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夏却是怎么也想不出来。
一阵石门启动的声音将南宫夏二人自深思中唤醒,二人起身一看,此时石门已被人自外部打开,有一女子进入此间,这女子看了南宫夏与姜蕴芝一眼,然后便道:“快和我走,我带你们离开这里,此时门中已然确定你二人非正道中人而是魔门奸细,若是再呆下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是你。你怎么来了。”南宫夏奇道,来人正是与南宫夏一同被困于玉石矿脉中的李姳韵,此时她一脸焦急的看着南宫夏二人,还不时的回头向外望去,明显是在看有没有人发现自己。
“好啦,此事以后再说,我们先行离开此处才是。”姜蕴芝道,说完她便首先向门外走去,南宫夏见此却是一脸古怪,心中自然奇怪她为何会这般相信李姳韵的话,要知她二人应当没有交集才是。
三人离开石室后,李姳韵便将石门关好,然后自小路带三人下山。但在三人没有看见的地方,却有一个青衣道人看着三人离去的方向许久,只见她摇摇头,然后才小声说道:“你二人就此离去吧,莫要再回到这玉华宫了。”说完之后,她便又看了一看玉华宫主殿方向,这才幽幽一叹,转身离去。
“孽障,孽障啊。”此人叹道,她正是将南宫夏二人关起来的清爻真人,此事果然如南宫夏所猜无二,这清爻却是有意放要南宫夏二人离去的,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要让她以这种方法放南宫夏二人离去,要知道她在玉华宫的地位可是极高的。
且说南宫夏三人一路小心的避开了玉华宫弟子一直向山下而去,此时时间已晚,玉华宫除了主要之处还会有人值守之外,其它地方自是无人值守,所在三人才可以轻易的自小道离开这玉华宫。
玉华宫山角之下,三人回望一眼玉华宫所在的楚山,巨大的山峰在将沉明月的照耀下,却是给人以极为压抑窒息的感觉。
“李姳韵,不知你现在又是有何打算。”南宫夏道,他看了看玉华宫方向,然后以天玉镜相试,以确定身后有没有人追来。
“我,天下之大,总会有我容身之处的。”李姳韵笑了笑,玉华宫对她来说却是没有太多可以留恋的地方,反而玉华宫给她的仇恨与痛苦却是远远高于结她的开心与希望。
“不如这样,你随我二人一同回去吧。以你的资质定是会有极大作为的。”姜蕴芝道,此时她也知道李姳韵的修为并不低,也只是比姜蕴芝自己稍微差了一些而已。
“随你二人,你二人是?!”李姳韵道,她又细细的看了二人一会,但她并未看出什么来。姜蕴芝身上并无任何魔门中人身上常有的妖异之气。
不过李姳韵不知道的是,有妖异之气的修士只是魔门一些外围弟子,这些弟子没有高深的修行方法,他们为了得到强大的力量,多以炼化他人神魂作为提升修为的手段,这种方法自是极异被人发现。而喋血盟中,多数修为较高弟子的修行方式并不如此,所以只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什么的,甚至有一些看起来比道门弟子更加正派。
“没有什么。你去了就知道了。”南宫夏道,对于些事,他却并不想多说什么。
却说三人一路向北而飞,不久来到了武陵城城前,三人降了下来,等到白日便是先向城中而去。
南宫夏走在城中,却见城中有诸多兵士,此时气氛明显不对,他便对身边一人问道:“敢问这位兄台,为何现下会有诸多兵士匆匆而行,可是有何重要之事。”
那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男子虽作文士打扮,但他的衣裳多有破损之处,显然也是一落魄之人,他见问话之人是一个年轻后生,他便摇头道:“比方异动,朝廷自是要调兵防御,唉,也不知何时才能不去被动防御,而是出兵平定北方。”
