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数三国豪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诺模潜2蛔蓟嵊兴芰酥甘够蚴峭纺苑⑷龋胍揖ü姘巡懿倏撤耍绻茄拐娌缓冒臁2懿倭⒖獭扒蟪觥保隽舜蟮詈蟆肮俗笥遥沽麂け场保谑恰安桓腋闯薄
  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反正曹操是不上朝了。公文直接送到曹操的府中,本来这些公文也是曹操处理,用不着请示汉献帝。如果需要献帝盖章,派个人去办就行了。总而言之,曹操就是不上朝了。
  这时的袁术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想称帝。他派人联合吕布,却被吕布连人带信交给了朝廷,打了小报告,也就是举报。袁术大怒,派兵打吕布,却被杀得大败。建安二年九月,曹操亲征袁术。袁术听说曹操亲自来了,立刻“弃军走”,一直过了淮河。曹操得胜回到许都,这时南阳、章陵等几个县又反了,支持张绣。曹洪领兵征讨却连吃败仗,那边的刘表张绣还不断骚扰,曹操只好自往征之。途经淯河,亲自临河祭奠宛城之战阵亡的将士,“殻ъち魈椋诮愿卸薄U檀虻没顾闼忱懿偈栈亓耸У鼐突乇恕
  建安三年得前半年,曹操和刘表张绣又打了几仗,还没分胜负就撤回许都了。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得到个消息,袁绍的谋士田丰给袁绍献策,让袁绍趁机出兵许都,抢回汉献帝。这可是曹操的死穴,以袁绍实力之强,中招即死,所以曹操一得到消息立刻回兵。可是田丰的主意虽好,袁绍却没采纳。不过袁绍虽然没来,吕布却来了。原来吕布不知怎么搞得,又与袁术合作了。受袁术指使派大将高顺攻刘备。这时的刘备是曹操的小弟,曹操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派夏侯惇救援。结果,两人被高顺杀得大败。想想当时与高顺齐名的张辽后来建功立业,威风八面,就知道高顺不是等闲之辈。小弟吃了亏,当大哥的不能不管,于是曹操九月出兵东征。十月攻取彭城,随即下令屠城。
  曹军攻坚战的一个特点就是屠城,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杀鸡给猴看,使其他敌人不敢抵抗;二是聚敛财物,以充军实。曹军有这样一条规定:围而后降,不赦。就是说在包围圈形成之前投降,算是投诚,可以宽大优待。在包围圈形成之后投降,哼哼,对不起,照杀!因为你是慑于我方强大的攻势,而且无路可逃,这才投降的,不是发自内心的归顺,所以不赦。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非常困难,攻方要以血肉之躯,冒着雨点般的矢石,冲上高高的城头或是撞开坚固的城门,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这样就使攻防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心理,一旦城破,这种仇恨心理很容易转化为报复,屠城很难避免;兵法上说“十则围之”,因此一般来说攻方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守方虽然有深沟高垒,但是往往人手不足,所以他们通常会调动城中居民参与防守,可能诱以重金,可能说以言辞,可能逼以刀剑,总之就是军民齐动员。可是这样一来军民不分,就给了攻方屠城的借口。曹操屠城主要是威慑后来者,给其他守敌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使之放弃抵抗,减少以后攻城的伤亡。可是这样一来在客观上也容易使守敌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团结抵抗,所以后来就有来自一线的指战员向曹操建议废除“围而后降,不赦”这一条款。比如曹洪,他就曾建议曹操在围城之后晓谕城中军民,城破之后不会屠城,以减少伤亡和避免可能遇到的抵抗。
  屠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敛财。虽然杀人越货说来不太像话,不是正规军干的事,但确实是解决军费的一个好办法。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屠城的事时有发生,大家也不觉得怎样。另外屠城还有个“妙用”,就是可以提高士气,激发士兵的斗志。士兵们在攻城时憋了一肚子的气,现在可以杀人泄愤了,当主帅的也不愿意阻止他们。而且他们最大的兴趣在于屠城时可以发笔横财,真正的杀人越货。士兵抢百姓,将领抢宫室,主帅拿提成。所以常有统帅在攻城前对士兵许诺,“城破之后,屠城三日”,以此来调动部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将士们的主观能动性。
  说到解决军费,曹操还有个办法就是盗墓。其实和屠城一样,盗墓也不是曹操的发明,先人们早已实践过,曹操只是照搬前人的经验而已。很多人在刚起兵时,实力弱小,连生存都是问题,更别说去屠城了。可是为了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他们又急需钱,所以就把目标锁定在相对容易的盗墓上。曹操的老爸虽然有钱,还有人赞助,可是这些不足以养活一支军队,所以才出此下策。袁绍讨伐曹操时,命他手下的笔杆子陈琳写了一篇檄文,其中就说到曹操派军队盗墓这件事。他说,“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而且“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当然,陈琳是在帮袁绍说话,可能有的地方出于宣传的需要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曹操派人盗墓是确有其事。据说他手下有一支专门盗墓的队伍,还设有专门负责盗墓的官职,比如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支队伍战功显著,挖了很多汉朝的皇陵,就连汉武帝的茂陵也不放过。任你生前多伟大的人物,死后一样任人摆布,尸骨离散,归根结底都是钱财惹的祸。曹操可能也是因为看了被盗后墓主人的惨状才下令自己的丧事从简(当然,曹操平时也很节俭),并设多处疑冢。后世每逢战乱,必有盗墓贼四起,其中有官办的,比如宋末就有专门盗墓的“淘沙官”,当然也有民办的,但即使这样,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不知道曹操墓的确切位置。
