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半响,先前进去通报的军士跑了出来,随后又交流了一番,带着早已等候多时的一老一少进了县府大衙。
跟着军士进了县府大衙,又沿着走廊穿过外堂,行过一个拱门,沿途都有持刀的兵士把手,称得上守卫森严。
越过拱门,军士将这一老一少带至一处堂门口,又从中出来一个军士,接过班,领着他们进去了。
没过一会儿,这一老一少就被军士带到了内堂的一处院落,内无侍卫,只有一张圆形石桌,周边放着三根凳子,桌上备了一些白面吃食和酒水。
之后那领路的军士便退下了,院落之中也不见人来。
“阿爹,这地方真大,你看这些桃花,开的真好,说不定能接好大的果子,你闻闻,就连这四周都充满了香味。”跟随在老者身边的少年有些好奇,他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排场。
“行了!别给老子丢脸,好好坐着,待会儿有人来了别说话,只管听着,然后好好看着他们领头的表现,特别是那个叫朱元璋的。”
老者一开口,少年原本急躁的心又稳了一些,眼睛还是不停的扫视四周。
喝了一口水,一老一少便听见了远处传来的脚步声,一个看起来十分年轻,却显得有些老重持成的人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两个披甲人。
“老丈,你急着找我朱元璋,是不是我手下的兵士糟蹋你家的粮食,或者猪羊了,所以你来告状?”刚一见面,朱元璋便笑着开口说道,浑厚的声音中蕴含着让人极度信服的力量,听在心里感觉暖暖的。
一老一少,见这青年自称朱元璋,也都有些吃惊,还是反应了过来,起身上前就要行跪礼。
还未等两人近身,朱元璋身后的两人刚欲拔刀,却被他一个手势制止了,又上前拖住老者刚欲下坠的身体。
这才来到石桌前坐着说话。
“好叫将军知晓,老朽乃是应天府城郊城隍庙的庙祝,老秦头,此次前来乃是受人所托,前来带一句话与将军。”老秦头说话间,眼神一直盯着眼前这青年将军的脸,见他黝黑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竟让人心中升不起其他恶念来,不由得有些称奇。
“哦?老丈受人之托给我带句话?不知是什么话?”朱元璋听后,脸上神色依旧,心中却在猜测,这老者是不是郭天叙,或者自己那位义父郭子兴派来敲打自己的呢。
老秦头看了看朱元璋身后两人,脸上有些为难,迟迟不肯说出话来。
朱元璋有些好笑,这才让身后披甲带刀的两人退下。
“老丈,这下可以说了吧。”朱元璋依旧笑着。
“不瞒将军,近些时日以来,我一直在这一代打听将军的名号,但是一直没有消息,自从您开了凤阳县城的粮仓救济百姓之后,这才找上门来。”
“哦?原来不是郭天叙派来的人?”朱元璋心中有些疑惑,猜想着眼前这老者的来历。
“近些时日,将军这里恐怕缺粮食了吧?”老秦头话音刚落,前一刻还在猜测的朱元璋眼中突然显出一股凌厉又略带杀气的目光,对面老秦头的小儿子受不住这目光,竟然一下子滩坐在地上。
“呵呵,朱将军不要误会,听完老头子的话再计较也不迟,还是回归原题,我身后之人让我带句话给您,等您做出反应了再谈接下来的事情。”
老秦头见朱元璋的眼神有异,浓眉大眼,再配上他略显魁梧的身体和浓郁的血腥煞气,这目光一般人还真受不了。
不过老秦头也不算普通人,自从被城隍张一仙开了“天眼”之后,不仅修为增加了不少,一路上也没少见一些孤魂野鬼之类的,不仅眼界开阔了不少,就连胆色也远非寻常人可比,再加上他活了几十年的时间,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吓到的。
“说来听听,这般一来,我到真有些好奇是什么话了。”朱元璋的目光又变得温和,仿佛先前那个人不是他一般。
老秦头略显老态的脸上笑了笑,也不急着开口,而是喝了一口显凉的茶水,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来之前,那人让我观察观察你,如果你有能力,那就资格听这些话,如果能力,我此刻也就不会在这里了。”
“那人要我带的话不多,就九个字而已,‘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老秦头一口气说完,又低头喝了一口茶水,也不去观察朱元璋此时的表情,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等着。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妙!果然妙不可言!”朱元璋先是自言自语了一番,而后更是狠狠拍了几下自己的大腿,一下子站了起来,看着依旧老神在在的老秦头,一下子跪了下去。
就这一瞬间,老秦头古井无波的脸上显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没有想到,当初城隍爷说,自己说出这句话之后,那人肯定会像自己下跪的,没想到如今成真了。
“求先生助我!”
朱元璋跪伏在地,双手手掌合拢在额头前方,眉心抵着手背,这礼数不可谓不贵重。
老秦头连忙起身将他抚了起来,他可不敢自持身份,况且,眼前这个朱元璋可是城隍爷一直托自己寻找的人,他的身上必然有城隍爷看中的东西,如果说以前老秦头还不会关注这些,但是自从他开了天眼之后,不仅头脑没有丝毫阻滞的感觉,反而还觉得十分灵活,看事情也更加深入。
“起来,起来,这可使不得,这种大礼可折煞老朽了。”老秦头嘴上恭维,又将一脸恭敬,真诚之色的朱元璋扶了坐下,这才开口说道:“此次前来,本也不报多大希望,奈何因人所托,而且一路上还时常听见将军美誉,如今亲身一看,果然与传言一般。”
“别说是老朽受人之托,就是冲着将军对待百姓的这些善举想来也能够成事的。”
“那老丈可愿意助我?”
