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需要努力,需要奋斗,才有可能在死前,得到君子之衔。
  杨姓文士见了这游徼模样,心里却是暗叹:“当初想出救赎论与有罪论之人,真是天才!”
  他正是到这遂宁两个多月的荀子门徒杨仆。
  在此地越久,他对于忠勇军及其制度、思想、理论的了解就越深,对这遂宁胡人的了解就越深。
  了解越多,杨仆便越谦虚、越敬佩。
  如今,朝廷在遂宁对胡人的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就是仿照于安东屯垦团制度的军事化管理。
  所有胡人,全部打散重组,以邑落为单位,每五个邑落,编为一伍,二伍成什,伍什为村,俩村为乡。
  伍长称为甲长,通常是胡人中最年长者担任,如此既符合汉家士大夫和贵族的价值观,同时也能防止胡人相互串联。
  什长、村长则由乡游徼选拔,主要是选取各胡人之中的亲汉者、忠厚者担任。
  不求他们有什么能力,只求他们顺服和听话。
  而乡游徼则由忠勇军、楼烦军中的老兵出任,主要就是负责管理全乡胡人。
  组织他们劳作、照料牲畜、提炼奶酪,并掌握分配食物、物资,奖惩大权。
  一乡下辖一百个家庭(邑落),人口五百左右。
  实施统一的军事化管理和集体劳作。
  遂宁当局按照人口,配给给每一个乡牛五十头、马匹一百匹、羊五百头。
  按照屯垦团的制度,这些牲畜资料,统统属于国有。
  但是,牲畜产出的皮毛、鲜奶、幼崽则归属于乡集体。
  所有人都需要投入劳动之中,乡游徼、村长、什长、甲长层层管理和监督,并按照各自的劳动勤奋程度和贡献打分。
  十年之后,乡游徼所将撤销军事管理和集体劳动制。
  并分配给每个邑落牧场、牲畜、生产工具等。
  通过这样的制度,遂宁当局的统治深入到了邑落,渗透到每一个胡人身边。
  而所有胡人,都需要努力工作。
  他们生产所出,按照屯垦团的分配原则。
  一半归属他们本身,作为他们的食物、维持费用以及其他物资的购买费用。
  另外一半则分作三分,一份上缴国库,一份上缴遂宁当局,作为驻军的军费和物资配给,最后一份作为乡各级官吏的俸禄。
  这个制度是如此可怕和高效。
  不过半年,就将整个遂宁的胡人拧成了一条绳子。
  并且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居住于此的每一个胡人的生活,它让胡人能够吃饱肚子,让胡人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让胡人的父母能够安度晚年,更使得胡人们对朝廷与天子充满感激。
  更夸张的是——随着这个制度逐渐产生效力和利益,遂宁驻军对于中国的补给依赖不断降低。
  到现在,遂宁当局已经可以初步自给自足了!
  分配给胡人的二十多万头各类牲畜,现在每日产出的奶酪、羊毛,便足以维持遂宁本地的官府和两千多驻军的需求!
  遂宁当局现在甚至已经计划在明年,从各乡之中抽调一批年轻力壮,善于骑射的男子,组成遂宁民兵。
  这样,很可能数年之后,遂宁本身就具备了对外作战之力。
  十余年后,遂宁居民们将忘记自己曾是匈奴人的这个事实。
  两三代人后,遂宁人将彻底淡忘自己曾经是夷狄的事实。
  介时,此地将彻底成为诸夏疆土。
  这浩瀚草原,将被诸夏征服。
  成为吴越齐楚一样,不可分割的中国领土!
  而这遂宁的第二个制度,就是源自忠勇军的“诸胡有罪论”和“救赎改造论”。
  各乡游徼,每日早晚都会召集所有邑落居民,一起学习这两个理论。
  游徼们言传身教,口灿莲花,讲事实摆道理,忆苦思甜。
  几乎每过一日,遂宁胡人对长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在不断增强。
  到现在,几乎整个遂宁的胡人。
  无论他们过去是匈奴人也好、长林人也罢,哪怕是最顽固的蠕蠕人。
  都已经基本信服了游徼们的理论。
  汉室在遂宁的统治,已然牢不可破!
  想到这里,杨仆就越发感叹起来。
  “此地,确实是一片全新的沃土!”他在心里想着。
  遂宁胡人,虽然不过数千邑落,不如中国一县人口。
  但是,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Chu女地。
  此地,除了忠勇军的游徼们在传播他们的理论外,没有其他任何竞争者。
  特别是那些年幼的孩童,每一个都有成为未来的荀子门徒的可能。
  以遂宁为中心,荀子学派可以向周围数个聚集地扩散。
  只要潜心经营,十年之后,荀子思想就可以在这幕南之地开花结果,二十年后便可以兴盛起来,杀回长安与谷梁、公羊争锋,与法家较量,逐鹿朝堂之上,竞争在考场之上。
  不止如此,荀子学派还可以在此,趁机渗透进军方之中,吸纳大批的中高级军官。
  而争取军方的支持,正是现在诸子百家竞争成败的关键。
  别看现在,文官士大夫们对军方的武将势力,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但是……你看看那些在非议和杯葛者,都是些什么人吧?
  不是老朽的士大夫,便是谷梁、思孟、重民等派系的人。
  而这些人,恰恰是没有军方支持的。
  而那些已经有了军方支持的学派,如墨家、法家、公羊、杂家,你看看有谁对军方非议?
  哪一个不是举起四肢,全力支持和配合军方?
