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巧,今天我带的就是薄荷夹心面包。”
还没说完,食盒早被抢走,蒙芊发疯似得跑回去,这次蒙恬紧张之下,比以往更加严重,她生怕来迟一步误了蒙恬性命。
“薄荷酱来了。”
蒙恬竟然没事了,脸虽然还是很红,不过呼吸已经平顺,正坐在台阶上喝茶。
赵正在一边背手站着温声说教:“以后你每天都要饮三碗菊花茶,而且忌讳吃荤腥之物,也不要过度运动,还有就是不要接触马匹等带毛得牲畜。”
“蒙恬受教了,刚才情急之下让君上为难,还请您责罚。”
完全是一副弟子向老师请罪的态度,让蒙芊也很惊奇,自己这个侄儿虽然年幼,可诸子百家也广为涉猎,尤其兵法,论战时蒙武都比不上他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你们这是?”
“无甚,那本兵书既然蒙恬喜欢,我便送给他了。至于他的病我也列了个章程,药理我完全不懂,不过食疗我成竹在胸。”
治病的事蒙芊已经信服,毕竟以往蒙恬每次发病,都是昏倒虚弱收场,这次在赵正治疗下,竟然还能坐在这里喝茶。
最让她关注还是那本兵书的事,蒙骜也有一本孙子兵法,还是篆刻在竹简上。但是蒙芊见过,有一次一个仆人打扫时不小心摔了这册竹简,一向善待下人的蒙骜当场就将那仆人砍翻在地。
文人爱书,视若珍宝,武将亦爱书,视为生命。而赵正竟然将自己的兵书送给蒙恬,这是要收徒?
蒙恬也惊讶地合不拢嘴,深吸几口气后跪在地上道:“弟子谢师父授业,蒙天发誓绝不会辱没这本兵法。”
赵正也愣了,心里恨道:自己多问那一句干嘛,本不过是想问他怎么认识东方芷,到头来惹出这些事来。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不错,一代名将蒙恬竟然是自己的徒弟,这个历史轨迹也不错。
将错就错,赵正赶忙扶起蒙恬:“好徒儿快快起来,既然你拜了师,那为师就给你个见面礼,我亲自下厨给你做菜。”
“好诶,义父的手艺最棒了,我要吃麻辣鸡翅。”东方芷跳着喊道,她对蒙恬拜师赵正很欢喜,这样蒙恬肯定要叫自己姐姐了。
英布还是冷冰冰的,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不过看着蒙恬闪过一丝微笑,那是蒙恬发病时为缓解痛苦刺破的手掌,此时渗出几丝鲜血。
第四十九章 有图呢,别想赖账
高达五丈的城墙,宽约三丈的街道,一群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民夫。姬丹揉揉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燕国。
自召公建国至今,燕国国祚八百年,始终雄立北疆,抵御塞外胡奴。值得一提的是,诸夏各国燕国立国最长,也从没有亡国破都。
千年来的安逸,燕国礼乐制度保存最完善,工商食官的旧制很难调动起百姓的劳动积极性。胡人退兵后,武阳城开始重建,单一条主街道至今都没修好,督造官栗盖上奏,完全恢复武阳城至少需要十年,耗费一百万两黄金。
这同时也是燕王和姬丹痛恨赵正的原因,那些百姓被抓走也就是算了,至少国库不需耗费一文钱。可是赵正守住了百姓,拆毁了城池,可以预见燕国国库将持续亏空。
姬丹走走停停,干活的民工对其视若无睹,甚至有的人看见他身后的“燕”字旗鄙夷地笑一声。
“无礼至极,那赵正已成一方诸侯,怎生这样治理百姓,看见孤既不施礼也不问安,最可恶的有些刁民还敢取笑孤。”
姬丹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气急败坏在大街上骂起来。
“来啊,将那个刁民,还有那个,统统砍了。”
堂堂燕国太子,又是赵正曾经的恩主,姬丹认为自己杀个把刁民,合情合理。
可惜他还是忘了,赵正最讨厌的是贵族,最喜欢恰恰是平民。
拿着鞭子的督工在一边假寐,干的好挣得多的条令让他根本无从鞭打偷懒者,干脆他就在一边睡觉。可当姬丹的命令下达,近卫军下手抓人时,惩罚者变成保护者,破天荒地拦住了近卫军。
“主公有令,阻碍施工者,罚铜十斤。不管你们是谁,还请自重。”
两个近卫军士卒对视一眼,轻蔑地笑了笑完全不在意。燕国太子在燕国要杀人,他们不相信有人敢阻拦。
“唰”
督工手持钢刀,调整呼吸:“再不退下,别怪我不客气了。”从心里他对近卫军还是比较忌惮。
“铛”,近卫军出刀抵挡,那督工真向他砍来。他气急败坏,刀锋一晃,直取督工脖颈。
“住手!”
