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共产党决心以自卫战争打败国民党的进攻,争取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为此,制定了以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内容的军事原则。战争初期,在人民革命力量暂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方,以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用“小米加步枪”相继粉碎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边区及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相呼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也日趋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当局陷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整党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在进行革命战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多方面的争取和团结工作,并引导其中的一些人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逐步抛弃企图走“中间路线”的幻想。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至1949年1月,接连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元旦,中国共产党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针对蒋介石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发表的“求和”声明,1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八项和平条件,作为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拥护。同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会制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并规定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月20日,国民党当局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9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制定并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一系列的具体政策,从而日趋成熟,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长期革命经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记录,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实行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加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陆续解放全国大陆和沿海岛屿,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香港、澳门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及其他社会改革运动,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变,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北京,1987。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北京,1951。

  郝梦笔、段浩然主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84。

  (覃艺)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1928~1930年间流亡日本时,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研究方法为向导,撰写的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卜辞中的古代社会;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追论及补遗。其中,《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曾发表于《思想》1928年第四期,关于《诗》《书》《易》的研究,曾化名杜衎,在1928年9、10月间《东方杂志》上连载。该书提出商代和商代以前都是原始公社制社会,西周为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已在崩溃的观点。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封面

  1940年7月18日,作者为纠正过去研究中的失误,又撰写《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收入《十批判书》),提出殷商也是奴隶制社会的观点。该书初版于1930年,上海联合书店印行;以后多次修订重印。1982年人民出版社据1977年重印本编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该书自1930年初版发行以来,在中国学术界独树一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中国史学主要流派之一的代表作。(参见彩图插页第144页)

  (白钢)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主要的政党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性质和特点有不同的变化。

  产生 中国国民党是由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政党演变而来。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从事革命。1905年以兴中会和黄兴为首的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组成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纲领,由孙中山任总理。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南京临时政府。不久,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同盟会内部分化,1912年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吸收了不少官僚政客加入,在参众两院中占多数席位,但党的组织松散无力。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于1913年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回国,于1916年7月发出通知准备重组国民党。1917年7月孙中山为反对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广东建立了护法军政府,开展护法斗争。但由于党组织松散,桂系军阀乘机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造成护法战争失败
………………………………

分节阅读 153

。五四运动后,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革命政党的重要性,于1919年10月10日正式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新公布的《中国国民党规约》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孙中山被举为总理。本部设于上海,下设总支部、支部、分部。总部组织机构设总务部、党务部、财政部,孙中山委居正为总务主任,谢持为党务主任、廖仲恺为财政主任。中国国民党虽然改变了中华革命党的组织方式,但没有一个使政党与群众相结合的组织路线。

  1920年8月驻在福建的粤军,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孙中山回广州恢复了军政府。1921年4月举行的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政府,继续以护法为号召,颁布了一系列改革吏治和维护人民权利的法令。这个政府的成员以国民党人为主体,但实权操纵在政府内政总长兼陆军总长陈炯明手里。陈宣布粤军集体加入国民党,但实际上反对孙中山的基本政策。由于国民党组织散漫,纪律松弛,又混进了许多军阀、地主、买办官僚和资产阶级右翼分子,不能发挥革命作用。当孙中山发动北伐军从粤北进攻江西直系军队时,陈炯明在英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唆使下,授命部下叶举等在6月16日发动军事政变,迫使孙中山于8月9日离粤赴沪,至此第二次护法战争彻底失败。孙中山和国民党遭到严重挫折。

  国民党改组后的发展与变化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总结以往革命的经验教训,开始进行联俄、联共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同时展开军事斗争,集中力量驱逐陈炯明,恢复广东革命政权和革命基地。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派李大钊等人多次访问孙中山,共同商谈“振兴国民党以便进而振兴中国”的问题。9月起孙中山召开一系列有共产党人参加的重要会议,商讨国民党的改组事宜。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并公布党纲、总章,提出一系列革命政策。孙中山与苏联特命全权代表越飞进行会谈后,于1月26日在上海发表《孙文与越飞联合宣言》,正式确立了联俄政策。孙中山主张吸收革命分子,欢迎共产党人大批加入国民党;而把混在国民党内的军阀、地主、买办、官僚清除出去。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0月苏联政府派鲍罗廷为驻广州代表,随后被孙中山委任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高等顾问。10月24日孙中山委派胡汉民、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国民党改组和召开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1月6日公布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党纲和党章草案。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924年1月20~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是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会后不久孙中山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章,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