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夫人闻言更是难过,特别是想到家里的闺女,那丫头就喜欢沾着吕秋明,小女儿心思早被当娘的看穿了,可是有缘无分,再多心思最后只能伤怀。
李夫人走得快,却不知秋娘正想见她,虽说弟弟如今成了抢手的‘女婿’,但是秋娘仍是记挂着李夫人的闺女,最起码想先见见再说。
“你师父师母走的真急,哎。”
“阿姐有事要找他们不成?”
“恩……大事,呵呵。”
“什么大事?要不我现在去追他们?”
“是你的大事,也罢,阿姐也不拐弯抹角,李家的姑娘你比阿姐熟悉,阿姐问你,那姑娘如何?”
秋娘问的直接,吕秋明当下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不由脸色微红,尴尬道:“阿姐……我还小。”
“你不小了,先定门亲事要紧,成亲缓上两年都成。”
吕秋明闷不吭声,秋娘无奈了,想撬弟弟的嘴巴,真难。
34李家有女
李夫人夫妻两回到镇上的家正好是晚饭时候,儿女媳妇们都在膳厅里等候二老归来,李夫人几个儿子都已成婚生子,唯一没成家的便是十二岁的独女李嫣然。
时至暖春,李家的院落中散发着阵阵草木发芽抽枝的淡淡香味儿,藏在大树后的月亮,在李家祥和安宁的饭桌里悄悄冒出了头,洒下了一地柔柔的明亮。
儿子们举着酒水,不时与李大夫来两下,边吃边说着些回春堂的正事,气氛还算热闹。
坐在另一桌的女眷们则安静得多,几个儿媳妇见李夫人回家后脸色不好,这会便争先恐后的讨好李夫人,夹菜的夹菜,斟茶的斟茶。
李嫣然闷闷吃着白米饭,如丢了魂似地忘记了夹菜。
李夫人抬头看向女儿,见女儿完全没心思吃饭,小脸蛋上说着什么她当娘的看得一清二楚。
李夫人放下筷子,轻轻叹息:“我现在不饿,芍药先将我和小姐的饭菜留一份晚点送到房里来。”说罢站起身,笑看惊讶的女儿:“嫣然,随我来。”
“婆婆这就不吃了?是饭菜不合口味吗?我要人去重做。”大媳妇麻利的跟上来追问,李夫人微微烦躁的挥手:“你们自己先吃。”
“婆婆这是有话对小姑子说了,估摸着就是那回事了……”最小的儿媳妇嘴巴快,将众人都明白的事直接说了出来,惹来几双眼的瞪视。
李嫣然静静跟着母亲回房,推开门便径直找个空椅坐下,似淡然又似烦躁的伸手拨弄桌案青花瓷瓶里的粉白桃花,李嫣然轻轻一碰,那花瓣便悠悠落在红木桌子上,几瓣粉红,几瓣洁白,交错重叠,亦如她的心境。母亲的归来让她欣喜期翼,同时,也万万分的黯然失落。
过于宁静的屋子让李嫣然窒息,她不敢抬头看母亲,不敢从桃花上移开目光,惶恐于睫毛的煽动,都能让拼命忍住的眼泪夺眶而出。
雾蒙蒙的眼眸里,桌上的桃花开得艳丽奔放,亦如幸福安然的母亲和父亲。
母亲房中的花瓶,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岁月流光里,从不曾空虚过。早春有桃花烂漫,夏日有荷花玉立,秋天有桂花飘香,严冬有寒梅独放。
这么多年,每一日朝阳升起,父亲会捧一手芳香相赠,娇艳欲滴,蓄满柔情。
父亲是最好的父亲,母亲是最美的母亲,李嫣然是最幸福的女儿。
“嫣然,这事儿成不了,你省着点。”李夫人倒了茶,轻磕着茶盏直言不讳。只有断了女儿最后那点念头,她以后才能安心嫁人。
李嫣然娇小的身子微颤,耳鬓的发丝瞬间低垂,精巧的湛蓝色花钿随之颤动,如受了惊的蝴蝶。
李夫人无奈长叹:“这里除了娘没外人,你想哭就哭出声来,别闷着。”
李嫣然忍耐着哭声,狠狠抽动肩膀,拿着帕子胡乱的擦拭眼泪,偏偏一声不吭。