荆轲上前阻止道,姬丹想以此向赵正示威,但他只怕弄巧成拙,更让姬丹下不来台。
“殿下,赵正的府邸就在前面,您何须为了几个平民动怒?”
姬丹冷笑不已,看着围上来民夫,冷哼一声道:“带路吧,孤不想再看这些贱民一眼。”
一行人飞扬跋扈穿过施工段,吓得一身冷汗的督工还呆呆地看着自己发抖的手。
燕国太子,他竟然敢跟太子叫板。
高渐离跟在队尾,饶有兴趣回望了民夫,像是庆祝胜利,围着那督工喝彩。
主公不遵礼法,数次对抗贵族,百姓有样学样,不畏权贵。这是依法治国的典范,若是李悝、卫鞅看见,会在九泉下笑醒,可是他总觉得有些不甘,似乎是心里某些成见无意间打破了。
走到城主府邸时,姬丹总算满意了些,赵正带着大小官吏,躬身施礼,迎接他的到来。
“门下赵正,拜见殿下。”
姬丹瞬间变脸,笑着上前扶起道:“不可不可,你如今已是天子册封的固山君,怎能还以孤的门客自居。”话是这样说,可他脸上比仙人掌还绽放的笑容,明显言不由衷。
“门下是殿下提拔,自当一辈子都会记得曾是殿下门客。只是可恨那昏君,有功不赏,害我狼狈回乡,遭遇奸人残害后怒而起兵,落得今日地步。
其实在门下心里,一只以为燕国只有在殿下的领导下才能前进,称霸诸侯一统天下,而由那昏君主政,迟早会让燕国亡国。”
所有人都呆了,姬丹更是惊讶到合不拢嘴,他们没想到赵正会在这种场合说出这样的话。虽然他此时不再是燕国臣民,可是对着燕国太子说燕王的不是,虽然太子也不喜欢燕王,可还是很别扭。
半晌,姬丹不知说什么好。若指责赵正,那他一向反对燕王昏庸便是个笑话;若附和赵正,此时他以燕国太子身份出访新建的固山国,赞同外人非议燕王的话,形同谋反。
“这个…孤有些渴,容孤喝杯茶咱们再聊。”
遇到这种两难的事,不是尿遁就是借吃喝掩饰,尿遁太粗俗,所以姬丹选择喝茶,多么高大上而又小清新的爱好。
茶杯上桌,灼热的沸水,姬丹尝试两下便不再勉强,可是说些什么他又太尴尬。
赵正率先打破僵局道:“殿下别客气,这是从楚国新进的鲜茶,为保证质量,我亲自派人到茶山上炒好运回。入水沁香扑鼻,入口甘甜绕口,饮罢此茶再喝清水还有茶味呢。”
先干为敬,赵正端起茶碗轻酌一口。
姬丹无奈,只好忍着烫放到嘴边,饶是如此,还是被烫了一下。
“哈,果然好茶”,赵正看他窘态,心下暗笑,“咱们闲话少说,敢问殿下此来何意。”
“划地,固城毕竟是从燕国割出去的,疆界大小总要分清楚才好。”说完话他微微皱了眉头,心说这茶怎这烫,嘴唇像被火烧了。
却不知道,在上茶前他的茶杯被沸水煮了好久,加上杯沿的茱萸汁,可不是火烧火燎。
“正好此前在下担任固城令,对固城大小很是熟悉。”赵正笑着拍拍手,“卫火,把程县令留下的固城地图呈上”。
姬丹再次被震惊,固城何时绘出的地图。
古时候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离家百里即为远游,对于天地的理解永远是天圆地方。直到西周末期,也只有和蛮夷接壤,常年战乱的地方有地图。
