后的那句话,但是见赵明转换了话题,他也暂时的方下了心思,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脑海中的记忆,缓缓的开口道:“大同张家,万历年间以经商起家,购置了大量土地,后慢慢弃了商贾贱业,转为耕读传家。”
“张家子弟自天启年后就开始有子弟陆续高中及第,开始迈向官场,多年来在官场潜心经营,又相互联姻,门生故吏数不胜数,与江南的那些世家大族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现任张家家主的长子张云更是在朝担任礼部侍郎,又是东林党中的骨干,在官场势力强大,即使是这山西巡抚也不敢冒然得罪张家”
“噢。。。!没想到这张家势力如此庞大,看来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角色,梅直你觉得某之前做的妥当吗。”赵明突然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了,他原本以为这大同张家就是一个大点的地主,没想到现在是一个势力滔天的庞然大物。
“明哥儿你做得没错,给张家反倒是能让我们减少些麻烦,现在和张家合作,等于有了张家的庇护,那些想伸手的官员都要掂量一下的,若是咱们自己献上去,拿好处绝对没有多少,还有肯得罪人,明哥儿您能捞到个千户已经是顶天了,就算是千户也不会是偏头关这样的重镇,最可能的就是丢到辽东那等战乱之地戍守。”
“不过与这张家合作倒也不是没有风险。。。!”说到此处,王清明停了下来、看着赵明。
“有何风险?梅直不妨直言!”
“明哥儿不知,这些读书人虽然是满口仁义道德,但是暗地里却大多做着男盗女娼的勾当!梅直担心他们会空手套白狼!”
赵明闻言,陷入了沉默之中,王清明所说的的确有可能发生,张家很有可能再拿到鞑子首级后就翻脸不认人。到时候他们在联合地方上的那些明军以聚众造反的罪名派兵前来攻打自己等人,毕竟自己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总旗,却拥众上千,又私自占领朝廷关城,这些都已经构成了造反的罪名。
“梅直兄可有什么好的计策?”
王清明微微笑了笑道:“其实明哥儿也不必太过担心,只要咱们死死的控制住这座关城,将那些鞑子首级也死死的攥在自己的手中,等索要的官职和好处到手之后,再将那些鞑子首级让出去,这样!他们也没有了和我们翻脸的理由了,毕竟我们的好处已经到手。到那时!我们也算是朝廷的官军了,他们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得罪我们了。”
“好!就按照梅直你的意思来办!不过这交涉之事还是由你来做,我等皆是一些粗莽军汉,对于官场中的那些个道道也不是很清楚,以后就辛苦梅直兄了!”
“这本就是梅直分内之事,何来辛苦之说!明哥儿言重了!”
“哈哈。。。!不说那么多客套的了,忙活了这么久,大家都饿了,咱们这些兄弟都还没用膳吧!来!叫上兄弟们,某带你们去千户府讨顿饭吃,刚才某可是敞开肚皮好好的吃了一顿,那味道,绝对没得说!”
说完,赵明便招呼几名亲兵去唤石老黑等营长,他自己则带着王清明和李泉以及亲兵营的士卒向着城中千户府走去。
当赵明等人浩浩荡荡的来到千户府时,可把千户府的那些个家丁吓了一跳,个个如临大敌,刚刚写完书信的张年也被惊到了,他还以为赵明反悔了呢,待赵明说明来意后,张年如释重负的招呼着府中的下人准备酒菜,两个时辰后赵明的一众属下也都是酒足饭饱,个个都对张年府上的饭菜赞不绝口,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那些个吃相,可是被张年府上的那些个丫鬟仆人们鄙视不已。
两天后,大同镇,在城中最繁华的街道旁坐落着一座繁华的府邸,在这座府邸门口的匾额上,写着两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张府”,府邸是砖木举架结构,古朴典雅、稳重大方。整个府邸按照中轴线建前、中、后三进院落,没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落廊庑相接,雕梁画柱,结构严整。
由此可看出张家的地位与权势,东厢的一个书房内,一位鬓角斑白满脸皱纹的长须老者正手持毛笔,在一张做工精致的宣纸上临摹着什么,老者笔势如行云流水,很快的便在原本空白的宣纸上临摹出了一个个气势磅礴的草字,写完、笔落,一个刚刚推门进来的管家模样的老者开口也躬身上前打量了一下后、便恭维道:“老爷的这手《兰亭集序》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啊,老奴一看就被其深深折服了!不知老爷可否将其赐给老奴,以做家传之用,供后人瞻仰。”
那老者闻言,面上露出了些许得意之色,“来福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