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采月瞠目结舌,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她呆呆地说道:“你还真有办法,只是这样会不会把他们逼急了,万一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怎么办?”
柳翠香说道:“放心好了,这家人都是欺软怕硬的货,你哄着他们捧着他们,他就使劲儿踩你,你真跟他们来硬的,他们就怕你了,没一个敢真跟你拼命的。”
这一点姜采月倒也有体会,之前潘景玉在石屋里想对自己施暴,被来被霍铁砚打完却没了动静,再之后看霍铁砚的眼神是都变了,掩饰得再好,也能感觉到他的胆怯。
想着她说道:“只要你没事就好,其实我觉得,你也没必要跟他们这么较劲,如果一辈子都这么过下去,你该有多累。”
柳翠香苦笑了一下,说道:“可是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只要我软下来,他们就还会骑到我头上,难道我压着她们,不比他们欺负我好么。”
“可是、可是你就没想过要离开他家么?”
“离开?为什么要离开?我才不离开呢,离开了我就是弃妇,亲成过了,孩子生过了,好人谁会要我?找个不好的,没准还不如潘景玉呢,既然注定我后半辈子不好过,那我就豁出去陪着他们,一直陪到他们死,让谁都不得消停!”
“你为什么要这么贬低自己,成过亲怎么了,生过孩子又怎么了,你还是从前的你,不去试怎么知道,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你还这么年轻,一辈子才刚刚开始,只为了较劲搭上后半生的幸福不值得。”
柳翠香深深地看着她,说道:“采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我真的放不下,我嫁到潘家一回,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罪,甚至连孩子的命都搭上了,然后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离开,我是欠他们的么?我肯定要把他们欠我的都讨回来,绝对不会便宜他们!”
姜采月叹气,看来又是白劝了,失去孩子的痛一时半会儿过不去,所以还是等她冷静一些再说吧。
于是便转了话题,和她聊一些轻松的,说了一会话后她离开潘家,那新房那边,和霍铁砚一起把猪喂过,又回家吃饭去了。
饭后霍铁砚要帮母女俩一起赶猪去南村,霍铁砚想帮她们一起,可是姜采月想着,新房那边,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工匠们弄完之后要撤走,没人盯着不行,所以便没让他同去。
再次到南村,两人已经是轻车熟路,只是母猪有点不听话,东一头西一头地跑,费了不少力气。
她们过来时候的,石家的那几个儿子还在抹墙,昨天把头遍抹完了,今天在抹二遍。
进门的时候,孔氏正好看到石家最小的那个老八赶羊往出走,她还专门问老石头儿:“大叔,这就是你家那个小儿子?”
老石头儿说道:“是啊,这个才十一,出力活干不了,有他哥哥在也用不到他,就让他放几只羊。”
“哦哦,看这孩子也挺能干的,老实巴交的不惹事哈?”
“不惹事,我家这几个都老实,哪个都不惹事……”
老石没多想,一边回答一边又把公猪放了出来。
孔氏见他老伴今天没出来,便让姜采月在门口堵着,别让猪跑出去,她进了石家的屋子。
到屋里见老石太太正在洗衣服,说道:“婶子,洗这么多衣服啊,能洗动么,来,我给你帮忙。”
老太太哪好意思让她动手,连忙说道:“不不不,可不用,你呆着吧,是我这几个儿子的,我都不好意思让两个儿媳妇洗,哪能让你洗。”
说着见孔氏挽袖子还要帮忙,她干脆把手擦了,拉着孔氏说道:“走,进屋坐着说会话,外面让我家老头子看着就行了。”
孔氏不好意思,道:“你看,我想给你帮忙的,倒耽误你干活了。”
“没事没事。”
两人进到屋里坐下,孔氏见没有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后便问道:“婶子,你家这些儿子,也实在让你挨累,你有没有想过继给别人一个?”
老石太太对这几个儿子也发愁,说道:“唉,早年想来了,可是现在都大了,没人要了。”
“那要是有人要呢,你们愿意过继不?”
老石太太听出她的话不对,问道:“咱着,你是知道谁有这意思?”
孔氏说道:“不瞒婶子说,我哥哥家没儿子,一个闺女出嫁了,指不上她干一点活,我哥和嫂子就想过继一个儿子,他家有房有地,能给孩子娶媳妇,我哥嫂人也好,不会为难孩子,就想过给一个好点的,到他们死的时候,能给送个终就行。”
老太太坐在那儿发起愣来,似乎有点舍不得。
孔氏见状又说道:“婶子你放心,我家嫂都是正经过日子人,一辈子没别的心愿,就想有个儿子,孩子去了肯定不会让他受苦的,没准比你们还疼他,他们也不介意孩子跟你们来往,想你们就回来看看,住几天都没啥。”
老太太坐在那儿叹气,说道:“可是要过继的话就得过继小的,我家老八没离开过我,我舍不得啊!”
孔氏也叹气,道:“这倒也是,我也是当娘的人,要说把我家孩子送人,我也舍不得,可是我看你家老八,才那么一点点,等以后他长大了,你们也不能动了,想照顾他没力气,看着他打光棍娶不上媳妇,你们就不心疼?
老太太有点动心,想了想说道:“过继孩子这事,我们早就有这话,可是我也不能一个人做主,还得和他爹商量才行。”
孔氏道:“是是,这是当然的,我就是觉得不好跟大叔说,先跟婶子说一下的,你和大叔商量着,以后再给我回话来得及,哦,我家姓姜,是后屯的姜伯贵家,我哥哥姓孔,叫孔继德,你可以去打听打听,我们都是正经人家。”
317。第317章 这小子相中人家了
老石太太说道:“姜伯贵?我记得后村前些年有个人走丢了的,好像就是姓姜的,难道是他家人?”
