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成立。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把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六百三十四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界民主人士、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7日,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决议以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29日,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原则。30日,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并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五十六人。会议还选出一百八十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并推举毛泽东为政协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式上,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与其他副主席登上主席台

  会议最后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政协全体会议闭幕后,设立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政协会务,召集全国委员会会议。在全国各地亦设立政协地方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此后,政协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并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齐福霖)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学科专业杂志。1982年5月创刊,由厦门大学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年四期(首年仅出三期)。1988年起,改由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该刊创始人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家傅衣凌,1982~1984年任主编。1985年起,由杨国桢任主编。韩国磐、陈诗启任顾问。该刊以刊登中国社会经济史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论文为主,也发表一些罕见的或新发现的史料和调查报告、中外史坛动态及书评。每年均有一定篇幅刊载外国学者的来稿。创刊以来到1988年,发表了四百多篇文章,体现了从经济剖析社会,从社会剖析经济的社会经济史学风格和注重发掘民间文献和区域研究、细部研究的学术特色,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夏历)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1930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团体。简称“社联”。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一个翻译、研究、宣传和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著作的社会科学运动热潮。为了加强对这一新兴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社会科学界的统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0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邓初民、吴黎平等三十余人出席,推举宁敦伍为主席。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纲领》,宣布其任务为: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中国革命;②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③批驳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思想;④领导新兴社会科学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⑤参加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际斗争。“社联”最高权力机关为全体会员大会,由会员大会推举执行委员会。内设党团组织,首由朱镜我任书记。其上级领导机关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先后成立分盟组织的有北平(今北京)、广州、日本东京等地。

  “社联”除创办机关刊物《社会科学战线》外,先后创办了由会员柯柏年、王学文、许涤新、何干之等人分任主编的《研究》、《新思潮》、《社会现象》、《时代论坛》等刊物。并由吴黎平、杨贤江、李一氓、艾思奇等人翻译出版和编写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论文选译》和《哲学讲话》(即后来出版的《大众哲学》)等著作。还开展书报评论,推荐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介绍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撰文著书和利用大中学校、假期补习班等讲坛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

  社联培养了大批有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1936年,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空前高涨,多数会员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参加了各界救国会的工作,社联自行宣布解散。

  (曾业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要研究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949年间中国历史的国家专业研究机构。1950年5月在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创建。初属中国科学院。1954年至1959年一度称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改称现名。

  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是近代史研究所创建者、第一任所长。1978年后,刘大年任所长,黎澍、李新等任副所长。1982年余绳武任所长,李宗一等任副所长。1988年王庆成任所长,张海鹏、张友坤等任副所长。

  该所初建时人数不多,60年代发展到一百五十人。“文化大革命”中工作被迫停顿。1978年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员扩充至两百余人。现有专业人员一百五十五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有七十多人。50年代
………………………………

分节阅读 158

,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通史》进行。1978年前,所内基本研究单位为研究组,设置多次变更。1978年后,改组为研究室,至1988年,设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中外关系史、中华民国史、现代史、中国通史、国外史学动态等研究室及《近代史资料》编辑室、《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图书资料室藏书五十万册,以收藏近代报刊及档案资料最具特色。

  近代史研究所结合国家、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同时鼓励学者根据个人专长选题进行研究。大型研究项目采取分工合作的集体写书方式。重点研究项目有: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华史、日本侵华史、十九世纪香港史、沙俄侵华史、中苏国家关系史、1937~1949年的中美关系、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近代中国华北农村社会经济研究、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通史等,主持编纂的大型资料书有《太平天国资料续编》、《中法战争资料续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料丛刊》、《中俄关系史料丛刊》等。以上项目中,《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稿》、《中华民国史》、《帝国主义侵华史》、《沙俄侵华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已有部分或大部分成果出版。个人著作及编、译的书籍甚多,不备列。

  该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近代史研究》双月刊。此外,还定期连续出版《近代史资料》、《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创刊于1979年,是史学界较有影响的专门学术刊物之一。《近代史资料》创刊于1954年,至1988年已出版七十期,刊载了大量珍贵史料。《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创刊于1980年,至1988年已出版十二辑,以翻译介绍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论文为主。

  (冠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主要研究1840年前中国历史的专业学术机构。由原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合并而成。中国科学院第一所、第二所成立于1954年。第一所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魏晋南北朝以前封建社会的历史,所长由郭沫若兼任,尹达任副所长。第二所主要研究隋唐以后到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所长由陈垣兼任,副所长为侯外庐、向达、熊德基。1958年,合并为历史研究所,所长仍由郭沫若兼任,尹达、侯外庐、熊德基任副所长。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历史研究所成为社会科学院的下属机构之一。侯外庐任所长,尹达、梁寒冰、熊德基、林甘泉任副所长。1982年,所长为林甘泉,副所长为李学勤、陈高华、周年昌。1988年起,所长为陈高华,副所长为周年昌、李祖德、张弓。现有专业人员一百七十四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八十八人。

  历史研究所现设先秦史室、秦汉史室、魏晋隋唐史室、宋辽金元史室、明史室、清史室、思想史室、中外关系史室、史学史室、历史地理室、服饰史室。在魏晋隋唐史室设敦煌文书研究组,明史室设明清徽州土地文书研究组,史学史室设西方史学研究组。该所还设《中国史研究》季刊、《中国史研究动态》两个杂志编辑部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写组。《中国史研究》是刊载中国古代史研究成果的专门性学术刊物,《动态》反映中外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信息和文章。图书馆拥有各类图书杂志六十二万册,其中善本书有一千多部,两万余册。在藏书中有已故明清史专家谢国桢的赠书,包括线装古籍近一万册,碑帖、画像石、古砖、瓦当拓片一千二百多种。古籍中以明清杂史、笔记、小说占多数。馆藏线装古籍包括经、史、子、集、丛等部类,基本能满足古代史研究工作的需要。馆藏的徽州地区文书、契约和簿册,有官方和私人两类,是一宗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极有价值的珍贵资料。

  该所目前主要进行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中国历史文物图集、中国古代服饰图录、徽州文书、敦煌文书的整理与研究等重要课题,这些项目都是国家和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该所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其中《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中国思想通史》、《宋明理学史》、《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深受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

  (刘景莲) 
 


    
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

  中国文化思想界20世纪30年代初就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