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子还是奋死一战。”闻听荀息的意见,杜原款便激励世子说:“手握兵权才可以远离灾难,和君主亲近就能远离祸患,努力奋战,这毋庸置疑。”于是,晋申生振作精神,率军挺进。
晋军到了稷邑,赤狄皋落氏出兵抵抗。世子晋申生正要下令开战,这时大夫狐突出面劝阻说:“不可以开战!我听人说,国君听信宠臣,卿大夫们就面临危险;宠幸嫔妾,嫡子地位就不牢固,国家也将出现混乱。如果既能顺从父君,又能躲避杀身大祸;既能照顾军士,又能保住国家安定,这样的办法不正可以想想吗?如果世子冲上前线,就会冒着生命危险,何况宫内还有谗言呢?”晋申生叹息着说:“我何尝不知?父君派我出征,并非喜爱我,不过是想探测我的内心,所以交给带兵的大权,还说一些好听的话。话语过于甜蜜了,内中必定有苦。宫内早有人在中伤我,国君对我已经多心了。虽然谮言像蝎子一样狠毒,我驻守曲沃,又怎能躲避得了?进兵到此,不打仗就班师,我的罪名更大,倒不如战死沙场,还能博得个好名声。”晋申生于是催军向前。将士齐心奋战,结果一战告捷,在稷邑大败赤狄皋落氏。
从此绣花鞋传遍东西南北
班师回国后,果如众人所料,中伤世子晋申生的谗言此起彼伏,都是骊姬暗中派梁五、东关五等人诬陷中伤。晋献公也没有想到晋申生出师大捷,骊姬冷嘲热讽道:“世子可真行啊,这么多人为他卖命。”晋献公心里酸溜溜的。骊姬又道:“这么多的人听他指挥,如果想谋取君位,就很容易了。夫君若不设法补救,大祸就要临头了。”晋献公听此言,心里的疙瘩越结越死,再也无法解开了。征战回来后,大夫狐突便称病闭门不出,太傅杜原款说:“狐突善于深谋远虑。”
本来难以取胜,结果胜了,晋献公遂深信神算子卜偃的话,命令宫中所有女子鞋面上都绣上各种颜色的花纹,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绣了纹样的鞋作为大婚礼鞋,从此绣花鞋传遍东西南北。
晋献公与世子晋申生的事情暂且不表,且说百里奚在外流浪,转眼十年过去了。他几次想回家看妻儿,可这幅狼狈样子怎有脸回去呢?此时百里奚想到卫国,为什么到卫国?他听说卫国国君喜爱养鹤。百里奚是极聪明并且务实的人,如何饲养家畜飞禽不在话下。到卫国去,百里奚想或许很快就能找到一个接近国君的台阶。
此时卫君是卫懿公,他养仙鹤入了迷,连国家大事都很少有时间去管。他把擅长饲养仙鹤的人员都封为大夫,而那些原来治理国家的大夫有的反倒没有了职位。为了养更多的仙鹤,便要筹集更多的钱粮,卫国百姓有点不堪重负,卫懿公全然不放在心上。
卫懿公喜爱仙鹤,仙鹤也喜爱他这个国君。这卫懿公养的仙鹤根本不用笼子关,它们吃、住、行都与卫懿公在一起。如果出门,最好的仙鹤与卫懿公一起坐一辆车,一等仙鹤则坐大夫坐的棚车。那些坐棚车的一等仙鹤,卫懿公称“鹤将军”。“鹤将军”翅膀一扇,脖子一挺,大红顶子的脑袋显得特别威风。卫懿公老问众臣:“哪一个大夫的脖子有‘鹤将军’那么长?哪一个大夫的脑袋能抬得像‘鹤将军’那么高?”手下的人只好哈腰说:“没有,谁也比不上‘鹤将军’。”
当百里奚徒步走到卫国的时候,卫懿公和“鹤将军”们正在经历一场生死劫难。原来北方游牧部族北狄,也就是被齐桓公带领齐军、燕军击溃的残兵败将,被世子晋申生率军击溃的赤狄皋落氏同族,见卫君无道,便打进来劫财了。
请君上吩咐“鹤将军”们去吧