李夫人心痛至极,却是在无能为力。甚至于想到吕秋明此人都有些恼火生气。李夫人夫妇在小镇名声甚好,想与李家攀亲的人家不在少数,寻常人家的姑娘,如若不是非常困难,谁个不是十岁前便定了亲事。十岁还没定亲的那是极少数,李家姑娘便是一个。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上门提亲的人不少,李夫人却一直没有满意的,既不是要女儿高攀,也不愿女儿低就委屈,便总期望有个最合适不过的,最放心不过的女婿。打从看到吕秋明第一眼,李夫人便犹如见到了半个‘期望’,模样端正,双眸清明,是个正直的好样貌。随后日益相处,更是满意的不得了。吕秋明除了没爹没娘家世清冷了点,其他的无可挑剔。
如果女儿能够嫁给他,将来让两人一起开个新药铺,一生相依相靠,平淡安康,足够了。
这个家里的主人们,对吕秋明谁都挑不出毛病。因此似乎谁都认定了吕秋明,这个少年以后就是李家的一份子,对他要照顾一点,要亲近一点。
事已至此,李夫人绝无后悔对吕秋明的特别照顾,后悔的只是耽误了女儿。
吕秋明的出现让她这个当娘的糊涂了,将女儿的亲事拖了又拖,谁都不提,总觉得只要吕秋明在,就没什么可慌张的。
如今李嫣然一瞬十二岁了,吕秋明却不成了。不但伤了女儿的心,还误了她不少光阴。之前推掉的公子们早就寻了别家姑娘,如今李嫣然想另寻佳婿倒是难了许多。
“娘不能再耽误你,改明儿就给你选个人家先定下来。再拖下去可不成了。你收收眼泪注意点,往后定了亲事可别再想着吕秋明。”李夫人语重心长的叮嘱,心情却不比李嫣然轻松多少。
李嫣然闻言抽泣的更加厉害,许久才闷闷哭道:“娘,他为什么不肯……到底怎么说的?难道他考个秀才就瞧不上我了吗?秋明不是那样的人……”
李夫人蹙眉,思索道:“你以为娘能怎么说?娘什么都不能说啊傻丫头,你是女儿家,娘再傻也不能当着秋明的面问这种事,那要娘和你的脸往哪儿搁?秋明那孩子的确不是那种人……只是他也绝不是咱们想的那么简单,他很有拼劲,也很有野心……那样的人,不会选咱们这种家世,闺女你再好,也不能帮衬他什么。要怪就怪咱们家没个读书人。”
李嫣然泣不成声道:“可……为何这样?他明明说要当个好大夫……”
“嫣然你莫要钻进死胡同不知回头,你和秋明啥也没有,哭哭啼啼哪像样子,传出去可笑话死人。如今别管秋明以前说了什么,将来要做什么,这些你都莫在考虑了,我不晓得秋明还回不回来,如果他还回来,那你往后就给我乖乖待在屋里别出院子,如果他不回来那就更省事了。”
李嫣然收不住哭声,又不想忤逆母亲,更不想外人说三道四。只得捂着嘴巴压抑着哭声,闭着眼眸默默流泪。眼泪总有收住的时候,等痛快哭过一场,一定可以镇定起来。
只是闭着眼眸,一片黑暗里李嫣然脑中清晰的浮现从前,寒冬腊月,吕秋明站在白雪皑皑的院中,那排芳香梅树下,亲手送过她一枝梅。
院中的两株桃树开了花,成了孙家最美的风景。
孙璟瑜手执白子,轻轻落在棋盘上,棋子发出清亮的声响,提起了对面吕秋明的些许神志。
吕秋明眨眨如梦初醒的眼,慌忙执起黑子匆匆落定,孙璟瑜见状莞尔轻笑:“秋明啊秋明,你当姐夫是三岁的孩童,才学会摸棋吗?”
吕秋明闻言扫视棋盘,见自己方才落下的棋子毫无考虑可言,白白送了孙璟瑜一方肥土,形势一边倒,完全无法挽救,也没有继续对弈的价值。
吕秋明愧疚的道歉:“姐夫对不起,我方才走神了……”
孙璟瑜不以为意的摇头笑,慢慢收拾起黑白棋子:“你从徐家回来后就一直这个模样,心里想什么这么恍惚,不如跟姐夫说说,要不找你姐去?”