而整个天下的地图,除了大禹治水留在九鼎上的山川地理图外,只有天知道天下是个什么样子。
固城,既非名城古都,又非兵家重镇,可是当初八马盗为祸,屠雎率领辽东军征讨,为了分清地方运送粮草民夫的责任,绘制了接邻太行几县地图。
没成想马匪没剿灭,反而为赵正免了一场划地的麻烦,不过算起来马匪是赵正剿灭,总是因果循环。
地图带到,草草铺在地上,姬丹几乎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寻找固城边界,生怕一个不小心便宜赵正。
“从太行山脚起,方圆一百二十里,是固城的管辖范围。咱们不妨就以此为界,东南到子陀河,西北至峡峰口。”
赵正还算收敛,只是按地图上界内的山川河流划界,余出不少地方。可这与姬丹心里想的还是大了,不止一倍。原先设想,固城从城邑延长五十里就可,子牙河和峡峰口这等要隘,是要驻守大军提防。
现在依着地图,赵正还大度地让出了不少平原,近卫军驻扎在此处,完全是在狼嘴边放肉。
方圆百里,在武王分封诸侯时,这是给侯爵的地盘。
第五十章 没钱了
划界上吃了瘪,偏生赵正态度恭敬,礼节到位,让他挑不出毛病。立起界碑,姬丹饭都没吃一口,匆匆赶回涿郡,赵正拉着他手,依依不舍,让他更加尴尬,钻进马车一语不发出了固城。
荆轲叹了口气,只留下一句:“他日若犯燕国,必杀之。”叙旧都没有,只喝了英布一杯谢师酒,匆匆离开。
不过白衣飘飘的高渐离没有走,本来他最不该留下,可是他偏偏住了下来。一连十天,吃完散步,固城每个工地,只要没有禁令,他统统看了一遍。
百里疆界,十里平原,几乎无可耕之田,幸好赵正也没打算种地。凡是地势平坦的好地,统统修成驰道供商旅行走。自然在这些路两旁,茶棚食肆也没有少建,大量流民被组织在大路两旁定居。
山林险境,那里即将修建一座大城,这也是整个固山国最核心的地方,由于路途遥远高渐离没有去看。不过在和来往客商聊天中,他心里有了山城的大概规模。
接邻晋燕古商道,赵正建城所需的物资统统从晋国购买,所以山城修建的消息,燕国高层根本没有察觉。
“赵正没有被招安”,这是高渐离几天观察下来的结论。无论固城、山城,根本不能农耕,只能依托商道苟活,可是不安分的赵正怎会满足,那些在陶城答应诸国的震天雷,工坊根本不在固城,而类似如家酒馆这种消金窟固城也没有规划,所有的仅仅是个小小的食肆。
五丈高墙,已经媲美蓟都,这等防御,只要粮食充足,防守一年都不是问题。
“扩张”,高渐离瞬间有了答案。可是赵正身处太行,被晋国赵氏和燕国包围,扩张只能向其中一国开战。
“赵氏是赵正的盟友,他不会轻易自绝后路”
“燕国,他未来会进攻燕国。”
高渐离又迟疑了,燕国到处是如家开设的分店,即使有哪些王公贵族牵连,燕王也不会坐看一个敌人在燕国吸金。
想了又想,一个假设被一个假设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