“这个不急,我家先生之前出门了,许久都不见回来,定有要事缠身,将军眼前的危机,我倒是可以做主帮助一二。”
朱元璋听了老秦头的话,这才放下心中的石头,他现在最困难的就是粮食了,军队在增加,粮食却没有多少,如果再这样下去,他都想打劫那些乡绅了。
第六十章 日薄西山
这也是之前老秦头提到粮食之时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反应的原因。
在这乱世之中,只要有了粮食,就拥有了人心,地盘,军队,甚至财富。
如果粮食断了,短时间可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时间长了,谁能保证吃不饱饭的军队会不会造反?又有谁能保证,那些自己都吃不饱饭兵士会为他们的头领卖命的?
“将军别急,如果将军信得过我,可带一百军士先行随我回应天,那里的城隍庙中我藏有一千多担粮食,虽然不多,却也能解将军的燃眉之急。”老秦头说完,朱元璋原本笑得合不拢的嘴有些呆滞了,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而后再三回想,确认老秦头说的是一千担粮食,而不是其他的。
一千多担粮食虽然也不少了,可是自己如今也有一万多人的军队,这点粮**打细算的话也就够一个月吃的,这些还不算分给老百姓的那份,原本以为让他头疼了很久的事情能够解决了,结果却是这样。
朱元璋心里这样想着,脸上却不露声色,依旧挂着笑容,热情却有所减少。
老秦头看穿了他心中的想法,却也不点破。
另外,老秦头想起说这句话是城隍爷似乎嘀咕什么,从他的脸色来看,似乎有些为难。
不过认真说来,张一仙交代这些给老秦头的时候,心中还真有些为难,但是一想到自己刚差点被雷劈起,心中原本不打算干扰历史的心又再次浪了起来。
这一次他不仅要做一些大事,更要将一些话提前告知朱元璋。
在历史上,朱元璋也是差不多在这个时候遇见了一位贤士朱升。
朱元璋佩服他的学识,眼界,以及人生阅历,才开口求教,更是舍得下脸皮,毕恭毕敬。
朱升也不含糊,将自己几十年来对整个历史大观的感悟和分析总结成了九个字。
就是“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句后世人人皆知的话。
而且朱元璋能成为与大汉帝国先祖刘邦一样,从真正的祖宗三辈是贫民的历史变成一个辉煌帝国的开创者,这句话的作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朱元璋这个人别看他长相憨厚,却有些女人一般心细的感知。
再加上一个十分懂得人情世故的马皇后,能为他卖命的人还真不少。
“将军不必着急,这些粮食足够一月之用,而且一月之后,我家先生也肯定能回来,他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如果将军见了我家先生,一定会懂的。”
朱元璋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老秦头在提及自家先生的时候,眼中有些盲目的敬畏和自信。
他不知道老秦头从哪里来的这种近乎信仰的信心。
“也好,咱这就派人跟着老丈回去。”朱元璋又是一跪,反正礼多人不怪。
这是他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时候学到的,如果那样的环境他不知变通,懂人情世故,他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早就饿死了。
“好,我也许久未回去了。不知将军与我一起还是?”
“我这里公务繁忙,一几万人的事情,忙不过来,就让我的结义兄弟徐达陪你去一趟。”
“好。”
又敲定了一番详细的规程,两人这才罢了正事聊起了家常。
一说起地里的活计,朱元璋居然比老秦头还细致几分,这让他有些意外,但是当听到朱元璋一家人都因为元廷为了贡献贵妃的生辰而被赋税活活逼死,自己的哥哥也留下最后的十三颗谷种之时,老秦头心中竟然升起无线感慨。
两人就这样一直道着家里长短,吃过饭,又安排住所之后,朱元璋这才出了县府大衙,一直往西,来到军营驻扎的地方,找到了正在巡视军纪的徐达。
一番商议之后,徐达又从守备凤阳的几千人中挑出一些可靠,又实力不凡的兵士,做足了准备,并且还下了保证这才让朱元璋放下心来。
而就在天际昏黄太阳滑落,与远处的地平线呈一条平行线的时候,一道清晰可见的金黄|色光团从天而降,携带着浓厚的龙气从天际慢慢徘徊,最后朝着一个方向笔直落下。
“呜啊,呜啊。”一道音色响亮的婴孩啼哭之声响起。
豪州城中,一处宽敞的三进大院,一处正房之中,稳婆刚将包裹好的婴儿抱了出来。
房屋之外,一个中年贵妇,以及一个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身旁还站立一个长相端正的青年。
“恭喜大帅,是位孙少爷。”
“哈哈,我儿有后了。去,让管家取些喜钱来,发给家中仆从,另外,再买些好的补品,犒劳犒劳我的好女儿,另外,元璋那边就不忙通知他了,男人嘛!总要以事业为重。”儒雅中年男子一脸喜色,率先接过稳婆手中的婴儿,越看越喜欢。
而侧立一旁的青年看到这一幕脸上的神情一变,显得更加阴郁,眼中神色更是不爽到了极点。
紧接着,豪州城中便传出郭子兴,郭大帅的干女儿生了一个公子的消息,大街小巷之中无人不知。
清楚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