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为了大宋!”王宁安笑着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干一杯!”

  唐介笑道:“好,一切为了大宋!”

  渤海遗族,这是个弥天大谎,不要低估朝堂诸公的智商,人家不是看不出来。

  但是,就像王宁安分析的那样,这个谎话对大宋有利。

  至少有了渤海国之后,大宋就能躲在后面,赢了最好,输了就把他们抛出来,平息辽国的愤怒,总而言之,大宋不吃亏。

  要是直接谋夺燕云,谁都没有胆气,但是多了渤海国,大宋闪展腾挪的空间就广阔了。

  这个在后世叫做代理人战争!

  耿直如唐介,也看出了其中的好处,故此毫不犹豫站在了王宁安一边。

  临走的时候,唐介随口告诉了王宁安,朝廷派遣状元郑獬作为使者,出使辽国了。

  唐介这是什么意思,单纯通风报信吗?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就感到了其中有问题,唐介不会无缘无故和自己提这个的。

  “我看不难理解。”

  难得,大苏摇头晃脑,给王宁安分析道:“郑獬在金殿的比试,声名扫地,成了几十年来,最丢人的一个状元。”

  说到这里,苏轼丝毫没有罪魁祸首的觉悟,还侃侃而谈,“就像是二程,他们为了保住名声,不得不来到沧州。而郑獬也唯有立功,才能洗刷耻辱,不然就一辈子抬不起头了。”

  王宁安轻笑了一声,“就算你说的对,可是唐介为什么要提醒这个?”

  苏轼嘿嘿道:“这就是关键了,郑獬去了辽国,他就可以打听大氏的事情,很快就能知道姐夫在撒谎了!”

  大苏说完,突然脸色狂变,“姐夫,你惨了!!就连唐相公都愿意帮你撒谎,可问题是辽国不会啊!他们一定会戳穿你的谎言,没有什么七十年苦战,更没有忠勇无双的大氏……那时候你该怎么办?”

  苏轼真的着急了,急得都冒汗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原来露了半边天,谁能想到,居然有人去辽国调查真相,他们也真是够狠的,是非要给王宁安难堪啊!

  “姐夫,要不要把大家伙都找来,一起商量个主意?”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你那么聪明,就想不出来一个?”

  “我?”大苏指着鼻子,挖空心思想了半天,“要不咱们暗中下手,把郑獬杀了?”

  王宁安都无语了。

  “真不愧是大才子,出的主意真是聪明得一塌糊涂!”王宁安点着他的脑门,“你啊,就不会想办法,让辽国说的话没有用!”

  “那要怎么做?”大苏傻乎乎问。

  “这还不简单,只要让大氏打一仗,把渤海国的旗号竖起来,成为辽国的死地,这时候辽国说什么,都是诋毁大氏,诋毁渤海国,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相反,只会更加凸显渤海国的不凡!”

  苏轼用力拍脑门,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办法,怎么就想不到呢!

  可问题是要怎么打啊?

  辽国也不是吃素的,万一打输了,那岂不是全都毁了!

  “所以这一战必须要打赢,还要打出动静来!”

  王宁安拍了拍屁股,直接回到了家中,把老爹请了回来,打仗还是要找专业人士,和大苏是商量不出来结果的。

  王宁安把一幅详细的辽国地图摆在了面前,王良璟却没有看一眼,实际上这张图早就放在了他的心里,闭着眼睛也能知晓一切。

  在岭南的日子,只要闲下来,王良璟就不断琢磨地图,究竟该如何下手。

  他推演了很多遍,制定了无数套攻辽的策略。

  以眼前的状态,不能和辽国正面打,唯有从辽国的侧翼下手,还要必胜之战,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用水师突袭辽国。

  而最好的攻击点,就是位于辽国中京道外海的菊花岛。

  这座小岛距离陆地不到20里,在唐代的时候,叫做桃花岛,到了宋代,因为上面长满了菊花,而得名菊花岛。

  王家把持了长生岛之后,整个渤海湾都在王家的船队掌控之下,沿岸的情况是一清二楚。

  兴城位于辽国的中京道东端,是连接燕云十六州和东京道的要冲之地,也是咽喉要路。

  王家几次派遣船只到周围探查,甚至上岸开辟走私路线,他们发现辽国根本没有海洋意识,这么关键的一处所在,仅有不到一千人马。

  似乎在辽人的观念里,从来不担心敌人会从海上来。

  攻击菊花岛,然后袭取兴城,切断辽国南北交通,这个动静绝对够大了!

  王良璟感叹地扶着大腿,探身道:“二郎,爹做梦都想着和辽寇开战!可问题是一旦咱们出手太狠,辽国势必报复,到时候河北各地烽火遍地,我怕朝廷的那帮相公撑不住,会找咱们麻烦。”

  王良璟又犹豫道:“可是如果不打兴城,对别的地方下手,让辽国觉察到海上的危机,加强防御,或者把商路往内陆迁移,那可就不好了。”

  王宁安很理解老爹的心情,又想吃,又怕烫!

  “爹,其实这事不难!”

  王良璟道:“你有注意了?”

  “爹,咱们不用出手,让别人出力就行了。”

  “说得轻巧,谁能替咱们出力?”

  王宁安把手指继续往前伸,一下指到了倭国的位置。

  “就是他们!”

  王宁安笑呵呵的,让人把自己的学生还有死党都叫了过来,挨个排队站好。

  王宁安从头看到尾,一伸手,把章敦拉了出来,又仔细挑了挑,把柳羽也拉了出来。

  “不错不错,长得很好,要是狄咏在,就更好了。”

  章敦感到了王宁安眼中的不怀好意,他口干舌燥,咳嗽两声道:“先生,您让我们干什么?”

