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了:“怎样除掉呢?”雍廪认真地说道:“如果您能设下酒宴,去请二贼,他们必然高高兴兴地前去赴宴。我去见国君姜无知,乘其不备时,将其杀掉。然后点火为号,你们可关门杀狗。如此做,易如反掌。”高傒马上答应了。两人决定事不宜迟,迅即下手。
弄得上卿连称和亚卿管至父二人莫名其妙
第二天,上卿高傒派人去请上卿连称、亚卿管至父二人赴宴。事情非常顺利,他们都按时到了高府。因为高傒善忍、外表忠厚、与人随和,连称、管至父二人没有半点警惕之心。高傒举觯说道:“我们的先君失德之处很多,老夫我每日都为国家的沉浮担忧。今天幸亏二位帮助立了新君,使老夫也可静守祖庙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因病不能去朝见新君,今天庆幸稍微有所好转,略备薄酒,用以报答二位能使我静守祖庙以及保障子孙后代安宁的恩德。”连称与管至父谦让一番后,兴高采烈地喝起酒。高傒说:“今日喝酒,不尽欢决不罢休。”暗地里,高傒告诉下人把大门关住,并悄悄地说:“发现城中出现烟火,就迅速来报告我。”
再说大夫雍廪怀里藏着匕首去面见国君姜无知,雍廪奏道:“齐襄公的妹妹文姜是鲁君母亲,听说齐襄公被杀,便让鲁君率兵伐齐,现大兵已压境,齐国众官员都在朝堂上等着君上前去。”姜无知一听,便有点惊慌失措,不及细想,便与雍廪前往朝堂。雍廪也善忍,虽然姜无知待其粗暴,但他不把不满写在脸上,而让国君姜无知不觉得是回事。
二人走到僻静处,大夫雍廪突然掏出匕首,从背后将国君姜无知刺死。雍廪的死党立刻点起火来,浓烟直冲九宵。
上卿高傒此时正在频频劝酒,突然下人过来喊道:“外面起火了。”高傒马上站起来,向里屋走去,弄得上卿连称和亚卿管至父二人莫名其妙。正要问个明白,突然在走廊四处埋伏的武士、家仆挺戟持剑杀进来,一下子便把连称、管至父砍成几段。他们虽也带了随从,无奈身无寸铁,也都一同毙命。连称之妹、姜无知夫人闻讯后,自缢于宫中。
此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两个人:公子姜纠与姜小白,他们本是齐襄公死后的合法继承人。当国君姜无知被杀后,亲近姜纠的人立刻跑到鲁国,亲近姜小白的人立刻跑到莒国。
鲁庄公闻报后,非常高兴,立即安排齐国公子姜纠回齐国。这个时候,文姜过来了,催促鲁庄公亲自送姜纠回齐。由于其兄齐襄公被杀,文姜便从禚国回到鲁国,天天劝她儿子鲁庄公派兵去攻打齐国,以讨伐姜无知的弑君之罪,为她哥哥报仇。鲁庄公惧怕齐国力量太强,故一拖再拖。当听说姜无知被杀后,文姜不胜欢喜。她拿定主意要帮助姜纠。鲁庄公受母命所迫,便亲自带领三百乘兵车,护送姜纠回国。
埋伏在姜小白返回齐都必经之地
在莒国避难的姜小白接报后,一刻不敢懈怠,立即向莒国借了马车,和师傅鲍叔牙一起,日夜兼程回国。
鲁庄公与齐国公子姜纠一行队伍庞大,行动缓慢,管仲内心焦急,他对鲁庄公说道:“我想,既然我们知道了齐国内乱,那么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会知晓。从鲁至齐,与从莒至齐路程相近,可公子小白轻车简从,行动迅速。如果公子小白先回齐国,那么结局就会不堪设想。”鲁庄公说:“齐襄公与夫人王姬只育一女,岁数尚小,已许配给寡人。寡人去齐国,也是堂堂正正。另外,公子姜纠是齐襄公长子,在无嫡子情况下,理应继位为君。你怕什么?”管仲道:“如果齐国没有内乱,公子姜纠理当继承君位,可现在齐国已被乱贼搅成一汪浑水,至于哪条鱼儿冒出来,就不一定了,所以请君借我些好车马,我先去必经之路阻击公子小白。”鲁庄公觉得言之有理,便爽快说道:“好。你现在速去。”管仲便与姜纠辞别,率十乘兵车倍道而行,埋伏在姜小白返回齐都必经之地、一处松树丛生的山岗之中。
此时此刻,坐在苍松之下、焦急等待公子姜小白的管仲想起了昔日他和鲍叔牙的交往——
公子姜纠的师傅管仲与公子姜小白的师傅鲍叔牙自幼就熟悉。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基本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管仲惟一优势就是脑瓜灵,尤其是帐算得精,算是智力投入。当两人赚了钱后,管仲拿的比鲍叔牙多。鲍叔牙的家仆看不惯,就说:“这个管仲真可恶,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听后,对家仆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聪明,所以我们赚到钱。再说,管仲家里拮据并且上有老,多拿一点是应该的。”在鲍叔牙眼里,管仲聪明,但好几次帮鲍叔牙出主意,却事与愿违,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与鲍叔牙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小吏,因为他主意多,让妒贤嫉能的地方官吏将其罢免,鲍叔牙安慰管仲道:“不是你没有才能,是因为你没有碰到赏识你的人。”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参军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因为管仲明白,冲在最前面的最容易战死。大家目睹管仲的小聪明后,就骂管仲说:“这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人是鲍叔牙呀!”
