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汉人已经在准备与匈奴再次开战了。
  他们的磨刀之声,呼衍当屠听得非常清楚。
  唯一需要确认的事实是——汉朝人究竟准备在什么与匈奴开战?
  是今年冬天?
  还是明年的春夏?
  或者后年?
  总之……
  “汉匈必有一战!”呼衍当屠在心里念叨着兰陀辛曾经在单于庭大声疾呼的话语。
  在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兰陀辛疯了。
  汉匈必有一战?
  搞笑吧!
  且不说,汉朝人除了缩在长城内的坚城中之外,就不可能在野外对无敌的匈奴骑兵构成任何威胁。
  即使可以?
  就汉朝那点骑兵,是否够匈奴一个部族塞牙缝的?
  然而,马邑之战的结果,证明了兰陀辛的担忧是对的。
  而,现在,当呼衍当屠站在这里,望着远方的长城的影子时,他更清楚的明知了兰陀辛的话的正确性。
  汉匈,确实必有一战!
  这是意识形态的必然——这个世界只能有一个王者。
  而汉匈两国的距离,又是如此的接近。
  也是历史的必然。
  匈奴永远不可能放弃河南地和河西地。
  汉朝人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和觊觎着这块沃土。
  更是利益驱使下的必然结果。
  最起码,当呼衍当屠将目光和视线投注到南方的汉人长城上时,他就发觉,自己的内心在渴望和呼唤着,驱使着他,鼓舞着他,要求着他。
  “南下!”呼衍当屠喃喃的念叨着这个词汇。
  居住在严寒残酷的草原上的引弓之民,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拒绝得了南下的诱、惑。
  进入温暖富饶的中国土地,生活在安全富庶的中原大地,享用美酒佳肴,高屋大床。
  这种冲动和渴望,完全是来自骨髓深处,灵魂底层。
  就像婴儿,不用教导,自己就会寻找母亲的|乳、头,就像羊羔不需要训练,见到狼的影子,立刻就会迅速逃生。
  “或许,汉人说的是对的?”呼衍当屠在心里冒出一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匈奴人的祖先,是汉人的夏王之子淳维的后人……”
  有关匈奴与汉,同出一源的传说,最近两年,在匈奴内部传的人尽皆知。
  很多匈奴人,如呼衍当屠,也都是通过这些传言,第一次得知了自己的先祖,居然是与汉人的先祖系出一源,还能追溯到两三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这对于只有从冒顿大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开始,才有匈奴这个部族的概念的匈奴人而言。
  这确实一个让人心动和容易接受的传说。
  只是……
  “即使我们真是淳维的后人……”呼衍当屠在心里想着:“那汉朝,就更是敌人了!”
  将祖先流放、驱逐并羞辱。
  这是奇耻大恨!
  作为子孙,当然要为先祖们讨还公道!
  更何况……
  一千多年前,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所谓“祖先”,与现在的匈奴,有什么关系?
  现在,呼衍当屠更关心,站在他的对面的,那千里之外的汉长城之上的汉人,在打些什么主意?
  ……
  “快快快!”
  巍峨的长城脚下,数以千计的工人,正如蚂蚁一样,勤劳而勇敢的在这寒冷的天气中,迎着刺骨的寒风,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工作。
  在三十余年前,当颍阴懿候灌婴收复云中故地后,为了让匈奴人无法再借用秦始皇帝修建的直道,入侵汉地。
  于是,灌婴下令摧毁了长城附近的广阔直道。
  秦直道,曾经非常宽阔。
  根据记载,秦始皇的直道,起自甘泉,直达九原,一路堑山湮谷,蜿蜒转折,长达一千八百里。
  这个工程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直到秦始皇驾崩,也没有竣工。
  当初,汉军收复云中时,就看到了那条秦人的宽阔直到,沿着长城的关塞,直通塞外。
  其宽度,足够让两三辆战车并行,而且,非常坚固。
  灌婴为了防止匈奴人利用此道,于是下令摧毁和填埋直道在长城脚下的路线。
  这项工作,从太宗皇帝四年,一直到太宗皇帝十六年,用了十二年时间,汉军才完成。
  但,当现在,汉军将要出塞时。
  就不得不修复这条曾经被摧毁和填埋的道路。
  好在,颍阴懿候以及后来接手这个工作的云中郡守魏尚,都很清楚,并且知道,迟早有一天,王师还会用得上这条秦始皇和蒙恬修建的直道。
  所以,留有伏笔。
  直道的路基没有摧毁,直道的轮廓也一直都在。
  汉军只是用石木,将宽阔的直道堵塞。
  现在,只需要清理掉那些堵塞道路的碎石与障碍物。
  那,这条八十余年前,秦始皇帝穷尽秦帝国国力,打造而出的秦帝国北方交通主干线,就将再次焕发生机。
  并且,立刻就可以如同当年,它的建造者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中国军队北出河间地的补给线以及进军线。
  “明府,今天又有几位工人失足,跌落山崖……”一个官吏,爬上长城的一个山峦,走到正在指挥着工人,清理道路的一个官员面前,有些失落的报告。
  “找到他们没有……”那个官员扭过头,擦了擦脸上的灰尘,问道。
  “已经找到了……”
  “妥善安葬吧……”这官员叹了口气:“距离大军出塞,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在这剩下的时间里,吾等无论如何,也要不惜代价,打开道路!”