  所以,这些所谓的反对者,其实只是因为吃不到葡萄,所以在说葡萄酸而已……


第1602章 战起(一)
  不知不觉,便到了秋九月。
  长安城开始下雪了。
  望着飘落到手心的雪花,刘彻也是感叹了几声。
  “陛下,刚刚接到剧将军奏报:西匈奴左大将遇刺……”颜异行色匆匆,禀报着。
  “知道了……”刘彻微微颔首,对此,他毫不意外。
  西匈奴小政权的内讧,是可以预见的。
  因为这个政权本身就不合理!
  它是燕蓟之战的产物,是汉匈大战的结晶。
  事实上,哪怕没有且渠且雕难,也会其他什么雕难出来做这个事情。
  但这个小政权从成立那刻开始便先天不足。
  依靠政变上台的且渠且雕难,只能自封为左大将,依靠挟持于单,与折兰等大部族联合执政。
  既然是联合执政,那自然是令出多门。
  仅以刘彻所知,当年,为了割让合黎山一事,折兰部族差点就要起兵造反了。
  合黎山(皋兰山)是折兰人的老巢,也是他们的祖居牧场。
  且渠且雕难说卖就卖掉了?
  折兰人自然是不服的。
  只是当时,西匈奴不卖合黎山,就得饿死!
  没有粮食和物资的西匈奴,用不着汉军和北匈奴去打,饥荒就足以让其崩溃。
  是以,且渠且雕难割让合黎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当然,在当时,西匈奴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西方进军,趁北匈奴内部未定,出星星峡夺取西域。
  至少也要占领蒲昌海以西,近海以东的广大地区,甚至染指塔里木盆地,夺取孔雀河流域的控制权。
  可惜,当时的西匈奴不敢出星星峡。
  他们宁愿选择向汉室求饶,换取物资和和平保证。
  这自然就注定了西匈奴的灭亡。
  一个不思进取的政权,在如今的国际局势之下,安能有什么国祚?
  国际局势稍一变化,立刻就要灰飞烟灭!
  讲老实话,西匈奴能存续至今,完全是靠了北匈奴与汉室之间的矛盾。
  双方都有些投鼠忌器,不敢逼迫太甚。
  这才让西匈奴内部能够平稳至今。
  然而,当汉室开始准备对河西动手。
  西匈奴小政权内部的平静立刻就打破了。
  积累日久的矛盾,马上就会爆发。
  且渠且雕难的遇刺,只是一个开始!
  “传朕的诏命去卫尉衙门,告知卫尉:动员南北两军及细柳营的主力,做好出征准备……”刘彻下达命令:“同时转告丞相:召见匈奴使者,告诉他,左大将且渠且雕难必须还政单于!不然朕必将出兵!”
  这就是要宣战了!
  同时也是要进一步的刺激和激化西匈奴内部的矛盾,最好让其打起来。
  忠于且渠且雕难的军队,先跟那些或是想火中取栗的人,或是想要去拉北匈奴下马的人打起来。
  最好,把北匈奴的主力也吸引到河西地区。
  在河西将之歼灭!
  当然,刘彻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情报显示,北匈奴在准备第四次西征的事情。
  大量物资和兵马都在向着他们在大宛和阗池的前进基地集结。
  只等开春,北匈奴单于就将率军西征,其国中事务将由其左贤王狐鹿涉管理。
  这让刘彻有些遗憾,河西的事务,北匈奴主力不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河西的部族,在刘彻眼里,大约也就一个折兰部族能够入眼。
  但是,这折兰部的精锐在四年前已经覆灭在马邑了,现在的折兰部族,能战之兵至多两个万骑一万来人,而且多数是新兵,武器装备也很落后。
  甚至可能还不如燕蓟之战的匈奴本部。
  不过话虽如此,刘彻却还是不敢轻视对方。
  毕竟,河西一战,关乎汉军究竟能走多远。
  可以在嘴巴上轻视敌人,但在战略上一定要重视对方。
  ……
  元德八年秋九月甲辰,汉丞相晁错照会来长安朝觐的西匈奴正使:我国天子闻贵国左大将凌辱单于,颠倒纲常,此忤逆之事,非人臣所为,愿贵国拨乱反正,归政单于,上合天常,下应人伦。
  如若不然,大军并进,王师出焉!
  勿谓言之不预也!
  西匈奴使者回复:上国所命,下臣安敢不从,然此事下臣不能做主,需请示我主。
  这明摆着就是想拖时间,耗着。
  汉室自然乐得让他拖着,这些话也不是讲给他听的,而是讲给天下人听的。
  军方在三天内就拿出战争计划和预案。
  之所以能这么快就拿出计划,是因为河西战役,军方实际上已经筹备了将近八个月——不过之前一直是拿着居延战役当幌子。
  如今,他们再不掩饰,拿出了一整套旨在灭亡西匈奴,全取河西,打通前往西域道路的战争计划。
  根据军方的计划,汉军将在春三月前,在合黎山地区集结四万步骑。
  其中,骑兵两万三千人,由细柳营、虎贲卫以及南军为主,虎贲卫将出动胸甲一千八百骑,轻骑兵两千。细柳营出动龙骑兵五千余,轻骑兵四千余,南军则将出动两个骑都尉部。
  步兵方面,则将调动棘门军的两个陌刀都尉部、北军的三个弓弩校尉部,再调动灞上军的两个轻步兵都尉部和一个隧营都尉部。
  目前,在合黎山地区,汉军已经集结了接近一万步骑的主力。
  换句话说,汉军还将动员接近三万的野战兵力前往合黎山。
  他们将在明年的春正月从长安出发,在春二月中旬之前,抵达合黎山。
  为了支撑此战,军方拿出了整整一箱子的文档,详细列举了此战的各种物资和军械需求。
  少府卿赵禹几乎被吓傻。
  他从未想过,为了支撑一支四万多人的大军远征河西,居然还耗费如此多的物资。
  仅仅是粟米、麦粉、肉干、油盐、药材加起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