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这时有龙凤迎接寡人,寡人愿意抛弃山河!”秦穆公下令手下人到华山寻找神仙以及箫史、弄玉踪迹,却没有任何消息。此事传出后,人们便将如意女婿称为乘龙快婿。
秦穆公上朝后,重赏百里视、蹇丙、蹇术等有功之臣。众官都夸秦穆公有伯乐识马之眼光。此刻,当年伯乐的交谈又回响在秦穆公耳衅——您是一国之君,不必学相马之术,学会识人之术便可纵横四海。其实相马之术与识人之术有很多共同之处——秦穆公想想这些年来,之所以由僻处一隅而逐渐强大起来,靠的就是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
这一年,由余、公孙嬴枝相继病死了,百里奚也辞世了。百里奚去世后,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和怀念之情而不发出舂米呼声。
百里视推荐了车氏家族的三个儿子:车奄息、车仲行、车针虎。这三个人都非常有贤德,秦国百姓称他们为“三良”。秦穆公请他们做大夫,赏赐礼品十分丰厚。又过去了三年,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坐在凤台上赏月,不知不觉睡着了,梦中见到箫史和弄玉,牵着一只凤来迎接他,他们一道游览了仙宫,那里清冷彻骨。醒后,秦穆公就得了寒病,不几天就去逝了,人们以为秦穆公成仙了。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享年六十九岁。世子嬴罃继承君位,即秦康公。一生爱惜人才的秦穆公安葬于雍城,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车氏的三个儿子车奄息、车仲行、车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纪念三人:“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悄悄对妻子说
“黄河几十几道湾哟?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哟?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哟?几十几个船公来把船来搬哟?”
黄河岸边,船夫们唱着黄河谣。这黄河是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原繁荣、发展以及战争,都离不开黄河。滚滚黄河水,奔流不复回。转眼间,周平王东迁洛阳一百五十年了。却说晋国那边,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等一班老臣先后死去,晋襄公立儿子晋夷皋为世子,命阳处父为太傅,狐射姑、荀林父、赵盾、栾盾、郄缺等人仍旧在军中任职。
再说鲁国那边,鲁僖公去逝,他的儿子姬兴即位,为鲁文公。此刻,当年晋、楚在城濮对峙时,鲁僖公为保鲁国平安耍“两面派”对付晋、楚之事被揭发,被冤杀的公子姬买的奴仆告到晋国。晋襄公大怒,听从阳处父建议,约鲁文公来晋,欲拘禁之。鲁文公知道去晋国如同羊入虎口,便拒绝前去。晋国见鲁文公不来朝见,便派军讨伐。不得已,鲁国与晋国签订城下之盟。晋国派太傅阳处父和鲁文公结盟,以大臣规格和它国国君并坐,实是晋国存心羞辱鲁国。
阳处父结束会盟后,往国都绛城回返。路上,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嬴,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言谈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后,便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觉得这人太狡猾。刚刚走出五十里,店主就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能人,怎么不跟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店主说:“原以为他一表人才,能言善语,可以信赖,谁知刚才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他诡计多端,华而不实,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益,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
阳处父确实聪慧过人,常有不凡举动。当他回到国内时,晋襄公刚刚调整了晋军将领安排,任命狐射姑为中军将,赵盾为中军佐。
自此对阳处父埋下了仇恨种子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在晋国阅兵场上,晋军将士一起歌唱《九歌》中激昂一篇。晋军旌旗飘扬、歌声嘹亮,人与人、马与马,排列整齐,威风凛凛。歌毕,狐射姑登上点将坛,发号施令,神采飞扬,指挥如意,傍若无人。军中校尉臾骈劝道:“团结将士,在于谦和。如今各军将领不是老将,就是世代做官之人,故劝将军您虚心谦让。刚愎自用,就是楚国成得臣败给晋国的原因,不能不引以为戒。”狐射姑怒火万丈,说道:“我刚开始发令,你就在此乱讲!”命人乱棍将臾骈打下。
刚刚来到阅兵场的阳处父这才知晓晋襄公的将领安排,他决心改变这个格局,将狐射姑与赵盾职位换一下。一是因为赵盾确有才能,重用赵盾对国家有利;二是因为自己曾是赵盾之父赵衰的部下,受其提携,心里偏袒赵盾。