孔氏听了叹气,说道:“唉,可不就是么,走丢的就是我家里的啊!”
“哟!”
老石太太一拍大腿,说道:“原来真是你啊!现在你家那怎么样了?找到了没有?”
孔氏说道:“要是找到了,配猪这样的事,还能我带着闺女来么,那男人不长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老石太太心地好,见她这样说劝道:“可别这么说,再不长心失,不惦记你也得惦记孩子,一直没消息,恐怕、恐怕……他是想回也回不来呗。”
孔氏知道她故意往好处说,道:“婶子你也别安慰我了,这么多年了,我早就想开了,管他是走了还是没了,都是我的命,我都认,反正现在我都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了,日子也好过了,有他没有他都一样。”
老石太太说道:“唉,咱们女人啊,就是这么命苦,别人看着我好像挺好似的,养了一大群儿子,以后有人孝顺我,可是谁又知道我的难处,都一样,谁活着这么累……”
说完拍了拍孔氏的手,说道:“你在屋里等一会儿,我去找他爹问问,你说的那事咋样哈。”
说完她起身出去了,孔氏担心自己出去他们不好商量,便在屋里没动。
再说外面的姜采月,知道母亲进去和老石太太讲什么,还在替她担心,别再被人家给骂出来,所以站在门一个劲往屋里看,没留意其他。
石家的几个儿子在房子周围干活,几个大一些的拿着泥抹子抹墙,家里的老七负责给这几个人担泥送过去。
可是这孩子干活却不专门,一边往桶里装泥一边偷眼看姜采月,越看越觉得姜采月长得漂亮,手下的铁锹便没了准,一锹泥扣到篮子边上。
石老六看到在墙边笑,起哄道:“老七!你眼睛往哪儿看呢,泥都扣外头去了!”
石老七吓得发慌,连忙把目光收回来,低头把篮子里的泥装满,挑着来到房山头儿,把泥担了放在石老六的脚边,小声说道:“六哥,那小姑娘咋长那么好看呢,咱们屯没一个有她好看的!”
石老六偷笑,也小声说道:“咋的,看中了,看中跟咱爹娘说,让他们给你提亲去。”
石老七不说话了,爹娘发愁给他们娶媳妇的事他又不是不知道,何况自己还有四个哥哥没娶媳妇呢,再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如果自己说了,那不是让爹娘更为难,于是他闷着头不说话了。
石老六不知他在想什么,小声说道:“咋的,不好意思?你不好意思,一会六哥帮你说去。”
石老七连忙说道:“别别,六哥,我就是看看,我、我没想娶媳妇,她那么好看,你们还不想看咋的……”
说完提起另一篮子泥送到屋后五哥那里去了,然后换了空篮子,又到前面去装泥,继续偷看姜采月。
姜采月在大门口守着,左等右等娘也不出来,无意间一转头,发现那个男孩儿在看自己,她倒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没觉得生气,见目光已经和他对上,便顺便朝他点了个头。
仅仅是这样轻轻一个点头,石老七这辈子也没见过,心突然慌作一团,砰砰狂跳,脸红到脖子根儿,头深深地垂下去,再也不敢抬起来,慌里慌张往篮子里戳了点泥,提着便跑到屋后去,站在那里不给哥哥送,也不敢再出去看姜采月,站在那里一个劲发慌,想着姜采月朝他点头的模样,感觉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一样。
屋后的石老五和石老四看到奇怪地问道:“老七,你这是咋了,咋装那么点泥就过来了?”
石老七还是不说话。
看出门道的石老六从山墙那边过来,攥着泥抹子哈哈大笑,指着石老七说道:“五哥,四哥,这小子呢,看到人家小姑娘,害羞到不行了!”
石老四和石老五还在发愣,道:“哪个小姑娘,哪里来的小姑娘?”
石老六捂着肚子说道:“就是昨天来配猪的那个小姑娘,和她娘一起的,现在又来了,这小子稀罕人家稀罕到不行了,哈哈哈哈……没出息的样儿!”
石老七更害臊,头朝墙边站着,更不好意思看他几个哥哥。
石老四和老三五也觉得好笑,过来推他道:“老七,你真相中那小姑娘了?是挺好看的,我们都看着了……”
石老七不承认,小声否认道:“没有,没有,我就是看看……”
“还说没有,还说没有,人家看你一眼,你就麻爪了,还敢说不是……”
他一边说一边往石老七脸上抹泥,石老七在墙上抠了一把还击,石老四和石老五也过来起哄,哥四个在屋后闹成一团,活也不干了。
再说院角的老石头儿和老石太太。
老两口子商量了半天,最后老头点头说道:“唉,要不就答应了他吧,让孩子在家里受苦,还不如到别人家去,以后好吃好穿的,还能娶上媳妇,改个姓就改个姓吧,谁让咱们顾不上他呢,让他去了也算为他好!”
老太太当时就掉下眼泪来,说道:“可是老八才十一,还不懂事,要是到人家惹人家生气,打他骂他咱咋办!”
老石头绷着脸说道:“打他能咋的!在家里不听话,你就不打他了!谁家的孩子谁不管,打几下结实!再说了,我听说过那个姓也的,据说可好一个人了,孩子去了不会吃亏的。”
老太太强忍着伤心,擦着眼泪说道:“那你啥意思,真就答应他了?”
老石对子又犹豫了一下,说道:“答应吧,咱们搁身边养这些年了,没让他一小就没有亲爹娘,也算对得起他,你去回人家吧,说让那边准备一下,定个日子把孩子带走。”
老石太太又哭了,哭了一会儿又擦眼泪回了屋。
孔氏在屋里等得着急,虽然不是自己家的事,可是要给哥哥找“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