  “诺!”那个来报告的官吏临襟稽首而拜。
  “好了,你去忙吧……”官员直立起身子,然后,带着自己的家臣与家奴们,扛着锄头、铁锹,走向前方的工地。
  死亡,在这个大工地上,每天都有发生。
  不是失足掉下山崖,就是被滚落下来的巨石砸到。
  就在昨天,他的长子,在山下的峡谷中指挥工人清理碎石时,被一块从峡谷上方掉落下来的石头砸到。
  当场就身亡了。
  身为父亲,他当然很悲伤。
  但他很清楚,这条道路以及这个工程的重要性。
  假如不能按时疏通的话,那么,不仅仅,出塞的大军可能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
  更可能影响到大战的胜负。
  云中人,等待着匈奴复仇,已经等待了几十年。
  为了向匈奴复仇,云中人没有什么牺牲是不能忍受的!
  过去三十年,为了保护自己的桑梓和家人妻小。
  云中丈夫们,父亲战死了,儿子接过还沾染着父亲鲜血的武器和甲胄,继续站到匈奴骑兵的面前,哥哥战死了,弟弟再接着上。
  最残酷的时候,家家带孝,户户有烈士!
  与那个时候相比,现在的这点牺牲和困难。
  云中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复仇!”这个官员大吼一声,带着家族的子侄和家臣们,奋力的将一整车的碎石,推下山崖。
  “复仇!”山峦上下,无数的汉子,赤坦着身体,迎着刺骨的寒风,大声的喊着,宣泄着!
  倘若此时有高分辨率的侦查卫星,经过此地的上空。
  那么,人们恐怕将会发现一个巨大的奇迹——在两三个月前,还是一片崎岖和陡峭山路的此地,现在,已经渐渐的出现一条了巨大的公路。
  这条公路是如此的巨大和宽阔,以至于,甚至可以行驶主战坦克!
  在被碎石和土木掩埋了二三十年后,秦始皇帝留给世界的遗产,渐渐浮出水面。
  庞大坚固和宽阔的直道,即将再次贯通!


第1026章 谍影
  韩远,既是在此时,进入的长城边塞。
  他化妆成为一个进入匈奴榷市,与匈奴人交易的商人,带着几个仆从,推着几车匈奴的皮毛,从云中城以西的固陵塞进入长城之内。
  进入关塞后,韩远几乎是立刻就发现了,汉朝在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和碎石。
  仅仅是这个发现,就足以让韩远知道——汉朝对匈奴的进攻,确实已经迫在眉睫!
  但,望着道路两侧往来穿梭的工人以及不时出现的巡逻军队。
  韩远将自己的头颅低下。
  他到现在,都依然是汉朝的通缉犯!
  他很害怕,被人认出来。
  对汉朝的天罗地网,韩远有着无比深刻的记忆。
  想当年,他还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呢!
  所以,韩远非常清楚这个系统的运作方式和反应速度。
  毫不夸张的说,假如他企图靠近官衙或者地方上的乡亭所在,那么,就极有可能被人认出来!
  有些基层的刀笔吏,为了一两千钱的赏钱,能将一个杀人潜逃的游侠的模样,记住十年!
  至于,像他这种,被廷尉下了通缉令,悬赏爵位和黄金的逃犯。
  只要被发现,立刻就会被逮捕。
  正因为如此,韩远才会深恨这个系统以及扎根在这个系统上的汉室王朝。
  “若非是你们……”韩远握紧了拳头,在心里喃喃自语:“我也不用逃亡匈奴,被发左袵,背弃宗族祖宗!一切都是你们的错!”
  在韩远看来,他当年不过就是杀了几个泥腿子而已。
  算得个什么事情?
  他在匈奴,跟着“主人”,这些年仅仅因为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杀掉的奴才和折磨而死的奴婢,数都数不清楚!
  但那不仅仅没有惩罚。
  反而得到了他人的尊敬和敬畏。
  可在这个该死的体系下,却是“刑无等级”!
  列侯杀人也要偿命!
  即使,其所杀的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农夫!
  “刘氏残害士绅,天怒人怨,必不能长久……”韩远抬着眼睛,望着自己的周围,他看得分明,四处都是在劳作的平民与官吏。
  “当今的小皇帝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这天下,已跟秦朝时一般了……”韩远欣喜若狂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只待英雄豪杰,登高一呼,行陈涉项藉之事,然后,我大匈奴,就可以入主这如花的江山!而我,将成为大匈奴的功臣!”
  至于这一天会不会发生?
  韩远非常肯定!
  汉朝,已经频临极限了。
  小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必然会加重百姓负担。
  于是,刘氏对上,没有获得士族贵族的拥护,对下,又惹怒了百姓。
  他不灭,谁灭?
  等到匈奴大兵进入长安,他就可以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
  彻底的洗白自己,还要堂而皇之的回到家乡,耀武耀威。
  “最好,再来个髡发易服!”韩远在心里想着。
  汉人视被发左袵为奇耻大辱和夷狄的象征。
  想要让他们接受匈奴的统治,就必须摧毁他们的反抗精神。
  让他们也变成“夷狄”。
  “到时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韩远在心里猖狂的大笑起来。
  带着这样的自信,韩远驾轻就熟的通过汉室的几个关卡,进入了长城脚下的一个城镇。
  这是一个小型的城镇,在最初,甚至只是一个小山村。
  因为这些年的汉匈贸易兴盛才发展起来。
  镇上都是从事汉匈贸易的商贾和商队。
  过去,韩远曾来过这里与几个为匈奴服务的商人街头。
  他记得清楚,当时这里车水马流,人流攒动。
  来自天下的商贾都汇于此地。
  但如今,整个城镇都是萧条。
  街道上的人流稀稀疏疏,少的可怜。
  许多原本属于匈奴人所收买的商人的店铺,都大门紧闭,空气中似乎充满了不安的气息。
  这让韩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