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广孝抬头望着他,忽然大声说道:“殿下威名遐迩,化及草畜,何况人乎?此战必定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地上众人也齐声欢呼。
燕王亲率大军日夜兼程赶赴喜峰口,好在此时是明朝初期,军队都是百战精兵,加上这里又是与蒙元骑兵战斗的第一线,因此部队战斗力强悍。
同时蒙古骑兵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面对山地工事或者坚城壁垒的时候,骑兵集团的冲击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喜峰口的明军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硬是顶住了蒙古军队的轮番进攻。
燕王慰劳了守军后,看看天色已晚,便安排大军在关口歇息一晚,养精蓄锐次日出击与蒙古大军决战。
当晚,燕王初步了解了下城外蒙古骑兵的情况,得知这次对方是由一个叫帖木儿的将领带领一万蒙古骑兵而来。
燕王听了,想起三国群英里的游戏,知道对方虽然在兵力人数上远远低于己方,但是对方一万骑兵却是精锐,自己这次出征只有骑兵一万五千人、火铳兵一万人可堪大用。
次日,燕王亲率大军出关,帖木儿似乎早就知道燕王大军来了似的,远远退出二十里安营扎寨。
燕王骑着“踏风”,望着远处蒙古大军的营帐,正在寻思破敌之策,忽然脑子里那神秘的声音再次响起:“即将开启战场模式。”
燕王愣了愣,随后感觉自己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一张战地地图似的,地图上面不但丘陵沟壑一应俱全,而且还生动的标注着附近的敌军兵力配备情况。
燕王心里阵阵狂喜:“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战场开挂模式吗?”闭起眼睛仔细搜寻着。
周围众将见状,都一声不吭老老实实的守在燕王身侧。毕竟他们之前跟随燕王出征关外数次,每次燕王都是大胜而归,他们已经对燕王的智慧水平心悦诚服。
在搜寻过程中,燕王惊讶的发现,在对面这个看似沉默的蒙古军营里,其实只有聊聊千名守营人员。
那么其余的蒙古骑兵哪里去了?燕王脑海里的意念此时宛若一个电脑鼠标似的,将他脑海里的战地地图拼命的向四方拉取。
很快,燕王惊讶的发现,在地图的东、西两边的盆地里,竟然都各自潜藏着密密麻麻的骑兵。他大略估算了下,发现每一面的骑兵总数竟然都在一万以上。
看来喜峰口守关将士情报有误,这次蒙古骑兵并非一万人,而是在大约三万人以上。
按照蒙古骑兵的如意算盘,在吸引燕王攻击己方营寨的时候,两翼蒙古骑兵忽然暴起突袭,攻其不备,将燕王大军打残。
一旦取得此战的胜利,那么大明帝国的北平、山西一带的精锐也随之损失殆尽,蒙古骑兵进而挥师入关,占领黄河以北半壁江山还是很有把握的。
燕王此时顾不得多想,脑子里轰的一声,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
当下燕王连声下令步卒配合火铳兵组成坚固的防线,利用三段战法守住东面与北面,然后自己亲率精锐骑兵,旋风般的朝西面席卷而去。
他认为既然对方躲在盆地里准备偷袭,自己干脆出其不意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断其一指。毕竟在如今这种双方军队战斗力相当的情况下,只有靠这种蛮力取胜了。
一万五千精锐骑兵在旷野中疾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轰响声。
盆地里的蒙古骑兵听到越来越近的轰轰声,显然也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大对头,等到看到远处黑压压的身穿红袍的明军骑兵朝这边攻来时,顿时都慌了手脚。
他们本来都好整以暇的等待战机,因此队形比较松垮,如今一见这黑压压的明军骑兵压了过来,不少蒙古人第一念头是赶紧上马跑路,队伍登时乱成了一团。
燕王一马当先领着大军转眼之间掩杀到了跟前,少部分冲出盆地的蒙古骑兵立即被这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冲垮,顷刻之间死了个干净。
明军骑兵居高临下,沿着高处朝盆地俯冲下来,如决堤洪水一般,势不可挡。
蒙古骑兵见状,战意全无,先自相践踏死伤了数百人。
燕王闯入阵中,正好撞见一个蒙古骑兵,那人刚刚拨转马头准备跑路,燕王宝刀一挥,借着冲劲,砍在那人的后脑。
他手中本来就是削铁如泥的宝刀,这一刀下去登时将那名骑兵的脑袋劈成了两半,血液呼的一下喷涌而出,溅了燕王一脸。
燕王愣了愣,闻着阵阵的血腥味,几乎差点没有呕吐出来。这次虽然不是他第一次杀人,但却是第一次被人血冲溅在了脸上。
这时候,脑海里那个声音再次响起:“恭喜殿下成功斩杀一名敌人,武力值上升一点。”
燕王回过神来,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知道自己目前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思想稍微溜号,就可能会挂掉,必须全身心的对待。
正在此时,旁边一个高鼻梁的蒙古骑兵恶狠狠的挥着腰刀朝燕王的脸上砍来。
第十二章 练新军势在必行
关键时刻,幸好燕王旁边的大将朱能手疾眼快,扬起宝剑格挡住了那蒙古骑兵的腰刀。
燕王也回过神来,顺势将宝刀一挥,砍中那高鼻梁蒙古骑兵的坐下马的脖子。
那匹战马受惊负痛,用力一掀,将高鼻梁蒙古骑兵掀翻倒挂在马上,燕王顺势将宝刀一落,直接劈在了他的面颊上。
这一场大战很快就落下帷幕,一万多的蒙古骑兵除了少量落荒而逃外,其余均丧生于这个盆地里。
燕王看着远遁的残余敌军,正要挥军追赶,忽然脑子里嗡嗡乱响,好似警报似的。
燕王一凛,闭起眼睛查看了下脑海里的战地地图,惊讶的发现自己原先留着抵挡东面盆地里的蒙古骑兵,竟然已经冲破了阵地,与步卒混战在了一起。
众所周知,一旦蒙古骑兵冲破火铳阵,其强大的冲击力将迅速冲垮步兵方阵。
如果是一支训练有素处变不惊的步卒精兵,情况还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保住阵型不变,前排的士兵抱定被疾驰的骏马踏为肉泥的牺牲精神,还是可以与骑兵队伍一拼的。
但是燕王所带领的这支步卒显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火候,在蒙古骑兵强大的冲击力下,纷纷转身溃逃。
如此一来,等待他们的只有任人砍杀。
燕王一愣神间,顾不上追赶西边那些逃窜的敌军,忙收拢队伍,迎面朝东面杀来。
溃散的明军步卒,大部分都很识趣,朝喜峰口的明军关口奔逃了过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也不知道是想投靠大部队呢,还是彻底丧失了心智,竟然朝燕王的骑兵队伍方向跑来。
燕王见了倒吸了一口气,他这次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带兵打仗,不过之前玩游戏时的丰富“经验”,以及脑海里储存的海量知识,都告诉他如果任由这些步卒冲入自己的队伍,搞不好会把自己的队伍冲垮。
朱能驻足在燕王身侧,急躁的问道:“殿下,怎么办?”