正在外面与仙鹤游玩的卫懿公听说北狄来犯,一边忙着打道回宫,一边吩咐将士和百姓快去守城。万没想到百姓全忙着逃难,军士不拿兵器、不穿铠甲。卫懿公着急地说:“你们怎么啦?北狄打进来,你们怎么不去抵抗啊?”他们说:“打北狄也用不着我们,请君上吩咐‘鹤将军’们去吧。”到了这时候,卫懿公才明白自己的过失,自言自语道:“寡人养仙鹤,荒废了政务,得罪了百官,失去了民心。”他哭丧着脸向大臣们认错,把仙鹤全放了,可是那些惯坏了的仙鹤轰也轰不走,个个看着卫懿公,伸长着脖子,扑扇着翅膀,不断地向他献殷勤。卫懿公急得要命,接连砍杀了几只。将士们看卫懿公真的后悔了,别自觉归队。这样,卫懿公勉强召集起一支人马。
卫懿公瞧见北狄在卫国杀人劫财,就亲自坐上兵车,带领军士跟来敌拼命。仗打得不错,北狄一时受到了打击,但卫国兵马实在太少了,打到后来,挡不住如狼似虎的北狄。大臣们见兵马越来越少,连忙请卫懿公打扮成百姓逃出去。卫懿公说:“寡人已经对不起卫国百姓了,岂能贪生怕死、一错再错?寡人非得跟北狄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卫懿公无论如何也不肯逃走。末了,卫国全军覆没,卫懿公也阵亡。北狄进了城,来不及逃跑的卫国百姓,几乎全部被杀。卫国国库的蟠虺纹曲铜鼎等奇珍异宝,以及钱、粮、物全给掠走。这些北狄是草原上的人,就会牧马放羊、劫财抢粮,不要城池和土地。目的达到,便收兵回撤。他们为了下次抢劫方便,把卫国的城墙也给拆了。
当百里奚赶到卫国都城时,正值北狄刚刚撤离,眼前一片荒乱的景象,百里奚很感慨也很无奈。
与卫国相邻的是宋国,国君宋桓公夫人就是卫懿公之女卫姬。在卫姬的要求下,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加上附近城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就在卫国的曹邑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担任国君不久的卫戴公为恢复卫国元气,铤而走险,率千人出奇兵兼并共国,将共地列为卫国的一个边邑。
靠吃野菜充饥的百里奚决定由卫国到宋国。之所以去宋,是因为百里奚听宋国前往卫国救援的军士说国君宋桓公是个大英雄。虽然北杏会盟时,擅离会场,遭到齐国讨伐,但此后被齐桓公气度感化,一直是齐国称霸之左膀右臂。宋桓公跟随齐桓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无论是会盟,还是讨伐诸侯国,宋桓公都是率先上前。宋桓公也是个讲仁的人,从未无故攻打别人,但当别的国家被灭了,他却出兵去救。
树林那边,一个女子在说话
在百里奚想方设法渡过了黄河时,听到一片小树林的那边,一个女子在和一个小孩说话:“谁说黄河宽又宽?我一束芦苇便可过!谁说宋国遥又远?我一踮脚就能望得见。”这个女子正是卫姬,只是现在不是宋国夫人了。小孩是宋国世子子兹父、卫姬的亲生儿子。原来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看到娘家有难,卫姬心急如焚,便日日劝宋桓公出兵、出钱、出力帮助卫国。宋桓公也有他的苦衷,不是没帮,而是适可而止。如果出大钱、出大力,这是要有足够底气的。于是两个人整天吵架,宋桓公一气之下把夫人给休了。他向卫姬说:“既然你天天惦记着卫国,你就回你的娘家吧,有多少力出多少力。”子兹父与卫姬母子情深,便一直相送到宋卫边境、黄河岸边。当子兹父看到滔滔黄河时,小小年纪的他有点害怕了,便恳求母亲不要回卫国了,等父君消消气,再回宋都。卫姬便安慰子兹父。正巧,百里奚在小树林那边听到了。
这时,卫姬又对宋世子子兹父说道:“儿呀,做人一定要讲‘仁’,‘仁’字由‘亻’和‘二’组成,‘二’以前指‘上’,‘仁’字的意义就是‘上等人’。你要成为上等人,就一定要讲‘仁’。”子兹父认真听着,不断点头。这时,小船过来了,卫姬便和宋世子子兹父恋恋不舍地分手,两人都哭了。
