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寻找机会再去破敌。”郄至反驳道:“不可这样做。我们如果现在进攻,必然获胜而归。因为楚军列阵而不避忌月底的晦日,这是第一个可乘之机;南方蛮人与楚军一起来,不懂列阵作战,这是第二个可乘之机;我刚才观察了一番,楚军虽然摆出阵势,却很不整齐,这是第三个可乘之机;他们在阵地上大声喧哗,这是第四个可乘之机;众人听到喧哗必然恐惧,这是第五个可乘之机。有这五个可乘之机,我们不可坐失良机啊。”晋厉公听了很高兴,便让栾书遵从郄至之见,栾书因此而怨恨郄至。
却说楚共王直逼晋营列阵,自认为出其不意,晋军中必然扰乱,但悄然不见动静,便问太宰伯州犁:“晋兵坚守营垒不动,你是晋人,必能知道其中内情。”伯州犁说:“请大王登车观望一下。”楚共王登车,让伯州犁站在一旁,楚共王问:“晋兵驰聘,或左或右是做什么呢?”伯州犁说:“召集军中各部校尉。”楚共王说:“现在又聚集在中军了。”伯州犁说:“一起商量计谋。”楚共王又望一望说:“忽然张开帷幕,这是做什么?”伯州犁说:“虔诚祷告先君保佑呀。”楚共王又问:“现在又撤掉帷幕了。”伯州犁答道:“就要发布军令了。”楚共王看了看又说:“军中为何喧哗?飞尘不止?”伯州犁答:“他们因为不能列阵,在塞井平灶,做为战地。”楚共王又说:“车都驾马了,将士上车了。”伯州犁答道:“要列阵了。”楚共王又望一望说:“上车后为何又下来了?”伯州犁答道:“开战前祷告神灵。”楚共王想了想说:“中军气势很盛,晋君在吗?”伯州犁答道:“肯定在。栾、士、郄之族,拥国君而列阵,不可轻敌。”楚共王了解了晋军情况,便通知将士撤回大营,准备第二日交锋。
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晋军营中,也有对楚国内情非常了解的,就是苗贲皇。他对晋厉公献计说:“楚国自从令尹孙叔敖死后,军政大不如以前。两广精兵,老弱不能战斗者甚多,况且左右两军,互相不和,这次一定能打败楚国。”晋厉公信心更足。
当天,两军各自坚守不战。楚营中,校尉潘党正在练习射箭,将士们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党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
这时,养由基走来。楚庄王时期,养由基由右广统领升任右军统领,改芈侧为司马。楚国莫敖一职废置不用,改由司马行使职能。楚共王继位后,厌恶左右军不和,便将养由基调离右军,养由基因此在军中低沉,但神射手威望犹在。
潘党洋洋得意之时,见养由基前来,便向其拱拱手,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道:“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镞正好贯穿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党自知没有这样高超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于是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党口服心服。众将士说:“晋、楚正在相持,我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如此神箭,应当奏明我王,让美玉不能藏在匣子里。”
