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原本毫无存在感的625所在这时候走出来毛遂自荐,杨辉这又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要想提高工业生产中单晶涡轮叶片的成品率,需要的不就是在制造工艺上突破嘛!
而这种工艺的研究中,杨辉居然忘记了共和国还有这么一家专业的研究所,这真是太不应该。若不是现在625所上来提醒自己,恐怕还真就死死的吊在了‘自力更生’这一条路上了。
转过身非常正式的询问到:“那么625所是否对单晶涡轮的制造工艺有所研究?我国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我并不认为你们研制的定向凝固合金能对单晶制造工艺有多少相同之处,更何况你们当年同黎阳合作的涡喷14高温涡轮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
要引入625所参与单晶工业生产工艺的开发,杨辉当然要试试这624所本身有多少能力,到底是不是有干货。万一不小心给整来同样什么也不懂的新手,那就亏大发,哪里来的那麽多钱拿来养着625的科研人员。
肯定是感觉到了杨辉的话语中的一丝不屑的味道,625所这位中年人也来了火气,做为一位在高温叶片领域研究了十多年的老人,也是改开之后国家第一批公派到美国深造的精英。
自己在同一批同学中大部分都留在美国享受的时候,他毅然决定回到国内,继续国内的高温涡轮叶片工艺制造研究,一片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单晶涡轮叶片制造工艺确实很难,但也并不是不能突破,这对我们625所来说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把资金投入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我可以保证一年之内解决单晶叶片大规模生产的瓶颈!”
又是一位声称只要把资金到位,就能拿出技术的狂人,杨辉也不知道这这到底只是单纯的因为狂而狂,还是因为这家伙的确有真材实料做后盾。
本着有一丝机会也不放过的想法,杨辉继续同这位狂人深入交谈下去,希望能从这位的话语中得出些可以看出他技术水平的信息。
第三百九十五章:似乎有两把刷子
“首先我要纠正一点,的确是西南科工在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上率先突破,这一点我承认,但我们624所、606所、黎明厂在合作中没有突破这一技术并不是我们625所不够努力,实在是606所得到的无余量精铸技术并不完整,明显他们得到的技术有很大漏洞。”
说着这里,又转过头颇有深意地看了这次同在一个屋檐下讨生活的红旗厂代表,国内什么时候首先接触到无余量精铸技术,又是在哪里得的,这一点625所还是能知道内情。
倒是多年的沉浮,让红旗厂来的这位代表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满脸的这关我鸟事,这全都是606所办事不牢固,接收的资料都不全,这丫还敢签字。。。。。。
杨辉自然是知道这里面的猫腻,考虑到西南科工也是这一事件的受益者,当然要选择让这事赶快翻过去,现在大家都是一个槽里混饭吃,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没必要再翻旧帐伤了和气。
“这都是过去的了,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已经是过去式,不仅我们西南科工将该技术运用到了涡扇10发动机中,黎明厂不同样也拿到了这一项技术吗?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单晶涡轮叶片才是我们要考虑的。”
见杨辉站出来都说要揭过这一段历史,这位狂人也出奇的没有继续执拗下去,这倒是和狂人性格有些差异,想来应该是在体制内混久了学会的适可而止。
不在红旗厂提供无余量精铸技术上说下去,但并不代表他不会继喷625所的猪队友行径,要说红旗厂提供技术不全只是可恨,那么606所在整个项目中的表现就显得更加可笑,可笑到625所都对他恨不起来。
“当然,即使没有定向凝固技术,我们625所同样也能从制造工艺上进行优化。拿出可以媲美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的技术。但问题是奉天那两方傻子不听人话,非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给他们建议还总是听不下去,简直可恨!”
说的这里。却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看起来625所对奉天的两家合作单位的不满要远比625所对红旗厂的恨更加深刻,这里面应该有什么隐情,就是不知道和625所解决单晶叶片工业化生产有什么关系。
应该是对奉天方面两家曾经的老队友彻底失望了,没有几分钟时间。这位625所的狂人就调整过来了,回忆了不堪的往事,不堪的猪队友。
现在是要拿出些真本事来了,这才是625所能够在整个中推核心机中立足,并占据有技术份额的根基,走到自己的公文包里面拿出一摞资料,推到杨辉面前。
“这就是我们625所的技术实力,我们同样也拿出了耐高温上限不低于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的叶片,它现在就安装在外面测试中的核心机里面,工作环境是高压涡轮后面的静子叶片。”
听到这里。杨辉终于来劲了,625所居然提供了中推核心机的第一级高温涡轮静子叶片,这的确是一个大新闻,算是放了一个大卫星。
为何由此一说?这实在是太简单了,新中推核心机的总温度高达1412摄氏度,紧紧贴着高温涡轮之后的静子同样也是要受到高温燃气的冲刷,虽然这里的温度要比高温涡轮低一些,但也低不了多少。
通常情况下,静子叶片所承受的高温,是前一级涡轮承受的温度减去三十度左右。但这温度也同样不低,需知上一级涡轮总温高达1412摄氏度,就算按照最大的温度衰减来计算,减去三十摄氏度。也还有1382摄氏度,这是什么概念?