阳处父拜见晋襄公,奏道:“狐射姑刚愎自用,喜好争强斗胜,不是将军之才。赵盾贤能、热情、向上,中军将这一重要职位,没有比赵盾更合适的了。”阳处父是太傅,晋襄公对其非常尊重,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阳处父便以晋襄公之名,调换了中军主帅,让赵盾统领中军,狐射姑为辅佐,将二人调了个个。狐射姑顿觉羞辱,自此对阳处父埋下了仇恨种子。
这年秋天,晋襄公病危,把中军将赵盾、太傅阳处父和各位臣子叫到床前,嘱托道:“寡人继承祖上大业,不料半途将与各位永别。世子夷皋,年纪还小,你们一定要用心辅佐,不要丢了盟主大业。”群臣一起跪下,拜了三拜,接受了嘱托。晋襄公仍不放心,又对赵盾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材,就是受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就要怨您。”说完这话,晋襄公合上双眼。
第二天,群臣就要奉举世子晋夷皋即位,但一心一意为晋国社稷着想的中军将赵盾说:“现在国家多难,并且盟主之业任重道远,我们不能立幼主。先君晋文公之子公子晋雍,现在秦君手下任职,心地善良而且成熟,可以接回来继承君位。”太傅阳处父虽是世子晋夷皋之师,但他历来支持赵盾,不发言。群臣也没有反对的,只有中军佐狐射姑不服赵盾,哼哼说:“不如立公子晋乐,他现在陈国做事,而陈国当前同晋国友好,不像秦国那样和我们彼此有仇。迎他回来,早晨出发,晚上就可以到了。”赵盾反对道:“不对。陈国地方又小又远,秦国疆界又大又近。到陈国去接公子晋乐,无益于和睦相处。而到秦国接公子晋雍,却可以解开旧怨、结交新的盟友。”众人的议论这才平息,于是派遣大夫先蔑、士会到秦国报丧并迎接晋雍回来即位。
带领兵丁化装成匪盗
先蔑等准备上路,荀林父赶来阻止他:“夫人和世子还都在,却要到别国去接他人来做君主,恐怕事情还没做成,就会有别的变故。你为什么不假称有病辞掉这份差使呢?”先蔑说:“政权在赵盾手上,能有什么变故?”荀林父说:“《诗经》中的《板》说:‘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请您认真思索这首诗。”先蔑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们虽然职事异,毕竟和你是同僚。我来和你同商量,一听我言显骄傲。我的话儿是事实,不要以为开玩笑。古人有话讲得好,要向樵夫多请教。”便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同僚为他人思谋,我当听之。我主意已定,您就不要劳虑了。”说罢就和士会往秦国去了。返回路上,荀林父感叹道:“一同做官的是僚友,我和先蔑彼此是僚友,不敢不尽我的心意,但他不听我的话,恐怕有去的一天,却没有回来的一天了。”
且说狐射姑见赵盾不听从他的主意,恼怒道:“姓狐的和姓赵的是同等的。如今有姓赵的就没有姓狐的吗?我当年侍奉先君晋文公时,你赵盾还没下生呢!”狐射姑暗地里也派人到陈国去召公子晋乐,计划同赵盾争立新君。
早有人将这事报告赵盾,赵盾叫他家臣公孙杵臼、程婴,带领一百名家仆,埋伏在半道,在晋乐经过时将其杀掉。
狐射姑闻听,更加怒气冲天,骂道:“赵盾太混帐了!想当年,让赵盾上去掌权而让我下来屈居其下的,是阳处父。既然赵盾杀公子晋乐,难道我就不能杀阳处父吗?”狐射姑便派部下续简伯带领兵丁化装成匪盗,半夜翻进阳处父府上。
阳处父这时正在灯下读书,续简伯径直冲上去,用剑刺他。阳处父吃了一惊,拔腿就跑,但还是被续简伯追上杀掉。
阳处父家仆,有认识续简伯的,就跑来报告赵盾。赵盾知道续简伯虽是军中高官,但绝不会自作主张,在他上面肯定还有职位更高的重臣指使,这人不是别人,肯定是狐射姑。为不打草惊蛇,赵盾装做不信,喝斥道:“太傅是被盗贼杀害的,怎么能诬陷别人?”叫人收殓阳处父尸体。
到了冬天,在曲沃下葬晋襄公。晋襄公夫人穆嬴、世子晋夷皋前去送葬,穆嬴问赵盾:“先君有什么过错?他传位给世子又有什么错?非要丢下世子,到别的国家去求取国君吗?”赵盾说:“夫人,这是国家大事,不是赵盾一个人的私事。”赵盾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发虚。
如今您押送他的妻子儿女
葬礼完毕,赵盾见时机成熟,便想替阳处父报仇,于是在宗庙中对众臣说:“先君领导诸侯各国,靠的是赏罚分明。如今君上灵柩正在出殡时,续简伯就擅自杀死害太傅,我们做大臣的谁不担心自己的性命?对续简伯这种行为,绝不能不加以惩罚!”便命人抓住在场的续简伯,历数罪责后,斩首示众。
狐射姑担心赵盾已经掌握了他的阴谋,就乘着黑夜驾车逃往狄国。赵盾立即派军进攻狄国。狄国先前遭希轸等率军征伐,国力弱小,迅即被灭。狐射姑转而投奔赤狄族居住的潞国(在今山西省黎城一带),投靠潞国大臣酆舒。
酆舒问狐射姑:“倘若赵盾派军来伐潞国,当怎办?”狐射姑想了想说:“我只能以情来打动赵盾了。”于是给赵盾写信简一封:“当年,我和我们的先人一道侍候着先君晋文公在狄国流亡,你也在狄国出生和长大,倍受艰辛和屈折,但也倍感亲情和温暖。现今,你何故如此薄情呢?”信简派人送去后,酆舒招待狐射姑并问他:“赵盾和赵衰相比,两人谁好?”狐射姑答道:“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人们靠冬天的太阳取暖,但怕夏天的太阳那般炽热。”酆舒笑了,说道:“你是骁勇的战将,也怕赵盾吗?”狐射姑道:“我何尝怕他,只是势不如人而已!”
赵盾接到狐射姑信简,叹了口气说:“想想以前家族友谊,我怎能忍心让他孤身住在潞国呢?”就叫校尉臾骈护送他的妻子儿女到潞国去。
臾骈集合部属,准备上路,属下都说:“以前阅兵时,您衷心劝狐射姑,反倒被他侮辱了一顿,这仇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