众人簇拥着养由基和潘党一齐去见楚共王,众人纷纷说:“我军有百步穿杨这样的神箭手,何愁晋兵十万?”楚共王正为左右两军不和而烦恼,见众人不成纪律,大怒说:“兵马以谋略取胜,怎么能以一箭而取侥幸呢?你们这般自傲,他日必因艺高致死!”楚共王命人尽收养由基的箭,不许他再射,养由基羞愧而退。
楚共王忍痛拔箭,眼珠随箭而出
第二天五更鼓响过,两军各自鸣鼓进军。晋厉公身披红锦战袍,腰悬宝剑,乘着镶铜兵车,杀奔楚阵来。谁知阵前却有一窝泥淖,黎明时候,未曾看得仔细,驭手郄毅驭车勇猛,恰好把晋厉公车轮陷于泥淖中,马不能走了。栾鍼连忙跳下车,立在泥淖之中,用尽平生气力,双手把两个轮子抬起,车浮马动,一步步跨出泥淖来。楚共王之子芈茂,少年好勇,望见晋厉公兵车陷进去,驱车飞赶过来,正欲挥戟,晋国中军将栾书的车马也到,大喝:“不得无理!”芈茂吃了一惊,正在分神之时,被栾书活捉过来。楚军见芈茂有闪失,一齐来救,楚共王心急如焚。这时晋军士燮引兵杀出,后队郄至等也全来到。这郄至穿着浅红色皮军服,望见楚共王,便跳下兵车奔走。楚兵见晋军人多势众,收兵回营。晋兵也不追赶,各自归寨。
栾书献上楚国公子芈茂邀功,晋厉公要杀,苗贲皇进言:“楚王知道儿子被擒,明日必主动出战,可把芈茂囚到军前,往来走动引诱楚王。”晋厉公说:“这主意好。”一夜安息无话。
第二天黎明,楚军果来挑战。没战几个回合,晋兵推出囚车在阵上往来。楚共王见儿子芈茂被囚在阵中,急得七窍生烟,忙命人来抢囚车。晋军魏锜望见楚共王,架起一枝箭,“嗖”一声射去,正中楚共王左眼。这魏锜,绿袍虬髯,格外显眼。他大手一挥,晋军纷纷冲向楚共王。楚共王忍痛拔箭,眼珠随箭而出,掉在地上。芈侧领兵拼死拒敌,救出了楚共王。郄至依旧穿着浅红色皮军服,望见楚共王,又跳下兵车奔走。这时养由基前来救驾,只是身边没带一支箭。箭,全让楚共王没收了。楚共王吃了敌箭之亏,才知射手重要,忍痛抽出两支箭交给养由基,说道:“射寡人的是绿袍虬髯的人,你去为寡人报仇。你身负绝艺,号称‘养一箭’,想必不用多费箭了。”
养由基领了箭,飞车闯入晋营,正撞上绿袍虬髯的人,知是射伤楚共王之人,大骂:“匹夫有什么本事,胆敢射伤我王?”魏锜刚要答话,养由基的箭已发到,正中魏锜项下,魏锜伏在兵车上死去,栾书领兵夺回他的尸体。养由基把剩下的一支箭交还楚共王,奏道:“仰仗大王的威灵,已射死绿袍虬髯之人了!”楚共王大喜,解下身上的锦袍赐给他,另赐给他百只利箭,赞许道:“你果为‘养一箭’。”楚共王又对养由基说:“战斗时,晋军中有位穿浅红色皮军服的,是个君子,当他遇见寡人时,就下车飞奔。寡人很感动。你替寡人送一张弓给他,以示寡人对他的敬意。”
晋、楚鄢陵之战
楚军打听到这穿浅红色皮军服的是郄至,养由基便前来约见郄至。郄至身披盔甲接见了养由基,问明来意后,郄至脱去头盔,倾听养由基传达楚共王之话。郄至对养由基说:“贵国大王的外臣郄至,托我们国君的威福,正穿戴着盔甲,因此不能下拜接受大王的下问,特向大王所派的使节谨行三个敬拜之礼!”养由基接受郄至行礼后,将弓交给郄至,返回楚营。
且说晋军中,晋厉公问:“楚王中箭,但他的兵马还不退去,我们该怎么办?”苗贲皇说:“秣马砺兵,修阵固列,鸡鸣时饱食一顿,而后决一死战,还怕不能战胜楚兵吗?”这时郄犨从鲁、卫两国请兵回转,说两国都发兵前来相助,已离这儿二十里了,晋军个个高兴。