  “很简单,出使倭国,替我弄来一千个炮灰!”

  柳羽挠了挠头,“老大,出使倭国,还挑什么相貌啊?”

  章敦突然感到不妙,脸都垮了,“我说先生,您不会让我们拿……身体……换吧?”

  王宁安黑着脸道:“不要说得那么牙碜!这叫友好深入的交流,当然了,你们能不牺牲色相,就骗来一千人,我也不反对。”

第351章 第一次开疆拓土

  

  800渤海遗族,日夜训练,已经过了3个月,小有成就。可是真正的明眼人看,还是差了很多,最多就是样子货而已。

  但是王宁安已经很满足了,他又没想真的培养出一支虎狼之师,即便有这个想法,那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所谓的渤海国。

  “火候差不多了,可以出征了。”

  王宁安是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判河间府,论起地位和权柄,远胜普通的知府,仅仅排在那些挂着大学士衔牧守一方的守相之后。

  他不但有权力,更有势力,平县是他一手创造的,沧州的兴旺多半靠着王宁安,还有六艺学堂,虽然搬到了京城,但是沧州还留着六艺分院,由刘彝和范纯仁负责。

  王宁安能轻松号令河间的政、商、军、学、民,各界都归附道王家的大旗之下,绝对是指哪打哪!

  在三个月之前,王宁安就下令集中水师力量,在三伯的协调之下,一共抽出了50艘战船,调集了三千多名水手。

  自从摆平了岭南之后,南洋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运到了大宋,尤其是那些高大的楠木,正是制造船只的最好材料,经过几年的努力,沧州已经拥有各种船只5000多艘,其中有六成都控制在了王家的手上。

  “二郎,如果真的需要,短时间能调集200艘船只,运送几万人,绝对不成问题!”三伯常年在海上漂泊,越发苍老,但是身体强健,声若洪钟,干劲十足。

  王宁安连忙摆手,“用不着那么大的动静,咱们还要躲在后面,让别人替咱们冲杀。”

  王良瑾哼了一声,“忒不爽利,我看咱们大宋就是被一帮无胆的鼠辈给坑了,才让辽国骑着脖子拉屎。”

  王宁安满脸苦笑,两手一摊,似乎自己也算是鼠辈当中之一了。

  “三伯,循序渐进,慢慢来嘛!”

  王宁安虽然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充足的信心,但是第一次出战,又是必胜之局,他分外小心。

  所有船只都进行了加固,上面装满了床子弩,还囤积了数量惊人的火药,猛火油……全都仔细检查,确保无误。

  慕容轻尘跟着王宁安的身后,暗自腹诽,心说大人也太小心了,这样的配置都够再灭交趾一次了。

  不就是一个小小的菊花岛吗,用得着吗?

  王宁安丝毫不马虎,菊花岛不大,问题是背后的辽国,那才是庞然大物呢!

  尽管把光复燕云放在嘴上,但是王宁安却清楚,辽国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

  首先,辽国足有大宋的三倍大,地域广阔,物产丰饶,各种部族,数之不尽!辽国的人口也非常可观,足有上千万之多,如果全面动员,拉出来五六十万人,是可以做得到的。

  辽国成立比大宋还早,他们兼具游牧和农耕的双重优点,别管大宋的士人何等骄傲,但是在内心深处都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大辽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在所有国家的眼中,大宋除了富庶文明之外,没有一样能比得上辽国的。

  泥土巨人也是巨人,衰老的虎也是虎!

  任何向辽国发起挑战的人,都必须做好承受辽国疯狂报复的准备。

  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一箭射出去,我们和辽国就是不死不休!

  战斗会持续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总之要有一方彻底倒下去,才会结束,就像大汉和匈奴的战斗一样。

  我甚至不敢说,有机会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但是我相信,大宋必胜!中华必胜!文明必胜!

  王宁安把自己关在了船舱里,他一遍又一遍修改着文稿,他想明天在船头上,发表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讲,把所有人的劲头儿都鼓舞起来,这篇文稿也会流芳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只是写到了天明,王宁安烦躁地把一堆乱糟糟的纸张都扔进了火堆里。

  他不想弄这些了,或许等着胜利之后,再补一篇,那时才有心文采飞扬,现在的他,比起入洞房的时候,还要紧张不安。

  天终于亮了,王宁安从船舱里走出来,来到了码头上,烦躁地走来走去,就在他快要受不了的时候,终于来了一艘小船,上面的人送来了章敦的手书。

  王宁安接过一看,字迹没错,只是虚浮了很多。

  “出发吧!”

  王宁安只说了一句,就登上了战船,水手扯起风帆,推动绞盘,把锚从淤泥当中扯出来。

  船只缓缓驶离了港口,他们先是向东航行,大约二十里左右,有另外一支船队等在这里。

  为首的两个人正是章敦和柳羽,两三个月的功夫,他们显得憔悴了很多,身体干瘪,太阳|穴凹陷,眼圈又黑又深。

  舰队会师之后,章敦他们的船队走在了前面,王宁安的舰队把桅杆上的旗号更换了,变成一个硕大的骷髅头,在飘带上面,还有一个十六瓣菊花的图案。

  王宁安突然一阵恶寒,会不会有朝一日,自己成为倭寇的鼻祖啊?

  想想都可怕!

  这时候章敦和柳羽脚步虚浮,好容易爬上了王宁安的座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