“出入”学问左右着管仲的经商和出仕
管仲经商也好,打仗也好,都认真思考一门学问,即“出入”学问。这门学问其实很简单,就是计算怎样以较少的投出获得最大的收入。“出入”学问左右着管仲的经商和出仕。
且说管仲和鲍叔牙在齐国影响越来越大,齐国宫廷请他们俩分别辅佐公子姜纠和姜小白。一对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辅佐姜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姜小白没有才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所以才让智慧上不如管仲的他辅佐姜小白。而管仲却不这样认为,他劝导鲍叔牙:“公子姜纠的母亲心眼小、脾气大,国内诸人厌恶她,以至于不喜欢姜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很早就没有了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姜纠即小白。姜纠即使日后为君,也将一事无成。小白虽然没有姜纠聪明,但却心胸大、包容人。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闻听此话,鲍叔牙便愉快地出来接受任命,尽心竭力侍奉姜小白。管仲和鲍叔牙二人约定:不论谁得志,互相举荐。既有学识又有交情的二人埋下了人生必胜的伏笔。
起风了,松树左摇右摆。管仲此时想:各为其主,自己只杀公子姜小白,千万别伤了好友鲍叔牙。
且说鲍叔牙陪同公子姜小白到莒国避难后,饱受冷落、寂寞。当闻听齐国国君姜无知被杀后,便急忙回国,目的就是一个,夺取君位。当姜小白与鲍叔牙离齐都临淄还有一天行程时,闯入了管仲的视野。
管仲沉着冷静地埋伏在松树后,等公子姜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朝姜小白射去。只听“嗖”地一声,一箭射中,姜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姜小白已射死,便保命要紧,迅速离开。“以较少的投出获得最大的收入”也有坏处,就是管仲没敢冲上前去验证,也没补一箭确保射死。因为这样做,管仲就可能性命难保,就不是“最大的收入”了。
其实公子姜小白没有死,命运作弄人,造化成就人,那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了姜小白的胸前衣带钩上。姜小白在那一瞬间,念头电闪。他知道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学一些动物装死便能躲过此劫。说时迟,那时快,姜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诈死。果然,此计瞒过了远处的管仲。
姜小白即位为齐君,这就是齐桓公
看到这一意外情况,公子姜小白身边随从立刻扑向射箭处,追赶射箭人。鲍叔牙急忙扶住姜小白,只听姜小白轻声说道:“大伙稳住,我是装死的。”鲍叔牙反应很快,立刻泪流满面,表现得痛不欲生。
此时管仲已与随行鲁军会合,公子姜小白所带随从见力量远不如鲁军,便全撤回。鲍叔牙命令一行人迅速逃离。大伙虚惊一场,姜小白此时明白是哥哥姜纠与他争夺君位,故派管仲前来射杀。鲍叔牙也明白管仲兵多,但却没有冲杀过来,或许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经此一惊,姜小白与鲍叔牙等人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半天多的时间,就到了齐都临淄。
鲍叔牙先进城里,拜见上卿高傒、大夫雍廪,说道:“当前齐国无主,公子小白已经来到国都。他仁厚宽容,与已死国君姜无知形成鲜明对比,应当继承大统。”齐国上卿高傒、大夫雍廪,以及齐国其他官员隰朋、宾胥无、王子成父等人与姜小白交厚,他们打内心里就希望姜小白担任国君,于是纷纷说:“公子小白来了,不立他为君还能立谁呢?”众官员一齐出城迎接姜小白。公元前685年春,姜小白即位为齐君,这就是齐桓公。
却说管仲与公子姜纠一伙认为公子姜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新君,这大大出乎意料。此时的管仲内心就像打碎了调味瓶,七酸八涩的滋味一齐涌出。他后悔自己没有率军杀上去。管仲又想,姜小白遇危不乱,巧施妙计,或许是上天特意眷顾他。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率兵进攻齐国。齐桓公也不示弱,亲率兵马与鲁军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姜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一直打过汶水河,占领了鲁国汶阳。
齐桓公自登基后,首战告捷,异常兴奋,众官员都来祝贺,鲍叔牙却谏道:“公子姜纠现还在鲁国,有管仲、召忽辅佐着,并且得到鲁国的扶持,是块心病呀。心病不除,祝贺言之过早呀!”齐恒公欣喜之情立刻消除,急忙问道:“那怎么办呢?”鲍叔牙奏道:“乾时一战,鲁国上下胆怯。我们应军马不撤,威逼鲁国,让其交出公子姜纠。”齐桓公点头同意,让鲍叔牙领军屯汶阳,处理姜纠事宜,自己返回齐都临淄。
一首悠扬激昂的黄鹄之辞
鲍叔牙既想杀公子姜纠,又念好友管仲之才和旧日之约,想让其平安归来。斟酌一番后,便起草一封信简,派人送至鲁国。信简写道——
公子姜纠,图谋叛逆,当诛之。因其是齐君的亲人,请鲁君代齐国处置他。管仲曾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是当今齐君的仇人,齐君必要亲手杀死他,请将其交与齐国。
这信简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威胁和阴森杀气。鲁庄公接信后,仿佛看到齐国大军旋风般席卷而至,便急忙与众臣商议。大夫施伯奏道:“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