举个列子就能说明一下,美国的F100发动机早期型号极速使用定向凝固合金涡轮叶片,总温度也就才达到1399摄氏度,F110发动机早期型号也同样只有1371摄氏度。
现在在冷不丁说625所能制造最高能达到1382摄氏度的高温的静子叶片,这不是放卫星那又是什么东西。都要比F110早期型号涡轮总温还要高,有这样牛逼的技术,西南科工仅仅1286摄氏度的涡扇10发动机恐怕早就被拉去吃灰尘去,又怎么会有涡扇10后面强势逆推涡喷14。
怀着各种不相信,杨辉打开了面前的资料,开始看看这625所提供的静子叶片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有性能如此强大的叶片制造技术。
一页一页的翻看着这薄薄地几张纸,这里面的介绍总是遮遮掩掩,似乎625所对这里面的技术有所保密,唯一能看出来一些消息的也让杨辉吃惊不已,这款涡轮叶片居然是从西南科工研制成功的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改进而来,这看的杨辉一愣一愣的。
国内什么时候如此卧虎藏龙,在西南科工自己都还没有对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进行改进的时候,往日的对手居然在得到了自己转移的技术之后,赶在前面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升级。
放下了手中的资料之后,杨辉这时候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原来还是自己小看了天下英雄豪杰,同样的技术,拿到625稍加改进,就能比西南科工自己生产的产品多扛100摄氏度的高温,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要625所这一技术能够量产大量生产新的叶片,这就是新中推核心机的后备高温涡轮叶片了,反正这样的高温已经是足以扛起中推核心机的使用。
“真有这么强大?你们将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改进之后,最高总温度能增加到1386摄氏度,这东西已经比涡扇10的涡轮总问高了近100摄氏度,黎明厂生产的涡扇10发动机使用了这种涡轮?”
杨辉兴奋的询问着所有关于这个新叶片的一切问题,若是625所回答“是”,那杨辉马上就要把625所拉进单晶涡轮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研制队伍中,甚至西南科工自己生产的涡扇10发动机的后续改进中也要考虑更换更新一代的涡轮叶片。
杨辉这时候已经对625所的能力有所肯定,心里各种高兴不已,开始畅想着美好未来。
但625所这位狂人的回答却并不是杨辉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胜利的狂喜,有的只无边的遗憾,625所研制的这型号工艺制造出来的叶片并不是那么好,它也有自己的弱点。
固然很想说一句:‘是的,我们625所这研制的高温叶片就是这么牛’,但科研人员从来不屑于说慌,更不会说谎,说了慌之后他们会脸红,这对于一位三十多快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在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空心气冷叶片基础上,对定向凝固技术进行了更深一步工艺改进,从而对晶枝的走向控制更加精确,使得它具有了更好的抗高温结构。。。。。。”
在话说到一半之后,突然就没有继续下去,看的出625所这款高温叶片似乎有什么重大缺陷。。。。。
后面的介绍织只能是由熟悉整个核心机工程设计的刘总工继续介绍下去,而介绍出来的情况也让杨辉唏嘘不已。
“在拥有了更好的抗高温结构后,原本比较均衡的力学性能却有了很大的退化,特别是抗高温蠕变性能有了很大的下降,还远远比不上涡扇10原本使用的涡轮叶片,这种高温蠕变性能比较差的高温合金,只能用于不需要随转子高速运转的静子环中做静子叶片。”
听完介绍,杨辉终于明白了这款高温涡轮叶片的来龙去脉了,原来这是一种严重偏科的高温叶片,这真是令人空欢喜一场。
既然不能做涡轮叶片、新的中推核心机就只能继续在单晶叶片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涡扇10发动机的改进也只能是对尾喷口做做改进。
杨辉很佩服625所的能力,也很同情他们的遭遇,若是他们搞出的这型高温叶片同时具有较高的抗高温蠕变性能,那么一切都将不同,也许625所现在的门槛早就已经被各大航空发动机生产、研制单位踩坏了。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都能各种不同的材料配比、生产处理工艺中遇到刚好合适的材料,更多的时候都是以失败为结局,625所其实还算是不错的,他们至少拿出了可以用于静子环使用的高温叶片,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发现。
但这时候,杨辉还是要老生常谈:“现在使用的这项技术和单晶工业化生产有什么关系吗?虽然都是通过控制晶体生长来做到更好的性能,但单晶和定向凝固合金的控制是有很大的区别,这一点625所的同志肯定也是知道的。”
杨辉现在继续问到这里,前期该知道的也介绍完毕,625所狂人抬起头说出了一句话。
“我们之所以能精确控制定向凝固合金的晶枝走向,这源于我们使用了一些控制单晶生产的技术,这就是625所的秘方,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参与过一个与单晶相关的边缘科目。”
第三百九十六章:通用的窘境
既然625所有如此“通天彻地”之能,杨辉自然就不会放过这样的一个好机会,又再次邀请625所参与到DD3单晶涡轮叶片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队伍中。
杨辉不知道625所的参与到底会给整个项目带来怎样的变化,他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放过任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