再说楚军探子探知鲁、卫二军来助晋军,便紧急报告给楚共王。楚共王正在医伤,不由大惊说:“晋兵已经够受的了,鲁、卫之兵又来了,怎么办?”便令左右召司马芈侧商议。
这芈侧平日爱饮酒,每次饮酒不下百觯,醉得整日不醒。楚共王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每次出兵,都告诫他不要饮酒。晋、楚交战,重任在身,更不允许芈侧滴酒入口。这日,楚共王中箭回营,又羞又怒。芈侧进言:“两军都已经疲惫了,明日休息一天,让臣仔细考虑对策,务必为大王报仇雪恨。”芈侧辞别楚共王回到帐中,坐到半夜一筹未展。他有名心腹军士,见芈侧愁思劳苦,便搞到一坛美酒,送到芈侧面前。芈侧嗅了嗅,惊喜地问:“是酒吗?”心腹军士知道芈侧要喝酒,又怕左右传出去,便谎说:“不是酒,是椒汤。”芈侧领会他的好意,抱着坛子一饮而尽,顿觉香甘无比,妙不可言!忙问:“椒汤还有吗?”心腹军士说:“还有。”芈侧枯肠久渴,口中只叫:“好椒汤,你对我太好了!再来一坛。”两坛酒进肚,芈侧酩酊大醉,倒在床上,进入梦乡。
楚共王派来的人召芈侧商量抗敌之策,谁知芈侧烂醉如泥,叫而不应,扶而不起。只闻得一阵酒臭,知道他是醉了酒,赶紧回复楚共王。心腹军士继续催促,哪知芈侧催得越紧睡得越熟。心腹军士一见,哭着说:“我本是关心司马劳苦而送酒,谁知反把他害了!楚王知道了,连我的性命也难保,不如早点逃走。”立即悄悄而去。
我们凭什么福分能得到这一战果呢
楚共王见司马芈侧不到,便召令尹芈婴齐商议。芈婴齐见晋军临危不乱、行止有节,不由想起栾鍼说的“人乱我整、人忙我暇”兵法。芈婴齐叹道:“晋军一时不能取胜呀!”芈婴齐对芈侧破坏西门之盟心怀不满,于是对楚共王奏道:“臣事先知道晋国兵强势众,不能马上取胜,所以当初商议时不主张救郑国。这次出师都是芈侧的主张。今日他又贪酒误事,臣下也无计可施了。不如趁黑夜悄悄班师回国,可免去失败的耻辱。”此时楚共王左眼处又隐隐作痛,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就按你说的办吧!只是寡人之子芈茂还在晋军中。”
楚共王又召来养由基、潘党说:“仗着你们的神箭,可保楚军顺利回国。”当下暗传号令,楚军拔寨而回。养由基、潘党等断后,令军士将芈侧扶起,用皮带绑在车上。军士速行,前去追赶大队。养由基、潘党率领弓箭手三百人,缓缓撤退。
黎明时,晋军来到阵前挑战,直逼楚营,看到空的帐幕,才知道楚军已经逃去。栾书要去追杀楚军,士燮极力阻止。诸将议论纷纷,有说乘胜追击的,有说后退怕中埋伏的。土燮之子士匄,年纪才十六岁,听到众人议论不决,便入中军,禀报栾书说:“楚军塞井平灶,要么为了列阵迎敌,要么为了撤退。现在楚军又是塞井平灶,既然不是列阵,那么肯定是撤退了!”士燮见士匄多嘴,便拿起戈来追打士匄,一边追一边说:“用兵胜败,关系国家存亡。你一个少年,有什么资格,敢在这摇唇鼓舌?”众将士忙把士燮抱住,士匄方才走脱。苗贲皇称道:“士燮善于逃避灾难啊!”栾书笑着说:“这孩子的智慧,胜过士燮了。”这时,晋军发现一座楚军粮仓,因仓惶撤退未来得及搬。
晋军要吃楚军粮仓中囤积的军粮,士燮说:“我们的国君年幼,各位大臣又都才干平平,我们凭什么福分能得到这一战果呢?天意并不特别亲近哪一个人,只授福给有德的人。我怎么知道这是上天授福给晋国并且以此来勉励楚国呢?国君和各位将士应当具有忧患意识啊!德是福的基础,没有德业而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