  屠城之后,曹操进军到下邳,吕布亲自带骑兵迎战。双方一场恶战,最后曹操获胜,并且“获其骁将”成廉,吕布则退回下邳城中,随即被围。被围的吕布恐惧之余就有了投降的想法,却被他的将领陈宫“阻其计”。于是吕布只好一面坚守,一面向袁术求援。而曹操方面因为连续作战,士卒疲惫,也想撤兵。这时他的谋士程昱和郭嘉提出建议,决沂水、泗水灌城。曹操立刻采纳,派人掘河,下邳城中水深数尺。吕布又坚守了月余,最后他的部将宋宪、魏续不干了,相约反叛,先活捉了陈宫,然后开城投降,吕布也随即被擒。曹操入城之后立刻提审吕布、陈宫,“皆杀之”(详见《吕布》),然后招降吕布领兵在外的的部将臧霸、孙观等,不但“厚纳待”,而且委以重任。至此,吕布这块心病算是去了。
  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十一月,和曹操打了好几年的张绣率众来降。曹操大喜,封张绣列侯,这件事后文会有详叙。这时的袁绍已经吞并了公孙瓒部,占有冀、青、幽、并四州,十余万众,势力日益强大,多次传出消息他要攻击曹操。曹操虽然风头正劲,但是与袁绍相比还差得远,所以曹操的手下多数人都认为不可与其争锋。曹操则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在这之前,曹操每次出征都担心袁绍会袭击他的许都,谋士们也多次提醒过他,但曹操总是能准确预言袁绍究竟会不会偷袭,这些判断是在充分了解袁绍的为人的基础上作出的。曹操之所以最后能战胜袁绍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他知己知彼。短短几句话,既总结了袁绍为人、治军的弱点,又鼓舞了士气。于是曹操进兵官渡(现在河南中牟的东北),以遏制袁绍。
  再说那位已经称帝的袁术,先被吕布杀败,又被曹操所破,到现在也没缓过劲来,而且处境越来越艰难。他一想,干脆把帝号让给袁绍吧。两人虽然一直不和,甚至兵戎相见,但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归帝号于袁绍还可以换个养老的地方。于是带人投奔袁绍,袁绍的儿子袁谭从青州出发来迎接他。袁术要到青州必须要经过下邳,此时的下邳已经落入曹操的手中,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袁术。可是曹操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派刘备、朱灵阻击袁术。他们还没进入狙击位置,袁术就已经病发身亡。曹操的谋士程昱和郭嘉听说刘备带兵走了,立刻来见曹操,他们认为“刘备不可纵”。曹操也后悔了,马上派人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刘备到了下邳,打发朱灵回许都了,然后立刻杀了曹操的大将、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说啥也不回去了。
  
 
 

第二章 曹操 第三节
(更新时间:2006…11…19 9:34:00  本章字数:5317)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敢回去见曹操呢?这事还得从董承说起。当年就是他把曹操找来的,目的是对付干乱政事的韩暹。曹操一来虽然赶跑了韩暹,可是自己却大权独揽,架空了献帝,这让董承感觉很过意不去。汉献帝对曹操的专权也很不满,希望有人能像当年王允除掉董卓那样除掉曹操,可是到哪里找这样的人呢?选来选去,他选中了国舅、车骑将军董承。顺便说一句,董承得女儿是献帝的贵人,那么董承应该是献帝的丈人,而不是国舅。为《三国志》作注的宋朝的裴松之认为:古人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于是献帝把自己的意思写成诏书,夹在一条玉带中,一齐赏赐给了董承。这被称为“衣带诏”。董承接到诏书后苦思冥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就又联合了几个人,他们是: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和王子服、还有议郎吴硕,另外一个就是刘备。《三国演义》说马腾也参与其中,这个不是史实,是为了引出下文而设的引子。《演义》还说,大家不但盟誓,还在衣带诏上签了名,史书上没这么说,但是以常理度之,应该不会有。要知道这种事是绝密中的绝密,怎么会留下书面证据,而且还是签名,那不是等着人家来抓吗?
  刘备参与了这件事后,怎么想怎么不应该,越想越害怕,这回终于找了个借口跑出来,说什么也不能回去了。他跑出来没多久,建安五年正月,衣带诏的事就泄露了。曹操开始了残忍的报复,董承等人全部被杀。曹操还曾一度打算废掉汉献帝,但是被手下的谋臣劝住了。的确,“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是大家公认的正统,如果曹操另立一个天子,其合法性暂且不说,大概除了他自己谁都不会承认,那不是砸了自己的牌子吗?曹操才不会干那种傻事呢!董承的女儿是献帝的董贵人,当时怀有身孕,曹操连她也不放过。献帝多次为其讲情,曹操也没同意,到底连董贵人也杀了。曹操这样做既是报复,也是惩戒,更是试探。曹操虽然大权独揽,可是他最担心的是有人会对他的地位造成威胁。外部的威胁明刀明枪,曹操不怕,真正让他头疼的是来自内部的威胁。挟天子以令诸侯绝对是步好棋,但汉献帝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号令天下,可如果用不好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会爆炸。曹操通过这次镇压来告诉献帝和那些潜在的反对者不要蠢蠢欲动,同时也试探一下朝中大臣的反应。毕竟那些潜在的反对者在跳出来之前都隐藏得很好,曹操要借机试探一下,看看那些大臣们是忠于汉室多一些还是忠于自己多一些,也许曹操心里已经设置了“及格线”以此来划分敌我。
  处理完内乱,曹操腾出手来对付外敌,加之又发现刘备也参与了董承的密谋,所以他决定亲自东征刘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