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数三国豪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的刘备,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正喝得高兴“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于是有“从人遥指天外龙挂”。由此引到“龙”,又由“龙”引到“英雄”,最后引出曹操的结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在说到龙时,曹操神采飞扬地做了一番评论,他嘴里说的是龙,心里想的是自己。然后曹操话锋一转“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随即问刘备谁是英雄。而刘备则一味装傻充愣,先是不肯说,后来受逼不过只好随便说了几个,被曹操逐一否定,最后刘备的好奇心被钩起来了,不禁问道:“谁能当之?”曹操先给出了英雄的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然后给出答案:“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言一出,吓得刘备手中匙箸落地,真是“说破英雄惊煞人”。那么刘备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呢?原来刘备一直担心曹操加害自己,故而韬光养晦,装傻充愣,现在曹操说他是英雄,只怕下一步就要下毒手了,刘备焉能不怕?
  《三国志》虽然没有这段故事,但却记载曹操确实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句话,而刘备也确实被吓得“方食,失匕箸”,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交代说这句话时的背景。由此看来,曹操此时已经对刘备有了充分的认识,不但看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还了解了他的能力。俗话说“两雄不并立”,曹操既已认定刘备是英雄,那他下一步会怎么做呢?谁也不知道,因为刘备根本没给曹操机会。
  没多久曹操得到情报,穷途末路的袁术要去投靠袁绍,而袁术此行必然要途经徐州。曹操一直看袁术不顺眼,更何况此时的袁术早已称帝,属大逆不道,堪称国家公敌。因此于公于私,曹操都要征伐袁术。可是派谁去呢?《三国志》说曹操“遣”刘备出征,而《三国演义》说是刘备主动请缨。如果曹操对刘备怀有戒心,似乎他不应该让刘备带兵出征,可是《三国志》上确实说曹操“遣”刘备邀击袁术。而且《郭嘉传》还记载了郭嘉和程昱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刻来找曹操请他派人追回刘备。那么曹操为什么派刘备去呢?
  项飞认为曹操确实派刘备执行这次任务,但刘备的家小必然被留下作人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刘备在吕布被消灭时就已经救回了自己的家小。按那时的情况,没有哪个将军会带着老婆孩子出征,所以即使曹操不提出让刘备留下家属,刘备也不能带他们走,否则无异于告诉别人他不打算回来了。《三国志 蜀 先主甘后传》中说,刘备“数丧嫡室”,就是刘备死过好几个正房,然后才轮到甘夫人。由此我们知道,此时刘备有妻子,有正房,但不是甘夫人。那是谁呢?《三国志 蜀 后主传》中介绍,刘备去世当年刘禅继位,那一年刘禅十七岁。而刘备去世时六十三岁,也就是说刘备四十六岁时才有的刘禅,说得再明白一些就是刘备叛逃离开曹操时还没有刘禅。那刘备当时又没有别的儿子呢?刘备有妻有妾,而且身体没毛病,所以应该有儿子。那好,问题来了:刘备在甘夫人之前的妻子和在刘禅之前的儿子去了哪里,为什么史书没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可能聪明的读者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都被杀了!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曹操就是凶手,可是项飞仍然认为他的可能性最大。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第一、刘备叛逃时有妻有子留在许都,刘备不可能带走他们;第二、当时确有将军出征,家小不能同行的规矩,主要就是充当人质,而且将军一旦反叛,家小必被处死,鲜有幸免;第三、除甘夫人外,刘备的其他家小再也没露过面。综上所述,我们虽然没有证据,但却有理由相信在刘备叛逃后曹操杀了他的家小。
  曹操可能认为刘备虽然领兵在外,可是有家小为人质他一定不会胡来,所以才放心地“遣”刘备出征。可是没想到刘备一向视妻子为衣服,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另外说明一下,刘备虽然不可能带全部家小出征,但只带一、两个人随行以解行军之苦闷还是不会引起怀疑的。甘夫人与刘备感情很好,她一开始只是刘备的妾,后来成为正室,可见刘备对她也是不错,所以这次刘备选择了她。刘备在荆州溃败时,甘夫人死于长坂,葬在南郡。后来刘备称帝,还想着把她的墓迁到蜀中,可时还没等实施刘备就死了,在诸葛亮的提议下甘夫人终于得以和刘备合葬。刘备的妻妾有很多,可是在史书上提到的只有二三个,尤其是甘夫人之前的那些人,为了刘备的雄心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可是他们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当人们忙着对英雄顶礼膜拜的时候,有谁会想到这些可怜的女人?不知道刘备在午夜梦回时会不会想起他们,会不会为他们流下一滴英雄泪?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五节
(更新时间:2006…12…16 9:12:00  本章字数:2534)