吕秋明闻言更是低落恍然,垂着头闷声不吭。
孙璟瑜仔细打量吕秋明的神色,如果他没猜错,吕秋明会这样是因为在徐家见了徐老爷徐夫人后,两老很是喜爱年少的吕秋明,在得知吕秋明既没娶妻又没定亲后,甚至毫不在意吕秋明单薄的家世,想将一个年龄合适的家族嫡系姑娘许给吕秋明。
连孙璟瑜都清晰感觉到徐家两老对吕秋明的特别关爱,正为吕秋明高兴了,谁想吕秋明却回绝了两老的好意。用的理由还是撒谎之言,什么有了意中人之说……孙璟瑜很是讶异,怎么想都想不出吕秋明哪儿冒出个意中人。
“秋明还在想徐家的事?没想到你会拒绝徐家,不过这样也好,徐家家世大,难招架。小户人家也有小户的好处。不过你年纪不小了,如今既已拿定了将来路程,亲事也该定下,我估摸你姐心里焦急得很,她怀孕后没事可干,就喜欢成天乱想。你考中廪生她别提多高兴,你要是定下亲事,她就更安心了,哈哈。”孙璟瑜笑呵呵的把玩棋子,期待吕秋明能给他一个答复,如果吕秋明有心想定下,他倒是也可以帮帮忙。如果吕秋明不急也不愿意,他做姐夫的就不好多管了。
吕秋明无力的撑着头,左思右想了半天,最终忍不住道:“姐夫你说,想要成事,靠自己好还是靠别人好?”
孙璟瑜一愣,好笑道:“自然是靠自己最好。”
“是啊,可是很多事必须得靠别人才能走的顺利,走的快。”
“那是一定,不是有话说出外靠朋友?不过靠来靠去,其实靠的终究是自己,心长在你身上,你要什么都是你自己决定,谁能左右你?再说,那些个别人,岂能让你靠一生一世?”孙璟瑜说完,若有所思起来,经这一问,他想他可能明白吕秋明的心思了。
吕秋明释然点头:“姐夫说的对。”
孙璟瑜随即继续道:“如此说来,你果真是有意中人?呵呵,既然如此,你何苦为难自己,不如顺着心意行事,往后才能过得如意。”孙璟瑜心中挺感叹,暗道吕秋明这话是多此一问,吕秋明此人,最不喜靠别人。他又如何会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委屈自己的婚事,那可是长长一辈子。
“姐夫不知道你为何如此心急……乡试还有许久,会试更是如此,你无需焦急,慢慢来,稳紮稳打。你瞧姐夫白白浪费了三年,却买了教训,也不算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呵呵,先把你的亲事定下如何?”
吕秋明微红着脸点头,低声道:“下回再陪姐夫下棋,我先找阿姐去。”
“呵呵,去吧。”
秋娘正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绱鞋,很小很可爱的老虎鞋,在旁边的针线篮子里还放着两件小孩儿的衣裤,柔软的布料,细密的针线,可见秋娘下了不少功夫。这几日精神好便尽干这事儿,缝缝补补了好些小孩物件。每每让孙璟瑜见了,都忍不住勾起嘴角露出期待的笑。
“阿姐还在做鞋子?累不?”吕秋明跑去房里,微笑着递给秋娘一杯茶。
秋娘匆匆喝一口继续绱鞋:“别瞧这小鞋子,可费功夫了。你不是和璟瑜下棋来着?”
吕秋明点头微笑:“散了。”
“哦,你们上午去徐家顺利不?徐老爷可有说你什么?哎,璟瑜说徐老爷很看重你,你也要争气,咱们没有靠山,徐老爷看重你是福气,你要把握。别闷头一个人往前拱,外头的人都不简单,阴损的读书人也不是没有,有个靠山总要安稳点。往后啊你和你姐夫得互相扶持,那我就放心不少了。”
吕秋明乖巧的答应着,眼睛落在秋娘手腕上的银镯上,他记得那是母亲给阿姐的银镯,也是阿姐唯一从吕家带出的饰物,算得上是阿姐唯一的嫁妆。
吕秋明怔怔看了一会,忽而道:“等我拿了廪米换钱,就给阿姐买点漂亮的朱钗银饰。”
秋娘没想到弟弟忽然说这话,不由一愣道:“为啥?你一个月的廪米换的钱又不多,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