百里奚此时想:“卫姬真是个仁义之人,之所以人称宋国国君是英雄,或许也是卫姬对他潜移默化的缘故吧,只可惜夫妻情尽。”百里奚本想联络宋世子子兹父,可一想他只是个小孩子,并且现在很伤心,便只好作罢。此时,百里奚也不想再去宋国了,因为他想,一个连仁爱妻子都抛弃的人,不值得去投靠。百里奚转道去了齐国。外面的世界并没想像得好,求官之路漫长而又曲折。此时,百里奚已经快五十岁了。当他看到齐国人正在地里辛勤耕作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离别十几年了,他们怎样了?百里奚禁不住仰天长叹,于是便有本回开头那一幕。
此时,黄鹰在天上飞翔。百里奚想,黄鹰三十五岁时飞到悬崖去脱胎换骨,半年后获得重生。自己也是三十多岁出外闯荡,但十几年了也没半点收获,真不如一只黄鹰呀!其实,百里奚收益匪浅,虽然他处处碰壁,穷困潦倒,甚至有时靠乞讨过日子,但他处处留心各地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认真思索怎样治国、平天下。见识、感受都是非凡,只是没人起用他。在齐国很长时间,也遇不到好心人引见,万般无奈的百里奚又到达宋国。他想,宋世子子兹父长大了,或许要继承君位了,这种仁心的人值得辅佐。
快马加鞭建立起秦国“诸侯之社”
百里奚估计得对。此时宋桓公年老体弱了,想让世子子兹父继承君位。世子子兹父想,如果自己当了国君,就不能经常去卫国看母亲了,便再三请求说:“哥哥目夷年长而且仁爱,父君应该立他为国君。”宋桓公就要公子子目夷继位。这子目夷比子兹父稍大,但不是嫡长子,因此按周礼不是世子。子目夷向宋桓公推谢说:“能够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爱吗?儿臣不如世子!另外,立儿为君,也不符合周礼。”于是就退了出去。
公子子目夷是真不想当国君,他怕宋桓公再逼,心想离开宋国就不会被逼着登基了,于是就跑到了卫国。世子子兹父一看子目夷跑了,他也跟着跑,顺便好去看望一下母亲。于是哥俩前脚跟后脚全都跑到卫国去了。
到达宋国的百里奚找不到世子子兹父,却在鹿鸣村碰见了一个隐士,叫蹇叔,比他大一岁。两个人一聊,挺对劲儿,就成了知心好友。可是蹇叔也不是很富有,百里奚不能老跟着他生活,只好在乡下给富人家放牛。后来打听到周天子喜欢养牛,百里奚便想去应聘,蹇叔不赞成,说周王室是落日黄昏没出息。二人想找一个出路,可怎么也找不到一个适当的主儿。其实,他们俩往西走上几天,就会到达一个国家,那个国家正面向天下招纳贤才呢!可他俩不知道这个信息。
这个诸侯国是秦国,因秦国的先人嬴开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他们曝霜露、斩荆棘,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国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嬴任好即位。即位当晚,秦穆公梦到了先祖秦襄公嬴开受封时场面——
周平王派人在洛阳东面平整出一大片空地来,然后在空地的中央用五堆土堆成一个大方坛,每堆土的颜色不一样,东边是青色、南边是红色、西边是白色、北边是黑色、中央是黄|色。这五堆土,代表的是全天下广袤的土地。这五堆土,叫做“天子之社”——周天子感谢土地恩赐、祭祀土地神明的地方,也是周王室掌握国家政权、掌管天下土地资源的象征。嬴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