“兄台可是江北之人。”南宫夏问道,见不远处有一个茶馆,他便指着茶馆道,“不如由在下作东,请兄台饮杯清茶如何。”
“清茶有何好喝。又没有浊酒。”那人摇头道,但他还是随着南宫夏三人进入茶馆中。
茶馆之中,南宫夏接着问道:“朝廷有大江天堑可守,且异族善骑,南人善舟,在江南之地,又怎会敌不过那些异族。”
那人拿起浊酒喝了好一大杯,这才打了一个极响的嗝,然后又对南宫夏道:“夏人怎么就不善骑了,想那数百年前,夏人就算分裂为数个势力,与异族相接的势力依然可以完败异族,可现在,现在竟然有了灭族之祸……”那人摇摇头,不再去谈。
南宫夏本是要茶,但这人却偏偏要酒,南宫夏见此处有酒,便为他要了一坮浊酒。
“若非长生堂在其中插手此事,宋国又怎会敌不过异族所立的魏国,妄你还自以为是的在这里胡乱谈论,真是荒谬。”姜蕴芝道,此时她侧身坐在一边,却是不想与这人坐在一起。
“长生堂介入其中。”南宫夏先是一愣,但却再未多说。
“是了,他们就是叫长生堂的,那些人借助鬼神之力,真是可恶。”那人道,此时他竟是已有了三分醉意。
“我们走吧,这人服食五石散的,你要想知道这其中原因,回去我自会告诉你。”姜蕴芝道,说话同时她便已起身向外而去。
“既然有异族邪修介入世俗之争,为何道门竟是会不过问的。”问出此话的,却是与二人同行的李姳韵。
“道门。”姜蕴芝冷哼一声道,“他们只会管夏人之事,异族之事,他们哪里敢管。”
李姳韵见她的语气中已有怒意,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本书已经写完,还请放心去看,谢谢支持。)
112 浮尸千里谁人过
五石散乃是一种散剂,它在服用后会让人性情亢奋,浑身燥热,需用寒食、喝温酒,脱衣裸袒,运动出汗等方式才能发散药力。
南宫夏本想与那男子再谈论一些俗世之事,但见对方已是服用五石散,他便摇摇头,然后与姜蕴芝二人离开这武陵城,转而向南而去。三人出城不久,李姳韵便面露几分难色,她欲言又止的看了几眼南宫夏二人几眼,最后还是开口道:“送君千里,终需一别,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
南宫夏与姜蕴芝本在前边赶路,自是没有注意到她的异状,听到此话二人自是奇怪,南宫夏回头看着对方,这才发现对方似有难言之隐,于是便开口问道:“李姑娘,你这是怎么了,不是说好要一同嘛。”
此时南宫夏不再称其为师侄,其言下之意,自是不难理解。
李姳韵摇摇头,她看了看南方,这才开口道:“我毕竟是玉华宫弟子,就算再也回不了玉华宫,我也不能另投他派的。”
姜蕴芝见到她的表情,却似是猜到了什么,于是她便开口说道:“你撒谎,你若是留恋玉华宫又怎会离开楚山与我们来到这里,况且那玉华宫对你而言可是有灭族之仇的,难道你可以遗忘此事,你可以不计较此事,说出去又有谁会信你。”
李姳韵见此并未反驳,她只是淡淡的看着南宫夏,过了一小会才敛衣一礼,之后才道:“师叔的照顾之恩,李姳韵永难忘怀,只是李姳韵却有其它要事需要处理,还请师叔体惊则个。”
姜蕴芝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南宫夏阻止,南宫夏对姜蕴芝摆摆手,同时对李姳韵说道:“你既然有事,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不过还请你要照顾好你自己,以后若有需要尽可前来寻我,我定当会帮你的。”
“嗯,谢谢师叔。”李姳韵说完后又对南宫夏一礼,之后便转身对姜蕴芝叠手一礼,然后便向二人道,“后会有期。”说完她便向远处走去。