  曹操派刘备为主帅,朱灵、路招(《三国演义》为“路昭”)为辅,前往徐州邀击袁术,可是还没等计入伏击地点,袁术就病死了。于是刘备屯驻下邳,把朱灵和路招打发回去,却把大兵留下了。自己惹了多大事自己当然清楚,所以刘备坚决不会回去了。朱灵和路招虽然不同意,可主帅是刘备,他们也没办法,只好自己会去复命。刘备随即杀了曹操的亲信——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然后让关羽守下邳,自己屯守小沛,互为犄角。
  这时候东海郡有个叫昌霸的人响应刘备也反叛曹操了,而且声势颇大,“众数万人”。不过刘备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还无法和曹操抗衡,于是派孙乾去联合当时势力颇大的袁绍。曹操这时已经明白过来,知道刘备背叛了他,立刻派出刘岱和王忠“击刘备”,可是这两个人哪是刘备的对手,很快就被刘备打败了。《献帝春秋》记载,刘备对刘岱和王忠说,像你们这样的人来一百个也奈何不了我,如果是曹操亲自来,结果会怎么样,还真“未可知耳”。
  刘备的话音刚落,曹操就来了。《魏书》记载,刘备刚得到这个消息时还不太相信,他认为曹操此时正在官渡和袁绍相拒,虽然还没开打可是局势也很紧张,不可能亲自来攻击自己。但是“候骑”也就是斥候,就是侦察兵,接二连三地来报告说“曹公自来”,这让刘备很吃惊,“然尤未信”,他亲自带了数十人登高远望,远远看见曹操的帅旗,这下子刘备信了,于是不管众人“其中而走”。他一败,曹操立刻兵进下邳。下邳守将关羽投降,于是曹操不但“尽收其众”,还俘虏了刘备的家眷。根据上文的分析,此时刘备的家眷可能就是他叛逃时带出来的一两个人。
  刘备再一次走投无路了,他只好去投靠青州刺史袁谭。袁谭很给刘备面子,亲自带人出城迎接他,同时还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袁绍。《魏书》说,袁绍父子对刘备“倾心敬重”。“敬重”到什么程度呢?《三国志》记载,袁绍亲自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再次佩服一下!一个落魄的刘备总是能受到这样的重视,让人禁不住感叹好名声的力量。这时候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这时39岁。他在袁绍处被待为上宾,没多久刘备被打散的士卒听说他在袁绍这里便纷纷赶来投奔。
  随即官渡之战打响了。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时,他的后方却不安定。汝南的黄巾军余党刘辟反叛,并主动联合袁绍。袁绍立刻派刘备支援他,并让他们会合后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结果他们刚一汇合就被曹操的大将曹仁击溃,刘备只好又跑回到袁绍这里。不过刘备这趟也没白跑,他的铁杆亲信关羽终于知道了他的下落,于是舍了曹操,“亡归”刘备。
  《三国志》说刘备回到袁绍处,“阴欲离绍”,就是想离开袁绍。为什么呢?史书没说,无外乎这么几种可能:一、刘备看出袁绍必败,所以想要脱身;二、刘备觉得袁绍不能重用他,于是另谋发展;三、汝南的任务执行得很糟,刘备无颜再呆下去了。总之刘备就是要离开袁绍。写到这里项飞发现一个特点:刘备每投靠一个人,刚开始都是受到重用和殊遇,但没多久就会和主人不和,要么被迫离开,要么主动放弃。陶谦死得早,不考虑在内,在这之前的曹操,这时的袁绍,之后的刘表都是这样。这大概是刘备野心太大而又锋芒毕露,加之名声又好,号召力大,自主或不自主地吸引了一大批寄主的手下或是吏民,这让寄主很不放心,于是双方发生龌龊,最终不欢而散。
  怎样离开袁绍呢?刘备权袁绍派人联合荆州的刘表共同抗曹,并表示自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合适人选。袁绍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让刘备带本部人马先到汝南与刘辟残部共都联合,因为汝南里荆州很近。刘备到汝南后收编了共都,这时他共有人众几千人。曹操虽然在官渡,但也没对汝南掉以轻心,立刻派蔡阳“击之”。刘备打不过曹操,但对付蔡阳还是颇有一套,结果蔡阳兵败被杀。
  曹操对刘备非常重视,官渡取胜之后立即亲征汝南。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刘备干脆放弃抵抗,弃了汝南去投刘表。刘表听说刘备要来,亲自出城迎接,“以上宾礼待之”。这还不算,还拨给刘备军队,让他驻守新野。刘表字景升,非常有名气,他与另外几个名士被时人合称为“八俊”。《三国志》说他“长八尺余,姿貌甚伟”,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终于拥有了荆州全境。在官渡之战时,袁绍曾派人与他联合,刘表没同意,但也没帮助曹操。他的手下韩嵩和刘先劝他,现在两雄并争,“天下之重,在于将军”,您帮谁谁就会赢,如果您想有所作为的话,现在就是好时机;如果您不想有所作为,就要选好投靠谁。看样子,曹操一定会打败袁绍,到那时如果他发兵荆州,大概没人能抵御他。不如现在就投降他,此时投降必然会受到重视。刘表很犹豫,他既不愿意放弃现在一方霸主的地位,也不认为曹操会击败袁绍,于是他让韩嵩去拜见曹操,顺道打探一下情况。韩嵩奉命而行,很快就回来了。他说了曹操很多好话,并劝刘表“送子为质”。刘表立刻就火了,好哇,你得了曹操多少好处哇,“欲杀嵩”。后来“考杀随嵩行者”,知道韩嵩没有背叛,“乃止”。《三国志》给出的结论:“表随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
  果然,刘备屯新野后荆州豪杰纷纷来投,惹得刘表又犯了疑心病,“表疑其心,阴御之”。《三国演义》里说,在刘备投靠刘表期间,有一次看到髀肉,就是大腿上的肉又长出来了,感叹“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这件事在《九州春秋》里也有记载,成语“髀肉复生”就来源于此。另外《三国演义》还说刘表的手下蔡瑁设计想杀刘备,逼得刘备上演了一处“马越檀溪”,这件事也见于史书中,但却被认为不是事实。因为刘备当时是客,蔡瑁如果奉刘表之命杀他,刘备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跑不了,就好像曹操如果不点头关羽就不可能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还好,罗贯中巧妙地改动了一下,让这件事变成蔡瑁背着刘表想除掉刘备,这样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