燕王听了,快速的思索,知道这种情况下,稍微一点心慈手软,恐怕连身边这些骑兵队伍也要葬送,于是咬牙说道:“凡冲阵者,格杀勿论!”
朱能听了,朝那些奔跑过来的步卒厉声喝道:“立即退到两边列阵自保,凡正面冲阵者,格杀勿论!”
那些步卒听了一愣,少数不识相的仍然不管一切朝明军骑兵队伍冲来,朱能看了眼燕王,燕王点了点头,朱能喝道:“放箭!”
弓弩手一排弓箭射出,跑在前面的步卒一愣神间,倒下了一大片。
其余步卒见状,心胆俱裂,纷纷朝两侧跑去。
燕王看了看与迎面杀来的蒙古骑兵中间,终于是一片空地了,这才放下心来,一声令下,亲率大军杀入了敌阵。
这一番两军厮杀,你来我往,从中午杀到了黄昏时分,双方士卒损伤惨重,看看实在分不出胜负,便都鸣金收兵。
燕王率军重回喜峰口关口,脸上阴晴不定,心里充满了愤懑。
朱能聚点了下兵马,来向燕王报告:“此战我军共损失骑兵五千余人,步卒死伤六千余人,溃散步卒现均已被收拢回来。”
燕王哼哼了一声,没有接茬,闷闷不乐独自回到房中。
他原本以为,自己如今化身为朱棣,一代雄主使命在肩,肯定会大杀四方血洗天下的,却万万没有想到,如今人生第一仗就与蒙古骑兵打成了这样。
自己总共才有七八万的精锐,这一仗下去就损失了一万多,这要是再打几场硬仗,精锐岂不是要损失殆尽?这样的话,还拿什么与建文帝争衡天下?还如何征服星辰大海?
燕王摇了摇头,他不能容忍这种失败,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他知道,按照规定,各地藩王所属的兵力有着严格的限制,正常情况下,一个藩王也就能够拥有九千人至五万七千人,自己之所以能够拥有七八万精锐、总共十余万兵力,那是因为自己负责防守北边的原因。
如果单纯的扩大军队数字,朝廷肯定不会在粮饷以及兵员上予以补充,如果在本地征兵,自己辖区有限,过大的军队比例会无形之中加大百姓的负担,很可能会得不偿失的。
看来,自己确实需要想办法亲自练出一支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队体制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精兵了。到时候,只要自己手头有一支有信仰、忠于自己的精兵队伍,别说与整个朝廷对抗,就算是出征海外,也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想要建设一支新型部队,谈何容易?军制上,自己可以根据林琳给自己补充的海量知识,亲自上手训练,但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呢?虽然自己脑子里也装满了新式武器的制造方法,但是那些毕竟都是理论,且不说自己去哪里找那些现代化的车床、原料,单是那些高素质的产业工匠,就让自己束手无策。
除非?燕王心里忽然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一早,斥候来报,称蒙古骑兵已经系数撤兵。
燕王听了点了点头,这一切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昨天的一战,那近三万的蒙古骑兵也被自己打残了,他们最后也是硬撑着跟自己鏖战,要不是自己的那些步卒太不给力,自己舍不得损失过多的骑兵精锐,昨天肯定不会轻易休兵的。
燕王微微闭起了眼睛,想要在脑海里的战地地图搜索一下,确认蒙古骑兵确实已经彻底撤兵了,结果费了半天劲,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
朱能等人看着燕王神神叨叨的,都是大气也不敢喘一口。他们都感觉燕王自从“疯病”痊愈后,人就变得怪怪的了。从出征之前,燕王竟然跟“踏风”宝马“谈谈”,并且还真的做通了那畜生的工作起,朱能他们就感觉心里对燕王充满了一种神秘的敬畏感。如今见燕王又闭起眼睛,好像一个神巫似的,都一声不吭的望着他,时刻准备聆听他的最新知识。
当然,这一切的想法,都深深的掩藏在朱能等人的心里。众所周知,燕王个性暴戾喜怒无常,谁也不愿意轻易去给自己找不痛快。
第十三章 决心练兵
燕王率军返回北平城后,先听取了张玉的汇报。
张玉介绍:“殿下果然有先见之明,殿下大军才走,宋忠就忽然率领三万大军以演习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