姜蕴芝见李姳韵走远,便又开口说道:“她心中一定有鬼,你为何不让我问出此事来。”
“你又何必逼迫太急。”南宫夏道,他向李姳韵离去的方向走去,同时说道,“不过她心中有事,我们总算相识一场,此时自是应当前去看看能否帮助一二。”
“虚伪,让你去玉华宫,你没将道家术法学好,但是道门那些虚伪的东西学了十成,真是得不尝失。”姜蕴芝撇嘴道,说完她便向李姳韵离去的方向追去。
起初之时,南宫夏二人还能追到李姳韵的踪迹,但走了不久,那李姳韵的踪迹便已然渐渐消失,见此南宫夏二人心中自是奇怪。
“怎么会没有的。”姜蕴芝奇道,失去了李姳韵的踪迹,她便与南宫夏在四周寻了很久,但都没有任何结果。
南宫夏想了一会便又说道:“现在我们看见的很可能便只是幻像,自然是不可能找到了,不过既然对方不想让我们知道,那我们这便走吧,毕竟这是人家的权利。”说完之后,他便转身向北方走去。
“你。”姜蕴芝奇道,此处去血灵宗总堂所在的凤栖山应当是向南,但他为何却要向北,不过姜蕴芝想了一会便已想到其中原因,她便不再多讲,而是与南宫夏一同向北而去。二人步行没走多远便已改为御剑而飞,如此很快便到了大江之畔,但见身后并无他人追来,二人这才苦笑一声,在大江之畔落了下来。
走在江边,姜蕴芝感受着江上吹来的凉爽水气,她又对南宫夏道:“就你疑神疑鬼,害我们白跑了这么远的距离,我们回去晚了,若是被父亲发现我太久未归,要是惩罚于我,你可不能免了。”
南宫夏二人之所以会来此处,却是想看看自己是否被玉华宫高层所追踪,但现在看来却是二人多虑了。
南宫夏看着这茫茫江水,突然间发现江中有异物漂浮而下,他便对姜蕴芝道:“你看那是什么。”
“还能有什么,自然是浮尸了。”姜蕴芝道,她方才说完,便发现江中浮尸竟是越来越多,她也知此事并不简单,便向大江上游掠去,同时对南宫夏说道,“反正闲着无事,不如我们这便前去看看吧。”
二人向上游而行,但见江中浮尸越来越多,其间有男有女,但老年之人却是不多。二人约约看了看便已发现这些人均是死于刀剑之伤,明显是死于屠杀,南宫夏飞至江中以神识扫过这些尸体,这才发现他们虽是死于屠杀,但显然在濒死前便已被人摄魂而亡,或者是刚死后被人摄取灵魂。
“莫非是长生堂所为。”姜蕴芝道,所有修士中,最喜欢以炼化生人灵魂做修为方法的唯有长生堂而已。当然,喋血盟中也有类似这样的修行之法,但他们却极少用在凡俗之人的身上,毕竟凡俗之人的灵力极弱,除非杀死许多人,否则还不如自行修炼快得多,倒是以摄取其修士的灵力并将其炼化作为修行的方法的,喋血盟倒是用的不少,其中以离魂涧为最。
“除了长生堂,还能有谁。”南宫夏道,说完便加速向上游而去,二人御风而行,速度自是极快,他们不用多久便已发现有军寨立于大江南岸,而大江北岸却有许多兵士,这些兵士正在将地上杂乱的尸体聚集起来,然后一同抛入江中。
见到这一幕,南宫夏二人自是颇为奇怪,要知这些兵士明显是南朝宋军,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过多的尸体抛入大江,会对江水造成污染,更有可能会在下游造成瘟疫,而大江下游流域便有宋国包括都城建康在内的许多大城。这些宋军如此作为,岂不是害了自己的重要城市。
虽然大江乃是宋国防御北方魏国重要防线,而沿江城市本就是前线所在,但这些城市之所以会繁荣起来,也是因为数百年的时间内,夏人发祥与兴盛的北国中原以被异族所占,其间混战不休,屠杀不断,血流成河,伏尸可止千里,如此自有许多夏人纷纷南逃,但他们逃过大江,便在江边的城市中停留了下来,他们如此作为,也只是期望战乱可以早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